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全文

一.

1992年8月31日,是一个大晴天,一个少年骑着一辆六、七成新的自行车,进了县一中的大门,旁边是他的父亲,也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少年穿着一身普通的旧衣服,他们今天是来报到的。

少年看起来有些拘谨,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县城,他一直生活在农村,最远的地方只去过镇上,突然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感觉有些紧张。

他曾是那个乡村中学的佼佼者,是一个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的少年。最终以多出分数线2.5分的成绩考入这个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省重点高中。

这的确是一家人的荣耀,虽然他们生活过得很艰难,基本也就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昨晚的情景依然还刻在心里,晚上一家五口依然喝着粥,吃着地里挖回来的山芋(农村人并不会知道这个东西还有一个学名红薯),而同村的另一位同学,家境比较富有,考上了县城的的一所普通高中,大摆筵席,鞭炮烟火一直未断,父亲一直安慰说:“我们不比这些,我们比成绩”,少年心里清楚这是一种无奈的苦难酸,默默地咽着从小吃到大的山芋,默默无语。

宿舍住了八个人,有四个来自县城旁边的一个矿上,家庭基本上属于职工家庭,虽然也是住校生,但是家庭条件看起来明显要好很多。另外四个跟少年一样,来自各个镇上的农村,家庭条件估计都差不多,家庭的穷富,透过送学的父母一目了然。

同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县城的学生,都是走读生,不住校。县城,在当时的少年心里,就是一个诺大的世界,是他目前到过的最远的地方,那些衣着整洁的城里少年,看起来是那么地令人羡慕和高不可攀。

幸好学校有统一订制的校服,很大一部分遮盖了自己的不堪与破烂,也给少年蒙上了一层虚荣的假像。省重点高中的校服,穿在身上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走在县城的大街上,谁都知道这是一种荣耀,尽管只是存在于这个并无多少人知晓的小小县城里面。在多少年后,依然在少年的言语中,还有些残留的自豪。

高一的班主任,是个新毕业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一表人才,姓名不想提及,那个名字深藏在少年的心里,因为他曾对少年的鼓励,只是他也曾有少年相同的经历。因为他早已因为白血病离开这个人世,在那里,在心里,少年无能为力。他只当了一年的班主任,后来,就没有了后来...。

少年因为身高矮小,被分在了第一排,同桌的男生是个城里的孩子,朴实憨厚,家境一般,但是比起少年,还是高出一截。

后排也是两个城里的女孩,一个长相普通端庄,听说父母都是教师,来自知识分子的家庭。另一个的冷艳,深深地刻在少年的心上,他从未见过如此女孩,漂亮、干净、整洁、大方,他看到她一直都有些语塞,虽然她对于少年还是显得十分的友善。少年的自我不堪,才是拘谨的根源。这里,已有一颗种子,在少年的心里落地生根,直到很远很远的将来。

这个故事,就里的种子,就是起点。

一个只有十四岁的离家少年,第一次走出原本属于自己的那块小小农田,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坚强。

当少年第一次听到正式高等学府毕业的老师讲解英语的时候,他被惊傻了。

周末回家的时候,路过原来的中学,去看望一下中学的班主任,一个对自己赋予重望的老知识分子,在少年的心中,早已定位成一个老父亲的角色。少年在被老师问道学习情况的时候,少年潸然泪下,嘴里一直嘟囔着:“我根本听不懂,尤其是英语,上课多数时间都是用英语在讲课”,少年曾在农村初中时的那种出类拔萃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老人默默地听着,沉默不语,或许在他的心里,深深地知道这种现实的差距,只是没人会提早刻意地去揭开那张遮羞的布。只有少年,他并不知道,在哭之前。


二.

高中的生活,苦噪而乏味。对于一个贫穷的少年而言,甚至有些难过。

最为难过的就是自己的成绩,在这里,再也不是曾经乡村中学的那个领跑者,再也没有曾经那种学习上的优越感,有的只是相形见绌的失落感。那些县城的孩子基础要比少年强出好多,那种无形中的压力,压得少年喘不过气来,好像一个掉入深渊的无助者,除了不停地蹬腿,其它的,根本无能为力,连喊救命的念头都开始烟消云散,因为他知道根本不会有人来拯救自己。同学,不可能,因为大家都是竞争者,都有着一种防备别人超越自己的戒心‘’父母,不可能,他们压根就不识几个大字,对于学习,他们无能为力;老师,不可能,因为他们关心的只是那些学习优越的同学,升学率给予他们的压力是无穷的,没有人会去特别在意自己。只有自己,只有自救。可是现实的成绩和学习的进展,让少年越加痛苦,因为他发现自己并不是之前自认为的天赋异禀,而是一个有些迟钝不堪的普通少年,原本内心那道自信的大坝早已溃败,失落的洪水肆意流淌。

其次难过的就是自己的贫穷。之前在农村的学校,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一心只是读书,读书,还是读书,因为大家的家境都差不多,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比的就是成绩,少年曾经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可是现在,却截然不同,或许是因为年龄的缘故,或许是因为差距太大,心理的落差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越是匮乏,人会变得越加虚荣,而且还是在这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时期,这点会变本加厉。

每周最为期盼的时间,是周六的下午,内心会非常焦急地等待着放学的那一刻。中午就会早早准备好回家的东西,等到最后一节下课铃响,赶紧骑上自己的那辆还不算太破的自行车,飞一样地往家的方向奔去。从县城骑到家,大概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从未觉得枯燥和乏味。少年的心,如脱缰的野马,奔腾在无尽的草原上,自由、欢快、无拘无束,只为等到回家的那一刻,一路的花草,树木,建筑,都已成为少年心中固定的坐标。尽管知道回家后等待自己的还是那些粗茶淡饭,但是对于归家,却有着不可阻挡的期待。有时只是为了回家看到亲爱的奶奶;有时只为了回家能吃到从瓜蔓上现摘的黄瓜;有时只为了回家能帮忙干点农活。理由千奇百怪,但是根源只有一个,内心想逃离那个自己感到非常压抑的地方。

第二天归校的时候,总是最为难熬的时候,从原先入学时的兴奋、新奇,慢慢变成沮丧、害怕。最为严重的时候,居然在家里大哭大闹,根本不想去上学,找各种理由推迟上学的时间。记得有一次,因为奶奶生病,少年在家一直哭,一直哭,表面是安心奶奶的病情,但是实际只有他自己内心知道,他根本不想去上学,他想退学,这是这个十多岁的少年之前从未有过的心境,他之前读书从未请过假,从未迟到,从未早退,是一个那么热爱学习,那么热爱读书的少年。现在,心里却只想着退学。这种变化的根源,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内心的深处,他是痛苦的,他自己有些自暴自弃了,只是现实逼得他必须还要挣扎。返校途中的那些花草、树木,建筑,早已没有了原来的微笑,变得狰狞、变得可憎。

唯一能够激起少年动力,就是那个女孩的声音和微笑。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后桌的四个人变得已经非常的熟悉和默契。大家彼此可以开怀大笑、可以相互嬉笑打骂、可以相互挖苦掐架,一切都变得那么地令人难以忘怀,留在少年的心田。女孩的一言一行,女孩的一笑一怒,都深深地刻在少年的脑海,女孩请假的时候,少年会失落。女孩开心的时候,少年会觉得更加地开心。女孩不开心的时候,少年也会有些失落。

那是一个女孩最为美好的青春年代,少年刚好遇见,是幸福,是缘份,也是一种单纯的喜爱。

这个一个少年情窦初开的时候,刚好被这个美丽的女孩取代。只是这个女孩自己根本都不知道,也并不在意少年的存在。她是一个公主,少年是一个农村的贫苦少年。

少年的喜欢,在心里。女孩的不在意,也在心里。

日子就在这种喜欢和不在意中,慢慢地流逝,悄无声息,少年依然独自痛苦,依然暗自喜欢,女孩依然活得自然,依然没有在意。

少年依然会在每次考试之后偷偷的找个地方哭泣,女孩依然活在她我行我素的轨迹,少年偶然听说女孩的家境非常的优越,而且女孩有个喜欢的男孩,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就在同年级的其他班级里面,而且长得非常的帅。

男孩内心有些在意,也有些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独自的喜欢而已,没有杀伤力,没有竞争力,更没有嫉妒的权力。

喜欢,就是一种自己的喜欢,它从不会去打扰到别人。

三.

生活的过程多数的时间,都是平淡无奇的。

转折点出现在高三的下学期。

学校开始分班了,分快慢班。

按照成绩的好坏分。

很自然,少年和女孩留在了慢班,也就是差班。

分班的时候,老师要求重新调整座位,少年看了女孩一眼,估计要分开前后排座位,内心有些失落,比分在了慢班这件事情还要失落。当少年被分在另一组的第一排的时候,出乎少年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女孩站起来直接走到少年的后面,坐在了少年的后排,根本没有在意老师的安排,庆幸地是,老师默认了女孩的勇敢,或许在他们心理早已放弃了这些少年和这些女孩,他们的一举一行,无关痛痒,只是一种早晚的自生自灭。

少年的内心激动得无以言表。

他感激女孩的勇敢,他内心也在谩骂自己的懦弱,因为这个行为,他就不敢。

两人在一起,总是好的,虽然各自的原来熟悉同桌已经不在。

两人更近了一些,有种在落难中“”相依为命“”的感觉。

在落魄中找寻到只有两人心知的那种相依的温暖。无关他人。

少年和女孩在一起很开心,两人经常玩弄的游戏是在纸上画上方格,然后一起玩五子棋,他走一步,传给她,她走一步,再传给他,只有他们两人玩,没有其他人,玩得不亦乐乎,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玩。

没有竞争,没有差异,没有贫富,只有纯纯的那种相处。

少年活得比之前更加地开心,尽管已经知道学校已经放弃了自己,自己也没有了未来。对于未来,少年从未纠结,因为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会有未来,一切对于他而言,只有迷惘,还有迷惘。

时间过得飞快,少年不知不觉。

到了下次月考的时间,少年依然考得一般,女孩依然从未在意过自己的成绩。

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少年被调配到了快班,这个有点出乎两人的意料,按照少年的成绩,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这时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时候的调班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意义,好像一场形式表演。

少年为这件事情郁闷和失落了好久,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内在原因,很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知道,是少年的父母知道了他的分班的事情,通过找到中学的班主任找的关系,送礼走后门搞来的优待。但这份优待让少年一直耿耿于怀,在不知道原因的时候,他内心没有感激,只有一些愤恨,因为这个调班根本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作用,而且还分开了那个女孩。曾经四个人的热闹的前后排,变成了只有那一个女孩的角落,少年有些心痛。女孩是否也有同样的失落,少年并不知道。

少年会利用下课的时候,找个理由过来偷看那个女孩,运气好的时候,能够说上一两句话,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在找着那些无关紧要的理由,说服自己,也想说服这旁人敏感多疑的眼光。

少年给女孩写了封信,告诉他想要一张她的照片,他想留作纪念,因为很快就要再也不见,高考之后,或许将是海角与天涯,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平等的世界,女孩肯定会有自己的未来,少年的未来,无人知晓。

信给女孩后,少年除了等待,还是等待,他并不知道是否可以如愿。他只有在内心祈祷。

少年因为有了这份等待,就很少再去看看那个女孩,是因为害怕两人见面时会有一些尴尬,敏感的少年,只有每次走过原来班级的时候,偷偷地放慢脚步,从窗户里面偷偷窥视着女孩,有时几秒,有时十几秒,都记在脑海。只是那个女孩,根本不知道少年曾经无数次偷偷地、慢慢地走过那个窗台。

有一天,女孩突然在下课的时候,出现在少年的教室外面,喊住男孩,给了男孩一份信,两人随便搭话了几句,然后分开。信里面有一张女孩儿时的照片和一张高中的近照,里面还有一封信,信里告诉少年,要努力加油,并且留了一首诗作为结尾:友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她写的是友情,不是两情,少年心里有些失落,也有些开心。少年拿着这份信,在没人的地方读了很久,也哭了很久。

给信之后,一直到高考,那一段时间,女孩根本就没有来学校,少年总是会去胡乱猜想:女孩会不会发生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乱七八糟,其实只是在少年自己的心里。

等到照毕业照的那天,学校规定:必须按照原先分班前的同学一起合影,少年期待着女孩的出现,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见女孩,他心里很是惦念。他一直站在照相的实验楼的旁边,等着那个女孩,等着她的出现,直到照相完成,那个女孩依然没有过来。

她应该根本就不想来,即便那里有个等她的少年。

四.

高考结束了,少年落榜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少年又回归到那个从小生活的小山村里,他不再出门,因为害怕别人的冷眼与嘲讽,甚至并无恶意的关心与询问。

少年的父母四处奔波,希望能找个一般的学校让他继续,但是农村人的交际层面,确实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谁会在意一个无权无势,双手泥土的农民?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

一个远房的亲戚,在市区的牛奶厂工作,给少年介绍了一份搬运的工作,工资很低,按天结算。少年一口应允,他想逃离这个村庄,他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了却此生。

他带着简单的行囊,去了那个地方,工作很简单,就是每天清晨负责将牛奶装上货车,然后跟车到各处的送奶点送货,并且回收回来隔日的空奶瓶,再将它们统一送到公司的清洗点。工作是个体力活,早上要起得很早,就是简单的搬运、跟车、卸货。少年体单力薄,刚开始确实非常地吃力,一起的大叔总是关心着照顾着少年,让少年心里感觉有些欣慰。大叔是个外地人,来这里打工已经好多年,因为大叔家也有一个比少年稍小一点的少年,大叔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那个小孩。少年和大叔相处得很是融洽,每天大叔总是有意多搬一些,让少年能够少搬一些。少年有时也会问起大叔家的那个少年,大叔一直都会引以为自傲地说说他的表现,少年心里知道,那是大叔所有的希望所在。

每天只有在光着膀子干活的时候,才会知道生活的真实模样,少年努力地想在这种体力劳动中,消磨着自己的臆想,他最害怕干活后的空闲。

每天空闲的时候,少年总是找个没人的地方,独自待着,他有时会想起那个女孩,他想知道她现在怎样?少年知道命运早已见他们天隔一方。他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他看到了那个大叔应该就是他未来的模样。

机械充实的生活,总是过得不快也不慢,学校新学期就要开学了,那些考中的同学早已开始准备新的开始。少年依然茫然,生活就是这个模样,有人幸福,有人苦难,有人欢喜,有人流泪。

少年的内心有些不甘。

他找了个机会跟大叔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叔当时就给他拍板,这个工作根本就没有希望,也不适合你这样的少年,读书才是你唯一的前程,不要和他一样。少年望望了大叔,他很感激这段时间,这个世界上唯一对他给予关照的陌生男人,他的坚定给了少年坚定。

少年收拾了简单的行囊,辞了工,临走时给大叔鞠了一个躬。

少年再次又回到了那个小山村。他跟父母要求去复读,他要重新高考,语气十分地坚定。

经过了一些周折,少年又回到了县城,在县城北面一个偏远的学校,开始了他的重新之路。

他暂时忘记了那个女孩,因为他想重来,他想有个好一点的未来。

生活,总是只有在经历过一些磨难后,才会醒悟,少年也是一样。

未来是不确定的,让每个人充满了未知和希望。但是假如让人有机会看到一下自己的未来,你永远可能都会在惊恐中度过,会去千方百计地寻找改变命运的方法。就如同我们知道死亡,害怕死亡,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迷惘和纠结。

五.

复读学校,总共有两个班,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少年在楼下。

有一天,少年意外地碰到了女孩的同桌,四人中的那个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她也落榜了,她在楼上。这个太出乎少年的意外。

两人简单地聊了一会,在这个复读学校里,大家显得更加地冷淡,因为大家本来就不熟悉,来自县城的各个学校。大家只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暂时聚在一起。冷淡,有时也是一种竞争的必要。

唯一共通的点,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少年从她的口里得知,女孩通过家里的关系,已经进到了省城的一所很好的大学读书了。少年有些欣喜,也有些失落。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生来就是不一样的。

复读的生活,紧张、枯燥。大家经历过失败,知道失败的痛苦有多么真切。

少年只是偶尔想起那个女孩,想像她在大学生活中会是如何的模样,她那么美丽、那么冷艳,肯定会有好多男孩拼命追求她的真爱。少年有时有些低落,有时也有些无奈,现实,随着少年的慢慢长大,他开始有些明白。

已经记不起是那一天,少年收到了一份意外地来信,是那个女孩。

少年真的欣喜如狂,这封信简直就是天外飞仙般地神奇存在。那个女孩还记得这个少年。

女孩告诉少年一些她在学校的生活,也告诉他是如何得知他的现在,是因为她同桌的那个女孩告诉了他在这里的存在。

少年很快回了信,他告诉了他的惊喜和现在的模样。少年以为从此天涯不会再见,但是这个突然,让少年和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居然又有了一丝关联。

这一年,是少年人生中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里,他仿佛又活回了从前。

这里因为都是高考淘汰的学生,而且大部分都是来自乡下的中学,大家的水平都能预见,高手早已不在,少年又些许找回了一些高中之前的那种学习上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诡异荒诞,有些地方适合你茁壮成长,有些地方只会让你濒临绝望,差异的,根本并不是你自己,而是那个真实存在的场景。

假如一个人觉得生活给予了不公,那么可以换个地方,再试试看。这就是这个少年曾经真实感受到的奇幻,希望总会存在于某个未知的地方,只是我们暂时还未遇见。

少年在这里一直都很努力,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那里有着一个美丽的女孩。虽然那个女孩未必是在外面等他,他还是想去看看。

他记得起她的微笑,他记得起她的嗔怒,他记得起她的美丽,很多时候,他也知道这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那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飘扬在空中,那么美丽,那么绚烂,只是暂时还没有破灭而已。

学习继续,思念继续,日子继续...一切都在继续。

高考过后,少年考上了一个远方的大学,他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去了那个遥远的地方,想去看看外面的那个世界会是怎样?

六.

外面的世界,对于一个农村的少年,确实有些大,大得他有些惊讶。

他特意顺路绕去了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去看看故宫,看看那个他之前只能在书本上幻想的地方,他除了惊讶,还是惊讶,他在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忽然想起了那个一起干活的大叔,那个朴实憨厚的男人,他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用实际的生活,告诉过这个少年,他是无比正确的。少年应该有少年的未来,虽然他知道前路依然漫漫,但肯定不是他光着膀子,挥汗如雨,为生活拼尽血汗的那种模样。

少年一到学校,赶紧四处打听学校的通讯地址,用新地址给女孩写了一封信,暑假一拿到录取通知书,他已经给女孩发过一封信,告诉她考中这个消息,但是他知道女孩已经放假,根本不在学校,她不可能收到。

当信投进邮箱的时候,男孩就开始等待,等待,等待着女孩的回音。

少年,现在,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思念,他内心充满了期待。

未来,对于他而言,还是只是未来,他没有想得那么远。只知道有个美丽的女孩,生活在那个离他有些遥远的地方。

等待是漫长的,少年猜想着种种意外的情况,他不知道她是否已经收到他的信?他不知道她是否有空回信?他不知道她是否已经有了敲定的对象?

大学的生活,确实要比高中来得精彩,大家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没有后来真实社会的那种尔虞我诈,这里适合纯真,适合吵闹,适合友谊。

少年过得很快乐,真的很快乐。

时间在快乐中过得很快,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少年依然没有收到女孩的回信,虽然他中间又发过几份信件,但是一直都石沉大海。

少年每天都会去班级信箱收发信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等待。甚至他因为这个,都自觉干成了一份班级固定收发信件的义务职业。

少年,在无尽的等待中慢慢变得消沉,内心不如从前那么期待。现实,对于他而言,应该从未改变,女孩在远方有着她自己的生活,少年,只是她人生中的一段无关痛痒的过往,少年只能如此自我宽解。

就在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少年已经买好火车票准备回家过年,女孩的回信意外出现,少年近乎癫狂,女孩告诉少年,她们这学期一直在外地实习,整个学期都不在学校,所以一直没有看到他的来信,近期实习结束返校,才看到回信,很是抱歉。

这种抱歉,没有意义,少年根本认为无关紧要,只要收到回信,就是少年世界里最大的惊喜,少年的内心又再次燃起希望。

少年和女孩的通信再也没有断过,有时长,有时短,互相就是告诉对方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平静如水,没有大风,也没有大浪,等待来信,又成为少年的日常。

少年从未表达过自己的暗恋,女孩依然平静得如同高中那般正常,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没有人去捅破那层害怕会导致尴尬的窗纸。两人通过几次固定电话,除了相互的问候,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无关其他,女孩不懂少年,少年也不懂女孩。

生活,在等待,思念,猜想中慢慢前行。

大三快要结束的时候,少年收到女孩的最后一份来信,后来少年才知道的最后,女孩告诉少年,家里已经给她安排一个体制内的单位上班,但是具体还没有敲定,等到有了确定,才能知道具体的地址。

少年回了一封信,只是祝福她,少年有些落寞,他能感觉到差距在逐渐地拉大,拉大到他已开始有些不知所措。

出身贫穷的少年内心非常清楚,那个女孩和他还是不一样。

七.

新的学期开学后,少年再也没有收到女孩的来信,少年不知道女孩过得怎么样?女孩好像也已经忘记了那个少年。

少年依旧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学习生活,女孩应该也有着自己的人生旅程,两人平行地生活在各自的二维空间,没有交集,没有关联,时间任意流淌,只是少年经常有些思念,但是只是思念,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伤悲,也没有太多的在意。

年轻,就是这份不在意的唯一资本。

少年毕业了,毕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那是90年代,找工作确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有着不错的学历。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多数都已进了国企,这些成绩一般的,都面临着自寻出路的窘迫。

少年在一个同学的帮助下,南下打工,又去了一个遥远的南边,再次离开生长的地方。在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工厂上班,过着普通人该有的生活。

少年,终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心中有些开心,也经常有些失落,打工的机械生活,仿佛又让他看到了曾经那段搬运的短暂经历,好像自己仅仅只是换了一种打工挣钱的方式而已。本质上并无差异。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我们经常羡慕别人的生活,讨厌自己的生活,可是我们羡慕的那个人,或许也有我们一样的烦恼。

少年的很多烦恼,都是当下的一种假装,很容易就会在玩耍中遗忘,但是他在空闲的时候经常会想起那个女孩,他只知道她一定生活在那个他并不熟悉的城市,按照她自己的轨迹,不知道过得是好,还是坏?

少年开始疯狂地找寻女孩的联系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找各种可能相关的人,最后还是从女孩同桌那里拿到了一个电话号码,女孩家中的电话。

少年偷偷地拨打过好多次电话,而且选择了不同的时间点,但是多数时候都是女孩妈妈接的电话,或许还是少年自己的自卑与慌张,少年每次都不知所措地编造着各种搪塞的谎言,有时甚至听到声音就直接挂断,他不敢直接问她妈妈,怕她追根究底地盘问他。他心里十分地期待着能有一些好运,碰到那个女孩接到电话,但是一直都没有碰到。

少年南下的第二个春节,少年回到了家乡过年。

在大年三十晚上大概吃团圆饭的时间,少年又拨通了那个电话,他想这个时间点,应该最能够找到那个女孩,这个小心思真的有些灵验,少年在几年后又一次听见女孩熟悉的声音,少年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少年约了那个女孩。

两人就约在少年返程南下的那天,在县城高中旁边的那个桥上相见。

少年很早就到了相约的地点,在那里等着那个女孩。

女孩如约而至。

女孩依旧美丽平静,少年假装老成与镇定,的确只是一种假装。

两人一起吃了顿早餐,都是一些礼节性的聊天,没有实质性内容,少年问了女孩为什么工作之后就不给个联系方式,女孩欲言又止,少年不再追问。

两人自此分开,再无相见。

距离产生不了美,距离只会产生更远的距离。

许多年后的少年才开始明白,自己错失了这次机会,女孩是想看看曾经的少年,无论出于任何的动机,这只会是一个结束,也会是一种开始,但是现实对于少年,过于无奈,他毫无任何掌控的能力与资本。

少年还是那个贫穷的少年,女孩还是那个优越的女孩,现实中没有童话。


八.

时间一直在走,滴答,滴答,滴滴答,无所谓快,无所谓慢。

少年一直在生活中挣扎,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因为一切的自身基础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命,很多时候,的确就是生来注定的,少年的努力只是不愿意自甘沉沦,只是想让自己过得能够更好一些,仅此而已。

少年在慢慢地长大,

2015年,曾经的那个少年被人拉进了一个高中同学群的里面,这得益于科技的力量,否则大家此生未必还会再见,少年得到了参加20年同学聚会的邀请。

少年,原本以为安静的生活,泛起一圈涟漪。

女孩的同桌,找到了少年,她是这次聚会的主导者。

她们电话聊了很久,少年在小心翼翼地,但又迫不及待地打听着女孩的消息。

女孩已经结婚了,跟我们原来的同班同学,一个沉默寡言的文静男孩。

女孩确定不会来,那个男孩也不会来。

少年有些失落,也有些期待。

少年要到了女孩的电话。

少年想给女孩打个电话,或许是想问个好,或许是想了结一些想法,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该不该去打扰女孩。

少年非常的纠结。

少年去了聚会,看到那些曾经一起共读的少年,都已是大腹便便,芳华早已不在。

只有过往的那些回忆,留在心田,曾经的竞争对手,现在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是相互间有趣的回忆,小到一个曾经并不在意的细节,藏在心里,珍藏了很多年。

看到这些,少年内心有一些庆幸,庆幸女孩没有到来,因为如果遇见,或许不知道如何见面,或许会破坏心中原本的那个美丽印象。

不见,也挺好。遗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丽。

“喂”

“你好,哪位?”

“是我”

“喔,你啊!,你好”

“你好吗?”

“挺好的”

“哦”

时间仿佛停止了一会,两人都没有说话。

“你聚会怎么没有去?”

“不想去”

“哦”

“听说你和他结婚啦,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会这样?”

“我想结婚了,刚好在机场碰到,后来就结了”

“哦,他对你好吗?”

“挺好的”

“你们小孩多大了”

“我们没要小孩”

“为什么”

“不喜欢”

“哦”

“你呢?”

“我也结婚了,有个男孩,你知道有人喜欢你吗?”

“知道”

“问你个问题:你觉得我怪吗?”

“怪吗?...嗯...没有啊.”

很多事情两人都欲言又止,谈话并不顺畅,在些许的尴尬中结束了电话。

那个早已不在的少年,有些惆怅,曾经有,现在依然还有。

九.

“喂”

“是你啊!”

“好久没有给电话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三年多了”

“嗯”

“过得好吗”

“挺好的,你呢?”

“不太好”

“怎么啦?”

“中年的男人不如狗,只有自己到了中年才会知道,感觉自己到了更年期”

“呵呵...这个年龄谁都差不多”

“今天打电话就是想回答你三年前的那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怪不怪的那个问题啊”

“哦,我都忘记了”

“我没有忘,想听听吗”

“你说吧”

“其实我并不知道真实的你到底怪不怪,但是在我的心里没有,因为我一直都是在仰望着你,你是存在于一个我并不能触摸到的世界,我只能远远看到,这就是一种真实的状态,我承认我在心里喜欢过你,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少年美好的记忆,我们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为什么不是同一个世界?”

“我从小就存在于贫穷之中,去县城读书,是我一生中最为痛苦的三年,而且是在我最为敏感的年龄,自卑,绝望,我无数次在学校里偷偷地哭泣”

“真的吗?”

“是的,唯一留在心里的纪念,就是你这个美好的念想,我见到了你最为美好的年龄,这也是一种幸运,但是,现实永远都是现实,差距永远都是差距,你在云端,我在地下,只是之前年少,从不会觉得,现在年纪大了,自然就会认可这种差距,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女孩沉默不语。

“想想自己毕业之后,自己的家庭根本没有能力去幻想什么,只是在找口饭吃,未来,对于一个出身贫穷的家庭,有些不切实际,最为实际的是填饱肚皮。人穷志短,那是一种无奈地自然,不是生来就志短,就是因为穷到都不敢想。”

女孩依旧沉默不语。

“对于人生的规划,那属于有条件规划的人,饿着肚子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口吃的。想想过去,想想现在,想想自己,哪来的所谓规划,有的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是没有遇见喜欢的人,但是内心连追求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资本。”

女孩依然沉默不语。

“其实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但是我自己确实早已放弃,就在最后一次见面之后,机会或许是有过,但是自己想都不敢去想。因为工作后才能稍微看到一点真实的自己,一无所有,一直都是自己的常态,未来,或许只是一种幻想。”

“嗯,能理解”

“说了这么多,烦吗?”

“没有”

“说出来就好了,你变化大吗?”

“老了”

“很庆幸我是在你最好的时候遇见的”

“或许吧,谢谢你还记得”

“被人惦记,是一种幸福”

“嗯”

这次没有尴尬,没有上次的欲言又止。两人聊了很久很久,像个久别的老朋友,挺好。

时间过得真快!

少年早已不在,美丽却永远长存。

那是一段过往,一段回忆,一段青春。


十.

冠状病毒的疫情随后到来,大家都被告知不可以外出,各自都回归了各自该有的那个家庭,温暖重新流向我们的心里,虽然偶尔也会想起曾有的回忆,美好的,可以让她一直留在心里。

谁都有残留的记忆,不必抹去,让她伴随着我们的肉身一起死去。


<少年>----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