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電影裡面的爬火車情節是怎麼拍出來的?實拍嗎?

貴州影音坊丶龐傑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本人喜歡電影,也喜歡瞭解相關的電影技術,因為電影的走向慢慢越來越看重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了。

你問的問題“《囧媽》電影裡面的爬火車的情節是怎麼拍出來的?實拍嗎?”裡邊不但有“爬火車”的畫面,還有“扒火車”的畫面。

爬火車的畫面估計比較好拍一點,但是“扒火車”這畫面確實不好拍,一是危險係數比較高,徐崢不是動作演員,也不是鐵道游擊隊。二來真要實拍的話,估計現場不好管理也是不容許的。估計要用一下我介紹的下面的幾種電影技術。

(這裡也稍微指出一下電影裡的“扒火車”的畫面,真要是在眾目睽睽下扒火車了,不但你上不了車,而且“賈冰”也會抓住你,會被扭進派出所的,這是電影,不必細究,為了情節和主題需要。現實中,記住千萬別扒火車了。而且是國際列車,沒票,恐怕連安檢都過不了,更遑論上站臺。)

閒話少敘,我們來看看這個“爬”和“扒”究竟是怎樣拍出來的。

可能性一:電影拍攝時的角度錯位及剪輯。

藉助剪輯及鏡頭巧妙應用這一樣也能呈現出效果。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龍叔在“白金龍”中的幾個危險鏡頭拍攝。

第一個就是在雪山上被敵人發現後逃脫一點戲,龍叔很狼狽,在雪坡不停的疾速下滑,寒風撲面,危險之極。參考畫面:

我們看到的是龍叔要跌下萬丈懸崖的畫面:

但是在影片結尾時,龍叔把拍攝畫面的提供了:

看清了吧?就是有點落差的一點小坎。以龍叔面對危險的精彩表情,以及快速的鏡頭,加上最後的剪輯,最後呈現給我們的是“龍叔勇跳萬丈懸崖;超級警察捨生查案”。

還有一組鏡頭:“家駒潛水拿彈頭,食人狂鯊鬥龍叔”。

看看鏡頭,這血盆大口,嚇得觀眾足以失禁,不由得使人還聯想到斯皮兒伯格的《大白鯊》,後背汗毛直豎。

但是鏡頭一轉:

哈哈,看到了嗎?不過是條小鯊魚,龍叔還笑眯眯的。這就是電影剪輯及遠景近景錯位帶來的效果。

徐崢估計在拍爬火車和扒火車時,找個不動的車門,後邊的佈景疾速倒退,再加點鼓風機的風,這效果不差!這也是電影的魅力!你明知道是假的,還是心甘情願的掏錢觀看!

第二種可能性就是綠幕

說到綠幕,大部分人都知道,有些場景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實現,只好找一大塊綠幕,演員在綠幕前表演,後期是用合成的辦法把綠幕替換掉,這個技術現在到處都是,一是節省經費,二來節省時間。真要碰到橫跨幾大洲的電影取景,經費預算夠還可以,不夠的話,只能拿綠幕和CG等技術來實現了。

下面來看看《權力的遊戲》中龍媽和龍的鏡頭:

龍媽賣力的表演,輕撫愛龍,但是龍媽具體心理想啥就不知道了!

藉助綠幕和動作捕捉技術,呈現給我們的就是如下圖片:

那龍張牙低嘯,龍媽則拿手輕撫愛龍,一臉慈母像。龍媽的演技真好啊,拿個波羅蜜一樣的東西,演戲照演,好戲精,好演員!

回到《囧媽》裡,如果用綠幕技術,徐崢只要找個火車把手,吹風一開,只需在綠幕前好好表演,就可以CUT了,到後期就是特效人員的事情了,輕輕一換,這個緊張刺激且危險的扒火車鏡頭就出來了。

順便加一句,據說歐美人愛用藍幕,亞洲愛用綠幕,就是因為歐美人的眼睛是綠的,後期不好摳,明白了吧?

第三種技術就是CG和動作捕捉技術

CG和動作捕捉一般用來製作真人無法替代的角色,比如《指環王》裡的咕嚕和《瘋狂外星人》裡的外星人。

參考《瘋狂外星人》裡的外星人:

如果不瞭解,還不知這是徐崢貢獻的表演,只不過用動作捕捉技術捕捉徐崢的表演,後合成為外星人的各種表情和動作:

關於動作捕捉傳感的一些知識,這裡就不普及了,有興趣的條友可以自行百度學習。

順便在提下CG技術,現在應用廣泛,基本在很多領域用的到。尤其是在電影領域簡直是如虎添翼,以前製作動畫片,不但要大量紙張,還要動員大量的人員,現在好了,只要性能良好的計算機及相關人員,就在各種軟件裡就可以完成一部二位或三維的動畫電影。我們在2019看到的國產動畫大作《哪吒》就是CG技術完成的,裡邊的腦洞大開的乾坤圖,萬龍陣等多是dCG技術的貢獻。

回到《囧媽》裡,扒火車和爬火車的鏡頭,估計用CG和動作捕捉技術有肯能不大用的上,用綠幕或上邊提到的錯位及剪輯辦法省時省力。

好了,今天就扯這麼多。我是愛電影的侯爵影視評論,請大家多關注!


侯爵影視評論


十二年影視從業經驗的我,給你分析分析這類視頻究竟是怎麼“拍”出來的。籠統的來說,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 在大型影視基地內的室內進行拍攝,火車是固定不動的,也就是說是個室內造景。火車模型周圍全部是綠背景或藍背景。這樣的拍攝,對電影機、燈光、導演、編劇、分鏡腳本、劇組各部門之間的配合等等要求很高,需要提前策劃好所有細節工作後才開機拍攝,否則,很容易就會造成需要補拍鏡頭的浪費。(例:下圖)

就是類似於這種,歐美科幻大片,都是採用綠背景摳像+後期特效合成進行製作的。

第二步 拍攝結束後,根據劇本、分鏡腳本、導演要求、製片人要求進行後期特效合成。當然,火車是固定不動的模型,需要把火車頭、火車身體的其他部分全部通過影視特效設計和製作出來,然後調整特效製作的文件,使實拍素材跟製作的特效素材完全融合,形成渾然一體的整體視頻文件。最後再進行整體渲染合成。

前期拍攝和後期成品對比

前期拍攝和後期成品對比

這類外星人、史前怪獸、科幻畫面等等鏡頭,都是通過綠背景拍攝+後期特效製作出來的。

以上是個人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影院快訊


不是!

震驚於提問題的題主觀影嚴謹程度。

1-電影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如果將真實的生活搬上熒幕,難免枯燥,加入必要的無厘頭劇情,緩解劇中人物之間沉悶劇情,也可表現劇中人物心理形態,這段火車戲,可以當喜劇,也可以是象徵意義,就像是伊萬和媽媽的代溝,一個在裡,一個在外,他想進去,他必須要進去,因為那是他的母親,但是不知道方法,只得經受各種苦難,待到兩人都冷靜下來,火車停了,兩人感情降至冰點(徐崢凍成冰塊)兩人才有機會走近。這段戲後面緊接著媽媽自己走了,伊萬去追,媽媽停下在大樹林裡,伊萬才追的上,兩人在此打破了心與心之間的堅冰。

2-拍攝是用實物車廂+一小節軌道+綠布+特效+威亞拍出來的,如果題主沒有畫面感,可以看下成龍《神話》結束後播放的拍攝過程,舉一反三就懂了。

3-另外《囧媽》算是荒誕黑色幽默式的喜劇類型,不用過多糾結於細節,該笑的地方大聲笑,該深思的地方深思,哪怕觀眾看完這部劇有一絲的感悟,對生活有一絲正能量的影響,這部劇就體現了它的價值。

關於《囧媽》我寫過一篇觀後感悟文章,有興趣交流的朋友可以點進去看一看。





牧牛流馬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囧媽》也是徐崢繼《泰囧》、《港囧》後“囧”系列的又一部新作,取景大多都在俄羅斯,所以原名叫作《俄囧》,現公佈的徐崢單人海報中就有俄羅斯套娃元素,有網友調侃稱徐崢混在當中一點也不違和。

後來將名字定為《囧媽》,這個名字更與劇情聯繫緊密,且比《俄囧》更為順口,目前影片已定於在今年的大年初一上映,電影官方也公佈了很多片花與劇照,主演為袁泉、徐崢、沈騰,另外彭昱暢也將出演角色,劇情也仍延續之前的無厘頭搞笑風格。

12月8日,徐崢攜“囧系列”最新力作《囧媽》亮相海南國際電影節中俄電影合作論壇,與俄羅斯製作人、導演、編劇謝爾蓋·塞亞諾夫以及中國內地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謝飛共話中俄電影發展,並分享在俄羅斯拍攝的經驗與故事。電影《囧媽》講述了一對母子陰差陽錯踏上浪漫溫暖的俄羅斯之旅。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中俄人民都有著深厚的友誼,徐崢表示:“通過《囧媽》的這次拍攝,讓我瞭解到中俄電影合作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希望更多的俄羅斯朋友能夠更加深入瞭解我們的故事。”

其實影片中北京前往俄羅斯K3列車真實存在,徐崢表示起初籌劃劇本時,討論去哪裡拍時,有人建議去俄羅斯,因為有趟K3國際列車,從北京出發,經由烏蘭巴托,最終到達莫斯科,要坐六天六夜,旅程應該很有趣,沿途風景也好。

然後大家就開始想誰跟誰去會有火花,議論出了一位成年男子跟他媽媽的旅途構成,“其實,對成年人來說,已經長大了,要跟媽媽一起窩在車廂裡面六天六夜,想想都覺得這是一場‘災難’!”

“囧系列”表面看是公路喜劇,實則每一部都在傳遞對於人生的感悟以及思考,而此次選擇“媽”這個題材,是想探討親子關係。

有一段時間,徐崢突然思考一個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跟媽媽的關係變成了一見面就要吵架,“有一次妻子陶虹問我,你能不能抱抱你媽媽,我說為什麼要抱媽媽,她說不是讓你真的抱媽媽。後來我理解了陶虹的意思,還把這句臺詞放到電影中。”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豆沙包來看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一部電影,我屬於影視領域初學者,如果沒答對望見諒,囧媽裡的爬火車情節是特效,電腦合成的,火車車廂是真的,拍攝成本就高達2.17億,錢大部分花在特效上,跨過三個國家,無數個車站,特效很牛,至於怎麼拍的我也沒他們專業,是實拍加特效。[捂臉]現場應該是在速度很慢的車廂上拍攝的加上特效,主要也不是動作片,重點還是要放在媽媽身上。尤其是最後囧媽在大劇院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和回家把頭套脫下來露出稀少的白髮時感動的淚飈。如果答錯了望指教,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尚壹切有關


《囧媽》講述了小老闆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衝突,同時還要和競爭對手鬥智鬥勇。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並面對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問題。

最近,徐崢放出了一則《囧媽》的幕後拍攝花絮,看完幾分鐘的短片後,除了敬佩徐崢對待電影和作品認真負責的態度外,還要感慨一下,這則花絮視頻解答了我心中多年來對於電影拍攝的一個疑問——電影中人來人往的“公眾場合”,到底是怎麼拍攝的?

看了花絮才知道,所謂的“車廂”,只不過是劇組在棚內搭置的一個景兒,窗外是藍幕,方便後期添加上移動的景觀,這樣觀眾在視覺上,就有了火車真的在移動的感覺

出現在車站的群眾演員的造型,也是有專門設計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在導演的構圖裡,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這樣最終拍攝出來的效果,才能讓觀眾滿意。

附上幾張《囧媽》幕後花絮的劇照,有空還是看下視頻,蠻精彩的


小城幻影


《囧媽》中的K3列車,是真實存在的,由北京出發,經由烏蘭巴托,最終到達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徐崢介紹《囧媽》最初的名字為《開往俄羅斯的媽媽》,看似簡單的母子之旅,卻涉及北京、貝加爾湖、聖彼得堡、莫斯科、薩拉托夫、紐約、上海、無錫等跨越多國拍攝地,除了外部奇觀壯景,影片部分場景,涉及K3 列車的內部景觀,則經由棚內搭建模擬。豐富空間環境一一呈現,既要結合火車顛簸動態,又要結合窗外時間光線變化。90%電影鏡頭涉及特效製作,只為營造自然真實、細節飽滿的列車生態。

最近,徐崢放出了一則《囧媽》的幕後拍攝花絮
看完幾分鐘的短片後,除了敬佩徐崢對待電影和作品認真負責的態度外
還要感慨一下,這則花絮視頻解答了我心中多年來對於電影拍攝的一個疑問——電影中人來人往的“公眾場合”,到底是怎麼拍攝的?
看了花絮才知道,所謂的“車廂”,只不過是劇組在棚內搭置的一個景兒,窗外是藍幕,方便後期添加上移動的景觀

這樣觀眾在視覺上,就有了火車真的在移動的感覺

包括電影中的“火車站”,應該也是劇組根據莫斯科火車站的樣子搭建的
出現在鏡頭中的所有人,都是群眾演員

並且每個人是站是座,是什麼樣的神態和動作,也是徐崢在現場精心安排的


當然也包括爬火車的片段,也是事先拍好,然後後期製作的。畢竟是拍電影,不可能拿生命來開玩笑。畢竟現在的影視後期製作越來越成熟。


小董影視分享


車廂是道具,棚拍的,棚裡有個火車的模型,徐崢爬上去,然後外面道具組用鼓風機模擬風大的場景,然後徐崢在上面表演出很危險的樣子,他的後面是綠布,最後後期再摳綠,把火車外的風景p上去~





麻蛋小姐


實拍?你傻想的出來吧!演員的安全性怎麼辦!肯定影棚拍攝後期製作的啊現在電影製作水平這麼發達,任何場景可是可以的,不過講真的,拍攝的效果真的過於真實!看的我鼻涕不自主的倒吸幾樓


南城知足常樂


我來回答:不是!

看了花絮才知道,所謂的“車廂”,只不過是劇組在棚內搭置的一個景兒,窗外是藍幕,方便後期添加上移動的景觀 這樣觀眾在視覺上,就有了火車真的在移動的感覺

包括電影中的“火車站”,應該也是劇組根據莫斯科火車站的樣子搭建的 出現在鏡頭中的所有人,都是群眾演員 並且每個人是站是座,是什麼樣的神態和動作,也是徐崢在現場精心安排的

出現在車站的群眾演員的造型,也是有專門設計的 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在導演的構圖裡,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這樣最終拍攝出來的效果,才能讓觀眾滿意

其實大家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大部分場景,都是一種視覺特效或者說是視覺欺騙 比如大家在看某些影視劇的時候,會有一些男女演員比較親密的鏡頭,有時候隔著屏幕都會替演員感到尷尬 然而,實際拍攝這些場景的時候,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樣……你明白了麼?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採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