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中的“意”指的是什麼?


意拳中的“意”指的是什麼?

任何人體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肌肉收縮作用於骨骼的結果,也就是說以骨骼為支架,關節為樞紐,肌肉收縮為動力,使人體出現各種活動。由此可見神經系統的支配在人體運動中所處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而神經系統又始終受精神意志的控制和影響,“意為力之帥”就是講的這個道理。意拳要突出個“意”字,拳以“意”名,即說明了“意念活動”在拳術訓練中的重要性。意境的不同、精神狀態的差異都使力的表現有著明顯的差距。

意拳中的“意”指的是什麼?

沒有了意境的再現也就沒有了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激發。此即王薌齋先生所說:“意即力也。”沒有意也就沒有力了。所謂“意”就是精神支配和假借。

王老常說:“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外形的東西可以反覆模仿求得其形似,而內在的精神力量,就需要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意念誘導才能求得。我們在站樁時要“揣摩意中力”。要做到用意不用力,到了一定階段則要求做到意到力到,最後意力不分。


意拳中的“意”指的是什麼?

從渾元樁抱樹的意念來談一談“意”的訓練:

在開始練渾元樁的時候,只要求單一的設想把樹推、拉、提、栽、開、合等等。在有了初步的感覺,確實有棵樹推不動、拉不動的意境存在,下一步就要打亂意念的順序,在想把樹剛提起來就往前一推,或者剛把樹栽下去又橫著把它扒開等等。因為在實用的時候,用力就沒有固定的順序,所以在平日訓練的時候,就不能按事先編好的順序去練習。再提高一步到了高級階段就應該有一種模糊的感覺,又想把樹扒開,又想把樹合上,又想拉,又想推,又想提,又想壓,結果是什麼都想,又什麼都沒想,什麼都想做,但又什麼都沒做。

總之,是一種哪兒都有,哪兒都沒有的感覺。其培養出來的是:不碰上就什麼也沒有,而在哪兒碰上,哪就“應感而發”。在練習站樁過程中,要做到內外協調這個境界,就必須通過意念和假借訓練。站樁時要不急不躁,清靜無為,順其自然。只有這樣才能站好樁。所以古人說:“存意檢身,稍覺吃力,便要挽回,一動便覺,覺便轉,久之歸於自然,全身舒適如無力之人。其氣力才能暢達周身,應運而發,無往不利。此即用力不可,反為所害之謂也。學者宜熟思之。”

(夏成群)

意拳中的“意”指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