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我在敦煌待的時間越久,對她的瞭解和熱愛就越深。我要像談對象、談愛人一樣守護她,希望她萬壽無疆。” ——樊錦詩

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正如樊錦詩本人所說,她對待敦煌的感情就如同對待愛人一般,這位被世人尊稱為“敦煌的女兒”的老人,在敦煌一呆就是56個春秋,她的一生都在守護著這片黃沙土地,而這份堅守至今還在延續。

甜蜜幸福的校園愛情

1938年,樊錦詩出生在北平的一個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的高級工程師,母親也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受到熱愛藝術的父親的影響,此樊錦詩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和父親一起流連於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等地,這也讓她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樊錦詩出生不久後,父親就接到了工作調動,樊錦詩隨家人搬到了上海,可以說她的整個童年都是在上海度過的,因此在樊錦詩身上既可以看到江南女子的溫婉,又能夠看到北方女子的氣魄。

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1958年,20歲的樊錦詩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歷史系,併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學習考古的學生。在學校,她尤其對考古學家閻文儒教授的“石窟”藝術課興趣十足,也很喜歡泡在圖書館看書鑽研。而和她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是同班同學,一個來自河北農村的樸實男孩彭金章,兩人經常一起上下課,一起吃飯,一起討論。

彭金章雖然話不多,但卻是一個非常細膩的男孩,而且還是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生活委員。他總會用實際行動來關心樊錦詩,他知道樊錦詩喜歡到圖書館看書,於是每天都會在圖書館幫樊錦詩佔一個身旁的座位;看到樊錦詩的手上常常喜歡系這一條手絹,於是彭金章專程買了一條送給她,雖然上面的圖案花花綠綠的樊錦詩並不喜歡,但她依然羞澀的收下了,彭金章還特意從家鄉帶去了特產美食給樊錦詩品嚐,兩人之間的愛意雖然心照不宣,但愛情已在兩人的心中滿滿生根發芽,甜蜜的校園愛情也隨之開始了。

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初入敦煌水土不服

1962年,是學校畢業前的最後一次考古實習,樊錦詩選擇了嚮往的敦煌莫高窟。第一次來到這片黃土地,一進洞窯,樊錦詩就被深深的震撼到了,這裡的洞窟、壁畫、佛像等等都太美了,太驚豔了。可是還沒有來得及欣賞這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樊錦詩就被眼下現實的生活環境給嚇壞了

,這裡條件艱苦,不但沒有電燈,連喝的水也是又鹹又苦,這讓平時生活在大城市優越環境裡的樊錦詩無法承受,她甚至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況,最終樊錦詩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得不提前結束了實習期,無奈回到了上海修養。

再入敦煌竟是一生

1963年,樊錦詩從北大畢業了,她的戀人彭金章被分配到了武漢大學任教,而當時敦煌研究院寫信給北京大學,希望樊錦詩能夠到回到這裡工作。樊錦詩的父親擔心女兒身體無法承受正打算寫信給學校領導,卻被樊錦詩攔住了。原來自從上次實習回來以後,敦煌的輝煌氣魄一直在她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她還想要去那裡看看。最終樊錦詩還是選擇了去敦煌,並和彭金章約定,三年之後去武漢與他相聚。

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1967年,在經過了三年的異地戀之後,樊錦詩和彭金章終於攜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樊錦詩仍然心繫敦煌,在與丈夫商量後,兩人決定彭金章留在武漢大學教書,而樊錦詩繼續去敦煌工作,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的分別竟然長達19年。

樊錦詩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敦煌藝術的研究當中,為了生活方便,她甚至再也沒有留過長髮。和丈夫每年也只有20天的探親假可以相聚,即便是懷有身孕,樊錦詩也沒有離開過工作崗位,兩人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在敦煌出生。

1973年,樊錦詩和彭金章的第二個兒子也出生了,隨著孩子們的逐漸長大,教育成了首要問題,在敦煌兩個孩子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樊錦詩無奈之下只得把孩子送到了武漢,可是彭金章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作為一個男人實在是力不從心。

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來自丈夫最真摯的愛

樊錦詩也覺得家庭的長期分居不是辦法,孩子們將來還要面臨考學的問題。因此樊錦詩主動申請到武漢住了半年,全心全意的照顧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武漢的條件比起敦煌可以說是好太多了,但是樊錦詩在這裡卻經常吃不好也睡不好,她的心中一直被敦煌牽絆著。常常一個人看著敦煌研究的書籍,不知不覺就是一整夜,彭金章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1986年,彭金章做出了一個堅決的選擇,放棄武漢大學的職位,和樊錦詩一同奔赴敦煌。這時候50歲的彭金章已經是武漢大學歷史系的副主任了,對他而言,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終於在他的妥協下,兩人結束了這段長達19年的分居生活。

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之後樊錦詩舉家搬遷到了甘肅,兩個孩子在蘭州讀書,而樊錦詩夫婦則一同深入敦煌工作。到1998年,樊錦詩正式擔任了敦煌研究院的院長。這一年她已經60歲,從一個青春少女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直到身體實在吃不消了,77歲的樊錦詩才從院長的位置退下來。

不知不覺50多年過去了,樊錦詩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一生都留在了敦煌,但卻辜負了丈夫和孩子。到晚年,她和愛人彭金章也依然定居在了這裡,她已經習慣了這片土地、習慣了這裡的一切。夫妻兩相伴一生,攜手到老,她說她這一輩子嫁對了丈夫,沒有什麼遺憾了,彭金章教授最終於2017年7月逝世,享年81歲。

樊錦詩此生對丈夫和孩子都是心存遺憾的,她沒能全心全意做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但她用自己半身的守候,讓世人知道,她無愧於敦煌。

北大才女,為守敦煌,拋夫棄子50年,晚年卻說:這輩子嫁對了人

樊錦詩是幸福的,有著可以相守一生的愛人,並給予了她最大的包容和理解。幸福的生活不過就是有一個愛人陪伴著從年少輕狂走到白髮蒼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