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特别生僻又惊艳的古诗词?

稻草异客


中国古诗词有数千年的历史,自先秦到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上万个诗人,留下上百万的作品,而我们熟悉的不过就是九牛一毛,就连入选了唐诗宋词三百首的作品,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有很多生僻诗词。

今天,诗画提一首《点绛唇》,作者是葛胜仲,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郁郁情怀,全词如下: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秋晚寒斋”,词的第一句点明愁坐的时间,地点。“藜床香篆横轻雾”,词人坐在藜木床上愁思闷想,四周烟雾飘飘,就如愁思之徘徊不去。这一句以情写景,熏香袅袅,似愁情,悲思不绝。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意思是闲愁似淡,但其实浓得化不开,令人难以负载。正当词人浓愁之际,天又渐渐下起雨来。雨打芭蕉之声本就凄凉,而梦魂却追逐着这声音而去,更将词人的愁写浓了。“逐”字用的最好,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加强了词的凄恻。

“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下片词人将视线转移到室外,他看到云边有只大雁,大雁高声鸣叫着,其声凄切,似在替隐者低语,倾诉愁怀。这里词人将大雁和自己类比,因两者身世和命运有可比性。大雁春去秋来,漂泊无定;而词人羁旅他乡,四处奔波,其孤寂凄凉是相同的。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最后几句是说纵使思念故乡,却无计可归。在愁思满腹的词人心中,眼前景色竟是那般凄凉:远山凌乱,荒城斜阳惨照,于寂静之中,忽然又响起数点鼓声,令人心烦。“乱山”、“斜日”、“夕阳”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其荒凉的图景,并暗衬托、出词人的孤寂。“乱山无数”的“乱”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心绪的烦乱。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显得异常凄楚。


最美诗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并出。除了一些录入诗词书卷的名家名作以外,还有很多不被人熟知的一些精采古诗词。在这里我略选读三首古诗与大家共享:

《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高邮雨泊》

清·王士禛

寒雨秦邮夜泊船,

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

寂寞人间五百年。

这三首诗的作者都不是唐代著名诗人,寇准官至宰相,才华谋略肯定是不一般,写起诗来是字字珠玑。唐珙生活在元朝,生平记载不详,但有“珙豪于诗”之说。想必才华也不是盖的。王士禛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文坛领袖。必然也是满腹诗书。可见三位作者都不平常。所作诗词自然就令人耳目一新了。


明月初照一江秋


有一个词牌叫《金缕曲》,又名贺新郎。其中,纳兰容若便写过《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语痴入骨,堪称此中绝唱。

今天,我提一首比较生僻的《金缕曲》,先附词如下:

何事云轻散?问今番,果然真到海枯石烂。离别寻常随处见,偏我魂销无算,已过了几回肠断。只道今生长厮守,盼银塘不隔秋河汉。谁又想,境更换。

明朝送别长亭畔,忍牵衣道声珍重,此心更乱。门外天涯何处是?但见江湖浩漫,也难浣愁肠一半。若虑梦魂飞不到,试宵宵彼此将名唤。墨和泪,请君玩。

这首词是清朝作家李森在自己的书中以主人公的口吻写出来的。如果不知道此书的人,单看了这首词,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首词是同性恋之间的离别词。

不说书的内容和词的背景,我们单从词本身来看。

从古至今,离别词写了无数,各种角度、各种情感、各种人物都有。这首词便以此为开头,写道“离别寻常随处见,偏我魂销无算”。每个人都有离别,也都将离别吟诵,到我这虽觉得离别是寻常,偏偏还是忍不住销魂。

下阙,第一句“明朝送别长亭畔,忍牵衣道声珍重,此心更乱”,也是学开篇的方式,写出词作者自己的心境。

整首词念起来哀婉幽怨,一种不待相思不知相思苦的意味。


载取白云秋


在此给大家分享一首充满剑气侠义的唐诗。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唐 刘叉

一条古时水,

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

勿薄细碎仇。

诗作者刘叉是唐朝诗人中最另类的一位,最具江湖豪杰的侠义气息。做的诗也与众不同,充满峥嵘气象。本诗围绕一把古剑而写,但除了题目,整首诗不见一个剑字。作者用水、流、泻来描述剑。水清冷冰凉,明亮闪烁。遇阻则会停滞聚集,最终积累巨大力量冲破阻碍。一泻千里,摧枯拉朽。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用剑用的好,也会象水一样,无影无形,但却无坚不摧,莫能抵挡。虽不着一个剑字,但读者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古剑的冰冷锋利明亮。剑气流动绵绵不绝,剑光潇杀冰冷如水。是否有感觉有古龙小说的味道?

剑是兵器,是杀人的武器,要慎用。作者寄语收赠人,勿薄细碎仇。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用剑就要行侠仗义,建功立业,不要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恩怨情仇。读罢此文,你是否看见了一把如水的古剑,一个侠肝义胆的豪杰形象?

这首诗是否惊艳?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庞煌久


来看看,这首《立春》怎么样?

立春
王镃(宋)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这首诗不算千古名篇,没有李白诗词豪迈大气,也没有杜甫的诗词深沉忧郁。但这首诗却给人别样的感觉,生活气息浓郁、用词朴实无华,却意境悠远。

尤其最后两句更是传神,虽然用词很朴实,但是却意境相当优美,惹人想象。

其实,以“立春”为题的诗词自古以来特别的多,像杜甫、张九龄、白居易、韦庄、杨万里、苏轼、辛弃疾等诗人都写过《立春》相关的诗词。

杜甫的《立春》是这样的:

立春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苏东坡的《立春》是这样的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杨万里的迎春诗是这样的

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意来自何事渠。
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
却思归跨青山犊,茧粟仍将挂《汉书》。

而我偏偏对非著名诗人王镃的这首《立春》最为喜欢。

下面,我就解读下王镃的这首《立春》诗的意境吧。

立春
宋 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你看,不知何时,冰雪消融,刺骨的寒风也变得轻软温柔。

人间,一场热热闹闹的“鞭春牛”仪式正在上演。一头用纸和芦苇扎成的春牛,身上糊满了泥土。官吏和民众轮流抽打着泥牛,以表达催耕迎春,祈求丰收的美好心愿。

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弥漫着泥牛经过时飘散的灰尘。等到鞭春牛的人们散去,家家户户便端出了用时新的生菜做成的生菜饼子,大家欢欢喜喜地吃起来。

郊外,墙角下,傲然挺立了一个寒冬的腊梅,终于悄悄地合上了花蕾,杨柳仿佛得到了讯息,抽出了新的嫩芽,春天来了……

是啊,春天很快就要来了,相信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目前的新冠肺炎病毒,打赢这场疫情保卫战。

谢谢阅读,祝大家健康快乐。


隽永柴扉


《神雕侠侣》写到最后一幕,杨过与众人作别:‘今宵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飘然而去。

站在一旁黯然神伤的,就是‘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郭二小姐。心知再会无期,怅惘无极,小姑娘的泪珠夺眶而出。

此时登场,渲染郭襄心绪的,便是这首《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背唐诗是小学生必须的功课,倘若出题考这首诗的作者,只怕错误率相当高。

这首诗的作者,便是诗仙李白。

谁曾想狂放豪迈的诗仙,也有如此婉约深情的一面。

第一句写大环境,静态,营造凄凉氛围:

第二句依旧写景,动态,落叶尚能聚散,寒鸦尚能归栖,反衬下文相见无由的感叹。

第三句直抒胸臆,点明‘相思’,却不见悲苦与眼泪,只有拈重若轻的三个字:难为情。

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正如无法抗拒你的容颜。

全书以这首诗结尾,留下无尽的感叹。

言已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诗仙李白偶然的婉约留给我们的惊艳!





太古水月


关于您的问题:“有没有什么特别生僻又惊艳的古诗词?”小暖的分享如下:

  • 《诗经》中的爱和孤独

若说生僻,读过《诗经》的朋友就会知道,诗经中存在很多生僻的字词,但是在读的过程中,即使是生僻的,却依旧让人觉得是惊艳的。

《周南·汉广》写出了一种高不可攀的爱,原文如下: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的魅力便是如此,起初读的是故事,再读便是经历。这种不可得的爱,在前两句中用了四个“不可”,上天无筏叹若何。这首诗的作者宛若一个樵夫,一心想让女神拥有最高的幸福,而自己只想做她的马夫,能远远瞻望着就很满足了。

《小雅·苕之华》则展现出一种“生而无幸”的爱,同样素而惊艳。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虽然这首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词简情哀,可那句“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却给人极大的惊艳。

  • 宋词一吟定风波

在宋词中,展现“风波虽恶且安然”的词《定风波》让人感到惊艳。此词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平韵。让我们体会到一种风高浪急忽然休歇的惊喜之感。

我们先看看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羁押,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即便是洒脱的苏轼,写出的诗句也是“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贬黜之后的黄庭坚的《定风波》:

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孤船。老去文章无气味。憔悴,不堪驱使菊花前。
闻道使君携将吏,高会,参军吹帽晚风颠。千骑插花秋色暮,归去,翠娥扶入醉时肩。

同样是因为“乌台诗案”,这位黄大诗人的境况比不上“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如果说惊艳那《定风波》的词一定可以让人入境,妙就妙在错叶上面。


当然,给人惊艳的诗词数不胜数,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在这里我只想说,我国文化魅力十足,越品味越回味。

希望小暖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小暖会为出好文章而继续努力。

青稞日暖


初入武夷 唐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 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 似与游人洗俗尘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唐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到相思了无益 未彷惆说是清狂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宋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耒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方。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忆长安 唐 杜奕

忆长安,三月时,上苑遍是花枝。青门几场送客。

曲江竞日题诗。骏马金鞭无数,良辰美景追随。

夏日游慈恩寺 唐. 刘德仁

何处消长日 , 慈恩精舍频。

僧高容野客 , 树密绝嚣尘。

闲上凌虚塔, 相逢避暑人。

却愁归去路, 马迹並车轮。

出试日独游曲江 唐 赵嘏

江沙渐映花边绿,楼日自开池上春。

双鹤绕空来又去,不知水边有愁人。

破阵子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梅山425


——诗——

万里桥西新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静,

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难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词——

对潇潇幕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淒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衷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传阑干处,正恁凝愁。

——此问题各人所见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诗词浩瀚如星辰,那么特别和生僻就没有定论了。这两首一诗一词,我没写出处,望各位师友对号入座,看看此诗词的作者是谁?欢迎评论,谢谢阅读!


张秉荣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杂诗·其一》

——晋代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卜算子》

——宋代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少年游》

——宋代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玉楼春》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