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水银超标?地宫内或有100吨水银,一个证据揭露水银来源

根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秦始皇陵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机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对于“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这句,很多人都熟悉

,而“ 相机灌输”四个字则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秦始皇地宫内的水银是以某种机械驱动着的,以便形成川流大海。可能是类似一种“永动机”。只是这种机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毫无线索。不过,曾有瑞典科学家用机器探测,推测秦始皇地宫中有一直径为25米的青铜环状物。但最大的谜团还是《史记》中的关于水银的记载可靠吗?

古代帝王在墓中放水银早已有之,吴王阖闾与齐桓公等墓冢中都有“水银池”。一方面,水银可以防腐,另一方面,水银有剧毒,达到一定的浓度,也可以防盗墓贼。但是,对于秦始皇陵来说,要想以水银达到江河大海的效果,那得需要多少分量的水银呢?

根据探测,秦始皇陵地宫长约140米,宽110米,高度在30米,其中墓室长约为50米,宽80米,高15米,刨去墓室的面积,要想在地宫内营造出“百川江河大海”的感觉,是需要相当分量的水银的,考古学者保守估计在100吨左右。秦始皇陵地宫内真得有这么多的水银吗?

  • 秦始皇陵贡含量检测


秦始皇陵水银超标?地宫内或有100吨水银,一个证据揭露水银来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考古人员曾对秦始皇陵的封土进行钻探,钻探的深度达到了26米,但依然是夯土层,没有达到地宫。不过,水银是能够挥发的。秦始皇陵距今已有2000多年,若是地宫内真有数量惊人的水银,那么经过了这么久,怎么说也会挥发到封土层或是周边的土壤里。于是,有考古学者对于秦始皇陵的土壤进行了多次汞含量的检测。最终结果显示:秦始皇陵封土下的汞含量平均值为35ppb,封土中心处汞含量为70-140ppb,最高的地方达到280ppb,是秦始皇陵其它土壤汞含量平均值的8倍。由此推测,秦始皇陵地宫内确实有一定分量的水银。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水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秦始皇陵水银超标?地宫内或有100吨水银,一个证据揭露水银来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水银,一些错金银的青铜器表面也会用到水银,水银也用于书画、化妆、炼丹及尸体的防腐。所以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开采、提炼水银的方法。古代的水银多由丹砂提炼,丹砂就是朱砂,化学成分为HgS。可是,当时采矿的矿址是在哪呢?

  • 丹砂


秦始皇陵水银超标?地宫内或有100吨水银,一个证据揭露水银来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一个女人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巴寡妇清。“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丹穴”就是丹砂矿,寡妇清的先祖靠着这个丹砂矿积累了不小的财富。对于寡妇清家族的丹砂矿的规模,《汉书》中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巴寡妇清,其家族数代垄断丹砂经营。”“垄断”这个词直接体现了其家族的丹砂矿的规模。

秦始皇陵水银超标?地宫内或有100吨水银,一个证据揭露水银来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寡妇清,最为人熟知的是秦始皇嬴政为其筑“怀清台”,也就是相当于纪念牌坊一类的,对此。以往的理解是因为寡妇清的守节,秦始皇为了鼓励妇人守节。然而,现在我们知道了寡妇清还有这样的家族生意,有没有这种可能,秦始皇之所以为寡妇清筑“怀清台”,更直接的原因是,寡妇清为秦始皇陵地宫提供了大量的水银。

此外,考古学家在陕西旬阳县发现了贡矿群,这个古矿群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使用,其中有1000多个贡矿是在古代开采的,并且在矿址中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的开采工具,其中有一件镐头的形状与秦始皇时期的很像,所以,当年曾担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长10年的考古专家推测,当年秦始皇陵地宫的水银很可能部分或全部是来自旬阳。陕西旬阳在古代是属于大巴山一代的。

秦始皇陵水银超标?地宫内或有100吨水银,一个证据揭露水银来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更有意思的是在旬阳,现代人在进入矿洞内开采贡时,会事先祭拜一个女神,不过对于这个女神的来历,已经没有人知道了。难道巴寡妇清是陕西旬阳人?史书中的“巴”指的并不是四川一带,而是大巴山?

旬阳县距离秦始皇陵大概有100公里的距离,之间隔着一座秦岭,相对秦始皇陵距四川的距离来说,在运输上是有优势的。但以上种种都只能算是推测,或许只有打开秦始皇陵地宫的那一刻,关于地宫内水银之谜才能被解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