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国外的影响有多大?

用户65268749


鲁迅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拜伦、雨果、托尔斯泰、泰戈尔、高尔基并列,而闻名世界。

鲁迅的作品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了解和承认,迄今为止 , 已有30多个国家 , 用5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了鲁迅的作品 。

原苏联盲诗人爱罗先坷评论鲁迅说 : “ 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 … …鲁迅 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 而且是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 。 ” 在三十年代 , 苏联著名报告文学 作家波列沃依也说 : “ 在我们苏联和你们中国的新文学发源地屹立着两个巨人 , 这就是高尔基和鲁迅 。 ”

在英国 , 作家约翰 · 索麦 菲尔德明确地说 : “ 鲁迅 不仅是属 于一个国家 , 而是 属于全世界 的 。 ”

在德国 , 西德前总理自由民主党主席根舍称赞鲁迅是世界一流的文学 家 , 是中国的布莱希特。

鲁迅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最为深远,在日本和韩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加藤嘉一说过,在日本人的脑子里,最有名的三位中国人物。一个是孔子,二鲁迅,三孙中山。

日本当代最具权威的中国学家之一吉川幸次郎说:“对于日本人来说, 孔子和鲁迅先生是中国文明与文化的代表。 一个日本人, 他可能不了解中国的文学、 历史和哲学, 可是, 他却知道孔子和鲁迅的名字, 他们常常饶有趣味地阅读孔子和鲁迅的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 他们懂得了中国文明与文化的意义” 。

鲁迅的思想成为战后日本人民的思想武器,日本著名作家青木正儿 、 清水安三 、 浅野要 、 丸山 昏迷 、 山上正义 、 尾崎秀实 、 正宗白鸟 , 竹内好等都 给予很高评价 , 称 “ 鲁迅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 。

鲁迅的作品最先译成外文的是日文 ,1922年《孔乙己》被翻译成日文。1953年,鲁迅的《故乡》入选日本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的中学国语教科书,在日本国语教科书中,鲁迅 是唯一的非日籍亚洲作家。

鲁迅去世之后不到一年间,日本改造社就出版了七卷本的《大鲁迅全集》,这比中国出版第一套《鲁迅全集》还早了近一年。

日本不仅是世界上翻译和出版鲁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鲁迅最早和出版有关研究鲁迅的论著最多的国家。日本剧作家还将鲁迅的《阿Q正传》、《故事新编》、《藤野先生》改编成剧本,在舞台上演出。日本的许多大学成立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会、学习鲁迅小组。在日本民间不仅将鲁迅的作品译成日文,还翻译成盲文。

大江健三郎在获得诺 贝尔奖 时 ,母亲小石对大江说了这样一番话,“在亚洲作家中,最应当获得诺贝尔奖的是泰戈尔和鲁迅 。健三郎你跟他们 比起来差远啦。”大江健三郎回忆说,自己在十岁左右就开始读鲁迅作品,在鲁迅作品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之路,“很小的时候,我就从母亲那里接受了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我的身上有着中国文学的遗传基因。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他的《自选随笔集》的《自序》是这样写的:

“我现在写作随笔的最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拯救日本、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优美的文体和深刻思考写出这样的随笔、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鲁迅对日本的影响之大正如日本学者藤井省三所说:“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

韩国接受鲁迅比日本要晚一点,韩国对于鲁迅作品的介绍与翻译最早始于柳树人于1925年将鲁迅的《狂人日记》翻译为韩文版本,并于1927年公开发表。

在韩国课本收录的中国作家里边,鲁迅的作品是最多的。最早的时候,韩国1949年版的《中国语·读本篇》收录了鲁迅的《药》和《故乡》两篇小说,之后又收录了《孔乙己》和《一件小事》。韩国《文学》教科书对鲁迅文学作品的收录《阿q正传》《风筝》《雪》《故乡》。

韩国民主变革运动的思想导师李泳禧被称作“韩国的鲁迅”。1995年,李泳禧在《吾师鲁迅》中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活动时写道:“如果说我的著作和我的思想、我对人生的态度对当代青年们起到了这样的影响,那么这个荣誉应该归于现代中国作家、思想家鲁迅。在过去近40年的岁月中,我以抵制韩国现实社会的态度写了相当分量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思想上与鲁迅相通,当然也在文笔上与鲁迅相通。因此,如果说我对这个社会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产生了某种影响的话,那只不过是间接地传达了鲁迅的精神和文章而已。我亲自担当了这一角色,并以此为满足。”

鲁迅是韩国知识界的导师,韩国作家朴宰雨说:“在韩国知识界很早就开始接受鲁迅,从鲁迅的文学与思想里发现惊醒人们封建意识的资源、反封建斗争的精神武器,进而发现同帝国主义压迫者或者法西斯权力进行斗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一席话道出了韩国知识界对于鲁迅反压迫、反奴役精神的接受,对于鲁迅文学与思想中这种反抗与斗争精神的推崇。所以朴宰雨在《韩国七八十年代变革运动与鲁迅》中提出鲁迅亦属于韩国文学和历史领域的观点。

鲁迅研究在韩国学术界是蒸蒸日上,现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各国研究鲁迅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1934—2018年间韩国共出版关于鲁迅的单行本书籍790余件,其中包含韩文639件、中文138件、日文18件、德文1件。1992—2018年间韩国学术杂志共发表关于鲁迅的论文250余篇,其中韩文222篇、中文5篇、英文2篇。1980—2018年间韩国学生共提交关于鲁迅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66篇,其中硕士论文49篇,博士论文17篇。

鲁迅,这个伟大的作家,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非常道毕延河


鲁迅是属于人民的文学家。

毛主席说,文艺也是要为人民服务的。鲁迅用一杆笔当做武器,直面中国五千年来人民的劣根性,揭露不是因为恨,而是更深刻的爱。

正因为对民族的热爱,对人民寄予希望,他才用笔杆不断揭露人间百态,揭露真实的人性。

我们往往沉溺于“大国”的思维之中,往往忘记居安思危,更忘记自己民族瑰宝被多少外族觊觎,不强不足以抵抗,不强不足以自保。

如何强大?

首先,必须是直面内心的最深最真处,面对丑陋的自己,才知道路在何方。

心怀民族,才能够不浪费时间,在有生之年做一点有益于民族和人民的事,

与其去看孔子的虚伪,看西方的不知所以,不如多读读鲁迅,他是真正民族需要的真文人!





辵首玄中


其实国外对于鲁迅的评价如何我不清楚,国内为何对于鲁迅的评价这么高?

因为鲁迅值得,他的文章是那个时代中国的写照,鲁迅对于人性的描写深刻、直白甚至尖刻。

鲁迅的文章以前读不懂,但是现在读来却愈发深刻,细思恐极,尤其先生笔下的人物,每与自身对照,只觉那些文字直指本心,总能令我惊出一身冷汗。

至于因为政治因素被过誉?别看玩笑了,好好读读鲁迅的文章,你就会发现,祥林嫂、闰土、阿Q还有孔乙己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或者自己心中,不过是换了个壳子而已。

至于李敖其人,是有真才实学的,针砭时事倒是称得上的,但是与鲁迅比起来只怕还不够资格。至于说鲁迅的文章拗口是不好的中文,我就只能呵呵了,鲁迅写作的时候,才刚刚开始普及白话文,语法什么还都不成体系,自然拗口。至于李敖自称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他之后的人我不说,但是若与这些为白话文普及的前辈们相比只怕是无耻了些许。

其实,还有一些想要继续补充一下的。

就我的观点看来,鲁迅实在是谈不上被高估,被低估倒是实实在在的。

一方面先生的确是一个不讨喜的作家,之前题主提过李敖评论先生的中文不是好中文,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但是单纯攻击他就有失偏颇了,这个稍后再说),但是先生的文笔还是属于质朴晦涩的那种,比起同时期的一些作家以及后来者,在这一点上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大部分人也包括我至少有一部分都是属于外貌协会的,无论对人还是对文字都是一样的,辞藻优美的文章自然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但是文字的力量终究不仅仅是那些浮于纸面上的辞藻,就如同先生的文字一样,之前也说过先生对于人性的描写非常深刻,深刻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在文字里面我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

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讨喜的地方,我一直觉得人是十分善于隐藏自己的,不是指欺骗别人或是像别人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我们非常善于向自己隐藏自己,我们自己脑海中的每一个想法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是其中有一些是阴暗的、不可告人的,对于这一部分想法大部分人首先是敬而远之的,平时会把他们牢牢的藏起来,就算不小心出现了我们也可以做到视而不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想法都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在碰见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这些阴暗的小想法还是会如同新春的竹笋一般从我们心中破土而出,有时候我们可以在这些小想法立足未稳的时候把他们铲掉,但是有些时候不行,它会茁壮成长促使我们做出选择,往往这个时候为了避免自身的羞愧亦或是其它的什么,我们会给自己的行为编制一个美丽的借口,并且说服自己这才是促使我们作出决定的那个想法,久而久之这也变成了一种本能,我们也开始相信这个美丽的借口才是真实的,而奇妙的是,这些过程是不被外人所知晓的,一般人就算能够嗅出些许端倪,但是却无从窥得全貌。

但是先生的文字呢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一把就刺入了我们心中最隐秘的小世界,并且左一刀右一刀把我们自认为是华丽外衣的遮羞布割了个粉碎,没有了遮羞布,羞自然就来了,来得多了便是恼羞成怒。

所以,我对先生和他的文字,始终是敬畏居多,而非喜爱。

另外一方面,题主所提到的所谓的政治原因也是鲁迅被低估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孕育了先生和他的文字,但是先生写的是那个时代下的人,而非那个时代本身,其实本身是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只不过是借用了那个时代的背景,可以是现如今提及先生,必称先生笔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劣根性等等,标签色彩太严重,殊不知先生笔下的人其实已经超脱了那个时代,正活在当下。


逆旅修行


鲁迅是一个了不起的文人,有思想知善恶、贬时弊揭黑暗,在那个时代实属空谷足音,故共鸣者众。

鲁迅的杂文辛酸尖刻,毫不留情地刺向黑暗,拥有很多读者。

当时的国民党当局对他恨之入骨但不敢动他--

一是鲁迅在文化界影响大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动了也就动了,骚动一时罢了,国民党不在乎。

重要的是鲁迅有很多日本友人而且都是有些名气的,这就让当局投鼠忌器还真的不敢动真格的。所以鲁迅的书在日本友人开的书店里卖,当局还真就没辙。

但是鲁迅受到自身的局限,跟立志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人相比,是一个抨击者、旁观者,乏有建设性。

尽管如此鲁迅也是普罗大众在黑暗中看到的一丝亮光,他的作品对启发民智、点拨人民大众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如果太过拔高、以鲁迅的睿智他本人估计大概也是不赞成的。


幸福美丽中国人


鲁迅曾拒绝过诺贝尔奖的提名,他说他不配。

另外鲁迅被称为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还有文学家,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并不是什么吹捧。

我们来一个假设,如果1927年鲁迅先生没有拒绝提名的话,能否在这一年摘取桂冠呢?可以看看1927年的评奖经历。这一年,评奖竞争非常激烈,进入候选人名单被淘汰的作家,竟有36人之多,这其中还包括托马斯·曼和高尔基这样屡获提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同时,法国一批有影响的学者推荐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格森。这种推荐的号召力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把鲁迅和这些作家相比,他创作的数量或许还略嫌轻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