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如何凭借一首诗气死了丈夫赵明诚?

天际绣绒的文化驿站


其实,不能说是李清照用一首诗气死丈夫赵明诚的。赵明诚之所以在48岁那年病故,原因很复杂。而这首“气死”赵明诚的诗,应该是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李清照之所以写这首诗,是因为赵明诚担任江宁知府时发生的这件事:

靖康二年春,赵明诚从青州南下金陵,担任了江宁知府,一年后,有一个叫王亦的江宁御营统治官准备叛乱,此事被王亦的一位属下察觉,并向赵明诚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乃一介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王亦的那位部下警惕性很高,他开始在暗中布阵,以备不时之需。入夜后,王亦发动造反,很快就被那位下属击败了。天亮后,下属前去找赵明诚报告时,却发现他早就从城墙上拽着绳子逃出城去了。平乱后,赵明诚很快就被朝廷革了职。

李清照虽然是一名弱女子,但自小就懂得“大丈夫”应该是保家卫国的,因此这件事,让李清照对丈夫的形象大打折扣。赵明诚的这种做法,在李清照眼中,无疑已经成了十足的小人所为。她为丈夫临阵脱逃的行径感到无地自容,从此便开始和赵明诚保持着距离,往日的欢笑与恩爱一去不复返了。

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后来,金兵不断入侵,1129年,李清照和赵明诚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各怀心事、相对无言。到了乌江时,李清照想到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后不肯过江东而凛然自刎的情形。面对滔滔江水,她心潮难平,随口吟出了这首《夏日绝句》,希望天下宋人都敢于担当,早日收复被金兵掠去的国土。

赵明诚听了却羞愧难当、如坐针毡,他对自己当初懦弱的行为后悔不已。从此之后,赵明诚便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不久便病发而亡。

所以,说李清照一首诗气死丈夫的这种说法是欠妥的。赵明诚壮年病故的真正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 李清照写那首诗的初衷,不仅仅是埋怨丈夫的懦弱,而是希望大宋的朝廷和将士、百姓,都拿出大无畏的精神和金兵抗战,才能把失去的家、国夺回来。但是,性格决定命运,赵明诚内心的格局不够大,他只感到羞愧,从此就对号入座地钻了牛角尖。

相比之下,李清照的格局比赵明诚大得多。赵明诚若是能从李清照的诗句里得到一些激励,能想着去有一番作为的话,也不至于这么早就病故了。

  • 赵明诚的这个悲剧,责任也不全在他。朝廷当初在任命官员的时候,也没有考察出这个有才华的人是否具备管理的才能。如果朝廷能对官员多一些考察,也不会轻易把一些难负重任的人推上去当官了。

赵明诚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人家,父亲是左仆射赵挺。在《金石录》序言中记载:他从小才华横溢,对金石、书法颇有研究;喜欢收蓄前代石刻及文物、古籍,知识非常渊博。因此,赵明诚最适合的职业是做文化、历史方面的研究,而不是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官员。

不知朋友们对赵明诚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名人史海观心阁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一代才女李清照,将这首千古绝句吟出口之后,她那胆小怕事的丈夫赵明城,便觉得羞愧难当,心中泛起了深深的自责,于是不久之后,就病逝了。

那为什么李清照作了《夏日绝句》这首诗,其丈夫便心中不安了呢?原因大概是这样:

在公元1129年的时候,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做了一年多的江宁知府之后,又得了上面的调令,让他去湖州任知府,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正在他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却又接了了一个紧急情报:“御营统制官王亦,准备阴谋叛乱。”

按理来说,还没有正式离任的赵明诚,应该马上调遣所能掌握的兵力,去尽力平乱。即使自己快离开了,不想再管这样的事,但至少也应该报告上级,按排好平乱的准备才好。可是他对这事的所作所为,非常不地道,他竟然作了“逃兵”,与另两位官员一道,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顾,各自只带领自己的妻小家眷,偷偷地“缒城逃走”了。

幸亏有一个下属,有胆有识,人家自己组织人马力量,平定了王亦的叛乱,保住了江宁全城百姓的安危,也保住了李清照辛苦多看而收藏的诸多诗画与文物等。后来,朝廷得知此事,便罢了赵明诚的官。

这时候的李清照,虽然跟丈夫一起“逃走”,但她却非常痛心与羞愧,她不明白自己那个平时总是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丈夫,在这件事情面前,为何如此贪生怕死?尤其是当他们逃到江西,又船行到了乌江镇的时候,李清照忽然想起了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乌江”之事,这时面对滚滚的乌江之水,她的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想想当年的项羽与自己的丈夫,一个豪情万丈,慷慨大义,一个贪生怕死、豪男人的担当与大义之感,于是她情不禁地吟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

此时赵明诚,正在李清照的身后,当他听到妻子吟出了这样的诗句之后,知道她是在讽刺自己不顾大义,而怕死逃跑,顿时渐愧不已。从此,他便背上了心理包袱,郁闷不安,每天都经受着良心的煎熬,于是此后居然一病不起,一命归西了。

那么,由此说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之死,确实和其妻李清照不无关系。但这也不能

说是李清照气死了丈夫,但主要因素还是赵明诚气量狭小,没走出心中的阴影。所以,只能说是李清照的诗词与正义之感,让赵明诚感到深深的内疚,导致他良心不安,从而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超能博士


话说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身为江宁知府的赵明诚不但不指挥平定叛乱,确自己先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逃脱感到羞愧,夫妻间便少了往日的鱼水和谐,他们在逃跑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随口吟出了这首另男子汉大丈夫汗颜的千古名作,丈夫赵明诚自然能听出其中的奥义,不觉羞愧难当,从此一蹶不振,不久便撒手人寰。


徐光59


说赵明诚是被李清照一首诗气死,不如说是被自己羞愧而死更恰当。

李清照大才女是两宋之交年代的婉约大词人,号易安居士。有名的就是那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说这是对自己丈夫赵明诚的揶揄。他的丈夫赵明诚因妻子李清照被世人所知。

古人也如同我们,喜欢八卦,更喜欢美女明星八卦,尤其喜欢美女明星的感情八卦。李清照大美女被认为是当时“词家一大宗”,在那个重男轻女被老夫子思想禁锢的年代,那是毫无争议的才女星了。在狗仔队的深挖之下,感情生活逐渐被世人所知。

要说两人都是官二代,也算门当户对。赵明诚的父亲是当时朝中的吏部侍郎,李清照的父亲也是京官,刚开始几年两个人也都是互敬互爱,日子美满幸福。可惜好景不长,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倡议打击元佑党人,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元佑党,残酷的政治斗争牵连到了李清照,据悉李清照回到了娘家定居。

如果说双方家庭矛盾波及了两人的感情,只是其一。其二是,李清照嫁过去几年的时间一直没有为赵家生孩子。封建社会,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明诚在父母压力之下,就要纳妾生子,这让一向清高的大才女李清照如何接受,这就为两人感情埋下了深层矛盾。

后来,赵明诚得到南宋朝廷重用,任命为建康知府。次年赵明诚下属发动叛乱,赵明诚吓的连夜弃城而逃,连老婆孩子都没带,只身逃走。这太不爷们了,简直不算个男人,就是现在这个社会老婆也无法接受,更别说过去。这一点和元朝末年的元军元帅王保保形成了鲜明对比,读明史,看到元朝王保保的二十多万军队被大明元帅徐达包围夜袭时,王保保听到炮声感到不妙,第一个反应就是抢了一匹马,带上老婆和孩子逃走,追兵追到黄河边,眼看无处可逃时,人家蒙古元帅当机立断,砍倒一棵树,让老婆孩子坐到树上,自己推着大树游过黄河,逃之夭夭,明军追兵看得目瞪口呆。看到这里真为人家王保保点赞,真爷们!

如果大才女李清照和河赵明诚草草离婚,简直太便宜他了。看看李清照文人是如何诛心的。据说逃到乌江的时候,赵明诚走在李清照的后面,美女作家想起了楚汉相争的大英雄项羽,随口吟出了那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羞愧难当,越想越窝火,不久就病逝了。


弘源界天星命理风水


相传气死赵明诚的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作于建炎三年三月,赵明诚读后羞愧不已。八月份,赵明诚赴任湖州,途中染疾,不久病逝于健康。

那么,一首诗何以让赵明诚气死?这件事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

《夏日绝句》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二月,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接到下属的密报:御营统制官王亦有叛乱的可能。赵明诚此时已经接到调令,即将赴湖州上任,正准备启程。所以,他没有对下属的汇报放在心上。


果然王亦造反了,好在下属有担当,提前做了准备,没有造成大损失。下属平定叛乱后,去向赵明诚汇报工作,却得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赵明诚用绳子从城墙上垂吊逃出了城外!

事发后,赵明诚受到了撤职处分。三月份,李清照与赵明诚乘船从芜湖前往当涂,路过乌江。她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创作心境探析

很显然,李清照对丈夫的临阵脱逃行为感到不耻,这首诗显然是在讽刺赵明诚没有担当,缺少大丈夫该有的英雄气魄。赵明诚也不可能读不懂李清照的心思,羞愧也是必然的。


不过,我们不能将李清照的创作心境,单独作为看做是个人对丈夫的失望,倘若如此,以李清照的气节,断断不是一首诗就能了结此事的。

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建炎三年,靖康之变刚刚过去三年,新成立的南宋朝廷,对外辱所变现出来的懦弱与退缩,才是让李清照气郁难平的根结。

建元元年十二月,李清照将青州老宅收藏的金石古器,挑重要的装了十五车,一路水陆兼程,运送到建康以避战乱。剩余的收藏品,留在青州,整整装满了十间屋子,结果全部毁于战火!

国破山河岁,百姓颠沛流离,李清照也饱受了国难给自己带来灾难。可恨的是,南宋朝廷偏于苟安,一味退缩。李清照曾经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样的诗,来讽刺赵宋王朝的懦弱。

退缩、苟安、懦弱、逃跑、投降,似乎成了南宋朝廷的标配字眼,赵明诚的表现,其实就是那个大背景下,官场的一个缩影。当看到一个人失职时,你可以愤怒,当看到所有人都是如此时,还有愤怒的力气吗?除了悲哀就是心死!

所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不光是讽刺赵明诚,更多的是在讽刺南宋朝廷,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赵明诚果真是被气死的吗

毫无疑问,赵明诚是不称职的官员,也是没有担当的男人。和平年代,人人道貌岸然,战争与灾难之下,人性毕露。

赵明诚读到《夏日绝句》会是什么感受呢?羞愧恐怕是少不了的,不过,在整个朝廷官员丑行毕现的大环境下,赵明诚是不是因此就会被气死,恐怕是个大大的问号。

赵明诚被免职后仅仅五个月,就被再次启用,说明社会已经堕落到对这种行为见怪不怪的程度。李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描绘了赵明诚赴任时,双方告别的场景,赵明诚“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这副神情,分明是春风得意,哪有一点被气死前的影子?

分别前,李清照担心家乡遭遇兵祸,冲着已经离岸的船问赵明诚:“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该如何处置?”赵明诚答道:“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不得已的情况,先弃辎重,再舍衣物,再次舍书画,再次舍弃古器,只有一样东西,你必须与它同生共死——《赵氏神妙帖》!

由此可见,赵明诚作为官员,其实就是尸位素餐,他把金石看得比命还重要,至于官员的责任义务,尽不在其中。对他弃职逃跑的行为,他会有惭愧,恐怕不会很深,更不会被气死。更何况,《夏日绝句》李清照针对的也不仅仅是赵明诚。

尾声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亲写祭文,其中有一句:“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感慨赵明诚死得其所,独独留下了自己,依然要在这个混乱污浊的世界挣扎!赵明诚的丧事办完后,李清照大病一场。

当年十一月,金军攻破洪州,李清照只能携带少量书帖逃离,辗转其间,平生所搜集的文物基本丧失殆尽!赵明诚倘若活着,他恐怕真的要气死!

说来说去,唉,都是混乱的世道作孽,来百姓都是风中落叶!


寻根拜祖


收藏3跟贴

李清照太刻薄了,一首诗气死了自己的老公

2018-06-25 01:56 点子小妹

赵明诚,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宰相赵挺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有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文学家、藏书家,所以李清照从小就接受家庭的熏陶。

赵明诚21岁的时候,在家庭的安排下,与李清照成亲了。赵明诚比李清照大三岁,对李清照非常好。赵明诚知道李清照喜欢写词,两人就一起吟诗作对。相传有一次,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在外出差的赵明诚。赵明诚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好,就也想写一首词,超过自己的妻子。赵明诚写了三天三夜,终于写了五十首《醉花阴》,加上李清照的一首,放在一起,共五十一首,拿给他的朋友看。朋友看完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五十一首词,我看来看去,只三句最好,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了之后,心悦诚服,终生不再写词。李清照知道赵明诚喜欢收集金石古画,两人就一起致力于名书名画的收集整理工作。两人的生活可谓是琴瑟和谐。

公元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耻”,宋室南渡,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有天晚上,城里发生叛乱,赵明诚不仅没有指挥军队平乱,反而弃城而逃。李清照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仍觉得赵明诚的这种行径不是大丈夫所为。在他们逃到乌江的时候李清照想起了项羽,想起了项羽不渡乌江的义举,与赵明诚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心有所想,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时的赵明诚跟在李清照后面,看着自己的妻子吟出了这样的诗句,面露愧色,深深自责,不久就病逝了。



江苏阿洋


问题:李清照是如何凭借一首诗气死了丈夫赵明诚?


前言

赵明诚因病而死,在李清照的《金石录序》中有比较详细的记录。

李清照的确有诗讥讽了当时的士人,但是不能说李清照用一首诗气死了自己的老公。而且李清照类似的诗,并非仅仅一首《夏日绝句》。

一、李清照的讽喻诗

李清照的这首诗出自明朝處囊齋主人的《诗女史纂》,是其最有名五绝:

《乌江絶句》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五绝确切的写作时间不太清楚,看其意当然是靖康之难时期的作品。

另外, 李清照同时期的诗人庄绰在《雞肋編》中还记载了四句断句:

赵明诚妻李氏清照,亦作詩以诋士大夫云:

南度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又云:南游尚觉吴江泠,北狩應悲易水寒。

後世皆當為口實矣

庄绰并没有说李清照这四句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后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也记录了这四句诗,略有差异:

後有易安李,李在趙氏時建炎初從秘閣守建康作詩云:南来尚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据胡仔的记载,李清照在赵明诚去建康作官的时候,写了这四句。庄绰很明确地说,李清照这几句诗是羞辱朝廷的官员:作詩以诋士大夫。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了。

二、诗句简析

《乌江絶句》,今人一般写作《夏日绝句》,这首诗以项羽为对比,讽刺当时南渡的士人。不需要特别的解释了。

这四个断句可以简析一下。

1、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北狩,是指徽钦二帝被俘虏北上,南宋君臣委婉地说我们皇上去北方打兔子了。

李清照还有一首《上枢密韩侂胄诗》写到“北狩”: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南来尚怯吴江冷,吴江冷,用《新唐书》中崔信明典故,自谦诗才一般般的意思。南渡以后,我(或者其他诗人、文人)还再作着低劣的诗。也可以直白解释,我们这些人呀,还感觉到南方江水之凉(心寒,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北狩应悲易水寒,那两个打兔子的皇帝还在北方受苦,应该能感觉到易水之寒。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荆轲歌 / 渡易水歌》。

言外之意,一帮文人空谈误国,如今哪里有荆轲一样的报国志士,去恢复故土迎回二帝呢?

2、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这两句诗,就没有那么含蓄了,南渡以后,缺少东晋王导这种辅佐皇帝的大臣。北方敌后,也没有刘琨这种坚持抗战的将军。

东晋衣冠南渡以后,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王氏家族辅佐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稳定了局面。

刘琨就是和祖逖一起是闻鸡起舞的那位。西晋灭亡后,他没有南渡,而是留在北方坚持战斗。刘琨对司马睿有劝进之功,后来牺牲于北方。临死前有诗云: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三、赵明诚的羞辱

靖康二年(1127年、即建炎丁未年)三月,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建炎三年(1129)二月,赵明诚因为没有注意御营统治官王亦的叛乱,在手忙脚乱中无所作为,自己缒绳出城而逃。叛乱被平定之后,赵明诚就被朝廷革职了。

上面的几句诗,最早出自于庄绰的《雞肋編》,庄绰大约生活在1079年- 1143年之间,和李清照(1084—1155年 )基本是同时代的人。

如果这四句诗真是李清照所写,而且是在赵明诚还健在的时候写成,可以知道赵明诚读了以后是什么心情。

所以,我们发现李清照夫妻二人渐渐没有那么和睦了。

四、赵明诚之死

赵明诚免职江宁知府后,在1129年又接到南宋小朝廷的任命:“被旨知湖州”。

于是,赵明诚留下李清照出发了。从《金石录序》中看二人分开时的表现,可以发现赵明诚要么是个直男癌,要么就是对李清照有了意见:

独赴召.....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 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遂驰马去。

赵明诚“戟手”告诫李清照,如果遇到危险,先丢什么、再丢什么,但是“宗器”不能丢,宁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不行。

“戟手”,用食指和中指指人,在古人记载中,似乎不是特别尊重人的意思。

赵明诚一去就得了重病,等李清照赶到时,赵明诚已经病入膏肓:

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 笔 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赵明诚去世前,并没有给李清照什么交代,所以李清照说他一点也没有“分香卖履之意”。

结束语

从《金石录序》中可以看出,南渡以前和南渡以后,他们夫妻二人不仅仅生活质量下降,似乎二人的关系也没有那么融洽了。

二人分别时以及赵明诚去世时,他对于李清照都不是特别的关心和尊重,因此李清照在文章中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李清照的几首诗,对于不能保家卫国的士人来说是一种羞辱。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赵明诚之死与李清照的诗有什么关系。赵明诚应该是因病而逝。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李清照是如何凭借一首诗气死了丈夫赵明诚?”

提起李清照,大名鼎鼎谁人不知!但是要说李清照一首诗能够气死丈夫,这也太夸张了吧!难道是李清照的诗词太犀利,犹如利剑;还是赵明诚的度量太小,心胸狭隘呢?我觉得都不是!可是,为什么会有李清照仅凭借一首诗就将丈夫赵明诚气死的说法呢?这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话说当年,赵明诚还是江宁知府的时候,夫妻二人还算是志趣相投,一起谈诗论画好不惬意。后来,也就是在1129年,夫妻二人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什么呢?因为当年赵明诚接到了调令,让他到湖州去任知府,可是在办交接手续之时发生了意外,他接到了紧急情报:御营统制官阴谋叛乱。作为还没离任的知府本应该调遣兵力平定叛乱,即使不想管也应该报告上级才是。但赵明诚却只顾自己妻小家眷,不顾城中百姓安危,弃城而逃。

虽然李清照和丈夫一起“逃走”了,但她内心却是矛盾的、羞愧的,她即爱眼前的男人,又为他的行为感到无地自容,作为男人却如此贪生怕死。也正因此,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感情冷淡了很多,常常为自己嫁了个这样的男人而自责。在他们逃跑的途中,路过乌江,此情此景,让她想起了西楚霸王,于是吟出一首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也许是赵明诚在听到李清照的诗句后,知道这是在讽刺自己,于是羞愧难当,从此背上了心理包袱。不久之后便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了。据《金石录序》记载,赵明诚是病死的。因此,我觉得赵明诚的死似乎和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没有太大的关系,赵明诚的度量不可能这么小,只不过李清照的诗可能是一个诱因罢了!


大史官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诗人,她凭借留下来的仅仅七八十首诗词却能跟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平起平坐。在读李清照的诗词时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前半生的诗词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幸福。而后半生却道尽了心酸和凄苦。

在我们印象中,李清照在嫁给第一任丈夫赵明诚时,两个人是志趣相投、相亲相爱非常幸福的。但李清照有一首诗却让赵明诚羞愧难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和赵明诚在一起后两人情投意合、夫唱妇随可以说是完美的夫妻生活了。然而好景不长,金兵来袭 遭遇兵变,面对敌军 作为当地地方官的赵明诚不仅没有带兵平乱,反而第一时间仓皇逃走,李清照作为妻子只能跟随,但李清照心中却并不认同赵明诚的行为。



以前两人生活无忧无虑,兴趣相投到显不出来什么,但面对国难当头李清照虽为女子却有着不输男子的爱国情怀。两人逃到乌江边时,面对涛涛江水李清照想到了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于是吟诵了这首《夏日绝句》。意思就是人生在世就应该像项羽一样当个大豪杰,即便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面对李清照的英雄气魄,临阵脱逃的赵明诚羞愧难当,心中一直郁郁不平,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变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久就病逝了。

李清照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对丈夫此种行为的不满,更是为了讽刺当时宋朝统治者们面对外敌入侵的懦弱无能。


历史湮灭的足迹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开国皇帝之尊,坐上大宋天下的宝座后。他天天担心武将们如法炮制学他,再造出一个新政权。于是他就用“杯酒释兵权”的妙计,罢免了武将。

由于他开创了重文轻武的先例,导致后来国家战斗力下降。

于是在公元1125年,也就是北宋宣和七年,北方的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

宋徽宗见势不妙,就把位子禅位于太子赵桓,就是后来被抓走的宋钦宗。

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了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直接灭亡了。史称“靖康之耻”。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于是他定都南京建立了南宋。

南宋政府成立后,重新启用赵明诚担任江宁知府(就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市长)。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他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

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正在担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接到旨意,他被平调到湖州任知府。就在这时,他的手下急报,有一个叫王亦的守备司令准备叛乱谋反。

赵明诚毕竟是一介文人,从小养尊处优,一听说有人要叛乱,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制止,而是在心里犯起了嘀咕:这马上就走了,担这个风险不值,于是趁着黑夜,他和两名负责江宁行政事务的官员从城墙上吊下根绳子狼狈逃走的,这种行径真是猥琐丑陋至极。

城里边的众将士都还等着这位城主带领他们上阵杀敌呢,他倒好早早溜了。

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朝廷镇压住了王亦,及时制止了兵变。兵变这件事平息之后,赵明诚因为玩忽职守就被朝廷严肃处理,革职查办了。

李清照听到丈夫的行径,感到十分的失望羞愧。她心想:这还是我认识的丈夫吗?

赵明诚的贪生怕死、懦弱自私、毫无骨气和没有责任感的行为,给了李清照当头一棒,她开始鄙视他。

在李清照的眼里,赵明诚的叛逃不仅仅是简单的逃命那么简单,他失去的是大宋文人的骨气和尊严。

后来他们在去湖州的途中,行到乌江项羽自刎处,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他想到宋朝因为重文轻武而导致的国家懦弱,据说宋朝政府为了防止武官兵变,兵符都掌管在文人手里,打仗时会派一文一武,文管掌管兵符,武官只负责指挥打仗。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武力削弱,国家灭亡。可是这能怪谁呢?这是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决策。

又想到自己国家的皇帝竟被金人抓走百般凌辱,据说金太宗为了虐待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宋朝皇帝,特意发明了一项惩罚制度,那就是牵羊礼。

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脱掉身上的衣服,然后跪在地上,双手绑上绳索,披上羊皮,作为一只待宰的羔羊,从地上慢慢地牵着爬行。

金太宗用这种方式来虐待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他们的嫔妃和大臣,就是为了让世人都知道,宋朝的君臣只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绵羊,毫无还手之力,其目的就是为了羞辱他们。

不过这里面倒是有一个人宁死也坚决不肯受此等侮辱,她就是朱皇后。当时朱皇后只有二十六岁,路上就有很多金人企图侮辱调戏她,她就拼命反抗,保住了自己的贞节,但在分配俘虏时,她毅然选择了自尽,撞墙和上吊都被人救下后,她最后投水自尽。金太宗听说后,叹息说这个女人比两个皇帝强,并赐给她一个封号叫“贞节人”。

再想想往日的丈夫赵明诚是多么正义,多么热血,多么有人情味,如今国家有难,他在金兵面前却完全像个软柿子,狼狈不堪。

她多么希望丈夫活着就要像韩信、张良那样平定天下,做人中豪杰。

死了就要马革裹尸,为国献身,要做鬼中的英雄。

当她想到那个至死都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当年的项羽历经雍丘之战,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咸阳城分封诸侯,是当真无愧的盖世英雄。

但在“楚汉战争”失败后,项羽不肯上乌江亭长为他准备的救命船苟活江东,自刎而死,用自己的生命,以谢江东父老。他虽败犹荣。

想到此处,李清照不尽脱口而出吟到:

《夏日绝句》 宋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可以说大义凛然,力透胸臆,直指脊骨!20个字就像一根厉鞭,疯狂抽打着南宋的软弱无能,同时也鞭笞在赵明诚的身上。

据说当她吟出这首绝句时,赵明诚正站在她的身后默默的倾听,赵明诚也熟读诗书,自然能听出其中深意,不觉羞愧难当,无颜再面对她,总觉得在她面前抬不起头来,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之后便病倒了,最后抑郁而死。

我觉得李清照的这首绝句是导致赵明诚死因的一个因素,并不能说就是这首诗把他给气死的。

试想,如果赵明诚是一个脸皮很厚,没有羞耻心,也不知悔过,甚至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人,那我觉得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恐怕李清照下半辈子的命运要改写了。

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