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阿登伯格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你如果心情忧郁,不管是为了什么,去咖啡馆!你所得仅仅四百克郎,却愿意豪放地花五百,去咖啡馆!你仇视周围,蔑视左右的人们,但又不能缺少他们,去咖啡馆!”

这段话如果放到2020年的成都,大概会变成:你如果热爱生活,去咖啡馆。

2019年,某点评网站上成都登记在册的咖啡馆,已有4200家之多。作为一个在喝茶这件事上颇有群众基础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成都人走进了大大小小的咖啡馆,端起了高高矮矮的咖啡杯。

什么人去了咖啡馆,人们去咖啡馆做些什么?去年10月,当YOU成都遍寻成都的咖啡馆,推出《2019成都咖啡地图》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咖啡馆也可以成为描摹城市气质的一个特殊窗口。

人们在咖啡馆处理工作、上自习、看展览、谈嗨生意,或者,就只是聊天、发呆。而无论以上哪种,都能透露出成都人的价值观——认真地生活,从容地上进。

也因此,我们邀请了三位特殊的观察者,为你呈现这份《成都咖啡图鉴》(点击查看)。下回,当你走进成都的某间咖啡馆,不妨细细玩味它弥漫的这丝特殊的城市风味,这也许才是一座城市的迷人之处。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Judy

专栏作家、策展人

集火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一个朋友酷爱手冲,他从谷歌工程师那里学来了“大数据手冲法”。克度、温度、角度和速度等等,都是精确的,任何参数变化导致的口味差异,就像带领味蕾进行口腔冒险。工程师的浪漫含而不露。

另一个朋友二次创业,扬言要做咖啡,从种植到烘焙到咖啡馆,都要参与。他说就是喜欢咖啡给人的那种温暖感。只因为这么一个感觉,就要全产业链介入?这好比爱她就给她一座城。

一年前,在%Arabica上海的店门口,遇见一个艺术家朋友,他端着一小杯拿铁,嘴里一直碎碎念:“我为这杯咖啡排队50分钟。”这家店的旁边是一个画廊,他是参展艺术家,我来看展。整个展览看完,估计需要30分钟。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2019年8月,世界级咖啡大IP%Arabica 在成都太古里开设西南首店


20年前,看美剧,实习生总是一路小跑,托着四大杯咖啡,谦卑地送到同事手上,以获得好感。我当时被那些大号咖啡杯的尺度惊住了,没见过这世面,星巴克也只在北京国贸开了中国第一家分店。

饮食行业里,“大”代表着粗糙和廉价,盘子里的菜越小越贵。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咖啡牛饮表示鄙视。成都的咖啡潮人想必也会的,但他们又不反对各种超级杯装奶盖茶。在我的味觉审美里,还有什么饮料,能比混合了各种添加剂、香精,没有几滴鲜奶的茶,更令人不齿?


如今美国的咖啡杯更大,足以拯救美国职员残酷的一天。我相信美国的务实、高效和创新力,有一半归功于超级杯装咖啡,哈哈哈哈。最近有些店家推出所谓的green coffee——自己带杯子,价格便宜一半,最便宜的可以是一美元一杯。这样的趋势,最近在成都也开始流行。

说了这么多美国咖啡,不是美国咖啡好,那些连锁品牌其实败坏了我们对咖啡的口味,无限地加糖加奶,以掩盖豆子的差。我是喜欢美国人那种乱喝咖啡的感觉,有点像以前在成都人喝3元一杯的三花,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虽然我并不喜欢茉莉花茶。

成都曾经是一个浪漫的城市,遍地3元钱的露天茶馆。现在,喝茶很讲究,喝咖啡代表着生活方式。只要一当“代表”,就要当心别端着。装修有品位,手艺够精致,再讲好一个品牌故事,基本可以入局。好喝的咖啡也越来越多,就是比较贵。我向往的那杯简单的、平价的咖啡,应该成了网红店、KOL和商业概念共同猎杀的敌人,但它还是可以在这个任性的城市平静地生长。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在不足10平米的SEWING MACHINE COFFEE,18元一杯的咖啡大受欢迎


最近在喝海南的豆子,出乎意料的好,没有那么多概念,喝不出麦芽味、巧克力味、花香味或者泥土味。咖啡机现磨出一杯中规中矩的美式,不酸不苦、浓香正派,不加奶不加糖,几口喝完。这是对一杯咖啡的尊重。


紫荆小区有家韩国人开的咖啡馆,就在星巴克的隔壁,除了吧台背后有个大大的认证考试招牌,墙面没有任何装修装饰,硬板凳,小圆桌,这么自信呀!我第一次进去就预感会遇到好咖啡。果然,这里有我认为的最物超所值最美味的手冲咖啡。

每次买他家的粉,老板都会强调一遍水温、手法等,唯恐糟蹋了他的货。店里总是没几个客人,这让我忧虑,老板自信地说,那些不爱喝星巴克的人都会来我这里,我还培训咖啡师,发国际证书,一人1万块一个周的学费。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成都街头的咖啡


特别幸运这家咖啡店在我回家的路上,下班后,经常一个人去他家坐坐,空荡荡地安静着,甚至没有大多数咖啡馆经常飘起的香味。脑子可以停顿下来,吃韩国太太做的、成都第一美味红丝绒蛋糕,发一会呆,就走。


— THE END —


撰稿:Judy 设计:陈霜奕


成都咖啡图鉴 | 在成都,咖啡的日常平静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