春秋時期《布幣》

國曆史悠久,歷朝歷代書領風騷。一個真正的強者王朝,它離不開錢幣的流通與發行,對於歷史上的朝代,你瞭解多少?其文化又知多少?從原始部落的貝幣開始到今天的紙幣,這段歷史有這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今天我們來了解中國歷史古錢幣朝代、名稱及簡介。

春秋時期《布幣》


布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鏟狀工具曾是民間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現的鑄幣鑄成鏟狀。

春秋時期《布幣》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便於鑄造和攜帶。

春秋時期《布幣》


布本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當銅幣出現後,人們因受長期習慣的影響,仍稱銅錢為布。但前人也有的認為布即錢鎛之鎛的同音字。布幣分空首布和平首布。

春秋時期《布幣》


鏟形布幣,春秋。通長9釐米,足寬4.9釐米。首部中空呈銎狀,面有三角形釘孔。平肩,弧足,錢體下部略寬,錢文有四個字。南海區博物館藏。

春秋時期《布幣》


布幣,春秋早期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並流通的鏟形貨幣。“布”是“鎛”的同聲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幣是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的,主要在三晉、兩週地區通行。按布幣形狀劃分,可分為空首布、平首布兩大類。

春秋時期《布幣》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稱為空首布;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稱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鑄有地名或紀重的文字。後來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幣。

春秋時期《布幣》


布幣起源於農具“錢”。《詩經·周頌·臣工》雲:“命我眾人,序乃錢鑄,奄觀錘艾。”孔穎達引《說文》注曰:“錢,銚,古田器。”而《說文》對鑄的解釋也是“一日田器”。錢和鑄都是用來耨草的農具。

春秋時期《布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