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在位时发生泾原兵变给当时的唐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游在路上的鱼1986


所谓泾原兵变是指唐德宗时期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士卒因待遇不公发生兵变,继而攻陷长安,唐德宗被迫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叛军包围一月多,史称“奉天之难”。

这次兵变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次兵变,差点导致唐王朝提前150年灭亡。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分析一下这次兵变的过程以及影响。

一、泾原兵变的历史背景

唐德宗李适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重孙,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安史之乱”爆发后,时年二十岁的李适临危受命,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讨伐叛军。“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适于779年即皇帝位,史称唐德宗。

李适上位之初,大胆提拔任用了一批文武官员,打压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安史之乱”后,黄河下游各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并且不经过中央任命,就擅自世袭相传,根本不把当时的唐朝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即位后第三年,李适便大刀阔斧开始削藩,结果操之过急,引发了山东各地节度使的反叛。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要求德宗任他为新任成德节度使,但被德宗拒绝。李惟岳于是联同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及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三镇节度使一起举兵谋反。

782年秋,唐德宗任命李希烈为检校司空,兼淄青节度使,让他讨伐叛军。没想到李希烈此时已经暗中与叛军私通,别说去平叛,不久后也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黄河下游的于是藩镇叛乱越演越烈。

公元783年,唐德宗命令李勉、哥舒曜前去镇压李希烈。没想到李希烈在军事上很有两下子,几仗下来,唐军损兵折将,差点被李希烈打了个全军覆灭。

无奈之下,唐德宗又重新调整了带兵将帅,并命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5000士兵经长安转道去援救被李希烈叛军围困的襄城。

二、泾原兵变的起因及过程

问题就出在了这节骨眼上。当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后,唐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翃前往犒赏,王翃一个文官,对危难时刻劳军这件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招待工作

漫不经心。王翔到军营后只赏赐了粗茶淡饭,结果引发了士兵们的愤怒。

泾原士卒们冒雨而来,大多携带子弟,希望得到优厚赏赐养家,但朝廷一文赏钱没有,连一顿饱饭也没吃上,随之军心大乱,喧躁着要占据京城长安。

士兵们纷纷扬言大骂:“我们离开家中老小,要去与叛军死战,但是却吃不饱,怎么能以草命对抗白刃呢!国家的琼林、大盈两座仓库,宝货堆积无数,不取此以自活,又去哪呢!”

节度使姚令言劝阻道:“到了东都洛阳就会有厚赏,你们不要鲁莽行事,这不是一条活路”。结果士卒不听,反而用长戈把姚令言架出军营。

情急之下,姚令言派人火速报告了唐德宗。唐德宗闻讯大惊,立刻命令赏赐布帛二十车,再次前往安抚。没想到士卒们看到布帛,更加是义愤填膺,立马用乱箭射杀了使者,随之全军哗变,攻入长安。

唐德宗在泾原兵破城之际,带着皇妃、太子、诸王及宦官等仓皇出逃,前往长安不远的奉天(今陕西乾县)躲避兵灾。

泾原兵涌入长安后,打开皇宫府库,抢运金帛,并将因其弟朱滔叛唐而被免去卢龙节度使的前太尉朱泚请出,奉为首领。朱泚进入宣政殿自立为帝,国号大秦,年号“应天”,继而亲率大军进攻奉天。

随后唐德宗在奉天下诏征发附近诸道出兵勤王,诸路援军很快陆续聚集长安附近,前来救驾勤王。与其同时唐德宗以封官加爵的承诺,招募城内敢死勇士御敌。朱泚率叛军围攻奉天一月有余,几番鏖战,损失了数千人,眼见前来勤王的唐军越来越多,无奈之下只好退回长安固守。

不久,唐德宗以李晟为岯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与屯奉天的朔方、振武、永平、奉天行营副元帅浑瑊东西相应,进逼长安。在唐军的强大攻势下,朱泚和姚令言弃城向西奔逃,抵达彭原的西城屯(今甘肃省镇原县东),两人在途中被部下梁庭芬、韩旻等杀死,其余党源休、李子平奔凤翔,被李楚琳斩杀。不久唐德宗返回长安。

至此,泾原兵变以失败告终,唐王朝在风雨飘摇中又得以苟延残喘了150年,直至灭亡。

三、泾原兵变对唐王朝的重要影响


泾原兵变后,大唐帝国的威严几乎完全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应对地方藩镇割据更显得无力从心。但是唐德宗以及此后唐朝各代帝王们不思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反而一直对藩镇采取了姑息绥靖的政策,导致晚唐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同时,逃难的经历及地方军将势力的日益壮大也影响到德宗对武将的信任。面对皇权受到的冲击,唐德宗转而亲信宦官,使得宦官势力再次登上唐王朝的政治舞台。返京后,唐德宗深感拥有一支由自己掌控的禁军的重要性,遂不断扩大神策军,并于贞元十二年设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将禁军统帅权交给了宦官,遂使得唐代藩镇割据之祸与宦官专权之害并存,最终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独钓秦时月


唐德宗李适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抑制宦官专权,采用两税法,罢贡献等,使得唐王朝中央的财力的到恢复,边境比较和平,宦官专权得到抑制,为削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从泾原兵变后,德宗认识到唐王朝的经济、军事力量还不足以消灭盘根错节的藩镇势力,于是

1)他采取不积极削藩的妥协政策,尤其是对河北藩镇,只要其名义上承认中央政府,朝廷就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

2)转而亲信家奴,使得宦官势力再次抬头。兵变后认识到由自己掌握一支军队的重要性,贞元十二年唐德宗李适设左右神策护军中尉,由宦官窦文杨、霍仙鸣二人充任,将禁军统帅权交给了宦官,

造成影响:

1)这种缓慢的削藩,使得唐王朝以后的帝王虽努力逐步削夺藩镇权利,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造成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中晚唐之时始终存在,且随着唐王朝的渐趋衰落,中央影响力也日益缩小。

2)宦官势力恢复,帝王中央的影响力减弱。

藩镇割据之祸与宦官专权之害并存,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另类小历史


安史之乱以后的大唐还有存在感吗?

好多人根本不知道你问的这个问题吧?

李隆基前半生光辉荣耀。后半生一泻千里!

从安史之乱发生的那一刻起。他这个皇帝就做不下去了!

当初一日杀三子。

却纵容胡人做大做强

不相信自己儿子。却相信一个外人!

可悲可叹!

最可怜的是大唐老百姓。

估计他们宁可不要开元盛世富裕。

一直细水长流。至少有命在。平平安安!

也比悬崖式断落。丢了性命更好!

可惜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


云丹凤青


公元783年8月,叛唐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兵三万,围攻河南、襄城,9月皇帝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令泾原节度使等各道兵马援救襄城。10月的时候泾原节度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当时天寒地冻,士兵又累又饿,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结果一无所得。士兵们出发到了浐水,唐德宗命令京兆尹王翔犒赏军队,结果京兆尹王翔只赏赐粗饭,引起了士兵的不满,导致哗变!泾原兵拥立朱泚为主帅,攻入长安!史称“泾原兵变”。

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护驾只有宦官霍仙鸣及寭文场。

泾原兵变后,大唐皇帝的威严完全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 唐德宗也成为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德宗即位之初,本来对宦官预政十分警惕,但经历了泾原兵变后,他又开始重用宦官!


大江侃历史


唐德宗在位时发生的泾原兵变,彻底给己摇摇欲坠的大唐皇朝又一沉重打击,给唐王朝带来了又一重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