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祛除體內的溼氣?可以食療嗎?

校園萬事通


不知道有沒有寶寶臉特別容易出油,整張臉都是油光滿面,還特別容易長痘痘那種,而且還伴有肥軟的小肚腩,減肥怎麼做都瘦不下來,特別容易反彈!如果真的是這樣就說明你體內的溼氣太重了,趕緊來看看你有沒有下面的症狀。

1、便秘,大便糖稀粘膩、不成形,有時候會黏在馬桶衝不下去 ;

2、有溼疹、臉癢,經常出油

3、容易發胖,減肥後已反彈,小肚子大

4、沒精神、胸口悶,易疲勞

5、 姨媽問題多,白帶多有異味 脫髮、白髮、頭髮油膩

6、舌苔後,黃色是溼熱、白色是溼寒、痰多

都說溼氣重的人吃的東西也喜歡重口味,果不其然,我就特別喜歡吃辣的,比如火鍋和麻辣燙。而且對於女生來說,溼氣容易引起脾胃虛,而脾是運溼氣的,溼氣排不出去就會造成身體內分泌失調,排毒不暢,經期混亂,進而也會使得肚子的上肉就越來越多了。

溼氣重,怎麼能有效祛溼?我給大家分享2個祛溼的妙招,個人親測有效,而且還是公認的好用哦。

妙招1:薏米:祛溼消腫

把薏米洗乾淨晾乾,要乾透,不可以是潮溼的。然後放進鍋裡幹炒,小火慢慢的炒,要一直翻炒,不然薏米會糊掉,差不多炒五分鐘就好啦。炒熟後晾涼,放到儲物罐裡。

薏米怎麼吃?

炒過的薏米吃的時候可以舀幾勺和赤小豆一起煮湯、可以祛溼消水腫。注意!赤小豆不是平常吃的紅豆,是細長的豆子。因為薏米性寒,不炒的話寒氣太重了,所以身體寒氣重的寶寶們一定要記得薏米無論如何都要炒過再吃。

火麻荷葉酵液:健脾胃、通便祛溼(懶人祛溼)

火麻荷葉酵液是現成的的食療品,主要食材包括火麻仁、荷葉、茯苓、郁李仁、決明子等,在經過萃取提純後發酵得到的火麻荷葉酵液可以直接被人體腸胃吸收,具有健脾胃、祛溼減肥、通便和排毒養顏的效果。

火麻仁:可以潤腸通便;

荷葉:可以排脾之溼毒,通肝、脾,利運化;

茯苓:可以利水去溼;

郁李仁:可以促消化,促膽汁分泌,調節腸道蠕動;

決明子:熱明目,潤腸通便。

因為自己比較懶,平時也上班,紅豆薏米我只吃過兩次就不吃了(有時間的可以常煮來吃),所以我就直接選擇火麻荷葉酵液,你還別說這個味道還挺好喝的,而且我喝了一個月就明顯感覺到臉上的痘痘慢慢消了,頭髮也不那麼油膩了,就連排便也通暢了很多,最最最重要的是,這一個月我瘦了15斤!肚子都小了幾圈。

所以這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吧,之前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現在祛溼了就瘦下來了,所以還在120斤徘徊或者是有溼氣症狀的寶寶們,趕緊去溼氣,瘦下來都是小case。





心之所向8860


如何祛除體內溼氣呢?食療肯定是有效的,因為溼氣重本身就和飲食有關,而且藥食同源,很多食材也是中藥,只要調理得當,如泡茶、炒菜、煲粥或煲湯時加入適當的配料,溼氣自可祛除。下面介紹幾種食療祛溼方法。

1、溫中化溼法:溼得熱則蒸發,得寒則停滯。所以,溼氣重者忌寒涼飲食;尤其對舌苔白膩的寒溼證,不僅飲食宜溫熱,還應適當加入生薑、辣椒、胡椒或川椒、砂仁等溫中化溼之品。

2、理氣化溼法:氣行則溼化,氣滯則溼阻,飲食中加入紫蘇、陳皮、桂皮等芳香理氣之品,常有事半功倍的化溼效果。

3、健脾化溼法:脾主運化,溼氣重之根本多為脾虛,健脾化溼之品較多,如山藥、茯苓、葛根、白豆蔻、芡實、蓮子等。

4、清熱化溼法:溼滯日久,蘊成熱毒,每見舌苔黃膩,飲食中宜佐以清熱化溼之品,如薄荷、綠豆、赤小豆、生苡仁等。

5、補氣化溼法:氣虛則溼阻,補氣能化溼,針對伴有氣虛乏力、舌邊有齒痕者,宜用補氣化溼之品,如黨參、人參、黃芪、炒白朮,易上火者可用西洋參等。

6、利尿化溼法:腎主水,若腎失開闔,膀胱氣化不利,則水溼內停,宜用利尿化溼之法:宜食覆盆子、車前子或車前草、冬瓜或冬瓜皮、豬苓、澤瀉等。

當然,溼氣嚴重者,如出現咳嗽痰多、痤瘡斑疹、溼疹、汗多、腹瀉、水腫、肥胖、以及婦女白帶增多等,除了食療,還是要找中醫辨證論治為宜。


同仁堂易郎中


現代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脾胃負擔卻越來越重。造成了體內溼氣重的人十分多。祛溼可以從三方面來做可以收到效果。


1去除現有的溼氣。此為急則治其標。清熱利溼,苦寒燥溼,芳香化溼之法。可以通過服用(食療)生薏米,赤小豆,茯苓,車前草(子),澤瀉,藿香,佩蘭等。此為祛邪。

2健脾醒脾以少產生溼氣。脾胃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不健也水谷運化不完全,從而生成水溼,所以健脾醒脾可以增加脾胃功能,少生成溼氣。可以服用白朮,蓮子,山藥,扁豆,陳皮,砂仁,藿香,佩蘭等。此為清源。




3開篇我講,攝入也很關鍵。①即便脾胃功能不弱,若食入過量,也會造成運化不徹底,形成水溼。②食入辛辣炙煿,肥甘厚味,寒涼之品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即便食量不多,也會運化不全,形成溼氣。③飲酒過度,酒為溼熱,影響運化,直接就是溼氣。此為截流。

以上幾點,做到即可。就會有療效。


中醫隨感


溼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溼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溼邪,祛除溼邪呢?

  

1、喝薏米紅小豆粥(用豆漿機做):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溼外也溼,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溼的作用。

  關於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周圍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溼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經常有人自作聰明:“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溼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湯,有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養生佳品,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加減法。

  有的人體質偏寒,裡面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有的人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溼膩的感覺,那就加一些蓮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薏米去掉,熬點赤小豆湯,再加上一些薑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關節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養血除痺。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方面的乾貨內容,歡迎留言關注咕咚健康小助手!你的點贊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咕咚健康發福利啦~每週免費贈送1000份音頻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四位國家級專業營養師傾心打造的減肥課程,7天帶你走出減肥誤區,教你輕輕鬆鬆瘦10斤。關注並私信發送「福利」,即可免費領取課程鏈接,先到先得哦~


咕咚健康


當早上起來發現自個常常口乾口苦、睏乏無力、眼袋紅腫,刷牙的時候嗓子噁心,一照鏡子發現自己容顏憔悴,皮膚暗談無光,頭髮蓬鬆枯黃(或油膩);伸出自己的舌頭,會發現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解大手後會發現自己的大便溏稀不成形,需要很多手紙才能擦乾淨屁股,有時候還便秘……這就是體內溼氣重的特徵。

引發身體溼氣重的原因較多,但不外乎以下幾種:熬夜、嗜葷、貪涼、喝酒、缺少運動、吹空調、穿的少、女生月子裡受了風、工作壓力大、地處溼氣重的地區或者房間不通風透氣……這些情形都極易加重人體內的溼氣。年輕人多數對溼氣不怎麼很在乎,一身的臭毛病,抽菸喝酒、喝冷飲、冷水洗頭洗澡、洗了頭髮不吹乾、下雨天不打傘、衣服淋溼了繼續穿、飲食不規律常吃麻辣......

然而,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有效去溼氣呢?基本沒有靈丹妙藥,除了全力避免上述不當做法,一般就全靠自己健康飲食、適當運動、科學調理了——千寒易除,一溫難去呀!但下面可以提供幾個輔助辦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所以每天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堅持適量運動。

腸胃消化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少吃生冷食物、涼性蔬果或辛辣食物。

要避免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待太久,否則就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廚房裡的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較高的袪溫價值。

薏米煮粥,淮山煲湯: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美容。

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煲湯或煲成粥、煮水喝,可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但尿頻尿多的人少喝)。

(插圖來自網絡)


種金易


你好,食療排除溼氣的方法有很多種,以中醫來說首先是藥物療法,食物療法,當然其他的一些非藥療法也有所幫助,應根據自己的意願,溼氣很重需要吃藥,溼氣不是很重,我建議還是食療。事實上,除溼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只需一個動作就可以了,那就是“吃”,就是吃一些健脾的食物。

我們的脾臟是身體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排溼器官,在我們早上十點的時候是脾臟運化功能比較強的時候,所以在早上的時候就要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枸杞等,大家可以將這三種食物混合在一起煲成粥。再喝上一杯生薑紅糖水也是非常不錯的。

除溼氣還有比較好的食物如綠豆、紅小豆和薏米等,比如說慈禧太后很喜歡吃的一個東西茯苓,茯苓是利溼而不傷腎,所以它比所說的紅小豆、綠豆還要理想。只不過大家廚房裡不常備,那麼綠豆、紅小豆它本身是糧食,所以很常見。如果食用茯苓的話,超市裡面也有賣的,食用山藥也可以,也有一定的療效。



(圖片網絡下載,如侵權必刪)。2019.05.09.


農夫老嶽


中醫認為,祛溼最好的辦法是食療。

夏季多雨,氣候經常潮溼,身體容易出現溼氣加重的表現,所以一定要注意祛溼。

想要去除體內溼氣,就要多喝水。

白開水、淡茶水,都是很好的選擇,可以排毒祛溼,一身輕鬆。

《淮南子》一書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到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明了茶葉的解毒功能。

將具有健脾祛溼效果好的食材,製成茶包飲用,每天堅持喝,既簡單又方便,是一種不錯的祛溼方法。

祛溼食材如: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等。

烏草根梔子茶:取以上祛溼食材各0.5克,混合按照1:1的比例配製成小茶包,每天取一包,泡飲即可。


也發帖人


體內溼氣大,主要是由於平時生活於潮溼的環境中,或者由於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脾胃虛弱、久病體虛等原因引起的。多表現為身體肥胖、甚至浮腫,大便黏膩、或者溼疹瘙癢等等。治療方面需要健脾除溼的方法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健脾丸;如果有明顯的腹脹腹瀉的情況,考慮參苓白朮散治療。也可以選擇薏米紅豆粥食療調理有助於恢復。可以食療的:

一、扁豆苡仁藿香湯

艾嘉仁|每日藥膳,今日專攻:風溼病
材料:扁豆15可,薏苡仁10克,藿香8克。
操作:把扁豆、薏苡仁和藿香洗淨後加水煎煮湯,半小時後去渣即可飲用。
功效:這道藥膳很適用於初秋多溼天氣導致的脾虛溼熱,風溼痺痛等症狀。
二、鱔魚酒
艾嘉仁|每日藥膳,今日專攻:風溼病
材料:小活鱔魚200克,白酒300克。
操作:把鱔魚去除內臟後洗淨,放入白酒中浸泡1周後,即可飲用。
功效:這道藥酒對風寒引發的慢性關節炎有很好的療效,可以舒筋活血,驅風除溼。
三、防風苡米飲
艾嘉仁|每日藥膳,今日專攻:風溼病
材料:薏仁米50克,防風15克,生薑2片
操作:把生薑洗淨去皮,然後和薏仁米、防風放入鍋中煎煮湯汁,20分鐘後去渣飲用即可。
功效:這道藥膳藥膳針對關節不利、伸屈不直和風寒溼邪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四、生薑紅糖茶
艾嘉仁|每日藥膳,今日專攻:風溼病
材料:生薑4片,紅糖適量。
操作:生薑去皮洗淨,然後放入保溫杯中,加入適量紅糖之後用開水浸泡,燜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這道藥膳茶有很好的通經散寒之功效,對於肢體關節風痺的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五、五加皮醪
艾嘉仁|每日藥膳,今日專攻:風溼病
材料:五加皮100克,糯米400克,酒麴適量。
操作:把五加皮加水煎煮去渣,然後放入糯米中共煮成於飯,等飯冷卻之後加入酒麴適量拌勻,發醞成酒醞即可服用。
功效:這道藥膳能夠有效的除溼祛風,通經活絡,對於膝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的疼痛也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關注艾嘉仁,關注健康養生。每日藥膳專攻,疾病快去罰站~

艾嘉仁


六個食療方能祛溼氣

1、蘋果枸杞紅糖小米粥

  • 食材:蘋果1個、小米50g、紅糖適量、枸杞適量。
  • 做法:將小米用清水清洗乾淨,蘋果去皮切成塊。將小米和蘋果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湯鍋中,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20分鐘。加入枸杞和紅糖。繼續小火煮至10分鐘即可。


2、大眾祛溼茶

  • 食材:大眾祛溼茶1包、清水適量。
  • 做法:先把大眾祛溼茶用水沖洗一遍,然後再浸泡10分鐘。然後才放在爐上大火煮開5分鐘。轉小火一直煲1小時,即五碗水煎成一碗就可以啦。

3、紅豆蓮藕湯

  • 食材:蓮藕1節、紅豆100g、清水適量。
  • 做法:將紅豆洗淨,用清水浸四十分鐘。蓮藕洗淨,批去皮洗淨,切件。將蓮藕、紅豆放入煮鍋中,一次性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滾後,整鍋倒入預先預熱好的電燉鍋內。蓋鍋蓋,大火燉2小時,喜歡鹹的可以下鹽調味,吃淡的無須下鹽。

4、薏米仁紅豆湯

  • 食材:紅豆30g、薏米30g、紅棗6個、水適量、紅糖適量。
  • 做法:薏米、紅豆洗淨用清水泡20分鐘左右。大棗洗淨用清水泡10分鐘。紅豆薏米倒入鍋里加適當清水。大火燒開,中火煮,直到紅豆開花,加入紅棗再煮15分鐘即可,出鍋可調紅糖食用。


5、紅豆花生米鳳爪湯

  • 食材:紅豆50g、花生米50g、雞爪300g、鹽適量、豬龍骨適量、生薑適量、八角適量。
  • 做法:紅豆與花生米提前泡發,將雞爪剪去腳趾甲,與龍骨一起放入湯鍋,加適量清水,生薑一塊、八角一個,將水煮開,撈出雞爪與龍骨,用清水洗淨浮沫,棄生薑、八角不用。將洗淨的雞爪、龍骨放入高壓鍋,倒入紅豆及花生米,加適量清水,加蓋,大火燒開,轉小火燉25分鐘。開蓋,加適量食鹽,紅豆花生米鳳爪湯可以享用了。

6、鴨架冬瓜粉絲湯

  • 食材:鴨架500g、鹽適量、八角適量、薑片適量、料酒適量、冬瓜適量、清水適量、末適量、粉絲適量。
  • 做法:將鴨架上所有的鴨皮去掉,剁成塊備用。冬瓜切片,切點薑片,準備兩個大料。取砂鍋燒開一鍋水,加入薑片和大料。加適量料酒,再次燒開以後加入剁好的鴨架塊蓋蓋子燉煮50分鐘。50分後加入冬瓜片,加入清洗過的粉絲煮2分鐘,最後加入適量鹽燒開就可以了,盛入碗中撒點蔥末。


這些食物也能祛溼


  • 糙米

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豐富的纖維,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的飽足感,能整腸利便,有助於排毒。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漿是不錯的排毒方法。


  • 紅豆

紅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 綠豆

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溼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於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 牛蒡

牛蒡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並有調整腸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保有水分、軟化糞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秘。可作成牛蒡茶隨時飲用,長期服用。


  • 蘆筍

蘆筍含多種營養素,所含的天門冬素與鉀有利尿作用,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利排毒。綠蘆荀的荀尖富含維生素A,料理可將尖端微露水面,能保存最多營養素。


如何自測辨溼邪


1、精神狀態:起床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感覺渾身不清爽,懶得動彈,或者小腿肚子發酸發沉,都說明體內有溼氣,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溼重如裹”。


2、大便:大便容易稀薄、黏膩不成形,如廁時總有排不淨的感覺,這是溼濁停聚於內,阻礙氣機運行。便後如果大便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淨,說明體內有溼。

3、舌苔:

  • 健康的舌質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
  •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一般是有寒溼;
  • 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一般是有溼熱;
  • 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傷陰了,此時容易受溼邪入侵。


4、噁心:另外如果刷牙時噁心,喉嚨總有絲絲拉拉的感覺,也是體內有溼氣的表現。溼多了,脾的功能也會受干擾,導致口中清淡無味、胃口差、消化不好、大便溏稀。


關注我的頭條號——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腫瘤專業科普平臺❤


大醫課堂


溼氣太重,就吃這六種食物!

在中醫理論中,致病有六大因素,風、寒、暑、溼、燥、火,其中溼氣引發病症最難以治療。人體溼氣過重,會導致頭昏腦漲、舌苔厚膩、關節沉重、皮膚溼疹、精神萎靡、消化不暢等,危害不言而喻。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經常吃哪些食物,可以調理改善溼氣。

一、紅豆

紅豆清熱解毒、健脾利胃,還具有補血的功效。把紅豆製作成粥、豆漿、甜品等,經常食用,可以有效排除人體的溼氣。

二、薏米

薏米舒筋活絡、利水消腫、健脾祛溼,還具有抗癌抗病的功效。薏米既可以與紅豆一起煮粥,可以打成粉末,溫水沖服。

三、山藥

山藥具有強健脾胃的功效,強健的脾胃能夠有效運化溼氣,雖然山藥並無直接祛溼的功效,但通過強健脾胃,同樣可以調理改善人體的溼氣。

四、苦瓜

苦瓜,性寒,清熱解毒、涼血祛溼,經常食用能夠有效避免溼氣的侵襲,對預防溼疹也有療效,雖然味苦,但對祛溼很有幫助。

五、黃花菜

黃花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具有利溼利尿、清熱健脾、消食明目等功效。

六、綠豆芽

綠豆芽具有清熱、解毒、祛溼的功效,想必大家都知道,對於人體溼熱淤積、消化不良、反覆便秘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食療是祛除溼氣的一種方式,但根本上我們要注重脾胃的調理,強化其運化溼寒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飲食清淡、加強鍛鍊,以及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等。


歲月了無痕,依舊桃花面。

歡迎評論、留言,或者私信我,芳芳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最方便快捷的健康知識,祝您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