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背诵一些文章来提升自己的文化气息,请问有哪些值得背诵的文章?

坚持一本好书


首先说个小建议,我特别推荐背诵古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我想这正如康震老师说的:诗词就好像你周围的空气,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当你需要它的时候,就显示出它的珍贵了。

说的通俗一点,背诵很多诗词以后,面对一些场景,或表达赞美、或表达愤怒,我们都能言之有物,不至于只会说一个“哇塞”。


接着说回正题,题主的问题是希望推荐具体到文章,那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值得背诵的文章吧,依然和经典脱不开关系。

建议背诵一些现代诗歌散文

从小学到高中,我国的语文课本当中选择了很多好内容。

1. 各种诗词歌赋: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抱负远大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推荐背诵《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长沙 》《七律 长征》《木兰辞》《行路难》《桃花源记》等。

2. 现代散文:《落花生》《珍珠鸟》《匆匆》《鸟的天堂》《荷塘月色》《少年中国说》……

3. 演讲名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敬业与乐业》……


最近这两天,读书君在循环播放第十七届齐越节朗诵作品《少年中国说》,真的是慷慨激昂,对了,历年齐越节当中的那些朗诵作品,也非常值得一背。


如果你在上学期间,已经将课本中的好文章全都背诵下来了,现在的你一定有很强的背诵能力,并且能自己去选择背诵内容了,那读书君再推荐几个大的背诵方向。诗词歌赋、诸子百家、现代文学、历史著作、古典小说、传记故事皆可一背。


慢谈读书


要提升自己的文化气息,靠背诵几篇文章肯定是不够的。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所说的“诗书”可不仅仅指几篇文章和几首诗歌,而是泛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提高了,文化气息自然流露,不必专意去提升。所以,关键还是要提高文化修养。

提高文化修养,需要一个综合全面的学习,从思想、罗辑、文彩等方面全面提高。当然,背诵文章也是一个很好很必要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多读书,扩大知识面,结合经典的背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会有很大的收获。

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建议分三个层次来读书:

1、精读

这里建议精读的书,就相当于建议背诵的书。精读书目选择历史上的哲学、文学经典作品,哲学思想类推荐《老子》、《四书》,文学类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老子》对天地宇宙的思考是中国古典哲学史上的巅峰,可以说是中国哲学无可超越的经典,是中国人宇宙观世界观的奠基之作。《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是儒家必修经典,是决定中国两千年政治文明架构,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经典。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两座高峰,是流淌在中囯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必修课。《古文观止》收入东周至明代的222篇美文,大多是烩炙人口的名篇,通过读这个选本,不仅可以读到各个时期最好的文章,还可以进一步窥探各个时代的文风。

当然,现在的人在学习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要背这么多书是非常困难的。建议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重点背诵。

2、熟读

推荐的精读背诵书目,都是古代经典,局限很大。读古代经典,只是让我们提升内在修养,获得民族文化基因。作为一个现代人,知识面应该要宽广得多。除了背诵古代经典,还应该熟读一批中国现代和外国的经典。而且不能只读文学类书籍,还应该广泛涉猎,读一些哲学、历史、社会、科技、人类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熟读书目这里就不推荐了,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只是建议不要贪多,要求精,每读一本都要下功夫,读懂读熟,力求贯通。另外,更为重要 的是:要选经典!要选经典!!要选经典!!!

3、泛读

泛读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扩大眼界,增加常识。随意选,随便读,不拘什么书籍、新闻、杂志、报刊、网文。不拘什么武侠、演义、奇闻趣事。为好奇,为好玩,为消遣都行。无拘无束,没有目的,没有压力,随心所欲。正所谓开卷有益,只要读了,对你就是积累。

按这样的方式去读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出口成章,风华自成。到时候,你也不必再问怎样提升文化气息的问题了。


大唐长风


建议背诵如下:

1、背一些老子、庄子、孔子的古文原文名句,会显现你的高深和智慧;

2、多背一些唐诗宋词元曲,会显现你深厚的文化、文学底蕴;

3、背一些近现代诗歌、散文,会显现你的浪漫和精神境界;

4、背一部分道德、品行、生活、爱情等方面的名言警句,会显现你的口才和文采飞扬;

5、以上背的差不多了,还可以背一些养生知识和菜谱,会显现你的生活情趣,很接地气。





九思堂笔记


你是想背文章来提升自己的说话水平,首先从简短的背。

《三字经》、《昔时贤文》、《女儿经》等,都是教我们怎么说话,怎样做人。

提高一个档次,就看《春秋》、《孔子》、《孟子》、《遊学》等经典书藉,从中摘抄背熟、领会其中意义,你就可成为一个很有价值观的明珠。


用户蓝天翱翔


如果背诵,觉得还是唐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好: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文辞很美。

还有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正气足,文意深,背下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元通精舍


值得背诵的文章数不胜数,为了提升自己文化气息的话,无需一定要去背诵,可能多些时间阅读和思考更有效。如果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装出有文化的样子,就可以去背背初、高中生的语文课本,教课书中推荐的基本是精品,而且容易引起共鸣[赞]



粗俗喜静之辈


我推荐余秋雨的书,《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先这三本吧,内容就不介绍了。以前看过一部小说,什么名忘了,里面有个情节是有人想用美色贿赂高管,这高管比较文化,这人就找了一个文化教练去培训几个风尘女子,内容之一就是背诵文化苦旅里面的文章。

还有就是老办法,唐诗宋词,背的多了,说话时带上几句,立马见效。如果说短时间内,这个比较明显。至于说经典的名著,诸如论语,诗经,春秋,道德经之类的,捎带着看看,毕竟这些文章不大好背,想几句算几句吧。


扬眉剑出鞘36159400


除了少数经典,不主张背诵,至于传说中的倒背如流,真是一条歪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浏览,择其上者精读,不要随便请教那些自诩的人,现在出版的书一般都有详细的注释,认真地读,反复地读。大诗人杜甫的亲身经验值得推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亥禄翁


字面功夫,朗诵文章不会带来气质的变化。真正有经历,有感悟,有成长,才会有文化气质的产生。文化气质,思想境界,以人的精神境界来产生差异的。常读有用的书,读一些看起来有些难度的书,每日行为不端用书中理解来纠正,经历挫折是提升的最好机会,在挫折中理解文化,在实践中提升气质,这样神貌合一的文化气质,值得所有人敬重和仰慕。

建议书籍:王阳明大传,实践哲学的入门书籍。

每日功课


其实读书或背诵确实可以改变部分气质,关键是理解和化用,能够推陈出新。

单纯如果背诵,即便是理解也不见得能提升气质,因为很多解释都是有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经典会有各种注释的原因。

“学以致用”才是目的,用的不对还会贻笑大方!《礼记》中有十五个字对你来说最有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能够坚持这十五个字,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气质了,因为“质在其中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