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上一次簽下當紅國腳是什麼時候?

在這個疫情縈繞下的中超休賽期,楊帆加盟國安算是不多的能夠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這個消息之所以讓國安球迷興奮,

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國安已經很久沒有將這種當紅國腳收入陣中了。


國安上一次簽下當紅國腳是什麼時候?


何為“當紅國腳”,其實就是在當年或一兩年內入選過國家隊,並且代表國家隊在國際大賽中出過場,並且還有巨大提升空間的球員。


很多人可能會說,去年引進的王剛、張玉寧和前年引進的池忠國,不算嗎?


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都不算。


王剛來國安之前入選國家隊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而且當時他還主打邊鋒。此後在山東魯能一直都是替補,在北京人和雖然是主力,踢得也是不溫不火。而且王剛來國安時已經30歲了。


張玉寧雖然此前年輕有為,但他代表中國隊比賽也是2018年的時候,距離他加盟國安隊已經有一年時間了。而且張玉寧在這一年中,並沒有在歐洲賽場撈到什麼上場機會,他的競技狀態在加盟國安前的一年其實是處於低谷的。


池忠國來國安前入選過國家隊,但只是代表國家隊參加過中國杯這樣的比賽,只能算是個國家二隊成員。在聯賽中他也只是效力上海申鑫和延邊富德這樣的小俱樂部。


楊帆則不一樣,自從2018年被施蒂利克慧眼識珠提拔上來後,楊帆的表現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更是入選了國家隊。在中國隊同敘利亞的世界盃預選賽中,楊帆也進入了比賽名單。年底,楊帆又代表中國隊在東亞杯出場。加上只有24歲的年齡,可以說楊帆是95後中衛裡的第一人。

國安上一次簽下當紅國腳是什麼時候?


國安上一次引進這種當年就多次入選國家隊並代表國家隊出場的球員,還是2015年引進的于大寶。當時大連阿爾濱降級,國安從大連引進了這位國家隊的鋒線殺手。不過,于大寶來到國安時,他的競技狀態已經比在天津泰達的巔峰時期下降不少,但仍舊為國安在各條戰線上貢獻了不少力量。

國安上一次簽下當紅國腳是什麼時候?


再往前的一個令人比較期待的當紅國腳級內援是2013年的張呈棟。當時張呈棟也是24歲,跟如今的楊帆同歲。不過他是在歐洲踢不上球回到國內發展加盟國安的。那一年他也有代表國家隊出場的經歷,不過只是在熱身賽中。


可以說,從2011年中超開啟“金元足球”後,楊帆算是國安所有引援僅次於于大寶和張呈棟的“當紅國腳”級球員,他在國家隊的順位比池忠國、王剛和張玉寧這些人都要高。


事實上,從上面的舉例也不難發現,國安引進的這些球員,最後的結果幾乎沒有失敗的案例。于大寶和張呈棟來到國安後就成為球隊主力,王剛、池忠國也是如此。張玉寧雖然受益於U23政策,但他的表現也相當不錯。


這些國腳級別的球員,在國安最後都能夠立住腳跟,甚至更上一層樓。而很多非國腳級別的球員,最後卻都在國安踢得並不成功。比如陳志釗、宋博軒、張池明、劉歡、李運秋、胡延強等等,他們雖然在來國安之前,大多踢出了一兩個出色的賽季,但顯然都屬於“靈光一現”式的表現,到了國安以後,卻顯得水土不服。


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是跟他們所在球隊的技戰術打法有關係。比如宋博軒、胡延強都是速度極快的邊路球員,他們在申花、遼寧這些球隊主打防守反擊,前場有開闊的空間用來衝刺,發揮自己速度上的特長。但是國安以傳控打法為主,中前場的空間非常狹小,這樣他們的速度優勢就無從發揮。

國安上一次簽下當紅國腳是什麼時候?


同理,劉歡、李運秋這樣的後衛也是這個原因。重慶力帆和上海上港都是防守反擊打法,他們在球隊的防守體系中只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務即可,防守球員之間的位置相對緊密,能夠彌補很多他們的不足。但是國安的壓迫式打法,對於後衛球員的位置感、判斷、移動的要求很高,對於後衛助攻上去的技術能力要求也很高,這些以防守反擊為主的中下游球隊的球員,往往並不能適應。


因此來說,楊帆能夠在去年多次入選國家隊,說明裡皮也好,李鐵也好,都很看好他的個人能力,也認為他並不是一個完全依靠施蒂利克打造的體系而存在的球員,這一點就要比劉歡、李運秋這樣的球員值得信賴。


更何況,楊帆的加盟,是針對國安後防線年齡結構和整體實力的一個針對性補強,與當初國安大量囤積邊路球員的引援思路並不一樣,相當於是對症下藥。因此,楊帆在國安的前景還是被謹慎看好的。


從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其實對於引援來說,花一筆大錢引進一個當打之年的國腳,比引進三個二三流的所謂“名將”要更有意義。中赫這兩年的引援,在2018年中還有一些過去國安“淘寶”的影子,到2019年的時候,引援的針對性和級別就有了明顯的提升,應該說這是如今國安成績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