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抗疫最"硬核"的滴滴师傅,我只服上海

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医生,收获的感动不止送餐的叔叔阿姨,还有那些24小时护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滴滴司机。前天下午4点多,我叫了滴滴回家,从儿童医学中心到惠南镇,路程不是很远。我在后排座上静静刷着手机,除了车辆发动机的响声,车里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不吹不黑,抗疫最


司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默寡言,我开始主动搭话说:现在出来跑滴滴,辛苦了。司机腼腆笑着说:我们算啥,你们才是辛苦了,太累了,很多医生看上去都很疲惫,一上车就睡着了,我也不想在打扰他们。

不吹不黑,抗疫最


经过一番交谈得知,司机今年34岁,是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他还说医护人员都很亲切,几乎每名医护人员下车都会道谢。司机还说,其实他们现在接的订单是没钱的,一分钱都没有,医疗保障车队的司机收入并不与订单量相挂钩,但是这些司机们依然会抢单。

当然司机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司机们被要求全天穿着防护雨衣、戴护目镜,一次性手套一次一换、口罩四小时一换,每单结束都要测量体温,并在全车、全身喷洒消毒液。

不吹不黑,抗疫最


司机说前两天在东方医院拉了一个医生,年纪不大,可能也就刚毕业,他们主任在群里发了信息,说征集第三批去武汉的志愿者,本来还在修年假的他,立刻报名了。司机缓了很久才说:有些感受不知道怎么说,说不出来。几乎所有医护人员,都是这样的,看不到他们情绪会变得很激烈或怎样,很让人尊敬。

不吹不黑,抗疫最


其实感受是相互的,亲切也是医护人员对司机们的评价。一会下了车,我用力跟司机说了声谢谢。司机说:该说感谢的是我们,我们司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车子开得稳一点,再稳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