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傳播,為什麼每次都有蝙蝠?生物學家:或許是“飛行的代價”

從03年非典的久遠記憶,到肆虐全球的埃博拉病毒,再到近在眼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蝙蝠”的身影每每出現在人們眼中,也不禁讓人很是疑惑:

病毒傳播,為什麼每次都有蝙蝠?

病毒傳播,為什麼每次都有蝙蝠?生物學家:或許是“飛行的代價”

蝙蝠,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翼手目,下含包括19科185屬961種,雖然我們常說“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但實際上,“蝙蝠”二字背後是一整個大家庭。

儘管目前還不能確定蝙蝠是否就是本次疫情的傳染源,但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經確定,03年的SARS病毒就是來源於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蝙蝠身上發現了140多種不同病毒,其中有60多種都能夠感染人類,說蝙蝠是移動病毒庫也毫不為過。

病毒傳播,為什麼每次都有蝙蝠?生物學家:或許是“飛行的代價”

不僅我們普通人好奇,生物學家也曾做過深入研究,想知道蝙蝠攜帶病毒這麼多、自己卻並不會因此死亡的原因,研究發現,這很有可能是蝙蝠“飛行的代價”。

飛行對體能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作為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在空氣動力學上,蝙蝠的身體結構與鳥類相比並不具備什麼優勢,只能靠更強的能量供給來達到目的。

細胞的能量來源於葡萄糖和氧氣,通過呼吸作用釋放能量,還會有一些自由基等副產物。

在動物機體基因表達過程中會有大量蛋白質合成,DNA雙鏈需要不斷分開與組合,細胞呼吸產生的自由基可能會破壞DNA,殘損的DNA片段有時就會遊離到細胞之中。

病毒傳播,為什麼每次都有蝙蝠?生物學家:或許是“飛行的代價”

換做是其他哺乳動物,免疫系統會第一時間偵查出這些“不速之客”,進行清除,但蝙蝠為了飛行,不得不大量消耗能量、產生DNA片段,免疫系統為此做出妥協,放任體內的DNA片段存在。

要命的是,很多病毒的存在形式也是簡短的DNA片段或是RNA,與正常DNA片段一樣被蝙蝠的免疫系統“放你一馬”,蝙蝠也就形成了細胞與病毒和諧共存的特殊狀態。

然而,蝙蝠能和病毒共存,其他哺乳動物可做不到,如果其他動物或人類和蝙蝠親密接觸,乃至乾脆食用蝙蝠,就可能會被蝙蝠龐大病毒庫中某種甚至某幾種病毒感染。

病毒傳播,為什麼每次都有蝙蝠?生物學家:或許是“飛行的代價”

SARS,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MERS冠狀病毒……蝙蝠攜帶著多種病毒,本身還會飛、分佈區域廣博,誰也不知道你家旁邊公園假山裡是不是就藏著未知的移動傳染源。

令人費解的是,即便如此,還有些老饕對野生動物垂涎三尺,什麼都想吃——蝙蝠已經進化成這樣了,也還下得去口?

病毒傳播,為什麼每次都有蝙蝠?生物學家:或許是“飛行的代價”

作為生態系統中很重要的一大類,完全消滅蝙蝠顯然是不顯示且不合理的,我們更應該做的,其實是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從自己做起,對“野味”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