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路筆架城溯古

常德市武陵路筆架城溯古

  • 常德市武陵路的起點,雄偉的武陵閣旁,聳立著一堵筆架城垛,巍然屹立在沅水之上,與武陵閣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遊人登城極目眺望,滔滔沅水從腳下流過,廣袤的綠野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 筆架城因其狀如筆架而得名,由五垛並列的長三角形構成,中間一朵最高,為3.75米,兩側稍低,為2.75米,兩側又低,為21 35米,壁厚0.37米,底部總長為9.06米,皆用青磚砌就。筆架,又稱筆床,為中國書寫毛筆字架筆的文具,文房四寶之附屬物。
  • 筆架城下建有一文廟,歷來為儒家施教孔孟之道的學府。學府旁邊還建有文昌閣、魁星閣。傳說魁星點鬥後即將筆擱在筆架城上。筆架城建在學府前,除了作為學府的標誌,鼓勵莘莘學子勤習筆墨、攻讀經書外,另有一個意義是象徵常德“文運昌盛,文人輩出”。現在,這裡已是育英小學的所在地,這所小學被人們傳頌為“沾了筆架城的靈氣”而成為全市重點小學,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學校。
  • 筆架城曾多次修繕,有史可查的修葺有七次。清同治《武陵縣誌》記載:“崇禎十二年(1638),邑人楊嗣昌奏請加修,三年工峻,拆舊易新,極其壯固。”據史料記載:楊嗣昌任職期間,曾上書皇上倡言富戶納捐加修武陵城(即常德城),三年而成,“上不費國,下不病民”,至今常德猶有楊閣老“城加三尺,橋修七里,街修半邊”的傳說。所謂“城加三尺”即現在的筆架城。1980年,常德市人民政府又撥款將殘破的筆架城整舊如新。
  • 筆架城的由來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相傳乾隆皇帝遊江南,一日來到常德府,剛到府衙坐定,突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沅江波濤洶湧,一剎時天昏地暗,居民極度恐慌。乾隆忙遣侍從出外察看。不一會兒,侍從回來稟報說:“有四海龍王前來朝拜,向聖上請安來啦!”乾隆即刻來到城堤上.用硃筆寫了六個大字:“四海龍王免禮”。頓時沅江風平浪靜,四海龍王各自回龍宮去了。乾隆將硃筆朝城垛上一擱即打道回府。擱硃筆的城垛後來就形成了筆架。從此,筆架城的美名一傳十,十傳百地在全城傳開了。幾百年來,筆架城仍巍然屹立在沅水岸邊,成了常德城的標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