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湯熬出雞湯味,才叫手藝活

這是一本遲到的書!卻也是我的第一本獨立茶學作品,寫作時間跨了14年。


出版過程跳票2次,貓貓書店2次預售,2次被迫下架,實在對不起這提前購買的1000多位讀者。有人憤怒地問我,再不出就要上門來鬥人!


有人選擇默默地退單。大部分人還是繼續支持我,默默等待。昨天,廣州的一位朋友說,他翻記錄的時候,才想起來,他懷疑我是不是漏發了。


有人把準備買書的款投進股票,虧了,他把這筆賬算在我的頭上!他原本計劃購買600本的。買這本書的時候,有人還是女孩子,現在結婚變婦女了。有幾位婦女,比如楊超、王淼、柳葉兒都挺著大肚子了。她們抱怨說,怎麼比我們生娃還難啊。


真是歲月如水,時光如梭,才半年多時間啊,那麼多改變。


把茶湯熬出雞湯味,才叫手藝活


我對不起大家。我多次想把書稿撤回來自己出。在這等待的時日裡,我與李明合著的《民國茶範:與大師喝茶的日子》都快出版了。


可是,就在昨天凌晨,出版人馮俊文半夜把我叫起來,說書號下來,下週要進廠了,他還寫了長達2000多字的頌詞。他回顧的許多細節提醒著我,出書並非易事,要賣好一本書更是難上加難。


在段勇找我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茶葉戰爭:茶葉與天朝的興衰》之前,有不下10個編輯聯繫我要出,首印量沒有一家超過8000冊,版稅沒有一家超過8%。還有人要作者包銷2000冊的協議。那個時候,我覺得是一種羞辱。是段勇挽救了這本書,不然,我可能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草草出版。


作品從來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優秀的出版人,需要讀者,需要好的運氣……


我在新星出版的《郎騎竹馬來》,銷量用慘淡來形容毫不過分,儘管現在已經絕版了。出一本書,不過幾千塊錢。寫卻耗費了2年時間。


把茶湯熬出雞湯味,才叫手藝活


現在,許多人看我滿屏幕炫耀,到處去籤售,以為是一種成功臆想症。其實不是的,我很清醒。書的暢銷,需要運氣。運氣!你不可能知道那本一定會大賣。


即便是《茶葉戰爭:茶葉與天朝的興衰》與《茶葉江山:我們的味道、家國與生活》加起來的銷售有幾十萬冊,他們距離百萬峰值依舊有距離;即便是現在,我或許有那麼一小點成就,助長了一點點虛榮心,我依舊覺得一切多麼不容易。


我看重《綠書:周重林的茶世界》,不僅僅是因為是我第一本獨立的茶學作品,還在於,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從初學茶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看到茶最為精彩的一面。毫不臉紅地說,在這本書之前,沒有任何一本茶書會把茶寫得如此有趣有料。裡面的很多單篇,像“裝13”系列,“大師”系列在社交網絡瀏覽量超過了千萬,無數的抄襲者與模仿者緊跟其後。這些年,從寫《天下普洱》算起,昆明這個地方從找不到20個可以聊茶的人,到全城都在談茶,我親身經歷了茶生活在當下是如何徐徐展開的無數現場。別人有茶,有場景,我有筆,我的這些私人化,個性化的記錄,也可以為以後的研究者提供一個歷史的現場。


把茶湯熬出雞湯味,才叫手藝活


5年來,我認真地簽名,到處去講課,逢人就推銷自己的作品。我想,如果連這點微薄的虛榮心都撤走了,我寫書還有什麼動力呢?所以,我從來不掩飾我通過寫作獲得名聲的想法,也從來不掩飾通過寫作走改變生活的決心,因為除了寫作,我別無所長。

10多年來,我總是被一個夢境困住,夢境裡,我呆在師宗一中補習班,在堆滿書籍的桌子下,做著仿真試卷。1995年,我去師宗一中報道的時候,學費是400元。那個是我初三畢業後,在一個露天煤礦裝車近2個月的全部收入。高中語文老師楊康泰先生髮現了我的寫作才能,每次作文課都念我的文章,他鼓勵這個年輕人走上寫作道路。

那個時候,這些話有什麼意義呢?有意義。他鼓勵我,不要忘記自己是擁有才能的人。大學時候,許多老師鼓勵我繼續寫作。我的大學寫作老師李森,時常把我的作品推薦給他認識的編輯,現在我們還在一起喝茶,聊詩,談讀書。好幾個夜晚,他為我們朗誦詩歌,朗誦他新出爐的作品《屋宇》。有一天上午,只有我一個聽眾,他依舊手舞足蹈,拉長了調子,他的詩,他的“漂移詩學”,他的勤奮,一直是深深影響我。那些場景,美好得如同另一個夢境。

我們創業公司的幾個小夥伴,都是研究型的人才,上得了泥濘茶山,入得了高深知識殿堂,我們每天都會交流看書與寫作所得,7個人一年花費在賣書上的錢,高達四五萬。我們會有困惑,但從不迷茫,我們確信自己在創造有價值的東西。事實上也是,《茶業復興》自媒體,不過3年時間,已經成長為茶界影響力最大的媒體之一。

把茶湯熬出雞湯味,才叫手藝活


《綠書:周重林的茶世界》,寫了許多事,也寫了許多人。有些人沒有具體名字,坊間一直在猜測,以至於在新浪微博引發了對號入座的爭論,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還有人拿著我的文章,去找到了筆下的人物,結果發現她更美,他更好玩,這都與我無關了。

那麼,《綠書:周重林的茶世界》將會是我的一個新起點。


因為,它足夠肆意。我所有的寫作的才華,都展現在其中。

讀者如是說:


他們參加了《綠書:周重林的茶世界》試讀,看看他們說

聶懷宇:

我於文字與人物的關係一直彷徨,總覺得記錄當下的人和事就像引燃一些炸彈抑或揭開一些已愈的傷疤。真實,既是虐人也是虐己,而於無關之人看去,又可能多是齟齬,生些是非。周重林卻從不這麼認為,他要坦蕩得多,於是有了《綠書》上我感覺有些敏感的那些名字。不過轉念一想,記錄的精彩不就在這嗎?不然什麼才是“料”?歷史總得留下些痕跡,那些轟轟烈烈過,那些有所指不當過,雖不及言重,亦不至於語廢。有趣了,江湖就豐富了,而不是一味的一個聲音,幾種念頭。

魏春燕:

既有詼諧的傾訴,也有嚴肅的說教。讀來不僅增長知識,提升逼格,更為重要的是體味到作者的茶葉世界觀。凡是過去,皆為序章。作者企圖與他的茶人朋友們一同創造一個普洱茶的全新時代,該書若能影響一兩個甚至更多的讀者,離格局的形成也就為期不遠了。

鈺:

周老師說章二和章四是可套讀的,他尤喜章二。那裡有他的日常,他的成長,他的友人,和他走出來的茶世界。記在筆下的點點滴滴,譜成過往生命中的溫暖。比如,飲茶就是當下最日常的場景(場景裡都發生了什麼?呃,雲好看,茶好喝)。比如,我們面對,無需過多言語,已然春秋下肚。還有許多諸如‘我還想穿成姑姑樣’的小幽默,不再一一舉述。

許是我的錯覺,章一里每個小篇都有一個嘲弄的聲音呢喃:茶玩,茶玩。時人是最愛附庸風雅的,卻常畫虎不成反類犬,借‘世人為物逆旅’來形容也是貼切的。好在還有些女子,只是靜靜的嗅春天的氣息。很想知道,那是怎樣的味道?

張波:

著作可以稱作小體量的茶界百科全書,描述了茶葉歷史/行業人物/喝茶現狀的不同的環節,點點滴滴,雖無長篇大論,對我等認知茶界,卻也蠻實用的。

尤為亮點的是,在閒侃中含有專業,有知識見聞可學習,在描述行業知識同時不免幽默,有情調,不枯燥。

蘭凌芳:

對於一個茶業從業者,讀《綠書》一定會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裝裝茶人”章節,有很強的畫面感,彷彿就在眼前上演著,這部分的描述,猶如私密的老友相聚吐槽的語氣,親切又調侃,妙趣橫生。趣味在的同時,《綠書》也幫助我理解當今茶業行業的一些現象,如,書中說“一旦弄清楚是哪些人在聒噪,哪些人在起鬨,哪些人保持沉默,也就大體知道他們在排斥什麼,肯定什麼。 ”也就大體能知道他們的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