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农民,却为牺牲的军长守墓74年,92岁时终于盼来英雄后人

他是一个农民,却为牺牲的军长守墓74年,92岁时终于盼来英雄后人

唐淮源

古诗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自古以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伟人,我们赞叹于他们运筹帷幄,指点方遒,感动于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奉献,但在我们的身边更多的还是一位位普通人,更重要的是,平凡人也能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他们的付出看似很不起眼,但是也犹如黑夜里的星星,一点一点汇聚起来点亮整片天空。张永新,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为牺牲的军长守墓74年,坚守一辈子的承诺,92岁终于盼来英雄后人。

军长以身殉国

张永新的家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的山脚下,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干的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和万千农民一样,日子虽穷但也平静。时间转眼到了1941年,此时战争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双方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役,

但是在1941年3月,敌军军队从华北、华中、中原3个战场秘密抽调25万兵力,悄悄朝中条山奔来,5月,中条山外围的敌军军队在航空兵的配合下,从中条山的东面、南面、北面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将中国守军一举歼灭。

他是一个农民,却为牺牲的军长守墓74年,92岁时终于盼来英雄后人

唐淮源

此时驻扎在中条山附近的中国守军第三军军长唐淮源接到上级组织命令,带领部下积极应战,在当时的夏县一带与敌军展开搏斗,但是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最开始迎敌的友军第43军在和敌军“小打”一仗后,不敌敌军提前撤退,致使大量敌军进入中条山阵地,唐淮源带领的第3军在无奈之下只能分割成两个部分对敌作战。

这对于唐淮源来说情况非常严峻,一方面,上级派遣的援军迟迟不来,紧邻的友军又连续不战而退,另一方面,敌军的攻击不断,无奈之下,唐淮源只得下令边战边退,试图寻找机会展开突围。通过几次奋力突围,唐淮源一行人退守在县山附近,但此时外围的敌军人数是他们的数倍,再次突围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

突围不成,同时唐淮源领导的第3军已经处于弹尽粮绝、山穷水尽的境地,但是唐淮源并没有放弃,

他告诉手下的三个师长:“中国军队没有被俘的师长。第3军也绝不可能有!”就这样,唐军长重整旗鼓,率领部下向敌军冲杀3次,但次次都被敌军打退,眼看将士们死伤无数,突围无望,唐淮源军长在县山岭上举枪自尽,以身殉国。

拒绝一块大洋,却仍守承诺

唐淮源军长壮烈牺牲后,被追认为陆军上将,数日之后,他部下辎重营营长,同时也是他的女婿杨继虞带着村民张永新半夜潜入山腰,将唐淮源的尸骨秘密埋葬在中条山。张永新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热血的中国男儿,在中条山战役中,他数次为中国守军搬运弹药,也曾拿枪与敌人直接战斗。

他是一个农民,却为牺牲的军长守墓74年,92岁时终于盼来英雄后人

所以在杨继虞离开中条山的时候,他给张永新一块大洋,托付张永新暂时照看唐军长的遗体,不久后他会来接走遗体。张永新毅然拒绝了这块大洋,并承诺一定会好好照看军长的遗体。

80高龄仍寻后人

但是谁也没想到,原本说不久后会来接走军长遗体的杨继虞一直都没有回来,可是张永新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他一直默默坚守着唐军长的墓地,盼望着军长的后人前来接军长回家,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一守就守了几十年。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张永新也多次到镇上、县城里打听消息,每次村边有部队经过的时候,他也会去打听杨继虞的消息,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他是一个农民,却为牺牲的军长守墓74年,92岁时终于盼来英雄后人

转眼时间到了1988年,此时张永新已经80岁了,他仍然没有放弃寻找唐军长的后人,但每一次都是满怀期待的去,满心失望而归。眼看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他担心自己不能亲眼看见唐军长魂归故里,这将是他一生的遗憾。

在知道张永新的心愿后,张家人开始投入到寻找唐淮源后人的日常行动中,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与精力,寻求当地多个部门以及相关组织的帮助,最终在多方势力的努力下,张家人终于找到唐淮源军长的儿子唐伯华的家庭住址,张家人立即写信告知了唐家人相关情况。

承诺圆满

但是随后事情的发展还是一波三折,因为此时唐伯华已经去世了,信件辗转多次才到了唐伯华女儿,也就是唐淮源军长孙女唐迦音的手上。接到信件的唐家人也非常激动,在这之前,他们也曾苦苦寻找爷爷遗体数十年,简单准备后,唐迦音等一行人火速赶往中条山,

一方面去祭拜爷爷唐淮源,另一方面是去感谢无怨无悔守护亲人的大恩人张永新。

他是一个农民,却为牺牲的军长守墓74年,92岁时终于盼来英雄后人

唐军长后人的到来总算是圆了张永新老人的梦,他总算能完成对杨继虞的承诺,对于张永新来说,这一天值得他永远纪念。

后来经过相关组织讨论,1990年,唐淮源军长的遗体被迁移到云南江川县烈士陵园,唐军长遗体被迁走的那天,张永新老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数十年前的一句承诺,让他整整守护这个坟墓74年,92岁的他没有辜负杨继虞的嘱托,没有愧对这位英雄,已近耄耋之年的他终于等到了唐军长的后人,终于等到唐军长魂归故里。

伟大守人

在战争年代,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有很多英雄为国捐躯,因为人数庞大,战争过于频繁,信息传递又不如现在方便,有很多军人牺牲在前线却不为人所知;

有的军人因为情况特殊连埋葬地点都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有很多像唐淮源军长这样的牺牲军人,但是大多数都没有他这样幸运,最终遗体能魂归故里,能得到后世的祭奠,大多数都只有衣冠冢,有的就是个空墓,有的连姓名都不知道。唐淮源军长为国捐躯固然很伟大,而守护他遗体74年的张永新老人也很伟大,这两个人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事情上给予我们相同的感动,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