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北方咋就不能有黃河三角洲呢?

一夢南柯X


首先北方是有黃河三角洲存在的,地址就位於黃河東營入海口地區這一地區,目前還建有溼地公園。此問題可能是站在經濟角度,為什麼有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發達經濟圈而沒有黃三角經濟圈。之所以沒有黃河三角洲經濟圈與地理因素以及黃河改道因素有特別大的關係,主要就是地理因素作為基礎,從而形成了當前黃河入海口區域並沒有特別多的城市。

我們都知道黃河在歷史上幾經改道,之前是在江蘇區域入海,當前江蘇淮安附近還能看到有黃河故道,名字叫廢黃河,而後來幾經改道最後奪了山東的大清河入海。幾經改道所形成的弊端就是不能像長江入海口一樣始終如一,人類逐水而建最終形成了非常多的城市,這幾個城市,最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支柱城市。
另外就是黃河的含水量,雖然長江和黃河都是發源於我國西部高原,但長江在流向東部的過程當中彙集了嘉陵江,等特別多大型支流,而黃河流經黃土高原以後,基本沒有支流匯入,並且含的泥沙量非常大,中途還有大的峽谷落差存在。水量不足落差大使得黃河無法通航,黃河也就無法像長江一樣被利用起來,沒有航道運輸,形成不成發達的經濟帶。
長江水道我們都知道,從西部的宜賓,瀘州,重慶到中部的宜昌,武漢,岳陽再到東部安徽省和江蘇省南部大部分的城市,最終在上海和南通之間入海,這一條黃金水道連接起了我國西部與東部的經濟大動脈,所以在這條水道上面的經濟往來十分頻繁,當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行世界貿易之時,長江,珠江與大海的溝通就顯得至關重要,而黃河因為不具備此條件,所以最終也沒有形成發達的三角洲經濟圈,只形成了溼地公園。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首先要明確一個觀點,黃河有三角洲。黃河歷史上長時期年均十六億噸泥沙,這樣的含沙量,想不在河口形成三角洲都難。

然而為什麼黃河三角洲這一說法不流行呢?

一是黃河三角洲歷史上屢次變遷位置。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除了小部分輸入大海外,大部分在下游河道沉積,這也使得黃河下游河道不斷抬升,形成地上懸河。因此歷史上黃河就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以後的兩千六百多年曆史中,黃河下游河道經歷了自北向南,而後又自南向北的擺動。以河南孟津為頂點,北達天津,南界淮河一線,黃河在這個扇形面積內來回“掃射”,這也是塑造華北平原的絕對主力。

在上述這段歷史時期內(前602——1938年),黃河大的決口有26次。其中較為固定的流路有兩條:

1、明代潘季馴行“束水攻沙”策後,黃河經開封、蘭考、商丘、碭山、徐州、宿遷、淮陰一線,從清江浦歷雲梯關至大海,這條流路行水達300餘年。在今天的地圖上仍能看到這條黃河故道,這條故道對海岸的影響在今天的地圖上仍可以明顯看出來。

2、黃河南流的時間並沒有北流的時間長,北流就是指入海口在山東半島的北邊,也就是今天黃河的入海口位置。歷史上北流的時間最長,最近的一次是大的改道是1855年銅瓦廂大改道,由明代的南流改為現在的北流。因為北流時間長,因此在渤海邊的黃河三角洲還是很明顯的。因此不能說沒有黃河三角洲。

方框所示為今黃河三角洲,圓框所示為黃河故三角洲

然而正是因為黃河三角洲不止一個,所以也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代指。地名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指代範圍的唯一性。說到黃河三角洲,除了當今的山東東營,還可能會想到明清故道的入海口三角洲。

二是黃河三角洲的經濟方面沒有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影響力。

這也是黃河三角洲不為人知的最重要原因了。說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從中國近代以來,這兩個地方都是得風氣之先,最先開眼看世界,最先發展起來的地方。而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繼而五口通商,打開廣州和上海門戶的時候,此時的黃河還在南流階段,現在渤海邊的黃河三角洲還沒有影子呢。因此在經濟發展上,黃河三角洲無法與上述兩個三角洲相比。產業方面,黃河三角洲多以農業為主,遠不及長三角和珠三角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金融輻射能力。

從上圖也可以看出,長三角區域的城市密度,遠高於渤海邊的黃河三角洲。

這也是黃三角一直默默無聞的主要因素。

現如今,山東東營市正以黃河三角洲河入海口景觀為核心,投入巨資打造一個旅遊勝地。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黃三角以旅遊業廣為人知,我想就不會有題上的疑問了。

黃河入海口風景


歷史寶藏


在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兩個區域分別就是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這兩個三角洲誕生了大量的知名城市,比如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


(長江入海口)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他為什麼不能像長江和珠江那樣在入海口出現大量的城市呢?現在的黃河入海口在山東東營。東營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和長三角珠三角那些城市比起來,名氣小得多。要不是在那裡發現了石油,東營可能沒有什麼名氣。
(黃河入海口)


黃河之所以不能像長江和珠江那樣誕生有大量城市組成的三角洲,有多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黃河在歷史上多次改道,它的入海口一直不穩定。根據歷史記載黃河出現了比較大的改道26次,黃河的入海口最北到大沽口,最南到長江入海口。現在的入海口是在1855年確立的,在這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黃河的入海口在今天的江蘇。
(黃河入海口長期在河北和江蘇之間擺動,沒有固定的入海口)

第二,黃河的航運價值不高。大家都知道黃河水的含沙量非常高,同時黃河兩岸的物產並不算好,因此沒有很高的航運價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所以能夠誕生大量的城市,和航運貿易有很大的關係。

個人覺得,以上是黃河三角洲不能誕生大量城市和聚集大量人口的最主要原因。一些流量比黃河小得多的河流,比如閩江、錢塘江、海河由於具有航運價值,因此聚集了不少的人口,形成了城市群。


財經知識局


負責任的告訴你!北方是有黃河三角洲的!

黃河三角洲是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處沉積形成的沖積平原,位處黃河入海口處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正是以保護河口溼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溼地類型保護區。

以濱州為頂點,北到徒駭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狀三角形,面積5,450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10公尺以下。三角洲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區內自然資源豐富。

黃河口溼地生態旅遊區佔地23萬畝,都處在黃河三角洲之內,地貌以蘆葦沼澤,溼地為主,其次為河口灘地,帶翅鹼蓬鹽灘溼地,灌叢疏林溼地以及人工槐林溼地等。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既有滄海桑田的神奇與壯闊,又有黃龍入海的壯觀和長河落日的靜美,是人們休閒、度假、觀光科普的最佳場所。


但你說的肯定是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類似的經濟圈。

我試著來解答一下,黃河入海口附近為什麼沒有形成一個經濟帶動作用的經濟圈 。

一個是農業發達,河流攜帶的泥沙會在入海口形成衝擊平原,且土地肥沃,灌溉也往往不缺淡水。所以很容易發展農業,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工商業。

另一個是交通方便,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不僅僅有方便的內河航運,也有方便的海運,甚至方便的遠洋運輸,這些都為發展經濟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廣大的經濟腹地。

於是乎,反觀黃河,情況就不這麼樂觀了,首先黃河下游是地上河,歷史上經常氾濫形成災害,並不利於發展農業。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幾乎可忽略,因此使用黃河水灌溉難度很大區域也很小。再加上華北地區普遍淡水資源緊張。



其次黃河泥沙含量大,本身航運能力就很差,北方並不以航運為主,所以黃河入海口也就談不上經濟腹地因此在黃河入海口沒有形成發達地區也很正常。當然,也衷心希望東營濱州等地區做好黃河文章,經濟騰飛。

其次,山東附近沒有一些能夠很好輻射的經濟特區和新興城市和產業。國 家也沒有政 策 扶 持。


反觀其他兩個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與東南亞隔海相望,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不含龍門)、中山、珠海、江門、肇慶(市區和四會),大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深汕特別合作區,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地區發展的龍頭,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2.67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佔全國的2.2%、18.5%、11.0%。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長江經濟帶的引領發展區,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高速公路網比較健全,公鐵交通幹線密度全國領先,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兜兜不逗逗


地理上的黃河三角洲當然是有的,但是顯然你問的不是地理上的三角洲。

我試著來解答一下,黃河入海口附近為什麼沒有形成一個經濟帶動作用的發達區域。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想清楚為什麼河流入海口容易形成發達區域,這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個是農業發達,河流攜帶的泥沙會在入海口形成衝擊平原,且土地肥沃,灌溉也往往不缺淡水。所以很容易發展農業,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工商業。

另一個是交通方便,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不僅僅有方便的內河航運,也有方便的海運,甚至方便的遠洋運輸,這些都為發展經濟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廣大的經濟腹地。

於是乎,反觀黃河,情況就不這麼樂觀了,

首先黃河下游是地上河,歷史上經常氾濫形成災害,並不利於發展農業。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幾乎可忽略,因此使用黃河水灌溉難度很大區域也很小。再加上華北地區普遍淡水資源緊張。

其次黃河泥沙含量大,本身航運能力就很差,北方並不以航運為主,所以黃河入海口也就談不上經濟腹地

因此在黃河入海口沒有形成發達地區也很正常。

當然,也衷心希望東營濱州等地區做好黃河文章,經濟騰飛。


涇渭漳淮


能提出這種問題的地理盲簡直能讓黃河氣笑了。

華北大平原是什麼?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沒有華北淮海大平原,華夏文明會誕生嗎?會延續幾千年嗎?想想都不可能。那些北方這些大平原是如何誕生,塑造它們的主力是誰?當然是每年攜帶十幾億噸泥沙的黃河了!!

如果不懂,請記住,江蘇省鹽城市是中國海拔高度最低的一個市,是黃河泥沙千年造陸的成果,黃河千年來在江蘇塑造出四萬平方公里的平原。更別說幾百萬年來它塑造出的黃淮海大平原了。區區三角洲,小意思了


手機用戶臘肉


北方太平坦了,東北華北平原在這放著,就連你上800-1000米的內蒙古高原,上來也全是平地,不需要三角洲吧。


內蒙人不知道


北方有遼東半島,渤海灣,山東半島!這都是大好的地方!至於沒有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那就是有各種因素決定的……我說不清楚,請高人指點啦!


玩家2657238330


三角洲的形成是需要條件的。它是由河川流到入海的地方時,因流速降低,所挾帶的泥沙形成沖積平原。比如說珠江三角洲,它是由西江,北江和東江三條江匯合,外形又似三角形,所以才稱為三角洲。而黃河水流湍急,水勢浩大,所以不具備形成三角洲的條件。其實我也希望我國的蒼莽大地多有些三角洲,那樣就糧田沃野,草肥水美了。不知這個回答寶寶是否滿意?


淺淺閱讀


長江珠江都有河運,尤其是長江河運可以一路到達重慶。但黃河根本不能通行大型貨船。黃河沒有河運的能力。那黃河出海口的海運價值就沒有了,所以在山東青島港煙臺港這樣的港口更強。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黃河沒有河運還能叫中國的母親河。那我要說,秦漢以來有史料記載的,黃河至少十幾次都在變道。北到天津附近,南到淮河都曾經是黃河的入海口。整個華北平原實際就是黃河衝擊平原。而除了東北平原,這是全國最大的平原了。尤其是這塊平原是在北溫帶,而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在北溫帶。或者說北溫帶大平原才能出文明古國。沒有這塊平原,沒有黃河的衝級,中國不會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強,是不會成為文明古國的,所以黃河當然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