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疫情严峻,全国上下都在攻克时艰。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普通人也站了出来,主动加入抗击疫情的一线队伍,他们设点执勤、捐助物资、守护家园。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战争添砖加瓦,他们用一点“微光”,映照人间“大爱”。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在木厂村二社的疫情检查点,这几天一直活跃着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83岁的老党员宋志智,他每天都来这里“上班”,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九点左右,他和村上的年轻人一起,在这个检查点排查过往人员、发放防疫宣传资料,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要求参加村上的防疫志愿服务队,并提出要到村口的检查点值班,村主任祁国俊觉得他年龄大了,身体会吃不消,劝说半天,但是宋志智还是坚持要上岗。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木厂村老党员宋志智

这是党员的职责,因为我是在党旗下宣过誓的,要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们就干到哪里,我主动申请到这儿值班,因为我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村上的让我回去,我没有回去,又打了第二次电话,我就回去了,回去以后我坐在床上就想,这是党的事业,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挺身而出,我就又来到这个地方值守。

同样在木厂村,73岁的老党员宋天成也第一时间参加了村上的志愿服务队,每天在检查点义务坐班值守,并且向村上捐助了500元防疫资金,年华易逝、初心依旧,疫情当前,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木厂村老党员宋天成

我是共产党员,总书记的命令,共产党员就要主动出动,坚守工作岗位,已经守了几天了。家里人坚决支持,自愿捐款我们党员虽然有的钱多,有的钱少,尽一些力量,你尽一份力量,他尽一份力量,这就把疫情能控制住。

抗击疫情,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事。在木厂村木材市场有一个防疫检查点,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这个检查点只有一个人——高桃云,他是木材市场的一名普通经营户,从1月28日开始,他就一个人自愿在这里设点执勤,他从自己家里面搬出了火炉、煤炭,在树枝上架起了灯泡,他一个人坚守在这里,守护着这方天地。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木厂村木材市场经营户高桃云

我是自愿的,为大家想一个好心,自愿的为大家把这一次的疫情控制住,减少国家的负担,刚开始的时候这里一天吗要二三十人呢,这几天我天天到这儿值班着呢,进出的我全部登记了,晚上执勤的时候我就把灯开着,在房子里看来呢,最迟到七点55就没有人了,我是从28号开始的,不辛苦,这是关心大家,关心我们这附近的,木材市场的,害怕这个病传染着这儿,我自愿的。

爱心善举从来不会因为贫困而缺席,2月3日下午,木长村低保群众苏斌当面向村委会主任祁国俊递过了200元钱。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木厂村委会主任祁国俊:你今天叫我来是有啥事情吗?

低保户苏斌:今天把你叫上来是响应党的号召,给村上捐些钱,买上些防疫的物资,尽点绵薄之力。

木长村委会主任祁国俊:我代表村委会谢谢你们。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这笔钱,对于一个正常收入的人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对于领取农村一类低保金的苏斌一家人来说,却算得上一笔巨款。因为儿子早逝、妻子瘫痪,自己双眼怕光不能出门,还要拉扯两个孙子上学,一家人的生活过的捉襟见肘。在苏斌一家人遭遇巨大创伤后,政府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救助,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在这个特殊时期,苏斌一家人也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苏斌妻子宋春梅

我们有难的时候,国家把我们这么关心,现在国家有难了,我们献一点小小的爱心。

截止2月3日,木长村已经有55名村民自愿为抗击疫情捐资捐物,这些人中有5名共产党员,有3名低保群众,捐助金的总额达到了11000元。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木厂村委会主任祁国俊

这一次咱们村委会没有想到,我也没有想到,咱们的村民这么积极的给咱们捐款,在防守点上防守、值班,都很积极,争先恐后的,把我今天排上,把我明天排上,这个把咱们感动着,不由得我天天跑上着到点上看,他们需要啥,有啥困难,有啥问题,我给指导着,大力宣传防控防疫的知识。群众 自发捐款,咱们也没有倡议书,也没有号召,村民自觉的电话上、微信上,到村委会来捐款的,说用于咱们村上防疫的物资,买碳、口罩等必需用品。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疫情无情,真爱无言,在国家危难之际,这些普通人倾其所有,给了我们最朴素的感动,我们也有理由坚信,有了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这场战役我们必将胜利。

以“微光”映大爱,战疫中的那些“普通人”

洮阳镇|吴 瑾

编审|谭明强

总编|边国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