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有這樣一位「父親」|常華

趙氏孤兒的身後,是一地溫熱殷紅的義士血。

這是一箇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孤兒,他叫趙武,春秋時期晉國貴族趙朔之子,趙武的名氣並不在於他本人做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而在於由他引發的一段被載入史冊的傳奇。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以戰功起家的晉國貴族趙朔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司寇屠岸賈心生嫉恨,遂瞅準時機,未經晉景公允許,就帶著軍隊圍攻了趙朔居住的官邸,殺死了趙朔和他的所有族人近三百餘口。在這場血腥的屠戮中,趙朔妻莊姬因為是晉景公的姑母,得以保全性命,但屠岸賈還是派了將軍韓厥將整個內宮嚴密封鎖起來。彼時的莊姬即將臨盆,為保留趙家血脈,她以看病為名,召來了趙朔的好友——鄉野醫生程嬰,含淚懇求他將這個剛剛降生的嬰兒帶出宮,隨後自刎而死。受人之託的程嬰將嬰兒裝進了藥箱,而守將韓厥也是一位義士,在放走了程嬰和趙氏孤兒後也隨之逃亡。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父亲”|常华

很快,屠岸賈就得知了消息,為了斬草除根,他向全國頒佈矯詔:如三日內無人交出趙氏孤兒,便殺死全國所有半歲以下一月以上的嬰兒。一片腥風血雨之中,程嬰找到了趙家昔日的門客公孫杵臼,二人商議:由程嬰獻出自己的親生兒子替代趙氏孤兒,公孫杵臼扛著藏孤之名赴死,而程嬰則承擔起撫養趙孤的重任。二人商定之後,程嬰遂向屠岸賈告發,屠岸賈大喜,將嬰兒和公孫杵臼一併殺死。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友人慘死於亂刀之下,程嬰只能將眼淚流進內心深處,忍受著賣友求榮的罵名帶著趙氏孤兒藏進深山。十五年後,當孤兒趙武長大成人,程嬰和韓厥一起向晉景公陳述真相,屠岸賈一族被滿門抄斬,而在趙武承襲了趙氏爵位之後,程嬰如釋重負,自刎而死。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父亲”|常华

這是一個信守承諾的故事。處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信義與謊言,忠誠與背叛,呈現給我們太多的兩極之色,在這些故事之中,我們看到有人將信義看得輕若鴻毛,有人則看得重若泰山,大國爭霸,良禽擇木而棲本無可厚非,但還是有太多人選擇用生命和鮮血悍衛“信義”二字,荊軻、侯贏、專諸,這些落地有聲的名字都是用信義之血寫就,而載入史書的程嬰與公孫杵臼的對話更讓我們肅然起敬。危局之下,公孫杵臼曾問程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道:“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道:“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就在這樣一段蕩氣迴腸的對話之後,我們看到的,是公孫杵臼慨然赴死的背影,是程嬰忍辱負重的藏孤之路,歷史的風雨沖刷著發黃的卷冊,義士,在時光的洗禮中,從未褪色。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父亲”|常华

如果說“趙氏孤兒”的故事讓《左傳》和《史記》有了更多義薄雲天的註腳,“提攜袴中兒,杵臼及程嬰。立孤就白刃,必死耀丹誠。”,詩仙李白的點贊讓它充滿了俠義之氣,那麼,當元代著名劇作家紀君祥將其寫成劇本,搬上舞臺,則讓這個氣貫長虹的故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宋王朝自認是晉國趙氏後裔,自建國之後,便對程嬰和公孫杵臼多次追封,待到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金人遠囚北國,這個存趙救趙的故事則被賦予了太多的政治深意,及至宋亡元興,處於蒙古人高壓統治下的趙宋遺民更是將“趙氏孤兒”看作了自己表達況怨的載體,而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社會背景,紀君祥的《趙氏孤兒》一經問世,便贏得了更多的喝彩和共鳴,當劇中主角高唱“憑著趙家枝葉千年永”,“你若存得趙氏孤兒,當名標青史,萬古流芳”,將這段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傳奇飄散在風雨如磐的元代社會,它在激起人們黍離之悲的同時,也讓這個流傳千年的故事有了更多讓人涕淚沾襟的理由。

對於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王國維評價極高,他在《宋元戲曲考》裡將此劇與關漢卿的《竇娥冤》並提,指出: “劇中雖有惡人交搆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於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事實也的確如此,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的,不僅僅是深受儒家傳統陶養的中國人,也有金髮碧眼的外國人。1733年,法國人馬若瑟看到500多年前問世的《趙氏孤兒》,被深深感動,很快就將其譯成法文發表在法國《中華帝國全志》中。當這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傳到十八世紀的法國,立刻受到了讀者的追捧,而在此後的幾十年間,《趙氏孤兒》漸漸傳遍了整個歐洲,先後被譯成英文、德文、俄文等多種版本,其間,意大利的梅達斯塔蘇、法國的伏爾泰、德國的歌德等文學大家都被這個東方故事深深打動,他們不僅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且還紛紛加以改編,搬上舞臺,一時間在歐洲知名的大戲院掀起了一股“趙氏孤兒”的風暴,而當程嬰、公孫杵臼的一腔忠肝義膽與歐洲人所崇尚的騎士精神緊密融合,趙氏孤兒拉長的這道血色背影也宛如圭表所刻錄下的時間,千載而下,歷久彌新。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父亲”|常华

在今天山西省襄汾縣過汾河再往西四十餘里,有個村子,名喚程公村,這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因為有一座程嬰墓而變得不尋常,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世世代代供奉著程嬰、公孫杵臼和韓厥,這裡的“撂娃溝”“太平莊”,兩千多年一直都在生長著“趙氏孤兒”的故事。儘管有學者專家質疑程嬰墓的真偽,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節烈高義之士的讚美與敬仰,當一個村落的名字被嵌進歷史的風雲,人們傳承的,已不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精神。

—————————————————————————————

歡迎各位網友關注訂閱《在唐詩宋詞中行走》,搜索微信公眾號changhua73,或掃描二維碼即可。

常華,供職大連廣播電視臺,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大連民族大學客座教授,高級記者。多年來,寄食電視之餘,一直詩心未泯,先後出版個人專著《唐詩密碼》、《宋詞密碼》,《詩詞裡的中國》(三卷本),試圖以三部曲形式,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進行詩化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