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利比亞“淡定哥”?

樣花兒


先要點贊答主“馬克觀察”的回答,他已經把事件的來籠去脈說清楚了,並借他一張圖:

確實,在槍聲震耳的戰鬥現場,你唱什麼、彈什麼根本不可能聽到,其實最重要的,不是你唱什麼、彈什麼,而是唱和彈這個行為的本身。

所以,我更傾向於把它看作是一個現場版的、非常成功的、堪稱21世紀經典的當代行為藝術作品。(哈哈)

行為藝術(Action Art)是西方後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出現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從形式上看,可以把其理解為由活動雕塑、行動繪畫以及觀念藝術等藝術形式與表演藝術的結合。作為後現代藝術以來的一種主流藝術形式,行為藝術本身包含著三個基本的因素:行為(或者行動)(Action)、身體(body)、偶發(happenings)。

所有的行為藝術都是行為藝術家企圖反映對當代人類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的思考,比如人性、戰爭、壓迫、環境、社會、反判、人的異化等問題。

這一畫面中,行為藝術的三個要素都非常豐滿:五個人均有深度的參與(行為),不同的姿勢(身體),一次街道中遭遇戰(偶發性)。

畫面引發的思考也很有意思:抱著吉他與拿著槍正在開火的戰士構成強烈的視覺反差(淡定與緊張),居民區與激烈的戰鬥場面形成張力(安寧與破壞),它是誇張的又是現實的,這不正是藝術家們夢寐以求的場面嗎?而這不是表演,是正在發生的事件,更加構成了一種強烈的對現實世界的反諷,引起了人們對藝術與現實、戰爭與和平、建設與毀滅等等的深刻思考。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行為藝術感,這張照片才引起世界強烈的關注。


西江書畫藝術


2011年9月份的利比亞內戰交戰正酣,當時利比亞反對派全國過渡委員會(NTC)的大部隊正在卡扎菲的最後一個據點蘇爾特與利政府軍正在決戰,在當天下午蘇爾特槍林彈雨的街頭,在反對派方面出現了一位身穿迷彩服頭裹著白方巾的“淡定哥”,手持一把大吉他在為隊友加油打氣,似乎在給隊友加BUFF。當時一名法新社記者在相隔戰場一個街區的距離上,把這個在戰場上罕見的場景拍了下來。



經事後瞭解,這位“淡定哥”年僅38歲,名叫馬索德.比斯維爾,在利比亞內戰前是班加西地區的一名商人兼音樂人,由於當時並未接受多少軍事訓練就匆匆上陣,所以臨時起意就抄起了自己的土吉他,唱了一首反對卡扎菲統治的歌曲“My Nation Will Remain the Same”(我的國家永不變)。後來由於爆炸,他的演出被迫中斷,但是這一幕被記者定格。



在戰爭當中唱歌並不是新鮮事,有些時候往往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在古代戰爭當中專門有隨軍的吟唱詩人,而在現代戰爭當中有軍樂隊和文藝兵到前線勞軍,比如當初的1941年莫斯科戰役期間,莫克羅烏索夫創作的《莫斯科保衛者之歌》為鼓舞士氣起到了相當大程度的作用。不過在前線戰場進行戰鬥期間不是幫著打仗而是唱歌,這個“淡定哥”也算是頭一份。


根據當時與比斯維爾一起參與戰鬥的隊友描述,其實當時比斯維爾唱歌加成的BUFF並沒有加上,因為在戰場上隆隆地槍炮聲和呼嘯而過的子彈聲既令人緊張,又難以分神,所以既聽不見,也聽不到,不說他豬隊友就夠給面子了。

“當時想聽到他的音樂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有心思聽歌曲,到處都是隆隆炮聲和子彈從頭頂飛過的聲音。”


不過比斯維爾不但因戰場唱歌成功的出了名,還成功的從一名反對派戰士轉型成為了一名吟唱詩人,既參與了艾季達比耶的前線勞軍,還在的黎波里的廣場上為反對派民眾盡情歡唱,甚至還專門在社交媒體上設置了賬戶,專門發表自己編輯的歌曲。


總而言之,在前線戰事休息的時候,唱歌是最能緩解戰場緊張情緒,且調動士兵士氣的行為,不過在戰鬥過程中,這種行為往往起到了副作用,一來是戰場環境太亂,根本聽不到,二來則是心思全在戰鬥當中,不但戰機稍縱即逝,而且走神容易被對方幹掉。而這第三就是,因為拿著吉他而不是武器負了傷,不但戰友看著來氣,可能抬擔架的醫護兵會更來氣。


馬克觀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利比亞執政當局武裝攻佔卡扎菲家鄉蘇爾特的戰事仍在激烈進行,然而就在遍佈戰火硝煙的蘇爾特市內街道上,一名手抱吉他彈奏樂曲、士兵裝扮的利比亞“淡定哥”成為激烈戰場上別具一格的風景。

戰爭激戰正酣,滿地都是子彈殼,牆上被子彈打的坑坑窪窪,一名歌手身穿軍裝,周邊的戰場好像跟他毫無關係,他忘我的在一旁彈唱,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是一種捨身取義的高尚品格,子彈呼嘯而過,他毫不為動,毅然拿起吉他高聲歌唱,以此鼓舞自己的戰友,用歌聲激勵他們英勇戰鬥,而他在戰場上手無寸鐵,沒有任何的防身武器,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據媒體報道,淡定哥是一名音樂人,在利比亞局勢緊張之後,他決定加入反對卡扎菲的部隊成為一名戰士。而因為自己對槍支不熟悉,但又想為戰場做貢獻,於是他以歌聲為子彈,以生命為槍支,奮鬥在理想的戰場上。

淡定哥的英勇事蹟傳到網絡上後,各界網民開始不淡定了,有的網友懷疑,淡定哥的表現在戰場上真的有用嗎?立馬有網友進行了科學論證,他們通過理論分析認為,音樂對人的行為具有明顯的刺激作用,高亢的音樂能夠激勵戰士勇敢衝鋒,而舒緩的音樂能夠放鬆戰士的心情,幫助他們沉著應戰。

而有的網友形容這個小組就好像是遊戲中的一個隊伍,前面衝鋒的是肉盾,能夠吸引敵人的活力,而淡定哥是輔助,用音樂增加戰友的殺傷值,而後面的則是遠程,主要負責攻擊輸出,真是完美的一個戰鬥組合。

對淡定哥的表現,網友各抒己見,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在下面發表您的評論!


大國縱橫


“淡定哥”真的淡定麼,非也!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龔玲娜老師的忐忑,對於這首歌我們在聽的時候總感覺是有人瘋了一樣,而圖中所謂的“淡定哥”實際上也屬於這種程度的瘋。接下來,筱晨給大家分析下,淡定哥為何會以這種形勢出現在比利亞軍隊交火的畫面中。

第一點,我們暫且稱為環境影響。眾所周知,比利亞這個國家經常出現武裝分子交火的場面,而平民百姓在這種環境下,也經常會接觸到這種場面。可能槍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比較可怕的。因為其隨時都能夠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安全。但對於經常處於戰亂飽受戰爭的國家來說,這對他們就像是家常便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此一來,淡定哥就會顯得十分淡定。


第二點,提問者在“淡定哥”這三個字上加了“”充分說明其實提問者是對於淡定哥的一種否認,畢竟是個人在面對槍炮的時候,都不希望危及到自己的生命。但事發突然,抱著吉他的男人還沒來得及跑,就被人給抓拍了。也就是說,這丫本來就是想跑的,奈何上鏡了。

第三,小咖說助攻,你丫能不能不扯淡。我大學好賴學過吉他,要是電吉他說插上電可以給武裝人員助攻,但這哪裡接電線了,話筒也沒有,怎麼擴音?彈出來還沒響就被槍聲覆蓋了。即便是要助攻,也應該和古代一樣,找幾面鼓用力捶吧。


軍武視界


第一眼看到利比亞“淡定哥”照片的時候,不看文字,我以為這是一個電影截圖,又或者是一個街頭藝術表演。先上原圖:

再來看看惡搞版本的:

誰能想象,這是真實發生在戰場上的一幕。不得不說,“淡定哥”非常與眾不同,用一句經典名言來說:“世人笑我太痴顛,我笑他人看不穿”。在敵軍交戰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他居然抱著一把吉他在彈奏,這是有多淡定的人才能做到如此從容不迫。

下面,認真講講這事:

大概查閱了一下新聞,這事發生時間已經挺久遠了,當時兩軍交鋒,突然一位身穿迷你服裹著白頭巾的“淡定哥”闖進人們的視野,這位“淡定哥”手裡抱著一把吉他,邊唱邊彈奏,試圖為身邊的小夥伴們打氣加油,而這一罕見又滑稽的場面剛好被當時在場的一名記者拍了下來。

據瞭解,這位“淡定哥”當時年僅38歲,在利比亞內戰之前,他曾是一名音樂人,也是一位商人。在利比亞內戰局勢緊張後,他覺得必須有所作為,於是並加入了軍隊,成為了一名戰士。但在上戰場之前,他從未接受過任何專業的軍事訓練。

因為自己不熟悉槍支的使用,而又有一腔熱血,於是他便抱起了自己的吉他衝上戰場,將歌聲化為動力,化為子彈,用音樂來激勵自己,激勵戰友。

據說,他當時唱的是一首反對卡扎菲的歌曲,中文名叫:我的國家永不變。其實不用思考我們都能猜測到,戰友肯定聽不到歌聲。畢竟在那個槍林彈雨的緊張時刻,子彈從耳邊從身邊飛過,誰還有心情去聽音樂?
但是,誰又能說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呢?在那個時刻,其實彈什麼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份愛國熱血之心!

個人覺得這可以看做是一個行為藝術表演,雖誇張又滑稽,但卻極具諷刺意味,戰場無情,人間有愛!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關於利比亞淡定哥的看法,我認為其中有兩點值得深思的。

其一,宗教信仰或者其他信仰。縱觀世界各國,由於信仰不同所導致的衝突長久以來無法得到解決,衝突時有發生。信仰有時候甚至能左右政治,有些國家以宗教信仰來掌控國家的政治命運。現在的利比亞戰爭其實就是最典型的派別信仰鬥爭導致的政治鬥爭,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信仰隔閡導致國家戰事連連。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政治分歧也無非是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天主教之間的鬥爭。尤其是在落後國家,這種信仰鬥爭演繹的淋漓盡致。信仰的表達方式不一定以武器來代替。回看一戰二戰,歐美戰場上不乏缺少牧師的身影,他們拿著宗教禮器,如十字架聖經、聖盃,等物件來回穿梭在戰場上為戰士祈禱,為死去的戰友祈禱,這也是他們代表宗教信仰對戰爭的表達方式。

其二就是個人的理想信仰,生活在一個戰爭年代,一個國破家亡的戰場,人們都於生命已經沒有絲毫的牽掛,他們當中有音樂家,有歌唱家,殺敵也許不是他們願意做的事情,他們更願意用自己熟悉的音樂來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回看我們國家在戰爭年代,也不乏缺少這類能人異士,例如吹衝鋒號的號手,手舉衝鋒旗幟的旗手,他們雖然沒有拿起武器殺敵,但是,用他們熟悉的技能和對未來的理想去為自己的戰友搖旗吶喊,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抗爭,這種對於和平的理想表達方式也是值得認同的。

回看利比亞淡定哥,也許正是這種沒有殺敵技能,但是能夠運用自己的音樂天賦去為戰友鼓舞的人,這種精神也是非常可嘉的!拿吉他與拿武器的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渴望和平,將生死置之度外!




廚妖路小福


每個國家不同的作戰方式吧,這個所謂的淡定哥,與其說是勇敢,不如說是:不明智,這等於把作戰當成一個遊戲了,這種舉動實在是問題重重。

為了鼓舞士氣,各國都會想辦法給士兵創造儘可能好的條件,包括組織娛樂活動,其中之一,組織文藝活動。不僅士兵可以自行組織,許多國家也會組織,職業演員到前線進行慰問演出,我軍組建有專門的文工團,美軍沒有文工團,卻可以組織民間人士前往前線,但是這一切都在戰鬥間隙。

一邊是戰友正在作戰,一邊有人在彈琴,按我說,這屬於胡鬧。作戰之中,加入娛樂,這是什麼樣的作戰態度,這表現的更多是沒把作戰當成一回事,其作戰戰術技術不嚴格,什麼給前方戰友加血加防加準星,也許只能算加亂了。不管怎麼說,作戰都是很大的風險,這是拿生命開玩笑,槍彈不長眼。在作戰時應該專心致志,如此幹,有點製造噪音了,戰友在作戰時,很難會有心情聽音樂,眼晴用於觀察敵情,耳朵也不會閒著,關注一切聲單,音樂聲是好聽,在戰場上,它可不必備之物,其實等於告知對方自已在什麼地方,也許尋著音樂聲會有迫擊炮彈落下!

這也許在我們看來是意外,但是在中東地區,這也不算什麼,作戰不講戰術,射擊全憑感覺,幾乎是一種常態,也難怪,以色列能在中東稱雄了!實在對手的水平有效,據說,阿軍的表現可以氣死蘇軍顧問,以前看似傳說,如今真可能了。


麥田軍事觀察


很拽!很酷!很Q!

老金已經想不出更好的名詞來讚美這位淡定哥了!

利比亞這位老兄不僅酷,帥,在流彈飛舞之間讓戰士們享受音樂之美,自己遊走在生與死之間,把淡定二字演繹到了極致!

故事發生在2011年10月11日,起源於突尼斯的阿拉伯之春吹到了利比亞,各地群雄並起,向卡扎菲老家蘇爾特進軍,槍林彈雨之間,乍現一個手抱吉他的戰士,讓這場激烈的戰鬥充滿了浪漫的格調,讓人們忘卻了這是殘酷的戰爭!

據悉這個手抱吉他的士兵是一個音樂人,加入反對卡扎菲的部隊之後,便用他擅長的吉他在戰友身邊彈奏,鼓舞他們戰鬥!

淡定哥是真正的英雄,視死如歸的英雄。


古今戰場上不乏這樣不用武器的英雄!

在中國的戰場上,有一個特殊群體,就是這樣的英雄,那就是衝鋒在前的旗手!

紅軍的每次衝鋒,都是旗手扛旗在先,直至將紅旗插上攻擊目標的最高處,

衝鋒在前,又扛著大旗,因此有無數的扛旗戰士犧牲在勝利的道路上!

一個倒下,就立刻有新的旗手出現,繼續衝鋒,直到將勝利的紅旗插在敵人的陣地上!

開國將軍一千多,能征善戰的大把,扛旗出身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開國少將丁盛;

在攻克天險婁山關的時候,已經不扛旗擔任連指導員的丁盛依舊衝鋒在最前面,主席問彭德懷,那人是誰?

彭德懷回答,是丁大膽,

主席說,就是那個扛旗很好的老表嘛,


這是一張現代的旗手照片,故事發生在不遠的東方大國反擊戰。

撐住紅旗的是老山主攻團七連五班班長羅仕忠,

1984年4月28日凌晨,羅仕忠所在連隊開始向老山主峰發動攻擊,羅仕忠被火線批准入黨,邊打邊衝,第一個衝上老山主峰!

將鮮紅的軍旗插在老山主峰,這時候他的體力接近耗盡,依舊奮力將旗杆撐起!


無論是利比亞的吉他手,還是中國的旗手,古今戰場上始終不乏將生死置之度外,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鼓舞著戰士們勇往直前,走向勝利!


你對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點贊和留言:

關注老金看世界,每天都有精彩時局分析!


老金看世界


在利比亞戰爭爆發的時候,一位手持吉他在彈火橫飛的戰場上彈奏著音樂的利比亞反對派戰士受到了非常多的媒體的關注。一些網友更是給他起了淡定哥的雅稱,關於利比亞淡定哥的具體作用,人們也是提出了很多的質疑。一些人認為淡定哥是戰場上真正的英雄,能夠在槍林彈雨中彈奏著音樂,確實是一種非常高雅的境界。也有人認為淡定哥的存在是軍隊不可缺的一部分,是軍隊的一種精神支撐,就像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司號員的號聲,古代戰爭中的戰鼓一樣。



先來說一下第一種觀點,這種觀點本身可信性就不高,別人都在拼命打仗,作為士兵的淡定哥卻在彈吉他,不要說敵方士兵的子彈不長眼。就算是自己的戰友恐怕也不能容忍這種行為,畢竟軍隊是世界上最講究紀律性的地方,所以這種行為應該是獲得了軍隊的普遍認同的,而且極有可能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實各國之間的軍隊的作戰形式是不同的,作戰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也許在我們看來利比亞淡定哥是讓人很難理解的,但是在利比亞的戰爭中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有人在利比亞的其他的戰場上看到了身背吉他的士兵,這些吉他的作用應該也是鼓舞士氣。在中國古代的時候,軍隊在交戰的時候會用戰鼓來鼓舞士氣。比如說古代比較著名的長勺之戰中,就出現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可見音樂在戰爭中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而在近代戰爭中,衝鋒號也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方法,在號聲的激勵下,士兵往往能夠更加忘我的衝鋒,殺氣敵人來也更加的起勁。因此淡定哥的存在應該是類似於戰鼓或者衝鋒號的一種激勵方式。音樂能夠改變人的心情,

淡定哥通過音樂來讓本身處於緊張的交戰環境下的士兵心情放鬆下來,更加有利於增加他們的戰鬥力。戰爭是無情的,能夠在戰鬥中聽著音樂,對於在交戰中的士兵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軍武小咖


利比亞戰局正酣,一位“淡定哥”卻比什麼大軍閥更加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在現在亂局之下還能保持這樣一種樂觀的心態,不知道該為利比亞人民的樂觀感到同情還是讚賞。

利比亞曾經的梟雄卡扎菲已經葬身在西方和反政府武裝手中,而利比亞並沒有像利比亞老百姓想象的那樣馬上迎來民主自由的“黃金時代”,和其他歷經“阿拉伯之春”的國家一樣,動盪不可避免。他們迎來的不是美好生活,仍然陷入了各大軍閥、ISIS、民兵組織、民族團結政府的多方混戰之中。僅2017年就有40萬無辜平民流離失所,而2011年到現在累計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萬多人,受傷人數2萬多人,各類襲擊爆炸此起彼伏,人道主義危機嚴重。


淡定哥在街頭巷戰中能夠保持這麼淡定,或許是勝利掌握在他這一方,亦或是在殘酷硝煙中尋找一點快樂。無論是怎樣我們不得而知,只能為利比亞人民祈福吧,但願他們國家能夠早日結束戰亂,迎來和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