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最好是可持续发展的?

反乡创业


《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最好是可持续发展的?》的题主,问的很广泛。讲产业,当然不离农业与农业多产业。农业有农、林、畜、牧、渔等多业,有种、养、加、储、营、运等多种。农业多产业有生产一产业、加工二产业、服务三产业等三大类,内容可多了。当下很热乎的,就是农文旅闲休等,无论横面、纵面都丰富多彩。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好?总的要因地制宜,实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即重点、特点)。要形成产业,一般离不开这几个前提:一是规模(即面积、也指范围),太小了,谈不上规模效益。二是设施配套,环境条件,谈不上综合产能。三是经营方式,有套科学的运行(即内部管理)机制,关键在于公正、诚信、廉洁处理好多方利益关系。四是资金实力,基本做到相适应。五是人才,主要是率先骨干与科技人才,具有情商智商结合、德智兼优的优秀人才。总之,要通过反复、多次论证与谋筹,选准项目,前膽判断。做到项目实施效益明显、没有投资风险,特殊情况下不发生“危险”。向来的客观是“话好说”,做起来不容易,真正做成功了,就“非常不简单了”!在这里,我谈个《两千多亩荒山变成适应机耕的高效农业基地》的事例,共同探讨“如何把农业产业做起来?”的问题。

该基地处湘江中游南岸,面积2200余亩,分布三块地方,核心区的1300多亩座落于油茶山中心地段。三个区域涉及三个镇的26个行政村(合并前的小村)、83个村民小组、922户农民的土地权益。历史上盛产茶油的这些油茶山,解放前属地主、资本家或有的宗族所有,土改中划为集体,所有权归生产队,由大队统管统摘,榨油后分配到生产队到农户。因茶尤价值高,改革时全部随着田亩分割到户经营。面积最多的户15亩,最少的户只有0点1亩。由于零星分散,失垦弃管,茅草荆刺横行,九十年代失火成了荒山。2000年代国家实行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土地开垦整理项目投资越来越多。但连片涉及农户多,地面青苗(主要零散小树)和构筑物补尝难。某公司约定承担投资前期矛盾处理(主要签订到户合同和支付各项补尝费)后,国土部门投资500余万元实施土地整理。经过双方四年多的努力,两千多亩荒山整理建设成为“水电沟路相应配套、基本适应机械化耕作”的农业生产基地。从2010年起,艰苦奋斗十年,建成了蔬菜、水果、树苗为主体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出现了有机化生产稳定;蔬菜亩产收入超5000元的面积不断增多、产销畅联;为属地弱势劳力提供就业岗位;土地发租与承租关系健康稳定的可喜局面。使曾经火荒多年、亩值为零的闲废土地,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现代农业的新型生产基地。

农村的土地资源是很丰富的,关键在于统筹规划,连片整合;在于谋筹产业,落地项目开发;在于多方投资,配建基础设施;在于农技集约化,培训劳动技术型人才;在于正确处理与农民经营关系,拓宽农民增收路子,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在该基地规划设计、实施开发、配套建设过程中,深感最辣手的事是三个方面:

一是在签订土地租货合同中,在同村、组班子、党员骨干、农民代表的“几下几上”协同合同条款、基本达成认可的基础上,在逐家农户证签中,面临签字人难找、地块面积四界难确、地面着物补尝难统一的“三大痛点”压头。土地承租公司组织五、六名专业人员连续奋斗两年多时间,对800多块土地板块的四至界限、面积、青苗补尝等,逐处拉索丈量、逐亩计算金额、逐户处理历史遗留,当面现场对算签字。不管酷暑寒冻,坚持起早贪黑,爬山越岭,做到不误“农”工,不失言百姓,不较正农民利益。为了合同签字,先后四次派专人到广州、深圳和江浙地区,用“乡友联线、步藤摸瓜”方式,千方百计寻找到当事人签字,以自己的德善行为,把工作细化到农民心坎上。实践检验,公司签约逐一到位,利益兑付一丝不苟,合同执行无任何遗留。为项目建设扎紧了根基。

二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配建标准不高。该项目属国土部门设计、实施招投标和竣工验收付款。投资建设方出资300多万元、费用有缺口;施工方看重施工利润;土地经营方看重设施配建到位。前期费用成本200余万元。短期回收难,资金压力大。总之,前期配套不足,后期 建设难赋。道路、沟管、水源、环保等设施配建比较粗放,保障率较低。

三是经营体系不同层次的运作还不够理顺。惠农政策对接还不够落地。经营土地的实体层面还缺乏活力,发展后劲不足。承接土地转让的五六个基础点有的效益还不高,发展潜力还很大。

总之,2000多亩荒山连片开发过来的这个基地,来之不易。可持续发展有了良好基础。未来前景看好。


润物无声73


农村,它独特的魅力和地理资源条件优势,已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农村产业有没有“金”可掘?人人都在遐想。农村产业有没有 “矿”可挖?人们都在思索。

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为天,粮为先,果蔬副食品在其中,需求恒古永不变。农村一直在围绕保障“城市人民提供日常果蔬副食品正常供应”而发展。

农业产业链的种植、养殖方面,是农业恒古不变的发展方向,万变不离其宗。现代农业,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做得好的。根据农业全产业链的思路,拓展种植、养殖产业链,种地也能致富。

“生态农业”离我们并不遥远,因地制宜,”利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回归“自然生态”种植 、养植。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跟风种植“产量求效益”的观念,引导他们树立”品质求效益”的新思想,向农产品产、供、销“产业链”纵深发展。

最好是可持续发展的?

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城市居民对果蔬农副产品的需求,早就从“温饱型”转向了“享受型”。现代人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有足够的数量,而且要求有营养,有功能,还要吃出风味,而且是无公害食品。

农产品市场,消费结构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没有变,市场1.0、2.0传统经营思维没有变。网络时代4.0、5.0商业模式已经变了。改革在深入,传统的产、供、销“产业链”在调整、在转型。

我的观点

① 农产品产、供、销“产业链”,是农村回归“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发展新产业的新路,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果蔬农副产品在其中,他的需求是恒古不变的。

② 传统的农产品产、供、销产业链在转型、在调整。依托互联网,走出一条农村种植、养殖基地产、供、销“产业链”之路,创建“自己的市场自己做主”。


梦中翔之梦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看好!理由如下: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发展: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经营单位达290万家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

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10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29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200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21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

图表1: 2011-2016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变化(单位:万家,亿人)

图表2: 2008-2017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政策持续放量,行业市场前景明朗

按照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若干意见,要求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图表3: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规模规划(单位:个,万个,万家,亿人次,万人)

图表4:截至2017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支持政策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大规模、大产业、大影响,五大助手助推行业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的乡村旅游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器和升级期四个时期。2017年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进入到了大旅游时代,它有三个要素:

图表5: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三大因素

未来10年乡村旅游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有这样五个推手:政策引导、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投资驱动、新消费革命。


前瞻产业研究院


凡是产业多的地方,人就多起来了。人一多就成了城市。所以,农村只能兴起一些与农业有关的产业。比如旅游观光,农家院,季节果蔬等。未来农业自动化,那些乡镇,以及中心居民点,会有农机修理,粮食储藏,超市果蔬市场,保健服务等生活配套小型产业。

有了城市,才显出农村。未来交通便利,城乡对照,人民会感受差别带来的新鲜和幸福。


嵩山道士


个人以为,乡村跟农村人口较稀薄,而土地面积较大,想要形成工业区,一般来说比较困难,除非有政府支持。因此,发展乡村首先应该分析乡村的特色而发展合适的产业。

比如:倘若有著名景点什么的话就可以以旅游业来带动乡镇的发展,研发一条带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实,中国农村问题比较复杂,走特色发展而成功的乡村毕竟有限。主要还应该看国家以后的政策走向,当然,乡村领导人根据本村的特色而自谋出路是最好的做法。





汉乡老锅


农村可以发展养殖,种植业,果园,大棚蔬菜等。有自己的特色还可以发展农家乐,自摘水果,自摘有机蔬菜。特色体验,自助烧烤等等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未来都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明天会更好27748


从目前农村发展情况来看,不怎么乐观,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啦,老年人居多,空心村不断出现,不能在一村一品啦,要几个村联合起来一起打照知名品牌。只能招兵买马,用生态链的方式,来发展农村产业,必须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联合在一起,其它的没办法搞起来,就现在的农村得依托地利优势,一步一个脚印的平稳发展。比如发展经济林,来增加荒山的绿化面积,实行承包制,只要想干肯下功夫,就没有不成功的。


狼善良617


结合当地特色和政策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需要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综合发挥最佳效率,还要有能干的领路人,所有条件具备聚拢并不容易。

所以,不存在千篇一律的产业发展思路,换个角度,如果条件不具备,就不要急着发展什么产业,踏踏实实把眼前的村民福利、公共设施,甚至厕所和文化场所搞好,并避免面子工程。这些是人心项目,让村民和返乡者感觉到了村庄的变好和认真,机会自然会来,这也避免了硬套产业项目的折腾和浪费。

所以,治理先行,乡风文明了,产业机遇也就逐渐冒出来了。


姚耀1188


衣食住行呀,分工分产,只要与人相关的,都可以。未来吃穿用都将多样化,高端化,培育高质量养殖,农产品,以及熟练工人,也能分化城市产业拥挤,专心发展工业


用户7691766909975


农产品深加工吧,现在初步的农业生产没有太大利润空间,并且投入也相当的大,进行深加工可以大大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空间还是很大的,希望对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