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期末,大家对现在小学采用等级给孩子打分怎么看?

zp772


对于小学采用等级给学生打分这事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是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的视点去看;

淡化分数,不准排名,关注学生的隐私权,这些可能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想让学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上去,这样的初衷无疑是正确的。

从学校来看,对学生用等级来评,虽模糊些,但也可能更客观,也使得学校班级间、教师间关系更和谐,也更好开展全方位的评价。

对教师来说,这样评也可能更好操作,因为毕竟同一等级间的内在差距也是不小的,同样是优秀的人,可能也能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可以说清,有些也不一定都说得明白,这样用等级的方式,对教师评价学生来说就容易的多了。

二是从学生和家长的视角去看。

在学生看来,这个等级评价也是比较好的,因为一门学生虽在具体分数上有差距,但等级可能就是一个样子的,这对于每一段中间及中间偏下生是比较有利的,而对于特别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心中就不认同这样的做法,如果用分数来比,他们可能获得的表扬或奖励可能更多,也更能体现出他们的优秀。

对家长来说,这样的评价大部分家长是不太喜欢的,因为他们个体来说,他们更关注孩子在班级在年级中的具体位置,也就是在班中每科排第几名,总分排第几名,年级也一样,这样他们可能心中更有底,尤其是对于优秀学生的家长更是如此。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这五方由于各自思考的角度有差异,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不同也正常。我们不能改变这种有点模糊意向式的评价,但如果与孩子课任教师好好流通交流,实际上期末考试语数英都有具体成绩的,也就是有分数统计的,在现在这个条件下,与老师更好是班主任老师个别沟通,想知道这方面的个体情况也不是太难的,但只要你做得心中有数,不必知后太过张扬,会了解到你想要知的情况的。


贤言教育


小学采用等级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评价,既符合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也尊重了孩子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总得来说利大于弊。

其一,这一做法符合教育部门有关规定。早在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就作出明确要求:“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正是在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
其二,这一做法有利于纠正家长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质,前者可以通过纸笔考试、分数测量出来,而后者则难以通过考试和分数进行测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家长往往会只关注前者,而轻视或者忽略后者,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实,就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一次考试考100分和考95分不会存在多大差异,不代表考100分的将来一定发展得好,考95分的就一定发展得差。因此,从鼓励学生发展的角度看,“100分”和“95分”都可以划定为“优秀”等级,这就是实行等级评价的初衷。而在家长看来,别说五分之差,就是一分之差,也是天壤之别,这是他们固有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等级”虽不是具体的分数,但也是一种评价方式,目的就是要破除家长“分分计较”的攀比心理。这种评价方式虽然看上去有些模糊,但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引导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伦理道德水平,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这些也是孩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
其三,这一做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几乎都不约而同实施排名制度,每逢大小考试后,学校都要把所有学生的成绩、名次统计出来,贴在教学楼的楼道里,供学生观看或者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公布成绩和名次。每逢这个时候,除了少数考得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心情都十分紧张,而老师宣读名次的语气也明显带有感情色彩。
公布成绩和排名,许多人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其实很多成绩不错甚至非常优秀的学生也不希望老师这样做,因为他们如果从前三名的位置上掉下来,心理承受的压力也会很大。这样一来,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在成绩和名次面前,心情都难以平静。回到家里,几乎都要承受父母无休止的数落甚至是暴力惩罚,这种状况不知伤害了多少未成年人的心灵,并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长期的阴影。
况且,从法律的角度讲,成绩和名次属于学生的隐私,而且这种隐私不是一般的隐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侵犯了这种隐私,就等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需要注意的是,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并非是学校推卸责任,也并非教师不再对试卷进行分析和讲评。教师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诊断和激励功能,认真收集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科学讲评,制订下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若对以上回答满意,请点个“赞”!有不同意见,请“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王营评教育


采用等级制不是老师的想法,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初衷是好的。对于一些想知道分数的家长,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参照那个著名“枪口抬高1厘米”的做法,老师对于这个要求的变通有很多,就看老师愿不愿意做,家长愿不愿意知道了。

一是教师扣分在旁边,学生或家长自己会算。没有违反等级制,因为等级制也是分数转化而来的。

二是家长自己问一问,老师手里一般都有分数的。

三是提前按学号编个名单,让家长记住自己的学号,以后只发分数不发名字,每个家长想看就看。

四是各种查分系统都可使用,输入学号就可以看见分数。

政策是死的,方法是活的。就看你想不想知道了!


呆呆教数学


我不知道别的区域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评定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成绩。大连地区语数外三个学科期末检测仍要考试的,其他非工具学科采用的是等级制,依据孩子平日表现来按等级评定孩子的学业成绩。

等级评定,按照有些教育大家的说法就是模糊评价即淡化分数,缩小差别,弱化心理落差……如此说来,好否?好。导向的初心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到操作层面上,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引领。首先,要面对非工具学科教学等级评价的初心,实施策略,注意问题,等级评定标准等都要搞好讲座引领;其次,切实加强非工具学科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尤其是日常评价的学科学习兴趣的调动、激励和保护。不能因为是等级评价而弱化学科教学过程,模糊评价演变成马虎评价;第三围绕非工具学科的学生评价,搞好学科引路活动。第四,做好非工具学科日常评价的检查监督,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

只有如此,等级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助推。

建议:如果把非工具学科的评价实施等级评价和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试结合起来,唯恐更加完美矣!


避暑山庄来客


国家教育部门初衷是要多元化评价学生。

但现实总是有些自欺欺人。

因为孩子只要生活在中国,就不可能脱离了分数。分数评价虽然不够全面,但它确实很客观的反应了孩子的努力和学习情况!

有些家长觉得打分数伤害学生的自尊。难道70,80,90后的孩子都没有自尊的吗?

孩子一批不如一批,越来越多的孩子承受不住压力,跳楼,自杀。为什么?

就是被惯的!


能猫熊熊


小学采取等级分制是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方针方向,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减少部份学生的自卑感。个人认为该措施有缺对学生学习的鞭策,因为不以分数排名,就不会有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学习积极性,所以会形成学生对学习成绩因跟排名没关系就会放纵学习,产生对学习得过且过的心态。个人认为分数制和等级制排名两者之中还是分数制的动力好点



小月学堂


给孩子打分定等级,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方法,虽然对激励先进,激发动力有一定作用,但对一些学生也有伤害,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阴影。是教育不公平,有悖教育的初衷的一种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育者应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打分定等级的方法,会让一部分学生乐,也会让另一部分学生忧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办法有失教育公平,不可取。但问题是怎么能保护一部分学生乐的权利和激发一部分学生忧而奋发的动力呢?这是教育者应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途径会有很多,肯定会有让乐者更乐,忧者发奋的招数。关键是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充满爱心,用心专研,肯下苦功,不怕麻烦,不怕冷嘲,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窍门的。实际上,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的案例。如:背后打分,个别沟通;综合评定,均有优长;典型推介,正确引导等等。所以,对打分评等级要一分为二辩证看,衡量的标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


荒野不荒凉


我觉得挺好的,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原因如下

1 大多数小学课程设置少,比如语文,数学,自然,品德,还有体育,手工等,除了数学,其他课程本身都不好用分数量化,改用等级分是好事。

2 小学孩子还是好动,贪玩,小学主要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探索的精神,独立之人格,取消分数是合适的

3 当然还有顾及小孩子的自尊心方面的问题,也有教育的规律,毕竟有些小孩子开窍晚,不要打击日自信心

4 除此之外以前过分强调分数排名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小孩子及其父母的攀比心,分数引起的恐惧感等


光影魅影


我也是小学生的家长,我觉得小学生家长对成绩也不要太认真了吧!只要不是很差就可以了,主要还是抓习惯,比如现在语文,数学试卷上题目的文字就很多,很多理解性的题目,还是抓基础,抓阅读吧!

现在小学时间相对还很宽裕,让孩子大量阅读,这样到了初中才不吃力,看了很多建议都是抓阅读,不要等孩子初中了来还阅读债,那时候就晚了。


我是80后宝妈


换汤未换药!等级=评分

1.等级的初衷是模糊分数,殊不知等级也是分数换算过来的;

2.等级没有分数直观,不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学科具体情况;

3.有选拔就有竟争,有分数很正常,不要用等级的“形式”之名,行“形式主义”之实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