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我,学习好,直接上了中专。而同学上了高中,最后考上了大学,我损失了吗?

大漠绿海和谐音


91年我以全县中考状元的身份进入部属中专,95年分配到电信国企,03年辞职开始北漂,16年落户北京。二十几年的时间,大专本科研究生,打工创业留学,其中的波折一言难尽,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两个道理。

1,人生处处有机会,关键时候需要勇气。

我的中专同学绝大多数选择安逸,从事毕业分配时的行业,甚至没有改变工作的城市。只有两三个同学跳出原行业,跳到大城市。中专时的一位师兄毕业后甚至读到博士,后来成为大学教师。可见中专毕业不是没可能改变,只是很多人没有改变的勇气。

2,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任何获得都需要代价。我在中专同学里是个异类,辞职的时候原单位是个好单位,待遇让人羡慕,辞职时绝大多数人觉得可惜。北漂的前五年,生活条件还不及辞职前,同学圈里流传着我在北京租房的惨状。小地方的生活更加安逸幸福,也更有优越感。北京藏龙卧虎,优秀的人太多,在这里我只是普通人,但却为自己和后代争取到了更多机会。人生总是有舍才有得,当初上中专应该也是为了安逸幸福的生活吧。

亏或者不亏,都已经是过去式。后悔也不能重新来过。为现在和将来而活才更有意义。


晓静921


我就是70后中不上中专,上了高中的考上了大学的,我想我有资格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你有没有损失。

我家里有五个姐妹,幸运的是我是最小的,我读初中时大的姐姐们都工作了,家境好了。

我的三姐很有天份,但是因为家庭条件差,她初中毕业上了中专,读的师范,当时师范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是家境贫寒学子的首选,我姐姐上了中专,也是很不甘心,我父母觉得对她很亏欠,于是到我头上,他们常说的就是,只要我愿意,他们就一直供我读,大概听多了姐姐的抱怨,我从来没想过读中专,我要上大学。

我初中时算是个学霸吧,毕业考数学物理化学三门都是满分,但是当我信心满满的进入重点高中时,这成绩真的不算什么,因为高中的学习方法和初中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物理考试我只考了前所未有的四十五分,把我都砸昏了,从没受过打击,我第一反应就是放弃这些,我要学文科,这样我的成绩才稳定下来了。那些认为初中成绩好上高中就能上大学想法太简单了。

三年的高中生活是非常辛苦的,那时没有课外辅导班,大家都是课堂学习,有的同学家境优越,能买到一些好的教辅,有的有些背景,甚至有其他好学校内部印的练习题和复习大纲,这些东西他们都视为至宝,不轻易借给别人,我借过,一天就要还,那时没复印机,于是熬通宵把书抄下来:全抄时间不够,抄重点,和没见过的题型,拔高题。以前辅导儿子做作业,当年学过的课文文言文还能清晰完整地背下来,儿子总说我记住好,他是无法理解当年的人是多么认真几近疯狂。

大学毕业确实是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分配在事业单位工作,可是在事业单位就是排资论辈,同样年纪中专毕业的,他们进入单位后,参加成人高考,什么电大函大,国家承认的各种鱼龙混杂的学校,轻轻松松就混到大学文凭,分房子他工龄比你长,提干评职称等等他资历比你老,有点事就挤兑人:这些大学毕业的大知识分子也只这样......

人一生只有其实站的角度不同,永远只能负重前行,没有纯粹的得与失,但是人有时又很浅薄,永远只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讲点历史小八卦


初中毕业考的中专俗称“小中专”,区别于高中毕业考的“大中专”。考小中专,在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热门,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一个200-300人的学校,符合报考小中专资格的人不超过10个。

我有一个表哥,92年以全县状元的成绩考上中专,上省外贸学校。当时外贸行业非常红火,他毕业时包分配,直接进入省外经贸委。这个工作,当年即使大学毕业的人也不一定进去,所以他家里、他本人都非常满意。但后来形势变了,机关单位看重学历,他在机关上升空间有限,因此他选择了离开机关,到下属公司任职。经过几年发展,他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副总。

我曾问过他,是否对当年选择上中专感到后悔?他反问我:有什么可后悔的?意思当然很明确:不后悔。因为:既然考上了,就没有勇气放弃。一旦放弃,意味着还要参加中考,能否考进重点高中不确定,即便考上高中,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也不确定。当年凡是拥有考小中专资格的人,没有一个放弃。用世俗的、功利的眼光来衡量,小中专解决了编制和饭碗问题,那时候很多人的眼界没那么宽,所以他们认为是非常值得的。

现在,跟当年考高中的人来比较,我觉得没有可比性,当年你已经享受了红利,现在没有理由看到别人学历高就后悔,选择是你自己做的,有没有损失都得自己受着。


飞飞飞飞的鱼儿


这个话题说起来真的很沉重。

我是93年毕业的,全校只有我一个人考起了中专,很多同学及老师都祝福我却高兴不起来,很犹豫。当时班主任还是建议读重高,可家里实际情况不允许。最后读了学医的中专,四年,交了一点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40多元,感觉还是蛮好的。当时学习也很认真,老师也管得严,其实学的跟成都中医学院的学生差不多,教材都是用的中医学院的,记得是五版教材。反正学的感觉不错。因为实习在成都,毕业后没有回去,就失去了分配的机会,意味就失去了编内的机会。

上班就找了没有编制的,收入少做事多,人年轻没有关系,工作之余自考大专,然后本科。考资格证,职称证。今天这个证明天那个证,一点都不敢松懈。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虽然感觉还可以,职称也到了副主任医师,马上就要升正高了。房子也有了车子也有了。老婆有了孩子也有了。但过中辛酸谁能体会。

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期间想到更好的单位更高的平台,特别是医学这个专业,基本就是全日制把你卡死,更不要说本科研究生了,想动也动不了。关键无论什么时候别人看到你的初始文凭,崇拜的眼神就减半。梦想中的大学校园生活满头萦绕挥之不去,无人理解。

2年前在成都碰到初中同学,惊喜与惊讶,当时关系也好惺惺相惜的,交流后得知他没有考上中专就读了高中,然后大学,现在在银行上班。来成都六年了,家住南门近200平米,开的大指挥官。我来成都20年了,与之没有比,当然也不是羡慕,但确实是差距。

这是那个年代的产物,选择了的注定一生的心里都有个坎,悠悠着痛。你说亏不亏?


吴242358850


我出生在70年代末,95年考上中师。当年学习好考上了中专,看起来赢在当时,但却是我人生最大的损失。此生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大学。假如给我一次高考的机会,我一定会万分珍惜,认真对待,一定会用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考进理想的大学。

中师截了我大学的胡。

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中专盛行的时代。只要能考上中专,那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基本上就算挤进公家人的门槛。读完中专工作包分配,这是一件多么光耀门楣的事啊!所以,我走了一条短平快的中专就读和就业道路。虽然中师给了就业的机会和稳定的工作,就像老人们口中说的,我终于端上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但此生没有上大学却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埋着一颗大学梦想的种子。直至现在,我仍然能时时梦见自己走进考场考进大学。

中师毕业,知识结构先天贫血,让我尝尽了就职、发展、提升的苦头。

我的工作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安排,中师毕业时,正赶上中学语文老师极其的短缺机遇,而我在毕业生中算写作比较好的,所以就直接拔高分配到了初中任教。任教之后,真的是边教边学,但始终感觉到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所以在教好学生的同时,我比学生时代还要用功的学习和自研自修。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成家的压力,真的是让我倍受煎熬。

进修学历,几乎耗尽了我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时光。

3年大专进修,3年本科进修,6年时间把我从19岁带到了25岁大龄青年。青春已逝,时光不再。进修学历几乎全部耗尽了我最为美丽的一段青春年华。

然而进修的学历只能是进修的学历,始终都无法代替真正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所以,大学梦仍然还在我心中深埋。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师、中专生的难考程度绝不亚于现在的985。

那时候,最优秀的学子走进了中师、中专,把自己的青春放在了中师、中专,把自己的梦想也放在了中师、中专。毕业后,把自己的一生都定格在中师、中专毕业这个无法改变的历史框架里。这是每一个中师、中专毕业人一辈子都无法更改的痛。

截至目前为止,这些人40岁到50多岁,正是社会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优秀和卓越一定不低于那些所谓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目前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几乎都在领导岗位,指导岗位,组织管理岗位,业务骨干岗位,以及师傅级别的岗位等。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和奉献,是能够彪炳史册的。

大学梦给了我无限的畅想,时时将我带进青春岁月。

我多少次给我的学生讲,假如还能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考不进985决不罢休。但青春不再来,时光已逝,空有悲叹!

后来,去各个大学学习培训,每到一所大学就有一种大学的情怀,觉得那样的环境,那样的氛围,就是自己梦中的景象。所以,每一次去学习时,都非常用功,非常珍惜,非常享受。我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大学梦又被从深埋的心底激发出来。

没有上大学,是那个时代一大群人共同的遗憾。

我相信,所有上了中师、中专,或因家庭缘故,各种原因没参加高考,没上成大学的人,都和我一样心中永远都有一个大学梦,心中永远都留着一个抹不掉的遗憾。

假如,再能给这些人一次机会,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会拼尽全力,会自信满满的走进高考考场,考进理想的大学。

假如青春还会来,时光能倒流,假如把考中师和考大学同时摆在我面前,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走进大学的考场,我也相信我一定能够考进理想的大学。

学习好,上了中专,却被永远关在了大学的门外,岂能一个“我损失了吗”了结?那简直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缺憾!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一起见证正在发生的教育!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真诚交流探讨教育,欢迎教育同仁,喷子人品绕道!


教育探微


七零后的我,学习好,上了幼师。

当年我的化学老师感觉我上中专实在可惜,自己主动找校长,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我到市一中读高中。

遗憾的是,父亲最终还是决定让我读中专,我内心极度渴望上高中,却没有勇气对父亲说不。

前年同学聚会,大家都没想到当年成绩第一的我能够参加,看到成绩第一的我现在仅仅是个小幼师,似乎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幸好现在的我心理素质好,放在过去也许会抑郁成疾?😊🤗

时光永远不能倒流,是否损失也无法衡量,内心的遗憾肯定一直存在。

如果当年上高中,考不上的几率应该很小吧?毕竟学习对我来说不是很费力气。

如果当年选择高中,考上大学,会是怎样的人生?

这些永远都只能是如果,永远是想象,还是回到现实,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谁的人生无遗憾?何必在回忆中纠结?


妈咪老师


对于70后和部分80后的人来说,能上中专,就意味着可以跳出农村,可以到城里“吃公粮”,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往往都会选择中专,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好的行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曾经成绩优秀的中专生,现在来看多数都是比较吃亏的。

70后的中专生,成绩都是最优秀的,那个时候的中专,包括全国招生的中专和地区招生的中专,其中前者的分数是非常高的,后者要好考一些,但是都比考高中难,所以上高中的学生,多数都不如上中专的好,当然上高中的学生,成绩也很优秀,虽然那个时候考大学比现在难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可以通过复读,考上大学,而现在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和领导了。

但是,那些上中专的人呢?

有些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比较灵活的脑瓜和人际交往能力,走上了领导岗位,然后通过进修,拿到更高的学历,事业一帆风顺;但是,更多的人,都没有这么幸运。

那些中师生,一辈子扎根农村,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待遇不高,晋级受到学历限制,直到退休都可能进不上高级职称,而他们那些成绩不如他们却通过高中考上大学的同学,很可能都当上了局长、市长,有可能成了国企的老总,活得风风光光,这让这些中师生更加后悔。

当然,还有更惨的,有些中专生分配的国营企业改制或者破产,这些人只能面临下岗的命运。

然而,这些中专生,真的亏了吗?

我看未必!如果说再来一次,让你选择摆在眼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上三年或者四年的中专,然后就可以有一个铁饭碗;一个是上三年的高中,有可能上大学深造,前途光明,也可能落榜,一事无成。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多少人还是会选择中专吧!在那个年龄,如果没有中专,很多人必定会被挡在工作之外的,如果不读中专,很多人混得可能并不比现在好,不要老是和别人比,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咬牙坚持,是你没经历的,当你已经上班,拿着不错的收入,干着不错的工作时,别人还在吃着咸菜,挑灯夜战,而且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前途未卜,这些经历,你没有经历过,自然也就不要再抱怨。

好事情,不能全让一个人占了!所以,现在来看,你并不亏!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这个问题直接戳中我心中最痛的角落。


我生于70年代初,17岁以全乡第一、全县第三的成绩考入了中师,20岁走上教坛,在讲台上耕耘已近30年,职称高级,薪资过万,房产2套,车1部,老妻一位,孩子一枚,除此无他;按说,平凡人生也还算美满,但是提起误入中师,内心依然遗憾。

要问损失了什么?第一学历的羞涩永远无法抹去。

当年,能够考上中师的确是一种荣誉,因为当年的师范生都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就读,可是那毕竟属于过去了。现在周围同事,不是学士就是硕士,厕身其间,常感自卑形秽。

学校每年年度考核表,都有一栏:第一学历。每次填到这里,我常内心惕息,仿佛伤疤被揭开又流出鲜血似的。先天的不足,后来即使用再多的努力都无法弥补,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要问损失什么?很多机会曾与我擦肩而过。

我一毕业时分在乡村一所小学任教,轻轻松松就把平行班老民办教师的平均分拉出30分差距(卷面满分100分),别看学校小,人事可复杂。我不习惯于学校的蝇营狗苟,于是托关系找门路想往城里调,可是学历就被卡住了,也就短短几年,不知从哪里冒出了那么多本科生!

公办学校进不去,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公办学校辞职去了民办学校。因为读了几本书,常有大丈夫志在四方之豪迈,也想走出去,闯荡一下外面的世界,可是几乎都是因为第一文凭实在拿不出手,被拒之门外。

所以说,今天谁以为文凭不重要,我第一个啐TA的脸,除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文凭可能不重要。你只要心还未老,愿还未了,就不能说文凭不重要。

我初中一位学长,当年和我一样,都是年级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他读高中,上大学,现在已是南京某商业银行副行长,和他相比,怎能令人心平气和呢!

当年去读中师,是我今生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这个错,我已用大半生卑微的辛劳去偿还。

我是中学老师玉溪轻云,欢迎关注,共话教育。

青衫李探花


作为70后,对当时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当时考上中专其实是很光荣的事,也是一件非常明智的选择。只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感觉当时直接上中专是亏了,还不如上高中考大学合算。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中专毕业后,后来职业生涯过得很好的,也有上了高中连大学都没考上的,回去务农。

一、八十年代的初中中专是不太好考的。因为当年中国绝大部分是农村人,而且城乡差别非常大,跳出农村是农村人普遍的愿望。而当时初中毕业就可以通过考中专而实现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转变,因此初中毕业考中专是当时优秀学生优先选择。这时的中专有省部级全国招生的中专,有地区级的农校、商校、卫校、中师等。全国招生的中专最难考,分数极高,而地区级的中专相对要好考一些。有一点可以肯定,凡是能考上中专的学生,肯定能上高中。我当年也是过了中师初试分数线二十分的,但复试没过关,最后被迫上的高中。

二、如果考上中专的去上高中一定能考上大学吗?我不否认能考上中专的同学是初中优秀学生,成果比较拔尖,但如果真去上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其实我自己就算是能上中专分数而上高中的学生,因为运气不好被按区域分配到了一所全县最差的高中,结果高中应届时只考495分,比当年湖南高考中专录取分数线低两分。我还是通过复读才上的大学,假如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家里不让我复读,那我就会与大学失之交臂了。再说有些初中成绩很好的同学,到高中有可能成绩下降,考不上大学的也有很多。总体来说,那些能上中专的同学去上高中,大概率是可以考上大学的,哪怕通过复读也会考上大学,只有极少数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上不了大学。

三、中专毕业生职业生涯顺利吗?当时考上中专是很风光的,毕业时分配工作,而且带干部指标。有些中专毕业生脑袋灵活,很受领导欣赏,有可能走上领导岗位,也有一些人被送去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这些人的职业生涯比那些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大学毕业生还混得好,因为他们工作时间早,有了相应的位置,而去进修学习还是带薪学习,回来就有位子。

也有混得不好的中专毕业生,比如那些上了部属中专的,分配到国营企业,结果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破产了,他们被迫下岗了,而只有中专学历的他们,在重新就业上面没有优势。

当然更多的中专毕业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特别是那些中师毕业生,大都分配在农村中小学,提升机会比较少,如果没有及时提升学历的话,很可能一直是中专学历。这在评职称、工作调动等方面很吃亏,因此还有人三十年教龄了还是中级职称。跟那些上高中考大学分配在城里的同学比,肯定觉得自己上中专亏了。

其实作为70后的我们,年纪最轻的都40了,不管是中专毕业混得好坏,还是平常心来对待,不要再纠结我们曾经的选择,因为我们已经不过让人生再回到过去。好好过好现在的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十多年我们就要步入退休生活,还是积极面对生活现实吧。祝我们70后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学习好,却上了中专,没有机会去圆大学梦,不能不说是70后中专毕业生的遗憾,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上中专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我是四川的初中老师,1989年开始教书的,我的学生当中,1992年及以前考上中专的包分配,有遗憾但是好歹现在都还有正式工作,1996年及以前考上中师的,现在都是正式教师,也不是很亏。

但是1976~1979年出生的,有部分学生考上了中专,国家不包分配工作,这部分学生最吃亏!

当年我所教的94级一班初中毕业生,中师+中专=15人,其中正取生5人,委培生10人,创造了我们学校的历史!但是也是我教书生涯最遗憾的!

考上中专委培的学生,后来毕业发现,根本就不包分配工作了!他们在刚读中专的时候,有一次回初中来看我,可惜我没有在家里,否则我必定会劝说他们不要去读中专。我的“二流”学生读高中,又有13个学生考上大学,一个考的是东南大学,也有考上当年中国计量学院的,还有考上其他一些大学的,现在工作都很不错。

所以,我觉得70后末期出生,90年代中期考上中专的,又不包分配的,他们才是最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