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类为什么听到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很难受?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蒲公英的约定数


这个生理现象很普遍,并不需要说得像噪音恐惧症那般骇人,声音可以用声强、声调、音色来描述,狗狗怕放鞭炮主要是鞭炮的声强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我们在听到刀子刮玻璃的东西感到难受不是因为声强多大,要么是因为它的声调即频率与我们潜意识某个害怕的频率相当,要么是由于它的音色能让潜意识想起某些可怕的危险从而做出规避性的反应,即难受得不自觉的要远离。这种声音和骨肉撕裂的声音很相似,不用看也可判断出是某个尖锐的东西在什么表面划过,就像刀子在皮肤表面划开长长的一条口子一样,所有生物对尖锐锋利的东西都有远离的本能。


行走在高山上的人


不只是刀子刮玻璃啊,粉笔刮黑板的声音也让人超级烦躁!!

试问谁上学的时候没被老师指甲或者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听得心里一哆嗦呢。

然后问题来了,刺耳的声音有什么共性吗?有。有科学道理吗?有。

声音其实本质上就是波,所以我们在分析波的特点的时候会提到的频率、振幅、波形也同样适用于声音——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比如我们平时说一个声音音调高或者低,其实就是声波的频率特征,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而人和声源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声音的音量大小则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声波的波形则决定了音色。

一种声音听起来是否刺耳,主要是和频率有关。

一般人对于尖利的、音调高的声音耐受度都比较低,包括题目里提到的刀子划玻璃的声音,粉笔刮黑板的声音,还有婴儿的尖声哭叫,尖锐的哨声等等,都令人头大……这些高音调的声音频率大多在2000~5000Hz之间,也是人耳听觉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当然,声音的频率高低本身没有好坏,我们之所以感觉到刺耳难受,还是声音在通过听觉系统传入大脑后,和大脑联动产生的反应。

大脑当中有一个区域叫做杏仁体,这个区域主导恐惧情绪,相当于人体的“预警系统”。当人感觉到危险或者威胁的时候,杏仁体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指示身体做出一系列反应——包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僵硬等等。

有研究发现呢,当人听到尖锐的声音的时候,杏仁体的活动就会特别活跃,我们所感觉到的抓心挠肝,焦虑烦躁的感觉也是由此而来。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主流也比较可信的解释还是人类进化中遗传下来的,写在基因里的本能。可能远古时期这类尖锐的声音是用于警示危险的,或者是和一些天敌的叫声所类似,所以现在人们在听到类似声音的时候才会觉得反感和心情紧张。

另外呢,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叫做听觉过敏。

就是对声音的刺激特别敏感,不只是刚才提到的高频声音,即使是日常对话声音稍微大一点,甚至声音并不算大,也会感觉到耳鸣、头疼、心跳加快等情况,这种时候可能就要赶紧去医院治疗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欢迎评论关注和转发嘻嘻。


不吃肠的大肠


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内心中的厌恶感、恐惧感让我们变的烦躁不安。那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做出如此反应?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我们基因中留下的远古记忆。



在2012年的时候英国纽卡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萨宾德•库马尔团队曾做个一项实验,找14位志愿者让他们听74种难以忍受的声之后让他们根据厌恶程度来排序,最终得出以下10种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研究结果发表在《神经科学期刊》上:

小刀划杯子、叉子划玻璃、粉笔蹭黑板、尺子磨杯子、钉子划黑板、女性的尖叫、圆盘抛光器、自行车刹车声、婴儿哭声、电钻
相反有几种声音是我们最喜欢听的或者说是听到后心里就会很舒畅:婴儿笑声、流水声

我们能感知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而上边那些比较让人厌恶的声音多发生在8000赫兹左右,但这并不是主要因素。

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用科学仪器测量人听到金属利器刮玻璃声音后各器官的反应,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杏仁核的活跃,这可以说明这种声音引起了我们本能上的恐惧,这已经不仅仅是听到高频率声音的厌恶感了。

人类是从几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化而来,我们刚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处在食物链下游的小可怜,一般只能靠着捡食野果谋生,面对着自然界中发生的种种变故都可以直接夺取我们的生命。有科学家认为现在的这种金属刮玻璃的声音可能跟远古我们族群预警的声音比较类似,这是刻在我们基因中最本能的恐惧。



但是随着人类使用工具,不仅可以自保还可以捕食大型猎物,我们的自信心爆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越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是那种恐惧感确留了下来。



科学黑洞


噪音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音、固体振动产生的噪音、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的低频噪声 、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

噪音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音、非稳态噪音、起伏噪音、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音等。

交通噪声

交通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属于交通噪音。具有两个特点:

1.存在十分广泛。汽车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空中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机场临近区域的噪音水平 。

2.通常音量都很大。机场附近的噪音响度大约在75dB~95dB之间。

职业噪音

在工作场所中的噪音是第二个主要的来源。职业噪音的第一特点是都为宽带噪音,特别是办公室里的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并且音量都很大。

建筑噪音

环保署在1986年成立时,建筑噪音是主要的问题。当时,市区建筑地盘的打桩机每天12小时运作,每12位市民便有1位受到打桩噪音滋扰。政府于1989年实施《噪音管制条例》,其后逐渐加强管制建筑噪音。已建区的建筑工地每日只可进行3至5小时打桩工程,而且必须采用低噪音打桩设备,其他嘈吵建筑工序则受管制。然而,日建筑噪音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人们正探究问题症结,并鼓励建造业成员自律守法,改变他们把罚款纳入经营成本的错误观念。

其他噪音

飞机噪音由民航处负责管制。该处会监测噪音水平及规定航空公司采纳较宁静的飞行常规,例如在飞机起飞时实施消减噪音的步骤。香港国际机场于1998年迁往赤角后,市区的飞机噪音滋扰已大幅减低。以往,启德机场附近尽是稠密的住宅区,飞机升降的隆然巨响令38万居民苦不堪言 。

噪音污染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音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噪音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 。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音,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音。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音或乐音。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音污染。

噪音的危害

健康影响

一般噪声高过50dB(A),就对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产生有害影响。具体危害如下:

听力损伤

噪音是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sensoryhaircells),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则永远不会复原。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因此一般人听力已经受噪音伤害了,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却往往不自觉,直到听力丧失到无法与人沟通时,却为时已晚。早期听力的丧失以4000Hz最容易发生,且双侧对称(4Kdip)。病患以无法听到轻柔高频率的声音为主。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声音下如枪声,爆竹声等,听力的丧失也是渐进性的。

视力损伤

研究表明,当噪音为90分贝时,人们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识别弱光的反应时间延长;达到95分贝时,瞳孔会扩大;达到115分贝时,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会降低207。

此外,长期接触噪音的人,最易发生眼疲劳、眼痛、视物不清和流泪等现象。

睡眠影响

有高达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认为噪音影响睡眠,但长久影响下是否对健康有伤害,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心理影响

在高频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的症状,容易激动的情形。有人研究发现噪音越高的工作场所,意外事件越多,生产力越低,此项结果仍有争论。


水木99999


关于不能忍受刀子刮玻璃的声音,有专门的研究。2012年《神经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科学家招募了13名志愿者,让他们听74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对他们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扫描。

结果发现让人最痛苦的声音的前五名依次是

  1. 刀子刮玻璃瓶子的声音,

  2. 叉子刮玻璃的声音,

  3. 粉笔在黑板上划出的尖尖的声音,

  4. 尺子刮瓶子的声音,

  5. 指甲刮黑板的声音。

这些声音有一个共同点,其频率都在2000赫兹到5000赫兹之间。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最不能忍受这些声音?

科学家还没有确切的解释,也许是一些很原始的原因,与人类进化或者本能有关,比如这种声音是大脑的杏仁核到听觉皮层的求救信号。

还有一种例子可能和个人经历有关。

我大学同学就有这样的人,当时一起做实验,她对金属器械碰玻璃的声音特别敏感。

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不能忍受刀叉相碰的声音,一旦听到就会发狂。他不是生下来就这样,而是小时候他的大哥送他到接种站住了一周后形成的毛病。

当时来自清廷的人痘接种法传入欧洲并经过改良,有钱人会给孩子接种,以预防死亡率高达1/3的天花。由于接种人痘后的一周内有传染性,接种者要在接种站住宿一周。

这一周发生了什么事,琴纳从未提起。但他为此暗暗下决心,要找到一种安全的预防牛痘的方法。

他成功了,他发明的牛痘苗既安全又有效,经过175年,人类靠牛痘苗消灭了天花,于是今天的孩子们再也不用接种天花疫苗了。


京虎子


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也有一些科学家对为什么它会引起如此强烈的本能反应进行过一些研究,一位物理学家甚至曾经因为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而获得2006年搞笑诺贝尔奖。

实验过程:录下一些刮黑板的不悦声音,通过把声音中的高频、中频和低频一个一个地移除,然后回放,观察声音中哪一部分让人感到难受,结果发现去掉了中频才使这种声音变得可以忍受,而后他们发现黑猩猩发出的警告叫声与指甲划过黑板的声音相似,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人类对这种声音的厌恶来自于将其识别为一种警告信号。

当听到不愉快声音时,负责处理声音的听觉皮层和负责处理负面情绪的杏仁核之间会产生互动

2012年,研究人员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13名参与者的大脑对各种声音的反应。志愿者们听不同声音,然后给它们打分,从最不舒服的刀子刮玻璃的声音到最悦耳的潺潺流水声。大脑成像显示,当听到令人不快的噪音时,大脑处理情绪的区域杏仁核会调整听觉皮层的反应,听觉皮层活动会增强,引发负面情绪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从杏仁核到听觉皮层的求救信号。此外,对声音越反感,这两个大脑区域之间的互动就越大。根据参与者的评分,一些最不愉快的声音包括叉子或刀子刮玻璃瓶和黑板上的粉笔,最美妙的声音包括流水声和婴儿笑声,这就是为什么流水声有助于睡眠。声学分析发现,在2000到500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的声音都被认为是不愉快的,也是人类耳朵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让人难受的声音会显著改变听者的皮肤电导率,这表明这些声音确实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其中最强烈的是2000到4000赫兹之间的频率,证实人类对类似这种刀子刮玻璃的声音的反应可能是一种古老的生存本能。


科学闰土


高频率噪声有很多,但是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的就那么几种,都是两种坚硬物体的摩擦产生,我比较赞同远古基因记忆的说法,或许是猛兽的牙齿啃骨头的声音,就像磨牙一样,令人汗毛倒竖!这种猛兽啃骨头的声音是伴随人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演化进程的,因此刻骨铭心也是可能的。。。一点猜测,全当玩笑


复利出奇迹


这是人类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性,就好像人类天生对蛇这种生物有着极大的恐惧感一样,已经写到我们的基因里了。据推测,人类这种对刀子刮玻璃、指甲划黑板等的声音很排斥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在还未进化完全时对负责警戒的个体发出警醒声音的注意。

我们设想一下,在那个遥远的过去,人类的祖先甚至可能还没有下树,周围遍布豺狼虎豹之类的大型猛兽,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为了更好的存活下去,群体中进行了一定的分工:每次到了睡觉时间都要留一个或者多个个体进行警戒,每当看到猛兽来袭,就发出响亮的叫声,将群体成员全部叫醒,紧急撤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付出少部分成员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人员保护,不得不说是一种好办法。



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出现了。群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对警戒员的声音比较敏感并且能够注意听警戒员的声音和及时做出反应,这样它就可以生存下来。而另一部分个体对警戒员的声音不敏感,时间一长甚至完全忽略了,这样,它就很不幸的被猛兽吃掉了。

经过这样一代一代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群体中那些对警戒员声音不敏感的全部被淘汰掉了,它们的基因自然就没有遗传下来,剩下的都是那部分对警戒员声音敏感的,而且越敏感的活下来的概率越大。这种感觉有多强烈?只要听到这个声音就头晕眼花坐立难安。即使后来进化成人了,这种感觉仍然没有丢失。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不错,那些远古时代兢兢业业的警戒员们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刺耳尖叫声和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很像,而人类的血脉深处知道一旦听到这个声音就证明危险来袭了。所以听到这个声音就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一些人甚至根本没办法听,更有甚者,想想都觉得难受。试想一下用刀子刮玻璃、用勺子刮黑板,想想就已经汗毛竖起来了。

所以就我了解,这应该是祖先无意间留给我们的一种人人具有的本能。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躲避伤害。虽然人类进化到现在,这种作用已经不甚明显,但在远古时期,这可是关系到个人乃至群体的安危。我认为这种解释应该比较合理。


欢迎关注"张家小智儿"看更多科学知识的交流沟通。


张家小智儿


刀子刮玻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难听的声音。 在我们耳朵最敏感的2000~500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潜伏着一种令人普遍讨厌的声音:指比如指甲刮黑板。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刮黑板排在刀子刮擦玻璃之后。

据研究杏仁核是大脑中处理情感的部分,它“调节大脑听觉部分的活动,因此我们对高度不愉快声音的感知,比如刀子刮玻璃,与舒缓的声音相比会增强。” 换句话说,当你听到讨厌的声音时,你的杏仁核会受刺激。

我们仍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耳朵对这种声音范围特别敏感。这可能是因为刀子刮玻璃声音在2000 ~ 5000赫兹的范围内,我们进化到以生存的名义对这些声音做出强烈反应。或者我们的耳朵被简单地塑造成放大那些声音,引起我们身体上的疼痛,引发强烈的不愉快反应。

人耳的实际形状放大了一些频率,这样实际上会引起疼痛,因此,我们会自动地认为这种噪音是不愉快的联想。 但是好的噪音怎么样?研究人员发现流水声、雷声和婴儿哭声是最不愉快的,掌声是最愉快的声音。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这个现象在全人类中普遍存在,所以还真有科学家去研究为什么。

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如指甲挂过黑板或者刀子刮玻璃的声音,我们把这些声音定义为刺耳的噪音。而数十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先后研究了当我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以试图找到这种难受的根源。包括声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等。

首先通过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和皮肤的电导率等来得到客观难受和厌恶感,毕竟吗靠志愿者主观描述自己听到这些声音难受还是不难受,并不靠谱。幸运的是,让我们难受的声音的确能引发身体上的变化,这就让研究有了客观基础。

图示:叉子刮玻璃杯也让人颤栗,不过现在流行用叉子考高中生的静力学学得怎么样,^_^。


研究者首先确定了有哪些普遍让人不快的噪音,通过让志愿者听数百种不同的声音,最终他们发现:瓶子上的刀刮声,玻璃上的叉子摩擦声以及黑板上的尖锐粉笔声以及指甲刮在黑板上的声音,是被绝大多数志愿者认定为最让人难受的声音,而同时这些志愿者的心率、血压和皮肤电导率也会因此产生可测量的波动。这些研究顺便也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动听的声音包括流水,远处的雷声和宝宝的笑。这也难怪中国古代名曲之一正是高山流水!

图示:高山流水,中国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还搭上了旅行者一号光盘,飞向太阳系外,可能将永世长存。


他们发现,令人反感的声音会显著改变听众的皮肤电导率甚至心率和血压,这表明它们确实会导致可测量的物理压力反应。而且神经生物学家还发现这也会引发杏仁核的兴奋。杏仁核主管战斗和恐惧。

图示:这些声音甚至会在部分志愿者那里引发杏仁核活动产生恐惧感,图右。


经过仔细研究,科学家发现最让人痛苦的频率即不是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频率也不是最低频率,而是那些处于2,000到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而这个频率正好就是,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声学家还发现,人的耳道的形状不是乱长的,它就是放大2000~4000赫兹的声音的近乎完美的形状。

所以,这意味着这是我们自作自受。


又或者意味着,我们对这些频率声音的敏感有着非常原始的根源,需要到进化论中去寻找答案。或许在古老的从前,能否及时听到这些频率的声音,生死攸关。而这种从前生死攸关的耳道和神经敏感性,到了现代社会中却成为让我们痛苦的根源,毕竟原始丛林和非洲草原上并没有黑板、粉笔、玻璃、刀叉。所以,这种让我们痛苦的声音,只是过去的进化产物带给我们的一种不幸副作用。


最后,动物学家们也参与进来,他们发现,如果给黑猩猩播放这些让人难受的声音,黑猩猩就会一拥而散,尽快逃命!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这压根不是偶然,事实上黑猩猩群体内部的告警声,就与黑板上的指甲声颇为类似呢。


所以,人类为什么听到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很难受?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是,这些声音模仿了人类进化史上的告警声,我们的耳朵和大脑对这些告警声非常敏感,并且这些声音还会引发我们的不快甚至恐惧。在漫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先祖听到这样的声音就得赶紧上树逃命。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这种声音就毛骨悚然浑身难受了,因为缺乏这样的感觉的个体都变成其他动物的菜了。


而我们这一进化而来的特点也被恐怖片的配乐所利用,比如在知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心理学家》中就有一个场景,紧靠配乐和演员的表演就让观众看得毛骨悚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