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为什么是"二木头"?

贾迎春绰号"二木头",是红楼梦中着笔墨不多的人物,然而其性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却有很典型的代表性,贾迎春唯唯诺诺,万事皆可的软弱性格,代表了许多在童年时缺乏爱与关注,长期被否定被忽视的人的典型性格和行为特征。

对贾迎春这种顺从性性格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其外在表现及这种性格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帮助当代千千万万的"贾迎春们"走出性格困境,更好的自我实现,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贾迎春为什么是

一、"二木头"的性格表现

(1)"木"之外貌

首先,从贾迎春的外貌上,我们就可以一窥迎春之"木"。借黛玉之眼,我们看到的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温柔可亲未必是坏事,可作者在此处用笔含蓄,实际上迎春已经远远超出了温柔的界限。

从后文的处处细节中我们得知,贾迎春一味容忍退让,对任何事都喜欢息事宁人,毫无自己的原则,这种悲剧性的性格从迎春一出场的神态就可窥见,而也正是这种性格最终导致了贾迎春的命运悲剧。

(2)"木"之行为

其次,迎春的行为也处处体现着自己"木"的性格。大观园中几乎人人都能吟诗作赋,但迎春哪怕是李纨都有"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之句,迎春却没有令人惊羡的诗句示人。

在大观园里,作诗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爱好,而是众人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行为,迎春不爱作诗不会作诗,必然就无法顺利融入整个大环境里,这种不被接纳进一步造成了迎春的沉默孤僻,而沉默孤僻的迎春更加不受大家的欢迎,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红楼梦中多处体现了迎春的沉默:第六十三回,群芳起夜宴,迎春未受邀请;第四十回刘姥姥造成的笑话里,唯独没有对迎春反应的描写;第四十二回黛玉取笑刘姥姥为母蝗虫,迎春也没什么反应。

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则更加鲜明的突出了迎春的性格——自己的下人亦是乳母偷了自己的东西去赌,迎春却丝毫不想追究他们的责任,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主人对奴仆是有生杀大权的,按常理,迎春至少应该把好赌又手脚不干净的仆人辞退,可是迎春懦弱的性格使其不愿或者说不敢这样做,只能弱弱说一句"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其软弱可见一斑。

贾迎春为什么是

(3)"木"之爱好

要说贾迎春对任何事都毫不关心倒是有些过分绝对,迎春是有自己的爱好的,第七十九回宝玉作《紫菱洲歌》,写道:"不问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以棋比喻迎春,可见迎春是喜欢下棋的,可下棋这项爱好比起众人三五成群吟诗作赋来,总显得有些孤独与凄清,大概曹公在此处也暗示了迎春特殊的性格及其悲剧性的命运罢。

要研究迎春的人物性格有个场景是必须要特别注意到的,即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里对迎春行为的描写:众人皆在园中玩耍,她只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独在花荫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红楼梦中对迎春的描写本就不多,这一处是迎春少有的独立行为,从此处迎春与众人行为的对比中,更加明显的看到迎春的沉默孤独格格不入。

(4)"木"之评价

最后,大观园里其他人对贾迎春的评价也是我们赏析其性格的重要依据。

刑夫人对迎春的评价是"面和心软";而凤姐对她的评价则是"不中用";宝玉道:"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从不会与人拌嘴";黛玉则言:"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宝钗用语严厉:"有气的死人,连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就连仆人司棋也说:"(迎春)语言迟缓,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兴儿称其"诨号二木头,戳一针不知道哎呦一声儿";而王柱儿媳妇等人更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

有此种种,可见迎春平时在人们眼中就是个心软易欺之人,就连手下的仆人也明目张胆的欺负她,仗着她性软为所欲为。

贾迎春为什么是

二、"二木头"性格的形成原因

每种性格的背后都有其形成的深层原因,迎春的性格也不例外,大体而言,贾迎春的性格主要由以下三种原因造就:

(1)长期被忽视,缺乏足够的爱与关注

贾迎春是贾府长子贾赫的庶女,然而贾母偏爱次子贾琏,对贾赫并不上心,作为贾赫的女儿的贾迎春自然也连带不受重视,。加之迎春本人长相平凡,才情一般,比之黛玉宝玉等人自是相去甚远,因此更加得不到掌权人贾母的重视。

这种长期的忽视导致贾迎春的很多需求都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便对自己失去信心,这种自卑又会导致贾迎春进一步束缚自己的行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终,便形成了贾迎春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人,对任何事都无可无不可的性格。

贾迎春为什么是

(2)长期的否定与打击

贾迎春之父贾赫是个酒色之徒,混账霸道,对子女不闻不问;贾迎春生母去世甚早,而嫡母刑夫人则是秉性愚弱,猜忌多疑,市侩吝啬,对银两克扣异常,只知道奉承贾赫以自保。刑夫人在贾母与贾赫等人处受气后,便将年幼时的迎春作为出气筒,对其横加指责。

刑夫人数落迎春:"面活心软,老实无能";又把她与探春相比:"你的娘比赵姨娘强十倍,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而不及探丫头的一半!" 长期接受这种指责的迎春自然会从小便乖顺异常,只知道顺从听话来讨刑夫人开心,丝毫不敢有自己的追求与想法。

而这样乖巧的迎春长大之后,便变成了木讷愚笨,对什么都无所谓,只求平安无事的"老实人"、"二木头",最终沦为牺牲品,不堪中山狼压迫,悬梁自缢。

(3)迎春对自我的认知不够清楚明确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按常理,一个成年人应当是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一个成年人应当对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有自己的判断,做事情有自己的原则,能清楚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至少,一个成年人应当是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

反观迎春,对任何事都赞同,丝毫不懂得拒绝,人云亦云,这种亦步亦趋的态度简直是自掘坟墓,这种抹杀自我独立性的行为无异于慢性自杀,也难怪宝钗说她是"有气的死人,连自己尚未照管齐全"。是啊,一个连自己的想法都没有的人,又怎么能称之为人呢,又能指望她什么呢。

贾迎春为什么是

三、当代"贾迎春"及其可能的出路

其实,贾迎春并非仅仅是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贾迎春"们。艺术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曹公对贾迎春人物的塑造,大概是以其同时代的人物为原型的。

几百年后,在当下的时代里,我们看到在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贾迎春"式人物,他(她)们默默无闻的生活着,他们可能是公司里尽职尽责的好员工,是兢兢业业的好父亲,好母亲,也可能是一个每天默默看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好学生,更可能是一个庸碌半生行将就木却无所事事的老人。

这些人或许不如贾迎春那样的懦弱好说话,但他们和贾迎春有一点惊人的相似,即这些人对自己及自己的生活普遍没有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当他们脱离自己扮演的角色独自面对自己时,会觉得有一丝恐慌,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自己,甚至从来不曾真正的正视过自己。

贾迎春为什么是

笔者大胆猜测,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换言之,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们都是"贾迎春",曾经是,未来也有可能是。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不应该让自己变成一个"贾迎春",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讲这种一味退缩的性格于我们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在发现自己陷入这种"性格沼泽"时要及时进行自我拯救,争取用最快时间脱离这种困境。

具体而言,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大胆尝试,从自己的舒适圈里脱离,去挑战,去经历,去主动拥抱痛苦。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与沟通,学会相互协作,正如红楼梦中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做到这两点,便足以帮我们破茧成蝶,从贾迎春蜕变为薛宝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