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牛人3岁识字5岁双目失明,酒宴上写下首28字小诗,惊艳四座

1000多年前,唐代诗僧黄櫱禅师写了首名为《上堂开示颂》的禅诗,其中一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后来被很多人当成了座右铭。少时我们把这14个字写在课桌上,长大了我们把它挂在书房里。在很多人眼里,对古代文人来说不分寒暑的苦读已经算是“寒彻骨”了,却不知文坛有些才子的经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苦,比如本期要介绍的这位明代牛人唐汝询。

明代牛人3岁识字5岁双目失明,酒宴上写下首28字小诗,惊艳四座

唐汝询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好学,3岁就同哥哥们一起识字读书,不幸的是5岁时因病双目失明。从此他就用结绳记事的方法,靠手来识字,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天赋,他终成了一代文坛大家。其所著的《唐诗解》收录了1500多首唐诗,是我们研究唐诗的重要典籍,直到如今仍一版再版。

明代牛人3岁识字5岁双目失明,酒宴上写下首28字小诗,惊艳四座

除了收集唐诗,唐汝询自己写诗水平也不错,有多首经典作品存世。本期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首,据《编蓬集》记载,一日年少的唐汝询随兄长们四处游玩,参加了一位小官的送别宴,席间才子众多。于是大家表示每人用抓阄的方式抓字,并以此为诗韵赋诗,兄长们知道唐汝询好诗,便让他一起参加了。唐汝询抽到的是一个“青”字,众人还在思考时,他的28字小诗已经写好,众人一看当场搁笔,事后大家才知道他就是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唐汝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

《夜别陆长倩得青字》

明:唐汝询

怅别高楼酒易醒,坐闻落叶满沙汀。

春来倘忆同游地,无限垂杨梦里青。


明代牛人3岁识字5岁双目失明,酒宴上写下首28字小诗,惊艳四座

诗只有4句,虽然与唐代大师的作品相比还有差距,但因为是即兴写出,所以还是达到了惊艳四座的效果。首句“怅别高楼酒易醒”开篇就抒情,酒易醒的原因是高楼上风声阵阵,吹起了大家的离情别意。一个“怅”只轻轻一笔,却饱含深情。

第二句落叶、沙汀意象的引入,更令全诗充满了苍凉之感。这一句的着力点在一个“闻”字,落叶纷飞本该是视觉,但因为是夜别所以坐在高楼上是看不见地上的落叶的,再加上诗人本就双目失明,所以他只有通过听到风吹落叶的声音想象沙汀上的情况。这个“闻”用得合情合理,又不失意境,堪称点睛之笔。

明代牛人3岁识字5岁双目失明,酒宴上写下首28字小诗,惊艳四座

最后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回想起春日里大家少年同游的时光,那时的青青杨柳如今都还时常入梦来。这两句同样虚写,不直接写离愁 ,而是通过回忆娓娓道来。至此全诗除了首句的一个“怅”字并没有出现其它抒情语,但对友人的种种不舍却已跃然纸上。

明代牛人3岁识字5岁双目失明,酒宴上写下首28字小诗,惊艳四座

当时众才子知道眼前这位瞎子是来头不小的唐汝询时,纷纷赞叹不已。其实抛开他的这层身份,这首诗也算得上是妙作。写景上它用字准确、恰当、精炼,抒情上它将景与情完美融合,整首诗读来更是一气呵成。我们不知道在400多年前,失明的唐汝询识字有多艰难,但他这种好学、迎难而上的精神却令人佩服。大家觉得他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