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词到底要不要遵守格律?

肾掉打下


写诗词遵不遵守格律?古代科举考试那是一定要遵守的。现在么,百花齐放,大可不必遵守了,因为没有考试啦!写格律诗是件烧脑的事,如果你不嫌麻烦,那就写吧。这不,老夫近来也喜欢上了这扰头的活计,改写格律诗了。文为时而著,诗为事而作,就以新型病毒性肺炎为题作诗一首:

排律,抗击肺炎!

有诗为证:

楚汉无宾客,

川江少锦轮。

生灵沾病事,

宙宇染污尘。

盛世尝甘味,

衰民咽苦津。

锦缎蒙鼻口,

窗门阻病因。

一魔休怪孽,

万众擒妖精。

娜妹捐一万,

红霞表寸心。

彩云重布首,

紫气又扮春!

注:网红翁佳娜轻解绣囊,向武汉捐款一万元抗灾。

又,

七绝,阻击肺炎,与王安石诗和:

楚汉博击肺病间,

川江意志太行山。

阎罗被阻长江岸,

宙宇澄清皓月还!





老张335536


我同学中有几个喜欢写诗词的。有的认为诗词的格律束缚了诗的内容,作为现代人写诗词,不必囿于格律。并且,他还找到了几首不合格律的名诗,来佐证他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古代的诗词之所以流传千年(包括在格律上更为宽泛些的古体诗),主要得益于严谨的格律,在长短、韵律、格式上的完美,让人在审美上产生愉悦的体验。如果把古诗词抖散,其美感顿时就消散殆尽了。正是有了平仄的起伏、对仗的工整,才朗朗上口,才有了强烈的审美体验。

对于初学写诗词的现代人,不太容易掌握古代和现代平仄上的差异,以及对仗的工整,这恰恰是新学者要去学习进步的地方。也只有深刻掌握并体会了其奥妙,才能进入化境,摆脱格律的桎梏,但绝对不是一开始就走偏,只求内容的表达,不讲格律的要求。我相信,这样整出来的诗词,和打油诗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在审美上会大打折扣。

现代的诗歌,是不讲格律的,将文字变成长短句的形式,但也绝对不是网络上曾经流行的什么什么体诗,把一句平常的话切割成长短句,就成某某体诗歌了。诗歌是语言中最精准的表达,并流动着诗意的审美,诗歌的韵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愿爱好诗词的朋友,都有好作品呈现。


天方杂谈60后


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特点,诗歌的美体现在两点:一是韵律之美,二是意境之美。

诗歌原本就是用来唱的,新旧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当歌一般唱的,歌必须动听,故而必须讲究韵律之美。

我们先来看一首古诗

唐 王维《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短诗,平仄相对,读来朗朗上口,如音符跳跃,环佩交鸣,非常动听。

历来传唱的古典诗词,都是讲究格律的,这点几无异议。


时至今日大家的争论的是:现在写诗词,还要不要讲格律?

我们分为两种:

1.如果你要写格律诗,或者填词,依然要遵守格律。如果你写一首七律,但不遵格律,填一首卜算子,不依格律,那你的诗词肯定有问题。词牌与律诗均有固定的韵律,满足这个先决条件,才能叫诗词,不满足这个,你可以叫新诗或者爱叫啥叫啥,就是不能叫词或律诗。

2。如果你要写现代诗,那么最少也要押韵。如果你要写梨花体菜花体,当我没说。

近代文人写的现代诗也大都是押韵的。

例如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节选)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首诗也美,也很好听,仔细看看,是押韵的。来-彩;娘-漾;摇-草。再朗读一次,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相对应的重音词,很多也是符合平仄对应的。走--来,招手--云彩,河畔--夕阳,青荇--招摇,柔波--水草。


再例如 北岛的《一切》(节选)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这首诗更加明显,命运--烟云,开始--追寻,微笑--类痕。


我们再看一首 余秀华 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我爱你巴巴地活着,

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本身放进去,

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这首诗的意境我不作评价,但是明显,与上面两首比,好听这一点上差了十万八千里,无韵无律。


所以,遵守韵律的诗,读来很动听,大家都明白。那为什么还要纠结是否遵守格律呢?

这个问题,在头条里有非常鲜明的两种相反的观点。


纠其原因---因为实在太难。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偏偏又喜欢诗词这个传统的艺术,但都是闲暇之余的爱好。比如我,常常见景伤情,因物感怀,空有诗兴,却无诗才,想要写两句呗,往往照顾了意境,就遵守不了格律。遵守了格律,却又伤害了意境。因律害意,或因意失律,是左也难又也难。

正所谓“眼前风景美如画,要想吟诗送天下,可叹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浪好大”。

以前写一点,就放着藏着,自娱自乐,也不好意思拿给师友过目。现在今日头条,彼此不认识,也不怕丢人,于是写完就放上来,看的人多了,懂行的老师自然就喷了。喷了,就老实的接受。不会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无知作无畏,以不会当不需要。

那么还要不要写呢?

当然继续写,写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力求律、韵、意俱佳。相信终会有那一天。


骑牛自耕


为果不遵守格律,那就叫现代式的自由诗。既便这样,你写出来的或散文诗或什么类型的自由诗,也要让人读的朗朗上口或富有想象的哲理。回到诗词格律,实际也不难学,记住平仄,再加上意境,写多了爪然熟能生巧。


南天蓝166


我们的语言文字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字都是单音节的,读音分为两大类,四种:平声(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另外,古入声字也属于仄声字。单独将一个字拿出来读,声音很单调,比如:花,英语flower,一个单词内部就有两个音节,读音听起来很婉转,但单独的汉字读起来就没有这种效果。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绝大多数都是四个字一句,这样就有了平仄变化的可能。两汉,魏晋时期的古诗还没有形成格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格律渐成,到了唐朝基本上固定下来。所以写诗词遵守格律,一方面是我们几千年文化演变而成的传统,另一方面符合我们语言文字的特点,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读起来抑仰顿挫,具有优美的音乐韵律感,古人都讲究吟诗的。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写诗词应该遵守格律。当然,现代诗除外。


柳缀月


写诗词到底要不要遵守格律,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凡写诗词,冠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以及词调名称的,必须遵守其格律。凡写诗词没有冠这些名称的,可以不要遵守格律。其理由是:

1.诗词格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一,既然写诗词冠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以及词调名称的,必须名副其实,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准确传承传统优秀文化,而且有几个好处:①平仄符合格律要求,便于吟诵。例如福州闽剧“七言词”,非常讲究平仄,你如果没有平仄,写得再好,演员也要把你改掉,因为没有平仄“七言词”唱不来。②所写的诗词经过多次吟诵后,不容易忘记(注:吟诗,按传统方法,是用本地话)。③便于以吟诗对句形式,互相交流,浓厚感情,广交朋友,促进社会和谐。④有助于培养情操、扩大视野、锻炼创作、提高思想和理论水平。

2.写诗词没有冠这些名称的,当作“自由诗”,可以不要遵守格律,这样比较适应部分诗友的习惯,发挥他(她)们“诗言志”、自由描绘生动诗意的能量和积极性。

此外,对于征求对联的,我认为必须讲究格律。符合格律,即有规律性,容易对句,例如“千山薄雾绕”,一看就可以对上“四海浓霞开”,速度快。否则,没有规律性的,要求人家对句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办自媒体的创作者都很忙,还有其他事要办。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诗词要不要遵守格律?这个要根据诗词发展的阶段来看的。

唐代以前的称为古诗词,它的要求并不严格,基本对仗、押韵就行了。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先秦”“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简直太有名了,几乎尽人皆知。



唐代以后的诗,叫近体诗或今体诗,它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一部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它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唐诗我们太熟悉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兴起,小孩一会说话,就教他背唐诗,所以两三岁的小朋友,张嘴就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词也是形成于唐代,而盛于宋代,诗的最高峰是唐代,所以我们一般都叫“唐诗宋词”。词也讲究严格的平仄,它和诗不同,它是长短句,但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固定的。它的格律以词牌的形式呈现,一个词牌就是一个格式,像我们常见的“沁园春”,“卜算子”,“念奴娇”等,词有一千多种格式。


以上我们一般都叫古诗词,它是相对于新诗来说的。新诗就是用白话文来作的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倡导用白话文写作而出现的。最早最著名的是郭若沫的《女神》。

新诗创作比较自由,基本不讲究格律,受外国诗歌影响颇大。根据不同的风格,分为几十个流派。我们熟悉的有唯美艺术的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他的《再别康桥》,林徽因的《人间的五月天》,很多人张口就来。成就较大的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和他著名的《雨巷》。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朦胧诗派,北岛、顾城、舒婷,个个鼎鼎大名。还有新学院诗派,著名的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总的来说,要写古典诗词,要讲究格律,要平仄,要押韵。写现代诗,不讲究格式,就看你要表达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组织好词语,表达出来就行了。


时间DE味道


看你要写啥诗词。要写格律诗词就必须得遵循。


用笔如神


简单点来说,如果你敢堂而皇之地给自己的作品冠以词牌名、“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那你还是老老实实按着格律来。抛开这些,或者您并不打算把诗词给别人看,只是自娱自乐,那您随意,千金难买您愿意不是?


厕所诗人刘二毛


格律无外乎是使诗歌有韵律感而已!

不遵守格律诗歌就没有韵律感了吗?诗歌只有遵守格律才有韵律感吗?都不是!韵律感不是因为格律而产生的,从格律上讲遵守格律能让诗歌产生一种或是几种固定式的格律感!

诗歌为什么一定遵守这几种固化的韵律感呢?除了这几种就不能有其他韵律感吗?答案是有的!而且,我们应该欢迎多姿多彩的韵律感,越是丰富越有利于诗歌的发展!

默守陈规只能让诗歌日益枯萎,不仅仅是格律,还有意象,都不能固守古人的樊篱,固守只能是重复古人的精彩,而没有自己的精彩,对于古诗词我用开放式的观念去复兴,去发现,我们不是不能写出古人的精彩,是没有勇气写出古人的精彩,是我们自己限制自己不能写出古人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