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低層次閱讀,毀了孩子關鍵的十年

著名詩人北島說:“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風,細沙和風暴,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是獨特的。”

對於孩子來說,世上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正如你給孩子光明,他就能對這個世界展現美好。與其說,孩子需要家長的教育,倒不如說,家長是引領孩子去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擺渡人。

別讓低層次閱讀,毀了孩子關鍵的十年

認識這個世界,絕非簡單的物質上的所聞所見,而是要投射到孩子的內心,轉化為面對人生的底氣,這才是認識世界的意義。認識世界還有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閱讀。

人生因閱讀而受益

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別人說:“要多讀書,要學知識,以後做個文化人可以找份好工作。”即使是這種頗有些功利的說法,也並無道理。

因為實踐證明,有太多人的人生,因為閱讀而受益。

青年作家蔣方舟,7歲寫作,9歲出書,18歲上清華,她如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得益於童年時的閱讀積累。蔣方舟的閱讀啟蒙是在小學時期,當時她的媽媽是中學老師,每天小學放學後,蔣方舟會跑到媽媽學校的圖書館,在圖書館邊看邊等,即使坐在回家的單車後座上也在看。七八歲時,蔣方舟已經在看三毛的作品和一些日本輕小說,十歲出頭,她開始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米蘭·昆德拉以及尼采等人的哲學著作。

當時她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在講什麼,但是每一個字就像一顆種子,都對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尼采說的“稀有的東西留給稀有的人。”在閱讀時,我們常常能感受到人類群星閃耀時的內心震撼:讀到毛姆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的那份孤獨與堅定;讀到汪曾祺“人道其理,抒情其華”的天真與閒適;讀到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灑脫豪放……就像蔣方舟所說的:“只有看書的時候,生命的體驗才會變得逐漸豐盈。”

閱讀習慣來自從小的培養

讓孩子保持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最重要的是,在家庭中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家長首先要認可閱讀這件事。在前段時間,因為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而走進大眾視野的中國女作家殘雪,也說起小時候關於父親讀書時的回憶。

殘雪的父親只要一有時間就坐在書桌前,打開那盞從報社帶過來的舊檯燈。馬列哲學書上寫滿了他的批註,一本書他要反反覆覆讀。她經常在一旁望著他,“他的眼睛在鏡片後面進入冥思,總是多麼愜意和自足。”也正是如此,才讓殘雪對閱讀對寫作,有如此深刻的嚮往。

多讀書,還要讀好書

很多家長明白讀書的意義,但是卻不知道怎麼選書。大多數時候是隨波逐流,或者哪本最暢銷就選哪本。可是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給孩子選書,在精而不在多。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經典是不會錯的。同時作為中國人,我們最先應該讀的,就是我們的古代詩詞經典。長久以來,孩子為什麼要學古詩,這個問題一直在被人問起。葉嘉瑩先生用九個字給出了答案:“詩詞,讓我們心靈不死。”主持人董卿也說:“為什麼要學詩,因為詩詞就在那裡,生生不息千年。”

別讓低層次閱讀,毀了孩子關鍵的十年

古詩詞是漢語凝練的精華,是生命對美的領悟,是心靈間產生的共振。即便穿越千年,翻過生命的萬水千山,也在默默滋養著我們。從小浸潤在古典文化中的孩子,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深厚文化底蘊。詩詞最美的地方,就在於它能給孩子靈性,讓孩子在詩意的空間裡自由馳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