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頭腦很聰明,但是厭學,愛玩遊戲,怎麼勸導會有效呢?

東哥聊財商


愛玩遊戲的小孩一般頭腦都很聰明,關鍵是厭學,怎樣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是關鍵。

1.激發興趣。這類小孩的心思都沒放在學習上,整個心思都撲在遊戲中。首先要讓他轉移注意力,從遊戲轉向學校,關注學校、關注同學、關注學習。其次,要讓他感到學習的樂趣,這要與教師配合,他在課堂上每次答問都要給與及時表揚,讓他獲得成功的愉悅。班上的活動,多讓他參與,讓他的聰明在活動中得到表現,從而展現自己的價值,獲得同學的讚許,讓他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感受班級的溫暖。第三,每次有一小點進步,一定要及時讚揚,使他覺得自己很行,只要稍一用功,完全能與班上成績好的同學一樣。

2. 制定激勵措施。作為家長,要制定出鼓勵他學習的獎勵措施。家長要改變過去對他失望的態度,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隨時都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對他的每次成功,要及時讚揚;對他的挫折和失誤,不要指責和埋怨,多安慰、多鼓勵。對每次成功,可給與獎勵,獎勵有口頭表揚、物質獎勵。小孩喜歡遊戲,每次獲得優異成績,可給與半天玩遊戲的時間。小孩最喜歡什麼,就用它作為表彰的手段。

3.建立目標。在小孩初步走上正軌,開始認真學習的時候,就要與小孩一道,商量小孩的學習目標。大的目標可設立考上重高,短期目標可設立為進入班上前30名、前20名、前10名……目標不可太大,小孩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達到,讓自己的小孩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進。

4.優化學習環境。小孩的進步,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有反覆。為了讓小孩專心學習,一定要優化小孩的學習環境。一是小孩的玩伴,要讓小孩儘量少與愛玩、愛耍遊戲的朋友往來,多與愛學習的朋友接觸,朋友圈子對小孩的影響最大,家長要注意觀察,幫助他選擇。二是要優化家庭的環境,小孩回到家中,他的寢室,家裡的佈置等等都要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家長也要做出表率,儘量不要在家裡打麻將,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賭博,不要著孩子的面吵架。注意,和諧和睦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認真讀書,健康成長的保證。一





名師聊家教


小孩頭腦很聰明就好,不一定要怎樣怎樣。有一個小孩,從小愛看小兒書。上小學天天書包裡總要帶上幾本小兒書去學校。成績一直中等偏下,初中時寧願不做作業,也要看小兒書。學習成績在班級裡下等,現在的學校有錢就能上。到高中在班裡面到所。天天上學走家長總要翻書包搜身查找小兒書。孩子象當年地下黨一樣,把小兒書藏在褲頭裡帶到學校,如飢似渴閱讀小兒書。學習成績一塌糊塗,高考總成績好幾十分。花錢上了一個民辦學校,到了大學裡沒人管沒人問,更是認真的看小兒書。畢業了沒有工作,北飄在北京找到工作,動曼設計,年薪三十六萬。



三亞天漄海角SbI3203


很多的孩子都會有厭學的情緒,父母親這個時候要從培養孩子的信心和興趣。多陪伴他,多鼓勵誇獎他,讓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讓他對學習沒有那麼恐懼,任何事情如果興趣培養起來了,就成功了一半。

至於孩子愛玩遊戲的毛病,相信很多的孩子都有,只是被家長給杜絕了,你的孩子非常愛玩遊戲,要及時的加以引導,不能放任下去,否則心玩野了,再聰明的孩子也就廢了。這個時候你不要一下子讓他不玩遊戲,這樣反而會讓他升起逆反的心理,你可以跟他約法三章,減少他玩遊戲的時間。想繼續玩遊戲也可以,但必須把學習成績穩定好了,我也不要求你考第一或者前三,中等偏上總可以了吧?全班四十個人,你考前十五名總可以吧?如果能夠達到,在節假日或者週末可以玩一玩,如果達不到,那就一切免談。這個時候跟孩子談判,就要注意技巧,一開始不能說出你的底線在哪裡,最好是讓他認為不可能再有遊戲可玩了。這樣經過一番爭取和討價還價,他會覺得自己還是有希望繼續玩遊戲的。不要認為跟孩子妥協,家長會很沒有面子,不會的,暫時的妥協也是為了孩子好。而且,我玩過遊戲,你開始的時候,沉迷於遊戲,什麼都聽不進去,但一定你慢慢玩的少了,跟不上別人的節奏了,你就不會再那麼痴迷了。


Emma老師的英語課堂


小孩不喜歡學習,愛玩遊戲,說教勸導都不會起太大作用。

愛玩是孩子天性。

教育中也強調寓教於樂,就是要引導孩子,玩什麼,怎樣去玩,從中學習知識。

所以,要想杜絕孩子玩遊戲是不可能的,家長在這方面也就不要多花心思了。想辦法正確引導是唯一出路。

青春期逆反心理是教育障礙。

之所以說說教勸導不會有用,就是因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孩子在青春期日見增強的獨立性,總會使孩子做出和家長說教相反的舉動。是好事,也是壞事。一方面說明,孩子在成長,另一方面,也使家長管教難度加大。

在孩子玩遊戲方面,如果家長直接禁止,想要孩子放棄,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孩子日漸成長的獨立性,渴望得到家長的尊重,如果得不到心理滿足,就會表現出逆反行為。

在孩子玩遊戲上,這兩方面說明了說教勸導沒有作用,只能是正確引導。

在孩子玩遊戲上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在遊戲時間上

既然無法阻止,就想辦法先讓孩子在玩遊戲上有節制。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和孩子共同討論多少時間學習,多少時間玩。

在遊戲種類上

孩子都有好奇心,讓他嘗試更多的遊戲。這樣可以分散對某一遊戲的專注,也能起到分散孩子在其他遊戲上的注意力。

其實,很多孩子因為玩遊戲而不學習,並非是孩子一定要玩。家長激起孩子逆反是一方面,家長無休止地要求孩子學習是另一方面。

在玩和學習上,適當分配好時間,孩子可能並不一定必須玩遊戲。所以,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時間,引進其他適合孩子的東西,是會分散孩子在遊戲上的時間,也能接觸到除了遊戲以外的其他可以去玩的東西。

孩子玩遊戲而導致厭學,不是家長期望的,也並非是孩子期望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會每個孩子都喜歡玩遊戲,也不會每個孩子都喜歡玩同一個遊戲。產生這種情況,不完全是孩子的原因,家長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孩子出現壞習慣和缺點,想要孩子改正的時候,要多反思自己,看看原因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再學二十年


孩子的判斷力和自控能力比較弱,一但接觸自己感興趣的點,就會沉迷手機無法自拔,長時間玩手機對於身體和心裡還在發育的孩子來說危害非常大的:

1、引發很多眼部疾病。2、上網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3、玩手機替代了孩子的玩耍,會導致戶外活動減少,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

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很多家長採取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手機,甚至打、罵。哭過鬧過發現問題扔在原地等你,具體要怎麼才能幫助孩子戒掉手機呢?

1、家長不要強勢打壓,應採取懷柔政策。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較強,有點固執和逆反,家長如果採取強制手段,孩子會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跟父母對著幹,長此以往,不僅親子關係緊張,更會激起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家長要以平和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長時間玩手機的危害,以及父母的擔憂和期望,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們才可能不會特別牴觸家長控制玩手機的時間。

2、約法三章

俗話說“堵不如疏”任何粗魯的方式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守則來得有效。

例如1.手機不準帶學校

2.規定晚上手機的關機時間。

3.在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後,可以適當的玩手機,具體要多久由家長和孩子商量後決定。

3、引導孩子通過手機學習知識。

手機裡有很多學習軟件,家長可以下載一下學習軟件,引導孩子去篩選有益的知識學習,比如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名著,閱讀英語文章,練習聽力等等。

現在的中學生正處於青春叛逆期,根本不聽父母的話,甚至不願意跟父母交流,所以,如果家長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或者孩子根本不願意跟自己溝通,你們給我留言,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一位年輕的小夥


這個問題包含了多個思考點,我們一個個簡單看看:

首先是說小孩頭腦很聰明,這裡的聰明是從哪裡體現出來的?家長是根據什麼判斷出來還是很聰明的?

我們要知道,聰明就是指我們經常說的“智商”,智商可以經過鍛鍊提高,也可能因為經常不鍛鍊導致智商降低,孩子可能本來是很聰明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學習成長中沒有去鍛鍊提高自己的智商,他的智商就會降低了。

所以說聰明,不是一個固定的品質,是一個動態的,開始聰明不代表以後還是聰明的,開始不聰明,經過正確的引導,長大後也可能非常聰明。

那麼問題就來了,家長有沒有用足夠的鍛鍊來保障孩子繼續保持聰明呢?

再說厭學,孩子厭學是什麼狀態呢?

不知道孩子如何表現的,讓家長認為孩子厭學,大多數孩子是不厭學的,更多的是不喜歡,但是沒達到討厭的程度。

孩子厭學和不喜歡學習解決方法都是一樣的,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足夠的樂趣。

如何得到足夠的樂趣呢?

家長可以參考心流體驗的形成原理,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心流體驗,這樣孩子就可以喜歡學習了,當然這個引導不是那麼容易,還要求家長會教練式的溝通,激發孩子內在的驅動力,而不是靠管教和要求甚至是逼迫來讓孩子學習。

再說玩遊戲

孩子愛玩遊戲是天性,是必然的,如果孩子不能在遊戲之外的其他地方得到足夠的幸福感,那麼他只能在遊戲中獲得。這個也是可以參考心流體驗的,遊戲本身就是設計的讓人非常容易產生心流體驗的,所以這個基本原理要知道,例如遊戲的設計原理,心流的產生原理等。

最後說怎麼勸導:

沒有一個勸導方法能讓孩子改變這麼多,這是一個系統複雜的工程,家長如果真的想改變,就只能系統性的學習相關的各個知識,然後一點點改變,如果存在一個話術套路就能讓孩子改變這麼多地方,那麼教育就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了。


超級學霸養成計劃


這個問題根本在厭學,玩遊戲是現象,解決辦法也根據原因不同有所區別。

我曾是厭學少年,曾輔導過上千名厭學的孩子,在這裡簡要做個框架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為什麼厭學,先了解再解決,瞭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存在學習障礙,有薄弱科目

制約孩子學習的一半的因素,都是出在某些學科薄弱,學科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後續學科學習的進行(一元一次方程沒得到解決二元二次方程是根本學不會的),嚴重者就會催生出牴觸恐懼心理,如有該類現象會有一科目延伸至多科。

多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鼓勵孩子多社交,課上課下都能活躍確保敢提問敢交流,如出現積壓瘸腿性科目一定要採取措施(避免長期補課泛補,要做到薄弱科目突破且讓孩子看到進步與信心),此類學生補差最為重要。

2)沒有學習動力,沒有長期目標驅動

周總理為中華振興而讀書,錢學森是在家庭影響下勵志圖強,研究發現凡是大有成者都有內驅力,而內驅力是長期的目標理想願景驅動,對於孩子學習是一個道理,沒有內在的驅動力必然會感覺學習無聊,與一些舒服的誘惑相比自控力本就薄弱的孩子會更加厭學選擇短暫的享受。

給孩子認知觀,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學習,學習知識有什麼用;給孩子廣泛閱讀名人傳記及歷史英雄或者當代英雄反覆灌輸利人方能利己大格局思想觀,崇拜英雄榜樣會激發孩子內在的嚮往;引導孩子去探索某一領域樹立長期目標拆解目標到學習各個階段。

3)學習枯燥乏味類,方式方法機械化

從小就接觸類似“衡水模式”學習對孩子影響很大,一個不知為何而學的孩子在機械化的學習過程中勢必會感覺枯燥乏味,就目前中國應試體制下這種弊端一直被無視甚至發揚之(國情無法改變但教育規律可以追求正確),在單調的學業生涯中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早已磨滅,不給孩子一點空閒空間童年青春期花樣年華等一概被被動學習填充,這種情緒會隨青春叛逆期的到來而爆發,由不情願變為牴觸變為對學習的恨。

小學階段家長不偷懶,堅持學習陪伴親子溝通,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家長層面不攀比成績給孩子製造壓力,學會舒緩孩子壓力;追求漸進式學習,讓孩子鬆弛有度堅持讓孩子體育鍛煉及有個人空間愛好,不控制只建議。

愛玩遊戲是一種現象,把擔心放下擁抱新事物陪孩子從遊戲中收穫寶藏。

1)認識遊戲及喜歡遊戲的本質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第二次是電力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時代也是互聯網革命,網絡遊戲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工業升級文明的產物。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因為虛擬世界裡有升級躍遷,隨著不斷的挑戰目標會迎來各個階段性的虛擬獎勵獲得認可,越打會越強大,這些恰恰是現實生活中所短缺的。

2)如何讓孩子從遊戲中獲益

學習遊戲背後喜歡的邏輯,在學習中多看到孩子的正面,並且適時鼓勵不要吝嗇你的讚美,輔助孩子制定學習小目標並且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可以制定一定的物質或者精神層面的獎勵。

目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過度的階段,人工智能時代,學習遊戲背後的開發邏輯已經普及,飛機大戰,大戰殭屍等背後的編程語言,一些小學生都在接觸,當孩子發現自己可以任意調整設計遊戲背後的等級時會把玩遊戲的樂趣變為編輯遊戲的樂趣,這是一種質變。Py語言學習方法及必要性不做展開。

畢鴻飛:育兒,青少年心理諮詢師,學業諮詢,有態度的教育講師


畢鴻飛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三個關鍵點,只有一個可以確定是真的——“愛玩遊戲”。

針對這類問題,大多都是給出“和孩子促膝長談”之類的建議,確實,溝通是避免不了的,但如何溝通才是最關鍵的。如果能做好以下幾點,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①進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做朋友。

如果我們只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孩子愛玩遊戲而不愛學習的問題,那麼結果就是越想越來氣,孩子不聽勸導,家鄉也煩躁。

孩子愛玩遊戲,還有您所說的“厭學”,這兩者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是學不會還是不想學,是學不會導致了玩遊戲,還是不想學找到了遊戲來打發時間,這一系列的潛在問題,直接問孩子是問不出來什麼實質性問題的,唯有放下家長的架子,一步步走入他們的世界,融入他們的生活,才能找到最根上的問題。

如果你不打算進入電競行業,不打算依靠電競而養活自己和家人,那麼玩遊戲對你來說百害無一利。有遊戲癮的孩子,戒掉如戒奶,家長必須要能狠下心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然後,幫孩子一起尋找他的興趣點,讓他愛上對自身學習提高有利的活動。

②不要拿“你很聰明,只是不努力學習,才學習不好的”理由給孩子當令箭。

家長不要抱有這種心理勸慰孩子或者安慰自己,如果有這種“口頭禪”的家長及時戒掉。如果是孩子抱著這種心態,可以引導他,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舉個例子,一個四年級的男孩子,學習很差,還抱著“我很聰明,只是不好好學習,才導致學習不好”的心態,可以給他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比如,同為三年級的小學生,沒有誰比誰更聰明之說,要是真比同齡人聰明,早就跳級自學成才了,這是反駁他自認為很聰明的。真正聰明的人,會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自己越來越好,而不是放置自己的“聰明”頭腦,慢慢地讓它生鏽。

③給孩子制訂合理的休息娛樂時間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出了門,一般來說,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能看得出這個家庭整體素質。然而,由於年齡問題,小孩子還無法控制自己,更別說為自己制訂規劃什麼的了,這就需要發揮父母監護人的作用了,讓孩子走向陽光大道。

撫養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加油吧,偉大的父母們,。


不定時讀書


通常這種情況下呢,那你就要使用小狗訓練法!

什麼意思呢就是。調教小孩,那我舉一個例子,就是每當你給孩子做對了, 一件事情你就給他適當的獎勵,

但他習慣了這個之後呢,你又對他提出更嚴格的獎勵政策,等他享受習慣的獎勵政策的時候,

你又對他提供更加嚴厲的考核獎勵,那麼他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就像過關一樣的,就像玩遊戲過關一樣的。

小孩的思維就會樂此不疲地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情,對那麼他就會逐步的擺脫玩遊戲啊,然後把這個學習當成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這個非常有效,我老婆把它用在了我的身上很有效果,其實我我平時就喜歡去夜店兩三點鐘才回來,

那有一天呢,她用了這個方法,她說我10:00回來呢,她就給我獎勵那10:00以後呢,她就不理我,然後等我習慣之後。他又矮9:00回來,她就給我獎勵9:00以後回來他就不理我,就不搭理我漸漸的,我就習慣了,9:00之前回來這樣子,

漸漸的她想讓我幾點鐘回來我就我就按照她的這個思路去做到幾點鐘回來,所以她後面告訴我這個方法之後啊,然後我就很驚訝。





陸萬萬億


孩子為什麼玩遊戲?

1、模仿父母。父母每天抱著手機不放,孩子是有樣學樣。要想改變孩子,先從自己做起,“身教重於言教”。

2、鏈接。如果父母不和孩子鏈接,他只有和第三方鏈接。不要怕孩子煩,給孩子一部手機,孩子是安靜了,但也害了孩子,多少孩子玩手機視力下降,甚至……

3、無聊。培養孩子好的愛好:看書、下棋、走進大自然等等,引導孩子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並且排滿。培養孩子需要耐心和時間,要給孩子更多的愛。

4、價值感缺失。遊戲中有表揚、鼓勵、有成就感,並在遊戲中尋找自己的價值感。

由此可見,父母要多給孩子愛的滋養:肯定、讚美、認可,孩子長大後才能活出高自我價值:‘自信、自愛、自尊’。

教育就是‘教在學校,育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孩子不聽我們怎麼說,只看我們怎麼做,要想改變孩子,就先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放下手機,拿起書本,陪孩子學、陪孩子玩、幫TA建立起一系列好習慣、陪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