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5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治癒出院

文丨孕嬰育兒經 (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看到一條新聞,2月6日下午,武漢首批5名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其中最大的14歲,最小的2歲,經過武漢兒童醫院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終於可以出院了。

武漢5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治癒出院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確認的傳播途徑主要分4類:

1、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播

2、與病毒攜帶者接觸,比如握手等形式傳播

3、觸摸有病毒的物體,然後接觸口腔、鼻子、眼睛

4、糞便傳播

其中,老人與兒童屬於易感染人群,由於自身抵抗力相對較弱,更應該做好相關防範。


武漢5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治癒出院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要做到下面5項預防措施:

1、儘量不要外出,更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2、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手,洗手時要用香皂或者洗手液

3、打噴嚏不要用手捂,用紙巾遮住口鼻,沒有紙巾可以用手肘遮

4、勤開窗通風,保證家裡空氣流通,防止病毒傳播

5、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在家裡適當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

武漢5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治癒出院

由於這次疫情來勢兇猛,很多媽媽心中都會有疑惑,現在的細菌、病毒這麼厲害,疫情過後,是不是也還要讓孩子少接觸外界環境,減少細菌和病毒帶來的危害。

媽媽們該如何看待自然界中的細菌

有人曾經提出過一個“農場理論”,生活農場的孩子,每天都在草地上打滾玩耍,全身會接觸到很多細菌,但是這些細菌並沒有對身體帶來任何疾病;而住在城市裡的孩子,一些公共場所的細菌卻都是致病菌,比如超市手推車把手,上面的細菌甚至比馬桶圈上的還要多,很多情況下,致病菌都是通過人傳人的方式傳播,相比自然界中的細菌,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公共場合衛生。

美國著名生物地理學家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寫道,當年西班牙人到達南美大陸時,就是因為當地土著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來自歐洲的病毒,導致了當年瘟疫的大爆發,由此可見抵抗力的重要性。

武漢5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治癒出院

病毒最常見的傳播方式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傳染方式是接觸傳染飛沫傳染

接觸傳染,就是傳染者手上攜帶病毒,跟被傳染者握手,被傳染者再用手接觸口腔、鼻子和眼睛,這是大部分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

飛沫傳染,國外曾經有實驗室對打噴嚏進行慢鏡頭回放,在打噴嚏過程中,病毒會隨著噴出的塗抹進行傳播,大顆粒的塗抹噴射範圍在1米左右,而小顆粒病毒甚至可以飄到10米之外,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打噴嚏,麻疹、水痘和新冠狀病毒等,都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

很多人都在打噴嚏時會用手捂起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拿紙巾或手絹捂住口鼻,如果身邊沒有紙巾或手絹,可以用手臂內側捂住口鼻的方式。

武漢5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治癒出院

不要輕信所謂的抗菌“神器”

1、抗菌皂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早在2016年已經禁止抗菌皂的生產了,因為配方中的三氯生,被檢查出有疑似致癌物,而且長期使用抗菌皂,會打破手部細菌的平衡,時間久了手部容易引起溼疹。

2、掛脖式空氣淨化器

掛脖式空氣淨化器,名字聽起來噱頭十足,但實際不會對孩子起到任何保護作用,還是口罩更有實用性。

3、免洗洗手液

市場上最近幾年,針對孩子出現了免洗洗手液,這種洗手液分為兩種,一種是酒精成分的,孩子通常不喜歡這種味道,而且會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另外一種成分是苯扎氯胺,經常使用容易破壞皮膚屏障,讓皮膚變得更敏感,所以不是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免洗洗手液。

4、益生菌

一些益生菌會用提高抵抗力作為營銷噱頭,《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糧農組織》認為,在保證益生菌存活狀態下,還要達到一定的單位,才會對腸胃造成一定影響,不過目前沒有任何數據表明,服用益生菌會對抵抗外界細菌有任何幫助。

武漢5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兒童患者治癒出院

孩子免疫系統建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總想著給孩子一個無菌的環境,那樣對免疫系統的建立不會有任何幫助,最好的方法,就是等疫情過後,帶著孩子去近距離擁抱大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