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古代最肉麻的诗是哪首?为什么?

嘻哈有品


关于您的问题:“你觉得古代最肉麻的诗是哪首?为什么?”小暖的回答如下:

肉麻不过《蝶恋花》

在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中有着一句“翻阶蛱蝶恋花情”,《蝶恋花》的题名便是出自于此。南朝金粉,浮丽如烟,诗作也带着绮丽柔媚的气息,这个词牌从一开始就蕴含缠绵悱恻的意味。

词人们用这个词牌名来抒写爱恨情仇,总能把“恋”字发挥到极致。彩蝶恋花、孤凤碧梧。南唐的冯延一口气连着填了十二首《鹊踏枝》,后人根据其中一句“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而衍生出了《黄金缕》的名字。

我们先来看下这首《黄金缕》: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巧用了《蝶恋花》的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讲述了一个充满了聊斋味道的故事,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爱情故事。

《诗经》中同样有肉麻的爱情

《桃夭》很多人都知道,婚礼上宾客唱诵之后,夫妻才可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再往后的流程,就是众友人吟贺诗《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虽然是友人的贺诗,但是却让人觉得好似情人之间互相写的,想象一下,如果在自己婚礼的时候,台下的朋友齐吟这首诗,会不会感觉到肉麻呢?

研究诗经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唐风》并不是真正肉麻诗作的合集,《周南》中更多,质朴,强烈,纯真的感动更让人觉得肉麻,当然这种肉麻是深入灵魂的。

希望小暖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小暖会为出好文章而继续努力。

青稞日暖


唐诗宋词元曲,都有细致、细腻描写情爱的,我来节选一些,你看看够不够肉麻、香艳(太过分的,就不摘录了,不好),别说老朽不正经,只道古人也轻狂。

1、李生《渔家傲》一首

庭院黄昏人悄悄,

两情相约谁知道。

咫尺蓬山难一到,

明月照,替身只得听言笑。

特地嗟吁传密耗,

芳心要使郎心表。

此际归来愁不少,

萦怀抱,卿卿消得人烦恼。

2、潘汾《倦寻芳》节选

旋剪灯花,两点翠眉谁画?

香灭羞回空帐里,

月高犹在重帘下。

恨疏狂,待归来、碎揉花打。

3,秦观《满庭芳》节选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4,柳永《浪淘沙慢》节选

愁极。

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5,柳永《两同心》节选

洞房悄悄。

锦帐里、低语偏浓,银烛下、细看俱好。

那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

6,晏殊《渔家傲》一首

楚国细腰元自瘦,

文君腻脸谁描就,

日夜声声催箭漏,

昏复昼。

红颜岂得长如旧,

醉折嫩房和蕊嗅,

天丝不断清香透,

欲傍小阑凝坐久。

风满袖,西池月上人归后。

…………





九思堂笔记


我想到了两首。

(一)是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是苏轼的《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会说话的猫R


古代最肉麻的一首词!女孩子听了芳心大动,你知道是哪首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安排上一篇古代最肉麻的一首词,据说女孩子听了芳心大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首词就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首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词中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绵绵不绝的爱意以及坚贞不渝的誓愿,词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将自己矢志不渝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生向往。

这首词的内容如下: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词中作者是这样表达自己的誓愿的:

睡前在枕边发了上千种誓愿,我对你的爱意将无休无止,直到青郁的山脉都失去生机变得荒凉;水面上可以浮起秤锤,连绵不绝的黄河之水也流到枯竭,白日里参辰二星同时在天上出现,北斗星回到南面。我对你的爱犹如滔滔净水,连绵不绝,除非深更半夜出现太阳。

这是词人的誓言,他用六个比喻将自己的决心表露无疑,他的爱当然有停止的时候,但却是有条件的。然而词人说的这些条件绝不可能实现,青山不会轻易荒凉,水面不会浮起秤砣,黄河不会枯竭,参辰两星不会同时出现,日月也不可能同辉,这些从侧面强调了词人的爱是绝不可能停止的。

青山、水面、黄河、参辰、北斗、日头,这些景物现象是常在人们生活中的见到的,然而词人浪漫的想象赋予他们不一样的魅力,变得更引人入胜了。

这些想象反复表达了主人公热切的盼望,爱情不一定是长长久久不可分割的,从更理性的方面可以说爱情是希望可以天长地久的。在主人公的眼中,爱情与山河大地共存,与日月星光争辉。

词中的想象是大胆瑰丽的,从山川河流到日月星辰,其想象的空间,想象的对象囊括宇宙。用宇宙间常见壮大的景物来类比爱情,词人把把爱情的期限与永恒的宇宙相比,更加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

与之相同的还有汉乐府的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人同样用五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喻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表明自己如磐石般坚定不移的信念。

作者将爱的停止与这些自然规律的改变联系起来,让后者成为前者的条件,由于后者是永远不会实现的,那么前者就永远不会发生,这样将作者的期盼表现得十分生动有力。

作者在词中反复强调,一气呵成,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和富丽的修饰,只是运用比喻来展示内心世界,使词的整个篇幅显得热情奔放,富有力量。

这样的词情真意切,使人读来才更为感动,试问哪个处在爱情中的女孩子,不想拥有对方坚贞不渝的誓言呢,这首《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中描绘的爱情不知道令多少读者心生向往。

您还知道哪些优美并且深情的诗词,欢迎在下方评论,给大家分享一下。


林乡人刚子


若问肉麻的诗词,我想到词之为体,长短句错落,写情有天生的动人之处,也容易在细腻中感到“肉麻”,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唐宋词中的“情话大王”:

1、晏小山: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北宋晏几道的《鹧鸪天》很肉麻: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号小山,北宋名相晏殊之子。父子二人填词都写情,小山写的情更入戏些。

这首情词的主人公,应是与晏小山的身份有差别,初遇有多惊艳,在别后的回忆中都是折磨。

而后重逢太喜悦,什么也做不了,只把梦中熟悉的眉眼看了又看,犹恐不是真的。

黄庭坚说晏几道“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之,终不疑其欺己。”说他是个痴人。

痴汉眼里的情,也许让人觉得“甜到齁”。

2、贺方回:看脸的世界也会日久生情

北宋贺铸的《眼儿媚》也挺肉麻的: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贺铸,字方回,长得不好看,人送诨名“贺鬼头”。很丑,可是人家很温柔。

贺铸不靠脸,靠才华吃饭也很够用。当时唱词的姑娘,总是向贺铸讨作品。这首《眼儿媚》,或许只是众多流行歌曲中的一首。

下阙后三句,可谓是道尽了日久生情的奥秘。眼底色变成意中人,日月长,牵挂都记在了无意识的眉心。

也许初见其貌不扬的人,因为什么别的契机,不知不觉,走进你心里。

3、温庭筠:走过最长的路,就是我的套路

晚唐温庭筠的《添声杨柳枝(又名南歌子)》是一种带着暗语的肉麻: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五代的温庭筠,也是个不靠脸靠才华的词人。(与前面的贺铸并称唐宋词坛两大丑男)

他的路线和贺铸略有不同,他是个“套路之王”。就拿这首《新添声杨柳枝》来说,满篇谐音双关,深得姑娘喜欢,且待给诸位一一说来:

“井底点灯”这句,类似歇后语,井底点灯——深烛,谐音“深嘱”,“深嘱伊”就是“深深嘱咐你”。

“长行”是唐代的一种棋类游戏,此句表面意思是郎呀我们选这个游戏不选围棋吧~其实呢,“长行”就是走远路,“围棋”谐音“违期”,意思就是郎呀你要出门不按时回来你就死定了哼。

后面的双关就更妙了,古人游戏的“骰子”是用骨头做的,那么骰子里面装个红豆是为何?此物最相思呀。

玲珑的骰子,就这样做成了入骨之相思。

温庭筠深谙小妹儿的情是幽微深婉的,是不愿明说的,拐着弯的“套路”情话,也是受害羞小妹儿们的喜欢。

这三首都挺肉麻的,你们觉得呢?


小满国学


李煜的“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我觉得“这个”比较“那个”,姐姐尚卧病在床,妹妹就开始和姐夫偷情了,并且还描写得那么可爱,很有画面感:鲜花盛开,月色朦胧,一个美丽的少女为了走路不发出声音,将鞋子脱掉提在手里,仅穿着袜子蹑手蹑脚行走在台阶上,见到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檀郎,一下扑到他怀里,还娇嗔地来一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情窦初开的美少女娇羞而又任性的模样!



东篱旧友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人更是喜欢以诗词传情,坚贞纯洁的爱情一直被世间痴情男女心驰神往。

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的朋友,一定记得悲情人物李莫愁整日在嘴边反反复复吟唱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是词人被大雁殉情而死的精神所感动作的。

词人问大雁、自己、问世间人,爱情究竟是什么?竟让两只大雁以生死来相待。将自己的震惊、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看似疑惑其实是对大雁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赞美与歌颂。

词的上阕写大雁之间的故事,全词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一个“问”字,是为殉情者发问 ,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双飞客

”,词人将一双大雁比喻为人世间形影不离的夫妻。“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词的下阕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全词紧紧围绕一个“”字,让人读起来凄婉缠绵,感人至深。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词人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迈陂塘》元好问遗山二阕,绵至之思,一往而深,读之令人低回欲绝。同时诸公和章,皆不能及。前云‘天也妒’,此云‘天已许’,真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矣。”

现代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吴梅《辽金元文学史》:“一往情深,含有无限悲感者也。”


超人小航航


所谓肉麻,就是你会感到毛孔战栗,兴奋,想待在那个状态里又有些不适,多半涉及男欢女爱,而古代的感情大多含蓄婉约,今天生活的物质条件虽然丰富,但未必精致高级。

用今时今刻的肉身体会几百年前的精细感情,还真的难为了!

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首诗,唐代李白的《赠汪伦》让我从一个小学生起,到二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一身疙瘩,两个大男人送别,还要边跺脚踩节奏边唱歌,挥手,召唤,依依惜别,最后回家了还久久不能忘怀,题诗抒情。

哈哈,天哪,这是有多基情四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果然不及,肯定不及,男人肉麻起来,没女人什么事,无关爱情,只是两个男人的友谊,好玩,好笑,欣之,慕之。

赠汪伦

[ 唐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八千里路云和月儿


周恩来总理写给邓颖超大姐的家书如诗如歌,而且读起来绝对是令人肉麻,更令人羡慕不已。

纸短情长,吻你万千!——革命伉俪的爱情令人羡慕!


周恩来总理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周总理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做到了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而周总理和邓大姐之间的革命友谊和爱情更是可歌可泣。

而周总理和邓大姐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均身居要职,因此经常聚少离多,书信成为了二人之间寄托对彼此间思念和感情的唯一桥梁。而周总理和邓大姐之间互通的书信一经曝光便引起了世人的羡慕!直呼肉麻!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周恩来总理写给邓颖超的信。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邓颖超给周恩来总理的回信。


这是二人在1942年夏天写下的一封家书和回信。

这样的家书,虽不是诗,但胜过无数诗词;虽不言爱,却饱含万千思念。

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周总理给邓颖超的信周总理是大忙人,哪有时间来想我。——邓大姐回信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周总理回信

这次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总理和邓大姐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担任着新中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总理经常顾不到家。邓大姐不仅没有任何埋怨而是全力支持周总理的工作。一个人在工作之余将整个家庭照顾好。


但是邓大姐又知道周总理一旦工作起来经常会废寝忘食,因此十分担心注重你的身体和健康。因此二人之间书信往来不断。每次周总理出国访问,邓大姐都要朝朝暮暮听到周总理的消息。二人之间的书信大多数都是谈论工作,但是字里行间也会透露出彼此的思念和牵挂。

一句“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把邓大姐对于周总理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也让周总理在辛劳的工作之余感受到了爱的陪伴和牵挂。这也使得周总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现在的我们

从不知道纸短情长有这么深的内涵

他们的故事就是当代人渴望的爱情

发达的网络让人与人能够随时沟通

却远远比不了他们二人的纸短情长

这是他们的爱情故事

寥寥数字却含情脉脉!


珞珈山的猫


前段时间流行“夸夸群”,据说夸到人肉麻。其实比起古人,尤其是那些闷骚型的古人,差远了。今天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下“大小杜”,撩开两个肉麻的“夸夸君”的面纱。

先说“自夸型”的老杜。

很早就知道一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时候语文老师经常拿这句诗敲打我们,让不会作文害怕作文的我们多读书。这句座右铭甚至被我悄悄刻在书桌上,聊以自励。后来才知道,杜甫的这句话跟“多读书就能写好文章”一毛钱关系没有。彼时,37岁的杜甫困守长安已有三年,应试不第又不甘心的诗人为了谋取功名,精心炮制了一篇又一篇简历,四处投递,又四处碰壁。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诗人先是在简历里狠狠地自夸了一番,说自己不但读过很多书——破了万卷,文章也写得堪比曹植杨雄——如有神嘛。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诉苦,十三年来自己骑着一头毛驴,游荡在长安街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举着简历早上敲敲富人的大门,晚上追着达官贵人的高头大马,乞求有人能够赏识,可谓看尽白眼历尽酸辛。作为“诗圣”,作为被后人高山仰止般推崇的文人,杜甫身上一直披着一件霞光万丈的圣衣。可是现在,他却站在“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甩掉圣衣戚戚然打起了悲情牌。不知道这牌会不会戳中你的泪点,让你顷刻间崩溃?

再说“夸人型”的小杜。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少女的美好,没有比这句更厉害的了。可是,诗人杜牧如果真是在描写纯真的少女,倒也不负我们沉湎其中的陶醉,事实上这是诗人最不堪的一段岁月印记。

公元833年春,31岁的杜牧前往扬州任职,并在那个春风十里的繁华之地断断续续待了三年。三年里,杜牧像个纨绔子弟,不时出入青楼,过着温香软玉的闲适生活。33岁,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因为舍不得自己喜欢的一位歌女,挥笔留下了这首著名的《赠别》。

要知道这位歌女当时只有十三岁,差不多还是一个孩子。如果杜牧用情专一也就罢了,31岁在镇江遇见歌女杜秋娘,作《杜秋娘诗》,32岁在洛阳与歌女张好好不期而遇,作《张好好诗》。难怪诗人离开扬州十年之后,不自禁地感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算为自己这段荒唐岁月盖棺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