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什么不和刘罗锅合作,一起搬倒和珅?

jimmywowo_zq


纪晓岚为什么不和刘罗锅合作,一起搬倒和珅?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认识其实都被电视剧误解了。历史上刘墉、纪晓岚和和珅三人的关系其实他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剑拔弩张,大多说人都是通过《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等清朝乾隆时期的影视剧,了解到了纪晓岚、刘庸与和珅的关系,认为他们三人平时做事都是势同水火,捉住对方的错误便不依不饶,但是那只是电视剧的戏化而已,电视剧对他们的关系、年龄、官职等都有所偏差。纪晓岚、刘庸和和珅的确都是乾隆时期的官员,但是三人虽然同朝为官,但是他们交集并不多,而且三人年龄相差很大,刘墉其实比和珅大30多岁。由于受宠程度不同,他们最终官职级别也相差很大。其中,虽然和珅年龄最小,但是因为和珅是乾隆期间的宠臣,可以步步高升,一路扶摇直上,最终官职自然最大,说句实在的,纪晓岚和刘罗锅的官职与和珅比实在是悬殊,他们是很难办到和珅的,真正有能力扳倒和珅的,也就是阿桂了。

刘墉与纪晓岚一直很好

历史上,刘墉与纪晓岚的渊源很深,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好,不仅是因为他们两个年龄相仿,而且纪晓岚是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生,纪晓岚受到刘墉父亲很多恩惠,另外,刘统勋一直大力推荐纪晓岚,对纪晓岚的仕途助力很大。另外他们两个兴趣爱好相同,两人都喜欢研习佛法和收集砚台。他们有时会互相写诗赠送砚台,有时又反而会闹脾气互相争夺心爱砚台,算是一对好损友了。

和珅与纪晓岚关系还算不错

历史上,纪晓岚并非像影视剧那样,天天在一起,且时时想扳倒和珅。其实,历史上和珅与纪晓岚的在朝中工作交集其实并不多,而且他们私交还是不错的。因为和珅与纪晓岚朝中地位悬殊,和珅身兼像九门提督等多个要职,尤其在阿桂死后,位于军机处群臣之首,是乾隆帝时期如日中天的人物,而反观纪晓岚是个读书人,在朝廷中担任文官,主要工作是为乾隆编造书籍,如四库全书举世闻名,但是并无实权。所以,纪晓岚是没有电视剧里那样的实力去对抗和珅的。另外,纪晓岚处事圆滑,经过前半生的坎坷,性格更加的成熟,深谙为官之道,纪晓岚虽然没有与和珅同流合污,但是也不会与在朝中如日中天的和珅这种权臣正面对抗的,反而会忌惮和珅,也就更不会和刘罗锅合作,一起搬倒和珅,拖好哥们下水了。

刘墉与和珅

其实刘墉与纪晓岚相比,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更加平淡,与纪晓岚一样,刘墉与和珅最终两人的官职也相差很大。而且,刘墉与纪晓岚在朝中一样是处事圆滑的人,因为和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所以刘墉虽然并没有依附于和珅,但也没有与和珅有很明显的正面对抗,对待和珅刘墉基本上采取了独善其身的做法。刘墉与和珅关联最大的就是后来的和珅案,刘墉奉旨查办和珅结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向嘉庆帝建议尽快了结,安抚民心和朝局,最终和珅得以保留全尸也与刘墉的建议分不开,总之刘墉虽然没有进入到和珅的阵营,但是刘墉对待和珅基本上都是采取独善其身的姿态,并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多的关系复杂。

综上所述,纪晓岚是不会和刘罗锅合作,一起搬倒和珅的,因为纪晓岚自己都没有扳倒和珅的想法和能力。


娜娜聊古今


这个问题,让人有一种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加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即视感。

事实上,纪昀是不可能,也不太配得上和刘墉一起倒和的。

从年龄上比, 刘墉生卒年月为1719年 — 1804年,享年85岁,纪昀的生卒年月为1724年-1805年,享年81岁,他们两个年纪相仿,和珅的生卒年月为1750年-1799年,享年49岁。以30岁-40为青壮年,属事业上升期计算,刘墉和纪昀30-40岁的时候,和珅10-14岁,政治上基本还未出道。而和珅30-40岁的时候,刘墉,纪昀已经是56-66岁的老大爷,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也犯不着跟当时正好如日中天,深受乾隆喜爱的和珅较劲。当然这个也要分人的,纪昀是没有根和珅较劲,刘墉却是不怎么喜欢和珅的。

从出身上比,刘墉和纪昀都是汉人,和珅是满族正红旗,后抬入正黄旗,死后被嘉庆贬回正红旗,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出生于京城西城驴肉胡同福建副都统常保家。其实三个人都是官二代,但是和珅是贵族血统官二代。

不巧的是,和珅的童年比较不幸,父母早亡,无依无靠,相对来说,纪昀要幸福点,父亲纪容舒是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而刘墉家庭最好,父亲是深受重用的宰相刘统勋,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

成长道路上,和珅和纪昀两人都得到过贵人相助,和珅15岁时得到冯英廉资助,后来成为他孙女婿,冯英廉官至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而纪昀的恩师是刘统勋。和珅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赐固伦和孝公主额驸,和珅相当于皇亲国戚。

从个人长相上比,和珅是很帅的,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只有这样,皇帝每天把他带在身边,看起来才赏心悦目,派出去跟外国使臣谈判,也才有面子。刘墉其次,相对来说,纪晓岚是一个爱吃肉,爱行房,欲望很强的大胖子。所以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张国立演和珅,王刚演纪昀才是符合史实的。

从仕途上比,和珅并没有成功考取功名,而是凭借自己的世袭身份入仕为官,但是1776年,仅26岁就官至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上行走、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赏赐紫禁城骑马,乾隆43年再兼崇文门监督、总管行营事务, 后来从未犯过错误,青云直上,帮乾隆管账,管人,管内务,管外交,一直在决策层。最高官职正一品。

纪昀是学霸,自己考取的功名,早年入职翰林院,外放知府,但因盐政亏空案发配乌鲁木齐,后来因为编书被召回。中年历任兵、礼二部侍郎及左都御史,乾隆朝末期曾长期任礼部尚书,这是中央政府中地位较低的部门,晚年纪昀则因为是朝中宿老,象征性地担任过兵、吏二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但是始终没有进入乾隆朝的决策层。官职最高也就是从一品。

刘墉是两者的结合,既有自己本事,也有父亲的提携,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但是福祸相依,刘墉因为父亲犯错被贬,也离开了权力核心,在乾隆朝,基本上都是外放地方官。虽然最后被提拔至总督,尚书,但是能力不行,不断犯错,一直宦海沉浮。直到嘉庆朝了,表现的都并不好。


从权力上讲,和珅没有什么背景,却深受乾隆重用,担任的官职数不胜数——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等要职。就说这个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正二品,嘉庆后升为从一品,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员兼公安局局长。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历史上官至这个位置的人是鳌拜、索额图、明珠、胤祥、傅恒、兆惠、阿桂、和珅、福康安等。而纪昀最高不过也就是个文化部部长,社科院院长,刘墉最高不过体仁阁大学士,这是个虚衔,实职是吏部尚书,也就是个组织部部长,比起和珅,还是差很远。

从与皇帝的关系上讲,乾隆对和珅是真爱,在世的时候封他为一等忠襄公,宠幸之极,尽管监察御史钱沣、大学士刘墉、翰林院编修范衷、军机大臣王杰、户部尚书董诰、礼部侍郎朱珪等多次弹劾和珅,他都在乾隆的袒护下化险为夷。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帝则更喜爱清廉正直的纪昀,一上台就三下五除二除掉了和珅。不过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嘉庆爱纪昀,但是也并没有让他进入决策层,相反可能因为小皇帝太讨厌以老臣自居的和珅了,恐怕是处于憋屈和逆反,也要把他干掉。而嘉庆也不是很喜欢刘墉,他提拔刘墉的时候就明说了——实在是找不到人了才找你。而且,还经常责怪刘墉办事懒散,不负责任。

从个人能力上讲,和珅出身贫寒,小半辈子就混到了权倾朝野的正一品,得爵位,一直在权力的核心,纪昀人到老年熬了个从一品虚职。两个人不在一个档次上。纪昀巴结和珅来来不及。至于刘墉,相门之后,可能内心觉得看不起和珅,然而个人能力不行,对付和珅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然而有一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纪昀一生正直,得以高寿善终,谥号文达,刘墉一生刚直,功德圆满,谥号文忠,和珅壮年早逝,被剥夺了所有的荣华富贵,遗臭万年。


其实和珅的恶并不在于他个人,作为乾隆朝的重臣,和乾隆关系最紧密的人,他从最开始的清官能臣变成最后的贪官权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刚愎骄傲的十全皇帝光环背后的阴影,预示了当时政治体制的腐朽。大环境就是恶的,才孕育得出恶之花。处在权力核心的和珅,自然是没有写书遛鸟的纪昀和外放地方的刘墉的好福气。


HannibalLecter


刘墉和纪晓岚的年龄都比和珅大,当和珅得势时,他们都已年老,精力不够了;



而且想搬到和珅得有足够的证据,和珅是内阁首辅,大学士,没证据不好办,朝中都是和珅的人,他们拿不到证据。



再一个,他们两没什么势力,而且刘墉在地方为官,所以他们也不可能联合,最主要的是乾隆要用和珅。


肖邦老师的课堂


1

《宰相刘罗锅》这部剧上了年纪的朋友应该都看过,当然岛主是后来看的重播哈哈~主要讲述李保田老师饰演的刘罗锅刘墉与万年和珅专业户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痛击官场腐败社会不公现象,细节方面做的很足,有点借古讽今的意思。

真实历史上的刘墉,和影视剧中的刘罗锅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刘墉就不是个罗锅,罗锅是指弯腰驼背的意思,真正的刘墉根正苗红一表人才,身高据传达到了1米9,是个小巨人。而且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榜眼,科举出身的人,讲究一个“身、言、书、判”,不仅要有文采,形象气质也得过关,自然不会是罗锅。

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流传出来,那还要怪嘉庆皇帝开了个玩笑,嘉庆朝时刘墉也八十来岁了,而且这高个到了晚年是很容易驼背,因为他们这一辈子都要低着头说话嘛。刘墉估计那时候腿脚腰板都不利索了,嘉庆帝笑话了他一句刘坨子,导致刘罗锅这个外号就伴随他至今。

再者刘墉也不是宰相,相位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了之后再没立过,设置了内阁辅政制。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的地位相当于宰相了。而清朝的刘墉首先作为汉人,顶破天也只能做到从一品,而且他最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也没进过军机处,客气点说能算得上副宰相。我们常说乾隆朝三大中堂和珅,刘墉,纪晓岚,正儿八经能称作中堂的,那还是咱和中堂。

2

刘墉的故事在《清史稿》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不过好在有各种关于他的奇闻异录作为补充,咱们从头说起。

刘墉之所以能够纵横官场飞黄腾达成为一代名臣,首先要感谢的就是他爹刘统勋。虽然儿子的宰相是假的,但老子刘统勋是真正的官至宰相,史上第一位进入军机处的汉人,死后谥号文正的乾隆朝绝对肱骨之臣。

谥号文正是个什么概念?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这是士大夫阶层一生的梦想。得到了这个称号,人生就完满了,所有努力和奋斗也都有了意义。一般都是众人敬仰的人物才有资格获得,比如范仲淹,司马光,曾国藩就都是文正公。

说个有意思的事,明朝时有个大学士李东阳,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突然传来了朝廷将要赐其谥号文正的消息,当即回光返照,从病榻之上一跃而起,叩头谢恩,可见文正这个谥号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地位。讲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表现刘墉的老爹刘统勋是个多么牛的人物。

作为名门之后的刘墉,面前有一座大山似的父亲,想必父亲也是刘墉最为崇敬的人。跟随偶像的脚步,向偶像看齐,刘墉自幼就十分好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展现异于同龄人的成熟。

就说刘墉10岁那年,和他的教书先生外出踏青。当时春色盎然,一路上尽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之景。先生诗兴大发,见一牧童放牛,随口吟道:“轻轻柳条抽牛背。”刘墉则对曰:“弯弯荆棘戳狗牙。”先生老大不高兴,觉得一幅美景都被刘墉破坏了。又见一荷花塘,立马又吟出一句:“荷叶鱼儿伞。”来缓解情绪,结果刘墉再出歪对:“棉花虱子窝。”

这下先生和刘墉就较上劲了,先生遥见远方一少女凭栏远眺,想着出一个复杂点的对子为难一下刘墉,先生道:“转朱阁依绮户,玉人临玉楼,放眼望南北。”想不到刘墉略加思索,立刻对出了下联:“穿陋巷过穷街,乞丐走乞路,伸手讨东西。”

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刘墉这几句下联,看似插科打诨,实际上每一句都与穷苦百姓有关,比起诗与远方,刘墉更在意眼前的苟且,小小年纪的他便已心怀天下,有济世救民的大志向。

及至刘墉参加殿试之际,本来以他的才能,是完全可以高中状元,金榜题名的。事实也是如此,考官们对刘墉的文章赞不绝口,状元人选初定就是他了。不过成也老爹,败也老爹,正是因为他老爹刘统勋是当朝重臣,乾隆帝一琢磨,刘统勋已经位极人臣了,再给他儿子一个状元,影响不好,于是想出了一个刘墉这个名字太平庸的荒唐理由,让刘墉遗憾地与状元失之交臂。

祸不单行,乾隆十六年刚踏入仕途的刘墉,没过四年就因刘统勋办理军务失宜被连坐下狱。得到宽释之后的刘墉也被外放为地方官。

虽然远离了中央,但在地方任官恰巧是更适合刘墉的道路。刘墉可以不受拘束的大展拳脚,他不畏权贵,为民请命,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一扫不正之风,造福一方百姓。是清官的代表,时人称宋朝有包青天,我们有刘青天。

刘墉清正廉明的好名声终于传回了乾隆帝耳朵里,乾隆帝也感叹虎父无犬子,充分给予了刘墉发挥才华的空间,让其先后前往安徽、江苏、陕西、湖南等地赴任。并对其寄予厚望,每次刘墉前去地方赴任,

乾隆帝都要御赐他亲笔签名的诗作一篇,以兹鼓励。刘墉也不负众望,政绩颇佳。

3

以此看来刘墉的宦海生涯多在地方,所以大家津津乐道的刘罗锅与和珅惊心动魄的忠奸斗,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夸张的。刘墉1719年生,和珅1750年生,刘墉足足长了和珅31岁,和珅春风得意之际,刘墉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两人倒还真有一次正面交锋,那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当时山东巡抚国泰谎报灾情邀功自赏,刘墉多次私访,掌握了国泰的罪证,而和珅却有意放国泰一马。刘墉这次查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虽然刘墉最终顶住压力,治了国泰的罪,但他对于和珅的能力与手段也是惊骇不已。

这之后刘墉调回京城,见晚年的乾隆帝猜忌心渐重,而和珅专宠,在朝廷内铲除异己,大权独揽。刘墉深知自己一人之力终究难以与之抗衡,他选择了不与和珅同流合污,避其锋芒,独善其身。

所以明面上刘墉与和珅是没有任何冲突的,反之两人相处得还挺融洽。晚年的刘墉一改之前的刚正不阿,变得圆滑世故,醉心于书法,在政治上再无建树,当年乾隆帝称刘墉为平庸,倒在其晚年还真应验了。唉,谁又能懂刘墉的苦衷呢?

终乾隆一朝,刘墉再没有得到过在地方时期的美名,反倒屡屡犯错误,被降了数次官。只有在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嘉庆帝时,乾隆老爷子舍不得交出玉玺,面对如此大事,内心深处依然刚直的刘墉主动过去给乾隆帝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让禅位仪式能顺利进行。

大伙是不是以为鼎鼎大名的刘罗锅就这样郁郁而终了?当然不会。虽然刘墉和和珅没有斗过,但最后了结和珅的,还是刘墉。那是在乾隆帝驾崩的嘉庆四年,嘉庆帝把清算和珅的重任交给曾经的刘青天刘墉,尽管刘墉已是年逾八旬的老者,这下突然精神了,这么多年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等的就是这一刻。看刘墉那架势,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麻利地就把和珅给办了。

这事过后,在嘉庆九年,85岁的刘墉寿终正寝,岛主想,刘墉一定是笑着离开的。


轱辘岛


那是不可能搬得倒的!和珅是乾隆身边理事能力最强的人!也就是说,整个乾隆王朝,可以离了纪晓岚可以离了刘罗锅,却不能离了和珅!比如,我们来举个例子,为何乾隆会舍不得杀和珅!纪晓岚是清官,刘罗锅也是清官,两个人都是大学士,假如和珅贪污公款,那么这条尾巴一定会露给他们两个,那就不是和珅在作威作福了,而是纪晓岚跟刘罗锅两人可以掐得他尿裤子了!因此,我们没法说和珅的钱来得正大光明,但肯定不是来自国库!这就是和珅高明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和珅的钱大致来源几个:一,买卖官贿赂,这一点,你想禁是禁不了的,你拿掉了和珅还会有其他人继续拿贿赂,所以,不是重点;理财,和珅管着朝廷财政,他不会拿国家的钱,但他可以用政策去引导地方,然后用自己的钱低价拿地后,开垦完高价卖出,然后收利益,这一点虽然不对,但是和珅并非只是自己图利,还是有给国家做贡献的,起码好地多了;经商,和珅有开很多商行做买卖,这一点在当时算违法,但也无伤大雅;放贷,和珅自己开有钱庄,他放贷收利息,虽然违法,却也是光明正大;走私,和珅有经营违禁物品的走私活动,但是这些走私物品其实有不少是朝廷需要但又不能明着卖的东西,所以,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如此看来,纪刘两人拿什么去弹劾和珅,干嘛搬倒和珅?和珅的价值让给他们一百个加起来也不够!比如,乾隆如果打算去出巡,交给纪晓岚纪晓岚会把国库花光,交给刘罗锅刘罗锅则会死谏劝阻,交给和珅可以办得顺顺溜溜还不花国库一分钱!这就是乾隆离不开和珅,舍不得和珅的理由!


优己


因为真实的历史中纪晓岚和和珅是的关系很好。和珅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权臣,但他绝不是一个草胞,是唯一一个汉、满、维、蒙、藏五种语言全晓的大臣。而他做为纪晓岚的上司,也十分尊重和照顾这位大才子。而历史上的刘镛只是一个比较清廉而幽默的官员,他早年在地方任职,刘统勋死后,乾隆念其一生功劳,才把刘镛从地方升任中央。也就是说刘镛只是沾了父亲的光,他并不是像电视中演的那样和乾隆关系那么铁,跟本没法跟待卫出身的和砷比。和砷权势文大,当时是满朝是无人敢明着告他的和砷倒台后最出名的“烧车谢家”也只不过当时烧的是和珅家奴不的车,都让和珅整的死去活来,直接整他本人,还活得了?刘镛谥号“文清”,从这谥号中就己经说明了刘镛的一生。如果换做他爹刘统勋,以他的性格和地位,说不准敢跟和珅对着干,但刘镛无论从性格、地位,和和珅跟本没法比,纪晓岚也没傻到和一个跟本不一个重量级的外人去整自己的知己。

,,本

手机用户6729318225秋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封三等忠襄伯,将大部分朝中反对势力打倒,独揽大权。主要敌人阿桂和福康安长年在外。朝中只有王杰、范衷和钱沣在与和珅进行政治斗争。但和珅党羽布满全国,对比起来拥有绝对优势。

乾隆五十五年(1790),赏黄带、四开禊袍,官加三级。

乾隆五十七年(1792),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五十八年(1793),充教习庶吉士,兼管太医院、御药房。

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镇压苗民起义时死去。和珅调正黄旗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

嘉庆二年(1797年),和珅管理刑部,去掉户部管理工作,不久以军需报销复管户部。

乾隆帝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

嘉庆三年(1798),白莲教起义领袖王三槐被擒,和珅因功晋升公爵。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英武殿纂修。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功臣馆总纂。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国史馆总纂。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方略馆总纂。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官阶提督学政。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提升为侍学士。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纪昀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二月,调侍讲学士。九月,充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詹事府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完成。

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清嘉庆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迁任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刘墉(1719年 — 1804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前期一直做地方官。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诏授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十月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总裁。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后复任江苏学政。年底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职玉牒馆副总裁。但在此后数年里,刘墉不断犯错,官声渐不及从前,并多次受到皇帝责备。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刘墉因为漏泄与皇帝关于嵇璜、曹文埴的谈话内容而受到申饬,被罢免了大学士职务

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仍被皇帝指责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做事,干活懒散。并称是因为没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刘墉。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

和珅开始得势是从乾隆四十一年开始,官职为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此时纪晓岚为侍读学士。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诏授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十月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

此后和珅一路顺风顺水,升官加爵,一直处于清廷权利中央。而纪晓岚主要职责是编书,刘墉已经五十多了,此后最高权力时是直隶总督,吏部尚书,且不被皇帝看好。嘉庆四年启用他处理和珅一案,主要是因为他为官清廉,并且与和珅没有瓜葛。

搁现在,就好比,一位国家图书馆馆长兼人大代表的人(纪晓岚)想跟一位不被中央重视的省长(刘墉)合作,要斗到一位被国家主席兼党书记(乾隆)极为重视信任依赖,又集国务院总理,国防部长,公安部长,组织部长等重要职权于一身的人(和珅)。你觉得这成功率有多高?


Sunnykaka


不才斗胆,作一抛砖之解!

首先分析一下和珅。

作为乾隆第一宠臣,和珅的权力,势力在百官中是无人能及的。而且,地方和京城各府各部多有他的利益共同体,包括受其贿赂者亦不在少数。宫中太监宫女多有得过他的好处为其耳目的。所谓伴君如伴虎,消息灵通便于有事时提前准备,无事时便可揣摩上意,以便钻营。官僚中被他抓了把柄的,受了他提携的,至少不会在墙未倒时便合力推倒

再看纪晓岚,此公身为大学士,读书人出身。钻营官场结交权贵逢迎上级抓人小辫给穿小鞋这些事,做不来。居官无实权,人事上较为孤立少援。财上更是比不得敌国之富的和大人。无钱财便买不来消息,买不来未雨绸缪。

消息的作用有多重要?看看李鸿章袁世凯收买太监就知道了!尤其满清时京畿重地为官,其中险恶危难暗流涌动甚于他朝。宫中、地方的消息有时足以改变生死。

刘罗锅,刘墉,出身布衣,科举入仕。情况跟大烟袋差不多。

放到一起来看就是:宫中地方有任何风吹草动,和珅总会最先得到消息,我怀疑有很多的消息他比乾隆知道的都早。而纪刘二人至少不会比和珅早知道。他们如果要扳和珅,首先情报和先机上就没胜算。 和珅这棵大树上不知寄生了多少鸟兽,有得或可树倒猢狲散,但有些想散都散不了的必然死死保护和珅。而纪刘二人势单力孤,加上和珅编造罗织的功力,在朝中舆论——主要是影响皇帝的舆论上胜算又小几分。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也许确凿了和珅的罪证,但这罪证是不是能到乾隆手里,是不是能昭告天下呢?未知数!拿到罪证就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即使确凿,要扳倒和珅这样一个手眼通天权势仅下于皇帝的重臣宠臣,其难度也不是一般。

这其中有个最重要的变数,清高宗乾隆皇帝。这位皇帝的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可谓登峰造极。帝王居深宫之中,其实很容易被屏蔽被忽悠的。虽然风险值极高代价极大,但有些人偏偏成功的做到了。一个谎言必须用另一个谎言来掩盖,所以他身边的谎言一个连着一个。而且几乎没人胆敢戳破。于是,和珅可以逢迎得他心花怒放,纪刘二人几乎找不到戳破的机会。

最最重要的一点,大家猜一下!

就是:满汉之分!

另外,大胆揣度一下古人: 也许纪刘二人也想到了满汉之分,所以明哲保身呢?天知道!

似和珅者,扳不倒就要砸死自己,试问谁敢轻举妄动?


三千亩水稻


和珅历史上其实挺厉害的,他虽然贪,但对于乾隆可是忠心耿耿。和珅可不是一般的深受乾隆宠爱。

和珅也不是电视演的那样,他精通汉,满,藏,蒙,新疆语,也通读了四书五经,学术水平也十分可观。

刘墉和纪晓岚的官位等级跟和珅根本没法比!纪晓岚只是个大学生,修四库全书,换成今天大概也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等级。上朝都是不在前列的。

刘墉的官职稍高,也是沾他父亲的光。这二人不论是功劳还是官位,都不及和珅的。

再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和珅手握大权时,正是春风得意之年,三十多岁,此时刘墉已经退休了,纪晓岚也快了。还有什么心思斗?

电视剧里面说他们仨是同时代的人,实际呢?和珅三十多的时候刘墉已经80快90了,纪晓岚也是70多了,你说俩老头咋跟个年轻人一块玩?


艾特拉姆


昨天刚温故了经典《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那么好看,够味!三个男人一台戏,笑点不断。

我们先来理一下,纪晓岚、刘罗锅、和珅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刘罗锅和和珅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珅,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书状官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因为和珅专权,在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是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珅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纪晓岚和刘罗锅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昀一直是感激零涕。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墉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而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

纪晓岚和和珅

在电视剧里面纪晓岚和和珅就是一对欢喜冤家,相互找茬,平常还很玩的开。传闻二人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昀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昀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昀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昀对和珅的帮助。

所以从纪晓岚的角度来讲,也许并不想扳倒和珅。其实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可是他却能制衡和珅。这便是帝王之道。

而且历史上的和珅很会巴结人,他会为了讨好皇帝模仿皇帝的字体,会揣测皇帝的心意。最辉煌的时候,一人身兼6个还是9个重要大臣职务,但是丝毫没有凌乱,这份驾驭的能力就让值得让人钦佩了。所以,一个有才能,而且又会体贴人的奴才,只是贪过了点。所以乾隆就没有杀他,直到他儿子上位之后,才办了和珅。让嘉庆赚了一大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