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历史小跟班


曹操戎马一生,有功有过。说他的丰功伟绩那也是非常出众,说他奸诈狡猾那也可圈可点。但评价也不能一概而论。

曹操成败在赤壁,想当初势力最大的是曹操,孙刘两家联合与曹操作战。曹操一方将士擅长陆地交战缺乏水战经验,急于求成。再就是战术运用的不合理,导致一场大火最终战败。

使得一战本来功成名就却最终导致战败退居北方休养生息,孙权统一吴国诸地占据东南,刘备占据荆州巴蜀掌握西南,从此三分天下。




想远有名


曹操征讨张绣,张绣主动献城投降,曹操不动一兵一足就得了城池非常的高兴,就大摆宴席犒劳犒劳三军将士,曹操喝大了带兵巡城,看到一个风姿绰约的妇人,仗着酒劲色胆包天了就把这个女人掠走了并让她陪宿,这个女人岁数不大可是按辈分是张绣的婶娘,张绣觉得受到了侮辱半夜起兵突然袭击曹操的大营,打得曹操错手不及,从忙组成大军反抗,还是被打得落荒而逃,曹操身中一箭在大将许褚等人的拼命保护下才算逃了出去,可是他大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都战死了。

曹操后来对部下说:我错就错在接受张绣的投降了,……

曹操不总结好色的习惯,见着漂亮的女人就爱撩妹,这次代价是太大了,差点把小命搭上!





隐者康司马


政治家一生中不可能都是胜绩,也会有败笔,这很正常。有的败笔,能够靠以后的努力弥补过来,有的败笔却让人晦恨终生。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我认为应是,公元208年,益州别驾张松,来拜见他时,曹操及其恶劣的态度。为什么这样说呢?正因为,曹操对张松态度恶劣,才引起了后续一系列他始料未及的后果,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璋摄于张鲁的威胁,惊慌之下,派张松去拜見曹操,希望能借曹操之力来遏制张鲁。这本来就是一昏招,是与虎谋皮。


张松其人,生得额镢头尖,鼻偃齿露,五短身材,言谈举止又尖酸刻薄,却又才华横溢。这类人本身就不招人喜欢,所以,曹操初一和他接触,态度是一言不合拂袖而去。可是,一生精明的曹操,却不知道,张松这次是带了西川地理图来的,就是来出卖刘暲的。

一怒之下,张松离开了曹操。这一走,让本来是垂手可得的西川,成了擦肩而过。

在张松的张罗下,郁郁不得志的法正,心怀不轨的孟达,很快和入蜀无门的刘备达成了一致。


公元214年,刘备入主西川。

公元2l5年,曹操招降张鲁,占领了汉中。

汉中,地过秦岭偏西,在汉江上游,南控巴蜀,北扼关中,西通雍凉。东接荆州,古人称之为: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了汉中,刘备可以高枕无忧,失去汉中,刘备寢食难安。

曹操这一次动作很快,可是晚了,因为,他没有得到法正这个让他后悔终生的人物。

在法正的力谏之下,刘备全力攻打汉中。最后,这块必争之地成了曹操的鸡肋,万般无奈之下,杀了杨修后,曹操恨恨而去。

回望这块鸡肋之地时,曹操问身边的谋士,这次是谁给刘备出谋划策的,当听到是法正时,曹操叹了口气说:我以为把天下英雄都收到了麾下,可偏偏漏掉了法正啊!惋惜,悔恨之情溢于言表。可是,曹操不知道的是,这个结局却在那个猥琐的张松从他的丞相府走出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曹操就象一个玩皮的孩子一样,轻轻地随意地推翻了张松这个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然后,扭头走了。他没有了到最后的结局,竞是这个样子。他推走了张松,也推走了法正,最后推走了汉中。


一叶小舟168521774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

曹操南征的时候,张绣率军来投,本身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事,避免了兵戎相见,一是张绣可以得遇明主,二是曹操又得到一名猛将,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曹操却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贪恋美色。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使的张绣作为一方霸主,脸上无光,丢面子,气急败坏之下,反叛于曹操,在夜袭曹操的时候,杀死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在保护曹操突外的时候,也力竭战死,

至此,曹操一个小小的错误,演变成他这一生最大的败笔,现在笔者就通过还原历史,阐述为什么这件事成为了曹操一生的败笔。

第一,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致使张绣反叛,局势突变。

张济是张绣的叔父,原先也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后来因为在对外作战的时候,不幸中箭而亡,张绣就这样接替了自己叔父的位置。成为了一方军阀。

后来曹操主政汉庭,要对张绣这些军阀用兵,张绣势力弱,只能投降,但是后续。曹操色胆包天,强行纳了张绣的婶娘,也就是张济的老婆,使的张绣觉的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奇耻大辱。他遂起兵反叛。打了曹操的一个措手不及。

《三国志·张绣传》:太祖纳济妻,绣恨之。

此时,袁绍和刘表这些人都在持观望态度,一见张绣起兵杀曹操,都开始蠢蠢欲动了,所以曹操的这一个不良的行为,致使局势突变,自己也面临着众多势力的围堵。

曹操这一个不良行为,致使自己前期的努力前功尽弃,张绣对他的敌意会更加深,而周边的军阀也会借机向曹操发难,所以说曹操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第二,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张绣的偷袭中被杀死。

曹操的亲属,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是最无辜的,风流的事情是他们的长辈曹操做的,但最后的锅却由他们两个背。这两个小子也够倒霉的。

《三国志》: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绣还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

曹操长子曹昂不幸身亡,引发了蝴蝶效应,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丕,也就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为了能够成为世子,对他的几位兄弟展开了杀戮,曹操最疼爱的小儿子曹冲,被曹操寄予厚望,曹丕看到了这点,认为自己的弟弟会威胁到自己的世子位置,就下毒毒害曹冲,而另一个曹植,也后续因为继承者的问题,与曹丕产生了激烈冲突。

总之,曹昂的不幸早逝,使的曹操家里因为立世子的问题,乱成了一锅粥。如果说曹昂不死的话,也不会出那么多乱子来。

曹操因为的风流事,使的自己的两位亲人命丧黄泉,这成为了曹操一生的痛,如果曹昂不死,曹昂成为帝王下治下的魏国,笔者还是很期待的。

第三,猛将典韦为了保护曹操突围,寡不敌众而死

典韦作为曹操的贴身侍卫,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在怎么厉害的将士都是人,都是血肉之躯,双拳必定难敌四手,而且前赴后继的敌人,必定会让典韦力竭而亡。

《三国志》: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馀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

在曹操所有的将领和幕僚中,曹操在武将中最爱典韦,幕僚中最爱郭嘉,典韦毕竟是一个为了曹操献出生命的一个人,士为知己死,这点被典韦体现的“淋漓尽致”,

典韦的战死,使的曹操在很长时间失去了护卫,一个忠心,办事让人放心的将领因为曹操一点风流之事,落了个生死人手,可悲,可叹。

典韦作为一个将领,没有死在建功立业的战场上,却死在了一件微不足道的风流之事上面,使的典韦没有机会能够和关羽,张飞,吕布,马超这些三国名将较量,颇有点遗憾。

如果典韦不死的话,典韦与这些名将的较量,或许今天会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strong>

第四,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使的自己名誉受损失,被世人所抨击。

张济的老婆邹夫人,说好听叫遗孀,难听点就是寡妇,曹操身为大汉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了,要什么样的女人,会没有,怎么偏偏会对一个人妻,一个寡妇感兴趣,并且邹夫人的面相也不是倾国倾城,曹操这个癖好属实让人感觉到有点怪哉。

在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也曾想过把江南美女大乔小乔据为己有,众所周知,这大小乔的丈夫一个是孙策,一个是周瑜,所以说来,都是有丈夫的,看来,曹操喜欢有妇之夫的特点,一直就是他的一个特殊嗜好,但是这嗜好不太好,弄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曹操的这个行为使的自己,成为被世人抨击的对象。毕竟这种行为会人有所不耻。作为一国的丞相,首先得起表率作用,但他这个表率却是不及格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好色的曹操才是最真是的,毕竟人们都叫他乱世之奸雄,而不是称呼他为英雄,或许这就是原因之一吧。

<strong>曹操一生的败笔就是,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使的自己失去了两位亲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嫡系继承者,并让自己的爱将典韦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教训带来的结果太过悲惨,这也是曹操一生的痛。

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曹操如果不这样做,也不这么风流,他就不是曹操,毕竟从古到今的历史人物故事从来都是带着各种争议流传至今的。毕竟存在,即是合理的。

<strong>


向日葵爱历史


相比于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来说,曹操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犯了太多错误。比如不该放走刘备,不该杀边让和孔融,赤壁之战不该轻敌,不该留下司马懿······

但这些都可以说是判断和决策失误,他最大的败笔就是——好色!身为一个要统一天下的男人,怎么能在没有功成名就的时候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呢!

曹操是个老司机,尤其喜欢全自动的。据说他的女人超过一半都是嫁过人的。

宛城之战,因为要在军中找“营妓”,最后把目标投向了张绣的婶婶身上。张绣本来新降,也是真心实意地。但曹操是在是做的太过分了,惹怒了张绣,半夜造了反。

最终的结果就是不进死了大将典韦,更是连儿子曹昂的命都搭进去了。如果曹昂还活着,哪里会有曹植和曹丕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司马家恐怕也簒不了位。

还有一次想要得到甄宓,无奈被青出于蓝的儿子曹丕先下手为强,他才作罢。后来他还因为女人惹怒了关羽。

吕布手下有个叫秦宜禄的,老婆长得很漂亮,后来投靠了曹操。关羽听说了这个女人的美貌都忍不住像曹操索取。曹操满口答应,却暗地里去看让关羽都动心的女人长什么样。结果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也不管已经承诺了关羽,直接带回自己家,气得关羽当场要拿上他的宝刀去砍了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也和大小乔有不清不明的原因在内,“铜雀春深锁二乔”嘛!

作为一个要做大事的男人,却屡次因为女人的问题栽跟头,还不吸取教训,真的是败笔!


历史小跟班


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曹操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军事上的巨大胜利,而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也是军事战略领域的根本失利——未能按中国地理战略态势统一南方,表现为骄傲轻敌地从长江中下游征战孙吴,而后在长江中上游与蜀汉对决,战略战役彻底失败,从丧失了统一全国的军事优势,三国分立,军阀混战。。。。。。

下面我们从曹操的生平事迹来回顾一下统一南方的两场大战役。辛弃疾词“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建安十二年,52岁的曹操肃清袁氏残余势力,胜利征服乌桓,除了西北的马超韩遂,北方大致统一。曹操53岁,降伏荆州,打败刘备,想乘势吞并江东孙吴。孙权、刘备在曹操大兵压境下组成联盟,总兵5万,在都督的统一指挥下对抗曹操。城下,曹操新练水师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而且荆州新降士兵人心不稳,与孙刘隔江对峙。周瑜从战术分析曹操士兵不熟水战及大船不灵活的劣势,在有利东南风向的帮助下,用黄盖的诈降之计,十艘小战船装满灌以膏油的柴草,顺风疾驰。曹操以下将士喜待东吴降船,未作防备,忽见二里之处降船起火,火借风势,风借火势,扑面而来,避之晚矣,遂作鸟兽散,舟船俱毁,兵败如山。孙刘紧盯不放,曹操率军走,让江陵,撤军北还。刘备以刘表之子刘琦的名义,乘机占领荆州。曹操的荆州之地得而复失。

五年后,曹操58岁初,再征孙权,在濡须口处攻伐月余无功而返。四个月后,曹操政治野心昭然天下,加九锡,建魏国,都邺城,称魏公。

两年后,曹操60岁,三月,曹操见刘备取得。于是曹操率先征服汉中张鲁,据有汉中之地、府库。此时谋士谏言乘势进取立足未稳之西蜀刘备,而曹操却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伤心地濡须口(自尊心在作祟),没有采取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一样“得陇望蜀”,也放弃了秦朝占领长江上游以征东南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由隋朝炀帝平定陈朝及李靖平定江南所证实)。

两年后,曹操62岁,英雄迟暮。曹操再次南征濡须口,孙权求降 ,结为姻亲。汉中空虚,这恰恰给了刘备两年的战略筹备,进而转入战略进攻。待63岁的曹操帅主力返回长安,刘备已经占据地利优势,但依旧没有引起曹操的足够重视。64岁的曹操在接到心腹大将夏侯渊的死讯后,才亲率大军赶往汉中。刘备占领定军山等险要地形之后,坚守不出。曹操对战刘备的一生中,野战中都是胜利的。但是曹操并没有接受赤壁之战轻敌的教训,在水战大失利之后,汉中攻坚战打了几个月,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可笑的是,两次战胜曹操之后,刘备也很快走向轻敌之路,在夷陵之战中狼狈败北。更为可笑的是,孙权在两大强敌死后,也走向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的道路,一步步将吴国推向没落的一方。

我们先来简要说一说曹操一生的最大军事成就。曹操的一生是奋发有为的一生,是逆袭的一生: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刺杀董卓;参与十八路诸侯勤王,后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收编青州兵壮大;在北方军阀混战中笑道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败袁术、刘备、吕布、张绣,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统一北方;纳公孙辽东之地,北征乌桓、鲜卑、南匈奴,西征马超、韩遂,在逐鹿中原的殊死战争中保境安民。

我们再来说一说曹操一生最大败笔,那就是骄傲轻敌,犯了军事战略地理失误,战役部署上两线作战,同时对抗蜀吴军事联盟,首尾不能相顾,造成不能挽回的军事失败。具体来说,第一赤壁之战大败:占领荆州之后,曹操志得意满,没有从战略和战役上准确分析敌情,在西北马超未平,西南益州未定,战略上从长江下游直攻防守坚固的金陵城(南京),战役上以己水师之弱(仓促成立的水师)攻敌水师之强,先是水师战斗失利,后是麻痹大意疏于防备东吴火攻,早成赤壁之战打败,造成东南地区孙吴政权割据一方,长期对抗;第二,汉中之战大败:征服张鲁之后,没有听从建议,趁刘备立足未稳攻占益州,反而去攻打东吴,主力退出汉中。待刘备占领有利形势及时机后,被迫与刘备决战,结果汉中之战惨败,关羽威震华夏,蜀汉政权诞生,三国鼎立形成。

同样犯下曹操一生最大败笔的英雄,还有“淝水之战”的前秦苻坚、“黄天荡之战”的金兀术、“淞沪会战”的日军。“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的骄傲轻敌一点不输曹操,且前秦军队中内部不稳固,军队中存在大量“鲜卑人、羯人、匈奴人、氐人、羌人、汉人”,类似“赤壁大战”中曹操军队中大量降卒造成的不稳定。前秦没有沿长江顺流而下,而是选择与曹操类似的江淮地区被动决战,战略十分被动,最终八十七万秦军被东晋谢玄、谢石等率领八万人击败。“黄天荡之战”的金兀术,也很是骄傲轻敌,从长江下游镇江的水路进攻南宋,结果十万金兵被韩世忠八千疲兵所败。“淞沪会战”中,日军妄想毕功于一役,改变“先北后南”的次第进攻战略,被迫在上海与中国决战,“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口号被粉碎。之后沿长江从下游逆流而上进攻武汉、重庆,最终止步于长沙武汉西安一线。

历史无情地用成功的案例,证明了曹操统一南方的军事战略失误。早在战国时期,司马错战胜张仪主张,进军汉中,占领西蜀。后白起沿江而下,占领楚国国都郢城,极大地削弱楚国。与曹魏时期不远的三国后期,王浚、唐彬等晋国将领按照羊祜的既定,沿巴蜀、江陵而下,西面主攻,东面牵制,最终平定吴国。后来隋朝炀帝平定陈朝后主李煜,唐朝李靖平定江南也证实这一地理战略态势。元朝下四川,南北对进,也是沿长江顺流而下战胜南宋的。

最后,曹操在占领汉中之后,先取西蜀,各个击破(东吴长于防守,而短于北进),后自长江顺流而下,统一南方似更为有利。


南渡唐后人


曹操一生征战多年,用兵如神,诸葛亮说他智计绝人,用兵仿佛孙吴。他以弱胜强,平定了北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曹操都多有建树。后世评价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在曹操的一生中,他也遭遇了很多艰险。在漫长的军事生涯,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也留下了许多败笔。用诸葛亮的话来说,曹操“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这些败绩都可称之为曹操的败笔。

可是,曹操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呢?我认为,军事上的败笔在其次,他最大的败笔应该是在选择继承人上。在这个问题上,曹操的取舍,决定了曹家的命运。

在曹操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已经在讨张绣的时候,为了救曹操而战死。他的正妻也因此和他离异。这样,在曹操剩下的儿子中间,曹彰热心军事,对君主之位没有兴趣。最聪明的小儿子曹冲也已早死。那么剩下的比较合适的候选人就是曹丕和曹植了。

在曹丕和曹植两个人的选择中,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我认为,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我们从曹丕的生平可以看到,此人才能低劣,人品极差,不是合适的君主继承人。

这个人,论文才根本不能和曹植相比。曹植才高八斗,文采精华。每当饮宴唱和,都是曹植独占鳌头。而曹丕的文章根本不足观,和曹植相比不值一提。

论军事才干。曹植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是他对军事有一定的研究,曹操也曾经有意让他带兵历练。后来因为曹丕压制,曹植没有表现的机会,但从他的主动要求带兵的表现来说,他还是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一定的自信的。

而曹丕的军事才能可以称作低劣。在他指挥的所有战役里,没有多少胜绩。他在对东吴用兵的时候失败,把责任推卸给长江。可是即便没有长江的阻隔,他就是孙权的对手,扫灭东吴了吗?

论情商。从曹丕的婚姻就能够看出他刻薄寡恩。他先是占有了甄氏,当有了新欢之后,就抛弃甄氏,还把她害死。死时下葬,明明知道甄氏是冤死的,还将她披发蒙面,米糠塞口,简直令人发指。

曹丕对待自己的兄弟,冷酷无情,视如仇敌。他把几个兄弟软禁起来,如同囚徒。这种人,根本不可能团结宗族,做到上下一心。正是他的这种做法,遗留到后世,才使得曹魏灭亡的时候,竟然没有家族的人予以辅佐,皇室孤立至极,被司马氏轻易篡位。

反观曹植的情商,比起曹丕要强百倍。他对甄氏一见钟情,他的《洛神赋》传唱至今。虽然曹丕对他冷酷无情,他还是对曹丕怀有兄弟之情。

论智商,曹丕是三国第一愚蠢的君主,他被孙权玩弄于股掌之上。他被孙权的花言巧语欺骗,痛失三国时期最大的机会,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中,曹丕袖手旁观,不采纳手下的正确建议,夹击孙权,结束三国的战乱。回来刘备说诸葛亮胜过曹丕百倍,不是虚言。

而曹植则从善如流,他对手下的建议能够欣然采纳。他听从手下建议,在曹操的出城门考验里,能够拔剑杀死门吏,冲出城门。如果是曹植在夷陵之战,他肯定要比曹丕强得多。

论人品,曹丕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位置,不择手段。他对曹植采取了各种令人不齿的下流手段。用卑鄙手段上位的人,是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的。

至于政治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在任用上重用司马懿,这都是曹丕的错误。这一切最终贻害无穷,不但直接导致了曹家的灭亡,还流祸久远。再加上他刚愎自用,连曹操的话都听不进去,曹操让他注意司马懿的动向,他也根本不采纳。

正是曹操选择了曹丕这样的继承人,由于曹丕的个人问题,造成了曹家的四分五裂。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曹操还直接插手,将帮助曹植一派的人,以杨修为代表的一批人予以诛杀。这更是让政局暗流涌动,难以稳定。

事实证明,曹操选择曹丕做继承人是错误的。因此,曹操选择曹丕做继承人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正是曹丕的刚愎自用,冷酷无情的作风,给曹魏一朝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最终,曹魏就间接灭亡于曹丕之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曹操这个人,有很大的抱负,文才武略可以说都很好,又会写诗。而且也做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按理说像曹操这样的人,应该是没有什么人生败笔的。

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人都有弱点,而弱点恰恰正是这个人的败笔。

那么,曹操的败笔到底是什么呢?

当然是女人了,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

曹操的一生,有很多女人。

很有意思的是,他喜欢女人的方式和别人还不一样。

因为他总是喜欢别人的妻子,比如在他打仗的时候,每占领一个城池,他都会要抢一些人家的妻子回来。

为此,曹操还害死了自己最爱的心腹将领典韦。

我们都知道张绣投降了曹操,可是,曹操很无耻,他还是把张绣的婶子给据为己有了。

张绣一看,曹操霸占了自己的婶子,他觉得弄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于是,他又不打算投降给曹操了。

所以,他又开始反叛曹操,正是这样让曹操来不及预防,张绣才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的。

说实话这次若不是曹操的大将典韦站出来舍了自己的命救了他,很有可能这一次曹操就战死了。

你说好色是不是曹操人生中的一大败笔呀。

不过,曹操这个人对待女人还是很够意思的。在曹操去世的时候,他还特意叮嘱自己的儿子曹丕。

若是自己去世之后,千万不要为难这些曾经服侍过他的女人,若是他们想要嫁人,就让他们嫁人。若是不想嫁人,就把他们养在铜雀台上就行了。

这说明曹操的人品还是不错的,他不像朱元璋一样,行不行的就来一个人殉,真的是惨无人道至极。

总之,曹操这个人还是没有什么遗憾的,尽管他没有当皇帝,但是,他享受到的待遇,是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的。


不才讲史


让我说,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不该把汉献帝欺负的太恨了。

你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把天子当做是人,你还怎么令诸侯?

你以为一个个的诸侯都是傻瓜吗?

就算诸侯们都是傻瓜,你也得稍微给天子一点面子,演演戏给傻瓜诸侯们看吧?

结果曹操倒好,把个汉献帝欺负的秘密的发出了衣带诏,而且衣带诏还传了出去,这就不太妙了。

曹操袁绍两军对阵时,曹操出马对袁绍说:

“我奉诏讨汝!”

袁绍不屑一顾说:

“我奉衣带诏讨贼!”

你想曹操当时脸面何在?幸亏曹操不要脸,也就无须脸面了,而且还在官渡之战中打赢了袁绍,但后来呢?

曹操是怎么欺负汉献帝的,司马召就怎么欺负曹操的儿孙,这可真是:

“尸骨横陈名利追,将士征战几人回?

都说上天不睁眼,只叹报应饶过谁?”


jianchi


作为三国最大的奸雄,个人感觉曹操最大的败笔就是好色尤其是好人妻!

曹操好人妻是出了名的。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因为他看上了张绣的婶婶而死。而其贪图甄宓美色,导致曹丕曹植反目!更是被诸葛亮利用他好人妻的特点说动周瑜与刘备联合抗曹,以致兵败赤壁,错失一统天下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