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单位内部个别消极怠慢,又蛮不讲理却无法开除的员工?

樟芽红


既然能招进来,就能辞退。你无法管理这个人,看来这个人是个正面的人物 。而你又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实还在继续污蔑她。你没有资本来管理这个人。奉劝你还是乖乖的听从她的管理吧!否则你还是滚的越远越好。你已没有了出路。


吴振革


这个问题在许多企业跟单位,都有这种员工的存在。至于如何去管理他们,这就需要方式方法。拿制度来约束他,当然,你首先要得到上层领导的明确态度,否则的话会碰壁的。

消极怠工的员工,一般他们都是有后台的。有的时候处理一个消极怠工的员工。可能会被自己的领导或者是更大的领导为难。在工作中,会被人家穿小鞋的。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包括我自己也经历过。

处理消极怠工的员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摸清他背后的靠山,可以用视频资料。请教他背后的靠山,看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既能治标也能治本,并且日后他也没办法跟你穿小鞋。

我以前在蔬菜批发市场,当中队长的时候。也遇到过消极怠工的员工,当时他背后就是他哥哥,他是当地的一个村长。

我中队这个员工天天上班喝酒,被单位举报了很多次。我实在没办法,后来找到他哥哥,他还是比较讲理的。开始警告了他弟弟好几次。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给我打电话叫我把他给开除掉。因为他在中队里面,每天上班都是喝酒,没有一天正常工作过。害得许多保安都模仿他。最终我把他给开除了,他哥哥也没有找过我的麻烦。

处理这一类问题,一定要抓住重点。否则的话,对自己管理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文清哥


在单位遇到消极怠慢又蛮不讲理,但是还无法开除的员工,其实是很多管理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不管这个员工的年龄大小,总体执行原则【眼不见为净,用其长处】,具体方法如下。


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张瑞敏


一、年龄偏大资历老,不服管束,消极怠工的员工



这样的员工因为工作多年,很多其实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网络办公环境,也多多少少学会了耍滑头和躲懒,问题是作为领导很多时候还真的是找不到办法治他们。因为碍于身份和对工作认知的不同,一是不屑于和他们争论;二是争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那怎么办呢?


原则:避其锋芒,偏安一隅


适合某人穿的鞋,可能会让另一个穿来痛苦不堪;生活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良方。每个人都有他自成一格的生活模式。


对于这样的员工,首先就是要避其锋芒,不要和他较劲,也不要和他争辩。


其次,给他一个“角落”,让他自娱自乐远离你的视线和单位工作核心。方法有几种。


1.能调去边缘部门开展工作就调去边缘部门开展工作去吧。比如,后勤保障、车辆安排等等。


2.借调外出去其他单位开展需要配合,但是并不重要的工作。语迟之前在一个单位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位资历老,快退休,又有一些小职务退下来的领导。据说之前几任领导都管不下他,经常被怼得那叫一个精彩。后来这位领导方法就很高明。


当时,有一个工作,需要单位出人去另外一个单位坐班开展,也不难,非常简单,类似宣传,动员人参加活动之类的,配合时间每年都是半年以上。领导就把他安排过去了。之后单位就清净了很多。一直到退休,这位老员工都没有回来,一直在另外一个单位坐班配合工作。


3.放到你看不见的一线去处理杂事。这种类型可参照县及以下的电信、政府单位,对于老员工,他们其实更多时候是不适应做在办公室的高强度工作的,但是你让他去一线聊客户、联络群众,那效果就不是年轻员工能比的了,绝对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原因也很简单,老一辈,50岁上去,甚至说很多45岁左右上去的人,他们当时生活的环境就决定了,他们处理一线群众问题,真的经验非常丰富,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效果是差不到哪里去的。


年轻力壮,脾气犟,消极怠工,不服管教的员工



这种员工,其实处理起来要比同类的老员工简单得多。


原则:迎头而上,你退他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类型而且年轻的员工,如果你退得很厉害,是会影响在同事、下属心中的公信力和领导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迎头而上,但也不要蛮干。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给每一个愿意干事的人才以发挥才干的舞台。——张瑞敏

1.找到那个说话他听的人,把他和那个人捆绑在一起。


在语迟经历过的几个单位中,不管是多么难缠的人,在那个单位里面,你总能找到一个和他聊得来,他能听得进去的话的同事。找到这样的同事,如果他们之间是上下级关系,那么就把这个员工变成那个领导的下属;如果他们是平级关系,那么就用工作把他们捆绑在一起。


这样做,一是减少自己直接和他接触带来冲突的可能;二是那个可以压得住他的人,同时也一定是可以激发他工作动力的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能坐享其成。


2.提升自己,从那些和他相处得来的人身上,学习和他的相处之道。找到激励他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也需要思考和寻求内部竞争机制,把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激活起来。


“鲶鱼效应”——即通过内部竞争机制,把每个人的活力激活起来。(挪威民间传说:渔民捕沙丁鱼通常很难活着返港。偶尔一次发现有一艘船的沙丁鱼全活着返回。秘密原来里面有一条鲶鱼,它的存在使沙丁鱼们惊恐万状,左冲右突,结果反而都保全了性命)。


我是语迟A,职场中人,愿与你践行思悟,一起一往职前。欢迎关注我,并留下你的评论吧。



语迟A


这个很容易办到!在咱们国企里有一套好方法,不妨一试!那就是再搭建一座庙,比如说叫做:再就业培训中心,也可以叫:培训课堂!还可以叫:末位淘汰收容组等等!

让那些平日里经常调皮捣蛋的人,每年末位淘汰出来的人都集中到这里。要求他们每天必须按时打卡上下班,不能随便请假。每人发几本业务方面、管理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政治学习材料以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每天自学,遇到问题整理出来,由企业人事部门请老师定期给予解答!每月要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基本工资考核!如果考核成绩没有达标,则按比例扣除一部分工资;如果每月考勤不能保证全勤,经常请假,还要扣除一部分工资!当然了还要确保他们税后工资不得低于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才是!

每年年终对这座庙里的每位员工进行一次全面的考评,如果有的人经过学习教育进步很大,并且也找到了愿意接收他的部门,则该员工经过双向选择后签合同可以离开这座庙,重新上岗、以观后效!

对于那些没有学习改造好的、没有其他部门愿意接收的人、以及年终各单位经过末位淘汰胜出的倒霉蛋,仍然要在这座庙苦苦修行,期盼来年经过学习改造后能有一个好的评价,找到自己新的归宿。而不好好学的人只能耐心熬着,直到寿终正寝!

当然还有一天光明大道可以走,那就是你自己去找关系、找门路,尽快调离,或者选择辞职,出来后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也许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MM8421


企业都可以开除员工,你说的不可以开除,应该这是一个比如类似国企的单位。


①要有一套公司标准

一个管理者是要带团队的,不管这个企业是否存在乱像,个人都要以公平为首要原则,因此公平需要一套标准,这套标准在企业一般都有,一般会是德才兼备之人。就说这些标准至少能够让大家看到谁可以谁比较差。

②一定激励优秀员工

因为企业的一些人情关系,有些人动不了,但是你手里面至少有一个权利,就是激励优秀的员工。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应该给予最好的激励,这样也有利于整个团队的工作。

③建议边缘化差员工

当然作为领导肯定要一视同仁,这种边缘化是指既然这个人你动不了,至少要减少她对部门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减少他承担重要工作的频率和比例,避免因他个人问题给工作带来影响。

【HR视角】

每一把锁都可以找到一把钥匙,假设这个人你是无法搞定的话,建议先把整个团队稳定起来产生效益,有了时间就可以慢慢的找方式来修理他。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先要问当时为什么要招他进来,是看中了他什么能为你所用的?如果不是你招进来的,那么招他来的能忍,你为什么就不能忍?人,不应为自己决定不了的事生气!人,不该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花有艳姿也有败叶,关键的是你注重的是那儿。



良言谐语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在管理中的一个效应——“鲶鱼效应”。

如果单位中有个别消极怠慢的员工,可以尝试引进一些积极的员工,这些积极的员工如果给单位、部门带来好的绩效、好的声誉,还可以给积极的员工以奖励,让这些消极怠慢的员工产生心理上落差。如果成效好,这些积极的“鲶鱼”可以带动不想动的员工们。

本人有写过一篇关于“鲶鱼效应”的拙见,欢迎拨冗阅读。(可以点击本人头像进入主页阅读文章)


老莫聊组织行为学


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这种人都不允许存在。

既然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相信制度约束不了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也不起作用,这样的人就一个字:开。

否则,一颗老鼠屎害一锅粥。

如果对这种人没有办法,这个单位也没有希望。


攀岩的时代


边缘化

调岗给做工作量大的工作

给安排难以胜任的工作


天一上人


首先你应该关注他,发现他的优点,让他进行一些他可以完成的工作,时间给与宽松,来调整他工作的积极性,给与鼓励,增加他的工作欲望,工作可以得到钱、地位等等很多东西,看他需要什么,给他,让他自己自觉的主动的工作,慢慢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