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刘协真的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吗?有什么历史故事?

用户2796431356376


自从秦始皇以来,几百位皇帝当中,可能最憋屈的就是汉献帝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自从被董卓扶持上台到被曹丕废黜,名义上的汉天子,一直是实实在在的傀儡,从来没有一天掌握权柄。

和其他傀儡不一样的是,他一辈子被不同的人操控,董卓、李傕、曹操、曹丕,在位三十多年,权臣换了一波接一波,他的权力却一天不如一天,虽然董卓、李傕等控制朝廷的时候,汉家威仪仍然健在,作为皇帝的他还是很值钱的。但是到了曹操时代,这位乱世之奸雄凭借他出色的军事、治国能力彻底的将汉家威仪摧毁。

在这个过程,曹操也完成了从汉相到汉贼的蜕变。这一切的开始就是曹操听从荀彧、程昱的计策出兵勤王开始的。建安元年,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送之下逃归洛阳,一路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在董昭等人的引荐之下,曹操进入洛阳,汉献帝以曹操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参预朝政。旋即,曹操粮草为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往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彻底摆脱杨奉等人的控制,也完全控制了朝廷,正式达成挟天子目标。

既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挟了天子,是否可以令诸侯呢?答案是不完全可以,毕竟汉家400年天下,威名远播,这时候多少还是有一些用处的,很多心存汉室或者受汉朝恩德的人这个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归附,但是对于那一些已经自己半独立或者空着地方州政的人来说,汉家是汉家,曹操是汉奸,这也就是袁绍的为代表的一种反对者的观点: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

这种情况下,无论曹操说什么,或者曹操控制的朝廷说什么,都可以一句话打发:曹操弄权矫诏,欲图假借皇帝的名义除掉我们这一些朝廷的忠臣。我们看看有多少人不听从?

首先,袁术早就自己称帝,完全的谋反。孙策、袁绍、公孙渊、张鲁、马超、韩遂、吕布、刘备、刘璋、张绣等人没有一个是朝廷任命的,都是自立,荆州的刘表虽然是朝廷任命,但是很快将荆州变成独立王国。他们全部攻杀汉朝朝廷任命的官吏,然后自己在派遣官吏,这一些人就是所谓的诸侯。也是三国时代割据势力的主要人物。

这一些人会听从皇帝的诏令嘛?孙策自己打下江东,攻杀的都是汉官。袁绍李代桃僵夺取冀州然后夺取并州、幽州、青州。原来的都是汉官。张鲁是刘焉任命,后来自立。公孙渊自立辽东。马腾,韩遂早就一会谋反,一会归顺。吕布,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璋是自立的,张绣刘表任命的。刘备接受了陶谦的徐州,给自己戴了顶汉室宗亲的帽子后四处亡命,等待时机。

他们会不会,不一定,如果是前去册封、嘉奖,那就是皇恩浩荡,吾皇圣明。如果是要东西,要求送钱送粮,那就是曹贼狼子野心!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皇帝的诏令会被选择性接受。唯一肯定的是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听从曹操控制下的皇帝的诏令。

而且,他们都一个个时不时的打算打着为国除贼的幌子找点曹操的茬。有实力的譬如,孙策、袁绍都打算讨贼。暂时没实力的也都一个个自保。然后都象征性的隔三岔五问候一下皇帝无恙否。至于曹操嘛,最好早死早超生!


歪史


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刘协真的是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死后,东汉皇室的连最后的尊严都没有保住,刘协被李傕和郭汜劫持,最后在西凉军的自相残杀中,刘协好不容易带着众位大臣逃离,向天下诸侯下诏出兵勤王救驾。公元196年8月,曹操迎汉献帝入驻洛阳汉献帝成为了一个长期有利用价值的人,而汉室也因此延续了三十年的国祚,两汉达到了四百年之期。入洛阳后,汉献帝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开始了!

随后曹操胁迫刘协迁都到许昌!

196年,曹操威逼汉献帝下诏给当时已据有青、冀(治今河北冀县)、幽(治今北京市)、并(治今山西太原市南)四州之地的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这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第一个政治行动。献帝东迁后,关中出现权力真空,数十名大小军阀各拥兵自保,曹操任命侍中钟繇为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中诸军,凉州将马腾、韩遂分别送子到许昌为人质,曹操又通过汉天子将关中暂时置于自己的号令之下。

公元198年,渔阳(治今河北密云西南)太守鲜于辅因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终能定天下”,“率其众以奉王命”,被任命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曹操于是在袁绍后方安下一个楔子。后来曹操与袁绍决战,双方谋士估量战局,无不将曹操奉天子有义战之名作为曹操政治上居于优势的重要砝码。

实际上,曹操从胁迫汉献帝刘协进入许昌,到后来一统北方,与孙刘集团相互争斗的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他等于重新在北方建立了一个“新朝廷”。而这个“新朝廷”只不过表面上依然挂着东汉朝廷的招牌,可以说,汉献帝名义上是这个“新朝廷”的董事长,而实际上总经理,再到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集团内部的诸多重要骨干,都是曹氏集团的人马,诸多北方的各阶层,都在曹氏集团管治下的这口锅里吃饭!

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所以,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刘协真的是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江侃历史


1.

很多人都把汉献帝刘协看作是是一个可怜人。一生命运多舛,从出生母亲便被何皇后给毒死,由奶奶董太后抚养长大。

本来他的爸爸汉灵帝准备立他做太子,可谁知他大哥刘辨外戚家的实力强大,硬生生的改了遗诏。只让他做了一个陈留王。

董卓重新把他立成了皇帝,却夜宿龙床,把后宫搞了个一团糟;曹操解禁了刘协,却通过他的口发布命令,把他做成了一个傀儡。“挟了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病逝之后,又被曹操的儿子曹丕给逼迫做了禅让。连这个傀儡皇帝都当不成了,只做了一个山阳公。

从上面所写的东西看,汉献帝刘协这一辈子是比较悲催的。一辈子都在做傀儡。但这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个问题:汉献帝到底傀儡不傀儡?悲催不悲催,似乎他本人并没有说什么,而是都是我们这些后人以自己的观点为出发点所说的。



2.

那真实的历史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汉献帝刘协自始至终都是有一种感恩的心?他对曹操和曹丕父子,甚至对于董卓,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都有一份感恩的心在里面。

而正是由于他的这份心性,从何进——董卓——曹操——曹丕——曹睿。在这些或阴险狡诈,或凶狠残忍,或雄才大略的人物中,他始终能够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再结合真实的历史,尝试着推断一下汉献帝刘协的心路历程。



3.

先说说汉献帝的恩人们

蹇硕:汉灵帝的心腹。坚决贯彻落实汉灵帝的遗诏。可不想遇到了大将军何进,何进的亲外甥就是汉少帝刘辩。何静肯定是坚决支持自己的亲外甥的。在何进的强力打压下,汉少帝刘辩,被立为皇帝。而本应是新皇帝的刘协只被立为陈留王。蹇硕也被何进杀了。

董卓:民间传说中董卓完全就不是个人。但在历史上,董卓是依照汉灵帝的遗诏重新立刘协为皇帝的。为了预防汉少帝刘辨复辟,他还毒死了刘辨,担上了杀帝的罪名。

曹操:我们都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让汉献帝做了傀儡。可真正的历史是:汉献帝九岁登基,还干了30年的皇帝。把大汉的国祚硬生生的延长了30年。如果说曹操在初期前十年还需要携天子以令诸侯,后20年他完全不需要这个傀儡了,可曹操不但让汉献帝好吃好喝的活着,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他,并为汉献帝生了5个儿子。如果没有曹操和他的女儿,汉献帝家估计就绝种了。



4.

再说说另外一群人:

刘备:作为不知打了多少杆子,才认了皇叔的刘备,顶个仁义的名声,他屁都没为汉献帝做。

自己立自己为汉中王,并在汉献帝活着的情况下,自己立为汉昭烈皇帝,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汉献帝不是个傻子!他知道谁对他好!

王允:谢官宴,吕布戏貂蝉,一女嫁二夫,王允使美人计,王允坑死了董卓,把自己和吕布的地位给抬了起来,实际掌控了这个国家。董卓对汉献帝可是有再造之恩的。汉献帝不是个傻子!



伏皇后(伏寿):这个女人曾是汉献帝的皇后,15岁嫁给了汉献帝。伏皇后一直觉得汉献帝挺窝囊的,但一个窝囊的老公背后往往站站着一个很强势的女人,这个皇后自作主张给自己的亲爹伏完,写了一封信,让他爹带兵消灭曹操。(我们在这要强调一下这个事情是这个女人擅自做主的),而这件事最后东窗事发,当曹操的士兵押着伏皇后,这个女人害怕了,她哭泣着跪求汉献帝说,你能不能再救救我??

史书上记载的是汉献帝说,我还不知道我的命能到什么时候呢。

你品,你细品,个人倒觉得这是他对这个女人自作主张的一种报复。



5.

帝王的心思是很难猜的,就算他是一个草包帝王。我们觉得忠臣就应该流芳百世,奸臣就应该遗臭万年的时候,岂不是在帝王眼中没有忠臣和奸臣的区别。他们只会觉得谁有用,谁好用。

如果没有董卓曹操,就不会有汉献帝的皇帝位,如果没有汉献帝在位,汉朝的历史就不会再延续30年。相比起来,国祚延长这个成果对于是否被挟了天子以令诸侯重要吗?

一家之言观点有点非主流。


少校柳下惠


问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刘协是不是真的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翻看《三国志》,确实看不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和《三国志•文帝纪第二》,一直在为曹操和曹丕父子歌功颂德。如果认为这才是历史真相,我觉得不可能。

最大的疑点是:一,任何一个皇帝无论他有多么大方,无论他给功高至伟的功臣多大的奖赏,封侯、封公都能让人理解信服,但绝不可能大方到把自己的国家双手奉送给有功之臣,再傻的皇帝都不可能这样做,这是皇权的底线。汉献帝不是傻子,他同样不可能大大方方地把大汉江山以禅让的方式,双手奉送给曹丕。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汉献帝被曹操挟持,他早已失去了皇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本《三国志》的水分有多重,可能这里的历史真相还不如《三国演义》真实。

二,《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关于汉献帝的董贵妃和伏皇后被杀的事,写得很模糊。也没说伏皇后和他的兄弟们究竟是谁杀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记载,根本不像是史书。但至少我们知道,其中有恩怨,陈寿不敢说明白而已。关于汉献帝伏皇后,《三国志•武帝纪第一》是这样写的:

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汉皇后伏氏因为从前给父亲原屯骑校尉伏完写信,说汉献帝因为董承被杀而怨恨曹公,信中的语言十分恶毒,事情发觉后,伏皇后被废黜处死,她的兄弟们都被处死。

伏皇后给父亲的家信,用恶毒的言辞形容曹操,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是谁泄露了这封家信?这封信是怎样被外界知晓的?疑团太多。伏皇后全家被杀,书上不说是汉献帝杀的还是曹操杀的,这样闪烁其辞,就令人生疑。




牡丹梅花鑫森淼


导语:

曹操有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的确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在三国志里面,曹操和曹丕父子俩的形象实在是太高大,基本抹杀了他们的劣迹,所谓记载历史,全都成了歌功颂德,所以很难有公正的参考价值。

要看他有没有做这件事,其实要分开来看。首先就是曹操有没有挟天子?其次则是曹操有没有令诸侯

01曹操对天子做了哪些事情,可以证明他挟天子?

经历了董卓乱政、李傕郭汜祸乱长安以后,汉献帝已经成为了一个没人管的落魄天子。这个时候曹操千里迢迢前来迎接,好吃好喝地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

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赐天下男子爵,人一级,孝悌、力田二级。赐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秋七月,曹操破汉中,张鲁降。---《后汉书》

从这个时候开始,汉献帝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曹操,一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很多人说曹操对汉献帝是真的好,在人家都不管汉献帝的时候,自己主动出手拯救了汉献帝。

那么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汉献帝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生活之中呢?通过几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汉献帝现实生活。

  1. 第一件事,建安5年,汉献帝刘协不愿意做傀儡皇帝,所以给国丈董承下衣带诏,
    希望刘备、吴子兰等人能够联合诛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不仅董承被杀,就连肚子里怀着汉献帝孩子的董贵妃,也被曹操给绞杀了。
  2. 第二件事,建安19年,伏皇后曾经写信让他的父亲伏完诛杀曹操,结果事情还是败露了。这个时候曹操派华歆前去将披头散发的伏皇后拖了出来,按照曹操的意思,汉献帝废除伏皇后,并将她幽闭而死。伏皇后与汉献帝的两个儿子也都被曹操毒杀,伏家全族一百多人都被曹操处死。
  3. 第三件事,建安19年,曹操让自己的三个闺女曹节、曹宪以及曹华入宫为贵妃。一年后,也就是建安20年,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很多人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身边人全都是曹操的人,汉献帝再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

看过这三件事以后,我们就能够理解当时汉献帝在曹操手里,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老婆孩子相继被曹操所杀,却还要强行迎娶曹操的女儿为皇后和贵妃,身边全都成了曹家的人,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秋七月,立皇子冯为南阳王。壬午,南阳王冯薨。---《后汉书》

我很难想象当时的汉献帝到底过着怎样悲惨的日子,所有的心事都藏在心里,他不能说出口。甚至他都不敢去想这些事情,因为梦里也有可能会说漏嘴,毕竟枕边人也都是曹操家里的人。挟天子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好辩解的呢?

02曹操又是如何利用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的呢?

其实手握天子以后,曹操不仅没有能够号令诸侯,反而遭到了天下诸侯的口诛笔伐。尤其是最初他实力比不上袁绍的时候,谁都想要把曹操给灭了夺取天子。当时至少有三股力量对曹操是虎视眈眈的。

  1. 首先就是强大的袁绍集团,挟天子令诸侯的想法袁绍也有过,他原本打算立幽州牧刘虞做天子,可惜刘虞害怕不想做。看到曹操手握天子以后,他当然十分眼红。
  2. 其次便是荆州的刘表,在刘备的唆使下,刘表差点就要北上攻打许昌。可惜刘表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考虑过接回汉献帝,重建大汉江山。
  3. 再者还有江东的孙策,当时孙策背弃袁术,在江东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正是宏图大展的时候,他想要趁着曹操北伐乌丸的功夫,偷袭许昌接来天子,结果还没实施就被人给杀了。

所以说曹操手里拿到天子以后,其实是一屁股的麻烦。他当时还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解决这么多麻烦,只能够选择各个击破慢慢来。

虽然他也曾以天子的名义,向地方上下达过不少命令。可问题是属于他的地盘自然会有人信服,而不是他的地盘就没人理睬了。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三国志》

所以说曹操令诸侯是比较失败的,不过有了天子在手,曹操集团可以吸引不少外来的人才。大家都认为曹操那边才是东汉正儿八经的朝廷,只有去曹操那儿做官才是正途。

这一点效果非常好,曹操身边不少人才都是这么过来的,他的实力强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比如说刘备身边的徐庶,就是被吸引过去的。

0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其实无可厚非。

天下大乱之际,忠臣贤士根本就不存在。就算真的有,也很少有那种有能力匡扶社稷的人。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全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奔波奋斗,没有几个是真正为了东汉的江山。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三国志》

所以说当时的曹操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再说了,曹操利用天子为自己摇旗呐喊,其实一点错都没有。

  • 刘备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在奔波吗?他如果真心为了大汉的未来,就不应该自立为帝,而是继续遥奉已经是山阳公的汉献帝为皇帝,继续为大汉奋斗。
  • 可惜他没有这么做,他最后自己称帝,成为了蜀汉帝国的开国皇帝,毕竟当时汉献帝没有死,这足以说明他不是真心为了大汉王朝。当然了他这么做也没什么错的。
  • 那些刘家的宗室,比如说幽州牧刘虞、扬州牧刘繇、荆州牧刘表以及益州牧刘璋,这些人都是大汉宗亲,手握重兵却不思为大汉朝出力。

几乎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势力而奋斗,连宗室们都这么自私自利,我们又凭什么用那么高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曹操呢?

由此可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点错都没有。这样做可以增加他自身的筹码,为早日一统江山,做出努力。

总结:没有曹操的话,天下将一片大乱。

曹操是那个时代最辉煌的明星,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他的人生中,有很多污点,比如说屠城,比如说好人妻,比如说自私自利等等。

可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存在,的确有利于天下的一统。当时天下各路诸侯四处征伐,十三州几乎都有各自的主人,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

曹操的出现,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不断攻城略地,将大北方逐渐统一到了自己的手里。他是那个时代的强者,所以他值得拥有那一切。

最终天下定格在了三国的局面长达五十年左右后再次大一统,相对来说减少了分裂的机会。对历史来说,曹操是有功之臣。

《三国志》

《后汉书》


江湖小晓生


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所控制,便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完全是真实的事。

曹操征讨天下,灭吕布、袁绍、袁术、刘表等一帮割据势力,无一不是打着天子的旗号进行的,凡是有反抗曹操的一概都可定为谋逆之罪,可号令各地讨伐。当时汉献帝已形同虚设,一应曹操运作,不敢有半句怨言,只唯恐自己的帝位不保。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完全成熟了。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非曹操发明。汉末宦官作乱,大将军何进召董卓入京平乱,从此朝廷再无宁日。董卓以高压和残酷手段控制朝政,废汉少帝刘辩,扶陈留王刘协任皇帝,也就是汉献帝。此时的董卓拥有绝对权力直接碾压三公。这就是挟天子的初型,但他无法号令诸侯,以至有后来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举。后来王允设计挑唆吕布杀掉董卓,王允摄政朝廷回归正途。但王允并非政治大家,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打入长安,吕布败走。李傕郭记杀王允夺取权力控制朝廷,又一次形成了挟天子局面。后来李傕郭汜两人反目,双方争夺皇帝的控制权,在长安城下厮杀数日,如同赌徒视皇帝为赌物,胜者取之。争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后曹操乘乱救驾,灭李傕郭氾,将汉献帝接入许昌,从此为曹操所控制,终于有了正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的政治军事能力不是董卓和李郭之流能比的。他自任丞相,但不仅局限于朝廷,而实实在在有自己的地盘,他打着天子旗号灭群雄,然后征服南匈奴、乌恒和鲜卑等地,统一北方,天下拥有大半。他爵位由侯进为魏公,后又进为魏王,直逼帝王之位,而这每一步都是让汉献帝亲自赐封。这一切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操作。


湘水微波


答:建安元年(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这时中原地区袁绍和曹操两大军阀正进行着频繁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孙策占据了江东,刘表占据了荆州,刘璋割据益州,凉州为韩遂、马腾占有,公孙度盘踞辽东。

(刘备)

刘协东还,无疑是一面可利用的旗帜。曹操抢先率军进驻洛阳,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时代的开始。随后曹操胁持刘协迁都到许,改称许都。

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

建安五年(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作为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

(诸葛)

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伏皇后畏惧曹操,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

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刘协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曹节为皇后。

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这话并不是胡说八道!因此,诸葛才要“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中行偃1


无可置疑,像刘协这样被挟的皇帝,中国历史上不少。而像曹操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臣,中国历史上也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