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湘雅“野战医院”开始接诊 仅一天床位就几乎住满

驰援武汉!湘雅“野战医院”开始接诊 仅一天床位就几乎住满

2月4日上午出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抵达武汉后,正式接管洪山体育馆内的部分方舱医院。5日,由于方舱医院仍在布置,救援队连夜开展工作,搭建营地。

“2月6日零时,开始收治病人了。”该救援队队员李佳宁告诉记者,到6日18时,床位几乎全部住满。目前该救援队的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中。

首支到达武汉的“国家救援队”

2月4日下午抵达武汉,湘雅二医院是第一支到达武汉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他们在洪山体育馆内的方舱医院工作,方舱医院有三个单元,共800张床位,每个床位配备了厚被子和电热毯。进行简单休整后,队员们开始进行药品、器械、防护器材以及生活物资转运等工作。

5日,来自湖南、上海、福建、辽宁四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这里集结汇合,共搭建了11个医疗帐篷。

这个“野战医院”设置了病人入口,有穿着防护服的人员专门值守,引导病人走入分诊区。分诊区有“诊室”,还有“病房”,每个病房6个床位,共可接诊60位病人。

6日凌晨收治第一例病人

5日晚10点开始,武汉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全部用于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作为方舱医院的一部分,湘雅二医院救援队有3个帐篷,同时开始准备收治病人。

救援队队员、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范晓与眼科护士长蒋俪,作为首批接诊医护人员,早早等在了“诊室”中,做好一切准备接管病人。

深夜的武汉,气温很低,但医护人员心中的热情很高。6日凌晨,范晓和蒋俪接诊了第一个病人,并安排上了病床。这也是武汉方舱医院接诊的第一批轻症病人。

6日18时,记者了解到,经过一夜又一天的开诊,救援队收治了不少患者,所有床位几乎被住满。

连线

湖南湖北一衣带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奔赴武汉之前,湖南已经派遣两支援鄂医疗队前去支援。

1月25日,在湖南省卫生工会主任高纪平的带队下,137人组成的医疗队,在大年初一的19时,登上了前往黄冈的列车,紧急驰援湖北。据了解,所有人员均从株洲、衡阳两地的三级医院抽调。

1月28日晚,湖南再次派出13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黄冈。第二批医疗队由湖南医药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峰担任领队,总共137人,其中医生42人,护理人员95人。

此外,在国家卫健委的统一调度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等多家医院,派出多名骨干前往武汉,目前都坚守在岗。

记者了解到,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先后进驻黄冈惠民医院、龙王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南湖医院工作,到黄冈市中医院会诊重症患者救治,目前主要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展救治工作,负责120多个床位。

此外,医疗队还成立了“巡回机动大队”,巡回黄冈市下属罗田县、英山县、团凤县三家县级医院,会诊重症患者救治,指导院感防控。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后,接受了岗前培训,之后进驻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2月5日,经过该批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武汉患者张某治愈,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出院。

援鄂日记

听到他们说一声“好多了”是我最大的快乐

时间:2月6日

天气:晴

记录人:湖南援鄂医疗队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医疗组周秩权

地点: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整理人:刘向东

今天是2020年2月6日,黄冈,艳阳高照。农历新年还在继续,不知道星期几。坐着中巴车去上班,穿行在空旷的街道上。

这是记忆中最长的一个春节。湖北武汉,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走进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来来往往都是白衣天使或者防护服的“逆行者”。

一直以来,我认为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让我出现在这里。印象中,耳边熟悉的那些负重前行的大都是消防员战士,今年,轮到我们这些白衣战士了。歌声里,传唱“祖国啊,我的母亲”,如今,母亲生病了,你能无动于衷吗?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此时的我们,就有如战场上的士兵,无路可退。

来到病房,全副武装后进入隔离区,我尽量勒紧护目镜,顾不得脸部压得生疼,担心密封性不好,口罩触碰到眼睛了也不敢去拉。不一会儿,护目镜上的水汽模糊了我的视线,贴身的衣服也开始变得潮湿。

病床前,仔细询问病人身体状况,处理病人的病情变化,一一给紧张的他们以心理安慰,本应该驾轻就熟的我,在防护服的约束下变得笨拙起来。听到他们说一声:“还好”,“好多了”,是我此刻最大的快乐。愿你们早日回到家人的身边,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眼前这一切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一天紧张的忙碌过去之后,卸下防护用品,顿时浑身轻松,脸上的压痕也逐渐退去。晚餐之后,给父母报个平安,给远在单位的同事们问个好;还有,跟爱人聊聊一天的心情,逗逗可爱的孩子。耳朵里传来歌手毛不易的歌声:“像我这样懦弱的人,凡事都要留几分,怎么曾经也会为了谁,想过奋不顾身。”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科普

方舱医院,其实与野战机动医院类似,通俗地说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依托成套的装备保障完成伤员救治等任务,在我国抗震救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巨大作用。

“方舱”包括洗消方舱、储物方舱、药品方舱、灭菌方舱、检验方舱、手术方舱、急救方舱、电站方舱等。

构成部分有急救、手术、检验、X光等多个模块化系统及辅助设备。各个模块化系统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无缝连接组建成大规模移动医院。实现既可以共享方舱内的设备资源,又便于对伤病员进行快速、高效处置。

舱内无菌程度完全可以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介绍,方舱医院可以被看作是“诺亚方舟”上的一个“舱位”,是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地达到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

方舱医院的初衷是“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