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企政策釋放“共克時艱”信號

北京推“16條”措施促中小微企業發展、重慶出臺20條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廣州開發區出臺“暖企8條”、上海市人社局發佈4項舉措、蘇州出臺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10條政策……疫情不斷髮展,使得春節假期一延再延,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年後復產工作。許多中小企業即將面臨“倒春寒”,各地紛紛出臺的“暖企”政策,無異於雪中送炭。

條條硬核,乾貨滿滿。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少了平時花拳繡腿的虛文,條條都是直擊痛點的實策。如廣州開發區的“暖企8條”規定:對2月10日前復工生產防護口罩等急需醫療物資的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租用區屬國企經營用房企業,免收1個月房租、減半2個月房租。如重慶的“減免稅收”政策規定,對受疫情影響、繳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可給予不少於2個月的應納稅款減免。如蘇州的“援企穩崗”政策規定,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無論是獎勵還是減免,對於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是真金白銀。中小企業短期受衝擊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弱,關鍵時刻拉一把,中小企業也許就能戰勝疫情、渡過難關。

必須看到,疫情對中小企業生產的影響是多重的,企業困難是多維的,不僅僅是資金問題。比如,疫情控制。即使近期順利復工,企業仍然面臨員工感染病毒風險,一旦出現疫情蔓延,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再如,工人不足。疫情導致企業復工陷入“要人沒人”困境。春節後本身就存在“招工難”現象,疫情出現更是雪上加霜。又如,原料缺乏。由於原材料供應、設備供應、分銷等企業復工時間不一,或被困於封城區域,單一企業復工難以獲得充足的原材料與設備供給,這個問題也很現實。從中可見,“好人做到底”、幫中小企業渡難關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暖企”政策頻頻出臺,釋放政企攜手並進、共克時艱的信號,作為中小企業也要拿出誠意,攻堅克難,履行屬於企業的社會責任。疫情屬於突發性災難,對中小企業發展是一個利空,有能力的中小企業要想方設法穩住陣腳,哪怕承擔一些損失、做出一點犧牲,也要咬緊牙關挺過這段日子,不輕言放棄。要知道,中小企業承擔了我國80%以上的就業人數,肩上穩就業的擔子很重。越是艱難時刻,越要精誠團結,面對我們共同的敵人——疫情,政府、企業、公眾都要以大局為重,舍小我,在所不惜。 (連海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