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講‘’君子不以紺緅飾‘’,是什麼意思?理由何在?

玫瑰家途


子曰:”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直譯就是”士大夫不穿有紅紫色裝飾的衣服,因為紅紫色作為居家便服都不行。“但是,孔子的話是以小喻大,是說聖人動容周旋,無不遵守禮法。即便一飲食、一衣服,人們所容易忽略處,聖人亦不肯苟同的。而為什麼紅紫色不能作為服飾呢?孔子那個時代認為:不服紅紫,不飾紺緅,服之不吉,導致災禍。正如今天的人戴帽子,不戴綠色的,是一個道理,因為禮儀有習俗的約定成份。


吾語之


9.53君子不以紺緅飾①,紅紫不以為褻服②.當暑,袗絺綌③,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④,素衣麑裘⑤,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⑥.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⑦.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⑧.羔裘玄冠不以吊⑨.吉月必朝服而朝⑩.(5.10.6)\r

  譯:這一章是反映當時貴族君主士大夫階層,生活穿戴服飾方面的記錄,想當然民間風俗也會上行下效沿襲傳承:如君子不用,製作齋戒祭祀喪葬禮服的紅紫色布料,不用作朝禮服的鑲邊,也不用作日常居家外出穿著的衣服.如當長夏暑熱天出門,一定要穿內衣,再加上透氣涼爽的用粗細麻布做的單衣.如冬季大冷天,穿黑羊羔皮袍要配黑罩衣,白鹿羔皮袍配白罩衣,黃狐皮袍要配黃罩衣.居家穿的皮袍可以做長一點,但右袖要短一些為做事方便.晚上一定要有睡衣,長一身半的蓋被.大被子叫衾,一般短小的叫被.狐貉的毛皮厚暖可作席墊.脫孝期過後,各種掛件飾物都可以佩戴.除非朝祭禮服及帷裙要用整幅布折連縫合製作,其它的衣裳都一定要量體裁剪不要浪費.喪葬弔孝不穿戴黑色裘袍衣帽.每月初一為吉日,一定要穿著朝服上朝拜見國君.\r

  注:①紺:gàn:青紫色,齋戒祭祀的服色.緅zōu:黑紅色,喪葬的服色.\r

  ②褻xiè服:內衣,居家日常的衣服.\r

  ③袗zhěn:單衣.絺chī:細葛麻布.綌xì:粗葛麻布.\r

  ④緇zī衣:黑衣.羔裘qiú:小黑羊皮袍.\r

  ⑤素:白色.麑ní裘:小白鹿皮袍.\r

  ⑥袂mèi:衣袖.\r

  ⑦寢衣:指睡衣,蓋被.狐:狐狸.貉háo:貉子.比犬狼小的獸類.\r

  ⑧帷wéi:帷幕.此指禮服.裳:指下衣:裙,褲.衣:指上衣.殺:指裁剪.\r

  ⑨羔裘:黑羊羔皮袍.玄冠:黑帽.吊:弔喪.周朝崇紅為正色,以黑為吉慶喜色.厭惡紫為雜色.\r

  ⑩吉月:每月初一為吉日,必穿朝服上朝拜見國君.又說:每年正月初一元旦是吉月吉日.\r

  9.5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5.9.14)\r

  譯: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無功而返,想尋找九州之外,適合可以推行自己主張的國家民族落地居住!有人就說:"那邊遠地區野蠻落後,艱苦鄙陋,如果去了怎麼辦?"孔子說:"君子不論去住在


張加林11


如君子不用,製作齋戒祭祀喪葬禮服的紅紫色布料,不用作朝禮服的鑲邊,也不用作日常居家外出穿著的衣服.如當長夏暑熱天出門,一定要穿內衣,再加上透氣涼爽的用粗細麻布做的單衣.如冬季大冷天,穿黑羊羔皮袍要配黑罩衣,白鹿羔皮袍配白罩衣,黃狐皮袍要配黃罩衣.居家穿的皮袍可以做長一點,但右袖要短一些為做事方便.晚上一定要有睡衣,長一身半的蓋被.大被子叫衾,一般短小的叫被.狐貉的毛皮厚暖可作席墊.脫孝期過後,各種掛件飾物都可以佩戴.除非朝祭禮服及帷裙要用整幅布折連縫合製作,其它的衣裳都一定要量體裁剪不要浪費.喪葬弔孝不穿戴黑色裘袍衣帽.每月初一為吉日,一定要穿著朝服上朝拜見國君.


追劇裁縫


感謝提問,對於上述問題,我這樣為您回答,希望您能夠滿意。

是什麼意思?

《論語·鄉黨》記載:“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緇衣,羔裘;麂裘;黃衣,孤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後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未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這段話是孔子對服飾最完整的論述表達。

原文大意:君子不應深青透紅或黑中透紅的布鑲邊,不用紅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內衣。盛夏,穿粗的或細的單衣,出門必加上衣,黑色的羊羔衣,搭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搭配白色的罩衣,黃色衣服搭配黃色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長一些,右邊袖子短一些。睡覺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長等。”

這是孔夫子對於著裝的一些認識,在服裝縫製中,首先是服裝的剪裁一定要講究細節的完美。“君子不以紺緅飾”,不能用不恰當的布料作服裝領與袖的邊飾,孔子認為在服裝的剪裁製作中,細節的考究和完美是首先要注意的,用現代話說就是:細節決定成敗,全身貫注於細節上。

有什麼理由?

孔子說:君子穿衣是有講究的,而且必須注重穿著,不能亂穿!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己有素質,自己對人對事的重視。

君子不以紺緅飾。紺緅是什麼意思?紺是深青色裡面透著紅色,緅,是青的顏色多,紅的少,比紺的顏色深,紺緅這兩種顏色都是喪服的顏色,是用來哀悼死者的,所以孔子不用這兩種顏色來作為領子和袖子的鑲邊,裝飾。




荷葉姐姐


孔子可以算我們整個民族傳統文化、信仰的基石了,那句“朝聞道,夕死可矣”,也將永遠是我們未來前進、追求的號角!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褻服。字面的意思並不複雜。

“不以紺緅飾:紺(gan),深青透紅,齋戒時服裝的顏色。緅(zou),黑中透紅,喪服的顏色。這裡是說,不以深青透紅或黑中透紅的顏色布給平常穿的衣服鑲上邊做飾物。”

難道君子只是區分於穿什麼樣的衣服嗎?顯然不是的!所謂大道至簡,穿衣吃飯即是修行!

他在告訴我們,通過服飾折射出的我們對齋戒、喪敬的一種態度、虔誠!

禮——不僅是禮儀,它代表著我們應該去竭力追求的道,生命中內在的追求!它展現著一個不同的人生、世界的自然流露!

細微處見真章!所謂的君子,便是心中虔敬追求之人!


晨聽慈


子曰:“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褻服。”大意指君子不用深青透紅或黑中有紅的布鑲邊,不用紅色、紫色的布做平日常穿的便服。可見,古人對於服飾之講究、禮法之繁雜。服飾不僅僅是禦寒保暖的物質包裝,而且更具有內在審美的印記。幾乎從服飾產生時候起,人們就把生活習俗、審美情趣種種人文心態、政治理念、宗教觀念等都沉澱於服飾之中。服飾的文化印記也可以代表一時一地之民俗。


佛緣小王修禪定


國君召孔子接待貴賓,他的神情會馬上莊重起來,腳步也按禮儀行走。見到與自己一起接待分列兩旁者,則左右拱手作揖,前後衣服拉整齊。腳步加快,好像鳥張開雙翼。等賓客告退不再回頭時,則必回覆國君。

整個《鄉黨》形象逼真地記錄了孔子的日常行為,許多場景呈現了歷史中的禮儀。禮儀古今不一,但也會見到相似的,比如此章的“賓不顧”。今人送客,客人也常回頭示意,故主人應待客人不再回頭時才回。當然,觀古禮,重在背後的精神。

因為《鄉黨》篇通常被認為是記載孔子的日常生活,故開頭的“君子”應是指孔子。但也有學者以為,此章所記的只是當時的衣服之制。

應該穿什麼樣的衣裳,從款式、顏色,到材料、做工,都有這樣那樣的標準。睡覺的被子長度,平常佩戴的飾物,吉月必穿朝服上朝,也都有講究。

毫無疑問,具體的服飾標準古今已大不同,但有講究則古今一樣。衣裳是文明的表證,文明的樣式雖變遷,但文明去野蠻化的性質決定了人類必有服飾,有服飾則必講究。


藝海綜述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厲害了偶的浩


是紺是深青中透紅的顏色,緅是黒中透紅的顏色,是齋戒和祭祀時禮服用的顏色飾是衣服的鑲邊,所以,不用來鑲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