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书,看到一句话:读书容易,读事更难,读人更难!各位有何见解?

路边小友


读书虽说不易,但是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不断进步,学习。所谓学到老,活到老


巧惠子


“读书容易,读事难,读人更难。”这句话很有道理。

书,事,人,是三种不同事物,但都离不开人,书是人写的,事是人做的。人是高级动物,有着智慧的大脑和独立的灵魂,每天进行着或简单或复杂的繁琐事务,而读书就是人从小到大所做的重要的事。

【读书】

从古代的私塾到现在的学校,都是人的读书场所。有了安静的读书环境,有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进来读书,以增长知识和见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因读书考取了大学,博得了功名,进入高层次的生活环境。只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读书即可成功,因为读书几乎是一个人的事,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读事】

读事分两方面:一是自己做的事;二是别人做的事。

对于自己做的事,不难读懂。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自己都清楚,有什么难读的?

难读的是别人做的较复杂的事。由于不是亲身经历,自己对事情看不透、摸不准,所以难读。许多历史事情就是这样的,当代人未能参悟。事过境迁,几十年、几百年过后,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浮出水面,就不再难读,人们也就在慢慢感悟,思考中明白,并从中吸取经验。

当然也有千年之谜,至今无法读懂。一般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会渐渐读懂的。

【读人】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复杂和难懂的。读人是需要时间,需要阅历的。俗话说的阅人无数,就是这个道理。

读人,需要时间。

两个人初次见面,看当时表现只能判断大概,况且有些人演技太好,你根本看不透。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是性格,需要长时间的接触,通过一起做事,一起交流,才能看清人的三观和修养。

读人,需要阅历。

浮在表面的都是想让人看到的,真正的心理活动是别人看不到、摸不透的。一起生活几十年的夫妻,有时还看不透,何况偶尔打交道的人呢。

但是,有些人仿佛会读心术,看人很准。见了面,通过几句话就能判断一个人是单纯还是复杂,是友善还是敌对,是高人还是平庸……会看人的人一定是位智者,自己经历太多磨难或挫折,经常揣摩人的心里,透过面目表情和行为举止即可读懂一个人。

透过做事读人,人和事紧密相连。

人生来就是做事的,因此通过做事能判断一个人的处事风格。做事雷厉风行,干净利落,还是磨磨唧唧,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做事是条理清晰,泾渭分明,还是糊里糊涂,心乱如麻;做事是为他人着想,还是谋取私利……了解一个人做的事,就可读懂一个人。

读书,读事,读人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读书多了、理解透了,读事多了、揣摩久了,也就学会读人了。能读懂人心,读书、做事更容易了。




靜听花解语


我认为这句话从相对的角度来讲,说的非常有道理。

读书,相对于读事、读人容易一些。认识字就能读书,认识的字越多读懂的书越多。不懂的词语、成语、古汉语、生僻字可以查《新华字典》、《词典》、《辞海》《古汉语词典》以及大量的各种语言、文字类的专业书籍,还有百度等,可以说没有查不到的。伴随阅读量、理解能力的增加,读书变得不是啥难事,区别仅在于喜不喜欢读书。

读事,相对于读书来讲,就难度大了。一是事情都有多面性、复杂性,人们很难做到了解全面、认识根本;二是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情、同一个问题得态度不一样,看待的角度不一样,认识的深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更难认清事物、问题的根本。

读人,就很难了,读懂人就太难了。人太复杂,每个人因为出身、教育、经历、修养不同,反应出了的脾气、秉性、观念、道德、处事哲学等都不一样,人又善于变化、善于伪装,彻底认清一个人没个十年、八年的恐怕不行。我不是搞人事的,也说不太清楚,举几个成语吧,你就可见一斑。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面是心非,阳奉阴违,阳儒阴释,言不由衷,两面三刀,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人面兽心……,你说读懂一个人难不难?真难!

不知道你怎么读懂人的,反正我活了50多年也不精于此道,所以不想那么多,自己好好做人就行了。





九思堂笔记


笔者认同读书易,读事难,读人更难。这是因为:

(一)读书易。书是成品,已经相对固态。所谓易,有没有兴趣阅读,读多读少,读没读懂,读后取舍,能否有所启迪与获益,都取决于读者自己的选向与追求。但须说明的是,“携书如历三千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如逆水行舟",实际上读书并非易事,饱览群书,从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没有决心与毅力是不行的。

(二)读事更难。是因为“世事如棋局局新",大千世界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故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之说。所谓难,往往因为智慧、阅历所限,对面临"事"的真与伪、表与里、动与静、优与劣、善与恶、玄与白往往看不懂、弄不明、解不了。

(三)读人更难。这是每个人一生一直不断实践回答的课题。世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正如古云:“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增广贤文》一书对人性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在社会实践中,在这一"答卷"面前没有一人能满分。

笔者认为,在读书、读世、读人这三大人生课题面前,不论其出身、宗教背景如何,不论其文化、阅历多少,也不论其素质、能力高低,都得正面面对,认真学习,端正态度,健康内心,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在纷杂多变的世界中增强识别、判断、驾驭能力,在修身齐家立业上勇当强者。





文海墨韵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云梦。

读书

对于我们而言,每个人出生都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国家实行的政策,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读书就是我们享有的权利,同样我们能够通过读书不断地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读书相对于读事和读人来说容易多了,读书只要我们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再找一把舒适的靠背椅,一杯香浓的咖啡,一个人静静地读着书,没有什么比这更容易的了。

读事

读事相对于读书而言,就要更高一个层次了,如果说读书只是陶冶我们读情操,那么读事就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运用我们的经历去理解,比如老板交代你安排一下明天见客户的流程,那么你就要了解这名客户的信息,这名客户有什么喜好和忌讳,还要考虑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变故等等,所以老板交给你的不止是安排这么简单,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读事相比读书更难。

读人

都说人心叵测,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一颗让人琢磨不透的心,这在处理职场和同事老板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有些人你对他而言做什么事都是举手之劳,例如给同事泡杯咖啡,领个快递,送个文件之类的,但一旦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却总是找理由推脱掉,这就是所谓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酒肉朋友”,有些人只要你有酒宴就会和你称兄道弟,但在你家庭出现变故需要用到钱的时候却关机甚至拉黑,所以说读书、读事都不如读人心难。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谢谢。





初识云梦


坦率而言所谓读书容易的观点实难茍同,每个人的文化知识结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感受有异。例如19世纪德国黑格尔的著作,《逻辑学》,《历史哲学》《政治论》《认识论》《形而上学》《宗教》,《美学》等若非专业学者实难读懂悟透。而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还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又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并理解其中内容。至于读事,读人之难不过生活中人情世故而己。中国有句话叫作''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阅历的丰富,接触的人及世物愈多自然就能增强历事阅人的能力。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课堂,更象本书,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领悟就会有所收获,有何所难?!





劍秋954


一个人的阅历,是通过实践和生活得来的,书本上的都是别人的经验,只有经历过看过,才能更透彻的看清事情的本相。但是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读书多少决定了能力的上限,看透本质之后能给出更多的解决方法,这才是最关键的。

不读书的人看问题比读书的人看问题还深透,这样的人只是凤毛麟角。从根本上讲,不读书的人他的智商情商,看问题的角度,深度比读书的人相差甚远。但读书还有一个行动的问题,人生经历和书里的经历相互印证,比如孙子兵兵法吧,兵法能造就曹操这样的军事家,也能造就纸上谈兵的赵括





说白了,就是理论与实操的关系。如何将书本的知识,架构起自己的认知体系,然后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书本上的知识,是作者的经验分享。这个经验,我们看似学会了,但是只有自己遇事、遇人,去感受、实操,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而人性是最复杂的,很多人终其一生连自己都不懂,更别提看懂其他人了。



向艾而生


我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几个观点:

1.读书

关于读书,人的一生中离不开书的,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读不同的书。每个人都要经历义务教育,这个时期读书就以课本为主,其他课外书籍为辅。到了高中大学时,也是这样相辅相成。进入社会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书来读了。每个阶段所读的书都有用处的,读书是一个累积知识和能力的方式,等到你用的时候就可信手拈来。

2.读事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仔细地思考这些,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以前从不用心去思考这些,把事情都想得很简单,直到我遇到一位姐姐她提醒了我,教我怎样去分析事情,别人展现出来的是什么?所通过这些展现所要表达的是什么?等等,其实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有果的。我真心感谢这位姐姐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在自己的人生中收获很多。其实,读事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自己是否用心去读。

3.读心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世上最难懂的是人心,也有“人心难测”这个成语。

这也是要根据情况而定,不是人心难懂,是你没遇到能懂你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朋友,亲人,爱人或许是陌生人……当你的人生中能遇到和你三观一致的爱人时,懂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了;当你的亲人和你相处是温馨和谐的状态时,那么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你的人生遇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时,那么懂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的事。所以,要读懂人心就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对待你生命中的人和事。

这是本人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谢谢。


川妹子彭彩竺


书上的内容是人们经验的总结,是各种知识的汇集。用文字表现出来,供人们阅读,认知,学习,运用,不懂不解之处可查资料。事,就不那么简单了。必须去做,去践行,亲躬操作,做过之后才能体验出其中的滋味。读人更难,千人千面,灵魂深处的东西谁要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长期接触,才能有所了解。城府深的人,情感不外露,更难了解。所以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法。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