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隱士嚴光睡覺時把腿壓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議殺死他,皇帝是怎麼做的?

文史磚家


在《後漢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光武帝劉秀)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意思是說,嚴光和光武帝一同睡覺,嚴光由於睡姿不雅,將一隻腳壓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說有客星犯主,冒犯了皇帝的御座,情勢非常緊急。光武帝笑著說:“沒事,這不過就是我和老友嚴子陵在一起睡覺而已。”

既然嚴光把腿壓在劉秀肚子上這事,讓很多人都知道了。那說明,嚴光也是明白的。那麼,他為什麼還要把腿壓在劉秀肚子上呢?

(嚴光劇照)

嚴光其實並不姓嚴,本姓莊,只是因為和漢明帝劉莊的名諱有一字重合,因此被《後漢書》改成了嚴,字子陵。

嚴光是會稽餘姚人,少時的他,聰慧靈動,天資聰穎,“少有高名”。嚴光記憶超人,能做到過目不忘。十幾歲時就滿腹經綸,通曉《詩》《書》,讓人刮目相看。

在和成年名士的交往中,嚴光不但學識淵博,通古曉今,而且能言善辯,心思縝密,經常辯得那些名儒啞口無言。因此,嚴光小小年紀,就已經聲名遠播,名噪鄉里。

其後,嚴光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識,開闊自身的眼界,來到了長安求學。進入了漢朝的最高學府太學府,專心進學。也就在這裡,他遇到了當時落魄的皇族後裔劉秀,兩人成為了同窗好友。

不過,嚴光和劉秀來到太學府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嚴光純粹為了進一步的深造,而劉秀則志存高遠,希望在太學府中結識經天緯地之才,為他日後的宏圖霸業服務。

當見識到了嚴光的滿腹才華和一身正氣後,劉秀十分歎服和崇拜,想方設法和嚴光套近乎。兩人由一般同窗到過從甚密,直至成為密友。

後來的劉秀經過南征北討、浴血奮戰,終於在建武元年建立了東漢政權。而此時的嚴光,卻改頭換面,早已在風景秀美、群山連綿的美麗富春江畔,結草為廬,垂釣河中。

(劉秀劇照)

新政剛立,思賢若渴的劉秀想起了當初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嚴光,希望能得到他的輔佐。不過,但凡高人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劉秀儘管對嚴光心心念念,卻找不到他的任何消息。

無奈之下,劉秀只好找人畫出他心目中嚴光的形象,派出官吏按圖索驥,四處苦尋。

終於有了迴音,有人報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劉秀得報後欣喜若狂,即刻派出使者親臨垂釣之處,延請嚴光。反覆多次,終於將他請到了京都洛陽,好吃好喝好住招待著。

劉秀先是派出和嚴光交情深厚的司徒侯霸招撫嚴光。這侯霸可謂是劉秀的肱股之臣,深得劉秀器重,被劉秀封為尚書令,官居大司徒。侯霸出面,無疑就相當於是劉秀親自迎接了。

侯霸事前派人給嚴光送信,“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造,迫於典司,是以不獲。願因日暮,自屈語言”,表達了急於見到嚴光,又因公務纏身,晚上親自前來拜謁的歉意。

嚴光不置可否,將書信回擲給送信的人,並說了這樣一段話:“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意思是說,你身居高位,如果身懷仁德,輔佐正義,天下人就會喜悅。如果你一味地阿諛奉上,順應皇上的旨意,就會自尋死路。

侯霸見嚴光這麼不客氣,心裡有點虛,把這事報告了劉秀。劉秀看到嚴光的的回信後,哈哈大笑:“狂奴故態也。”於是,劉秀親自乘車來到了嚴光的住處。

嚴光自顧自地睡覺,絲毫不理會劉秀的到來。尷尬的劉秀拍著嚴光白花花的肚皮,打趣地問:“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你為什麼就不肯出山,幫我治理國家呢?

(侯霸劇照)

嚴光老半天才睜開眼睛,“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人各有志,你就別再勉強了嘛。劉秀只得長嘆數聲,駕車而回。

劉秀仍沒死心,又將嚴光迎進宮中,和他暢談故交,直到倆人同床而眠。嚴光把腳放到了劉秀的肚皮上。

我想嚴光當然知道劉秀是誰,他把腿壓在劉秀肚子上,就是向他表明,自己對官場的尊卑不當回事,不願意當官。

當然了,嚴光這也算是幫劉秀,讓他得一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那麼,後來的嚴光怎樣了呢?

劉秀不但沒有責怪嚴光,反而將他封為諫議大夫。不過嚴光死活不答應,劉秀無奈,只好放他回去,“乃耕於富春山”。

就這樣,嚴光身穿著羊裘,頭戴著草帽走進了富麗堂皇的皇宮,又無爵無位,瀟灑愜意,身無長物地從皇宮裡走了出來,重歸了他摯愛的漁場。

直到建武十七年,劉秀又一次想起了嚴光,再次詔他入宮。嚴光又再一次拒絕。最後,80歲的嚴光在老家病逝,劉秀極為傷感,下旨厚葬。

對於嚴光至死不事光武帝的行為,後世之人推崇備至。范仲淹在浙江桐廬時,就主持修建了祠堂,用以紀念嚴光,並做《嚴先生祠堂記》:“雲山蒼蒼,江水映渙,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李白對嚴光也頂禮膜拜,作詩讚揚他:“松柏本孤直, 難為桃李顏。昭昭嚴子陵, 垂釣滄波間。”

至此,嚴子陵不事權貴的高風亮節,深入人心,世受後人敬仰。


張生全精彩歷史


嚴光,字子陵,又名遵,本姓莊,後人因避明帝名諱將他改姓嚴。(表示同情莊莊一秒鐘。)

劉秀請嚴光去宮裡敘舊,嚴光在宮裡住了幾天,一次劉秀問他自己和以前有變化嗎。嚴光回答說變化了一點點。說完兩人就睡在了一起(成功爬上龍床)老嚴睡相不好,把腳放在劉秀的肚子上了。

這一放不要緊,第二天,太史巴巴來奏告,有客星衝犯了帝座,很厲害!

劉秀笑著說,沒事,不過是我和老朋友睡了一覺。

太史沒有直接說要殺嚴光,隱晦的表示了。

劉秀本來就是豁達大度的人,才不在意被老嚴腳壓肚子呢。

兩人本來就是同學,劉秀一直想讓嚴光出山輔佐他。可惜人各有志,老嚴就喜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逼格。劉秀也不能強人所難。

嚴子陵不慕權貴的高風亮節,劉秀不以勢迫人的君子之風,都值得後人學習。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誇讚嚴子陵的高風亮節)

另外,嚴光其實比劉秀大三十多歲,所以睡在一起也沒什麼,哈哈。


故園拾夢


嚴光不僅上了龍床,與光武帝同塌而眠,而且還把腿壓在了劉秀肚子上。這聽上去就像是個杜撰的笑話,可此事卻真真切切的發生過,還被史書記錄在案,被後人傳為美談。

在《後漢書·逸民列傳》中,有一位叫做嚴光的隱士。嚴光是會稽餘姚人,曾是劉秀的同窗好友。後來劉秀稱帝,想起來自己這個同窗,想請他入朝為官。不過,嚴光雖然有賢名,卻不願做官。光武帝派了很多人去尋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嚴光請進都城。

可是,無論是光武帝派人前去遊說,還是親自跑去勸說,嚴光就是照吃照喝,每天躺在床上睡大覺。光武帝實在沒辦法,又將嚴光青島宮中,兩人同吃同住,一起暢聊。當晚,嚴光毫不客氣的睡在了龍床上,而且還把腳壓在了劉秀的肚子上。

由於古代皇帝身邊都有史官記錄言行,所以嚴光和劉秀之間的事,自然也就被人知道了。嚴光的行為,無疑是觸犯天子的大罪過,足夠殺頭的了。不過,太史們還是用了個比較委婉的方式進諫:昨夜裡觀察天象,有客星衝犯帝座。

大臣們的意思很清楚,那就請光武帝嚴懲嚴光。不過,劉秀聽後卻哈哈大笑,說諸位有些小題大做了,我只是和自己的老朋友一起嚴子陵睡在一起罷了。最終,嚴光並沒有受到懲治,也沒有留在朝中做官,而是開開心心地繼續做隱士去了。

這段故事之所以被記載到了《後漢書》,主要還是凸顯光武帝的賢明與愛才。史家安排一個放浪形骸的嚴光,讓他在夜裡毫不顧忌地在龍床上酣睡,而且把腳放在光武帝肚子上,最終劉秀還是寬恕了他,從而烘托出了一個明君的形象。

類似這樣的春秋筆法,在《史記》中也曾有過。但不同的是,司馬遷曾用陳勝的同鄉來批判這位起義領袖的忘舊和殘暴。陳勝稱王后,曾有同鄉前來找他,在宮中喧鬧,結果被殺。與嚴光和劉秀的故事相比,自然是高低立現了。


史海爛柯人


《後漢書·逸民列傳》記錄了嚴光的事,他是一位隱士,曾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同窗好友,後來劉秀稱帝,想起了這個昔日的同窗,劉秀深知其能,想請下山入朝做官,幫助自己治國安邦。

光武帝為找他,花了時間、人力、物力成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個嚴光請進了都城後!這個嚴光,在都城吃了睡,睡了吃,光武帝親自跑去勸說他入仕,他無動於衷;光武帝沒撤了,只好將嚴光請進青島宮與自己同吃同住,希望感染他,能喚起他的致仕之心!



當晚,嚴光沒出皇宮,胡吃海喝後,毫無顧慮地睡在了龍床上,匪夷所思的是,還故意把腳壓在了皇帝劉秀的肚子上,在古代,嚴光的行為已是觸犯天子的大罪,足夠殺頭的了;此事傳開後,皓首窮經的太史們處心積慮地勸劉秀殺了嚴光,但表述得委婉而含蓄:臣昨晚觀察天象,發現有客星衝犯了帝座!意思是你的人身安全被侵犯了,要嚴懲不知天高地厚的嚴光!


精明的劉秀當然懂得意思,他哈哈大笑說:諸位多慮了,昨晚我與老同學嚴子陵睡在一起,沒發生什麼事!一笑而過,他沒懲治嚴光;嚴光也依然不願留朝做官,堅持初衷迴歸山林,繼續去過自己逍遙自在,閒雲野鶴般的日子,光武也沒為難他。

《後漢書》記載了此事,目的很明確,用不拘小節、放浪形骸的嚴光,肆無忌憚地入睡龍床,並腿壓光武,而光武並不介意,最後還寬恕了他的事例,反襯出一個寬宏大量的明君形象。有讚揚光武帝尊重、愛惜人才的意思!


希望星晨58298869


導語:有人嚮往官場的榮華富貴,並甘願斡旋於一次次的政治鬥爭之中,而有的人則是追求隱匿山林的逍遙生活,秉持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達態度。


歷史上的隱士很多,但是真正可以百世流傳的實在是少,而嚴光就是其中一位!

嚴光是誰?他是怎麼樣的人?


嚴光字子陵,東漢會稽餘姚人。其實嚴光本姓莊,只因東漢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名叫劉莊,於是乎後來的那些個趨炎附勢的文人為了避諱劉莊聖名,而未經人家同意就給改了姓於是乎沿用至今。年輕的時候嚴光就表現出了他天才的一面,


嚴光曾經也是一個壯志滿懷的人,只是生不逢時,在亂世當中見證了統治階級的腐敗,親眼目睹了官場上的黑暗,人與人之間的算計,這一切使得他壯志難酬。逃離汙濁的世界,尋找理想中的世界,這不是消極,不是怯弱,而是一種高明的進取,一種敢於放棄的勇氣,他選擇了隱居生活。

嚴光和光武帝是同窗


王莽在位時期,嚴光進入太學研讀儒家經典,與劉秀是同窗好友,兩人經常同起同臥,關係極為親密(“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見《後漢書·卷八十三》)。


嚴光雖然身負大才,但為人恬靜淡泊、不慕榮利,對做官絲毫不感興趣。所以等到老朋友劉秀稱帝后,嚴光因為擔心別人會說他將“攀龍附鳳”,於是便隱姓埋名,在家鄉的富春江畔,每日裡披著羊裘在水中垂釣作樂。劉秀知道後便把他招進洛陽,準備委以高官,結果遭到嚴光的婉拒。劉秀不死心,於是親自懇求他數次,但依然被拒,無奈只能送他回鄉。

嚴光睡覺時把腿壓在光武帝的肚子上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苦苦找尋了數年之後,終於在山中找到了嚴光。劉秀不惜屈尊來到嚴光住處,請嚴光出山輔佐,但是都被嚴光拒絕。於是劉秀改變策略,不談輔佐之事,只請嚴光到宮中一敘。


結果到了宮中,劉秀完全就沒有了皇帝的樣子,在嚴光面前就像是一個小孩子,問這問那,討教治理天下的對策。不知不覺間,天氣已經很晚了,劉秀留嚴光在宮中住一晚,第二天再送嚴光回去,嚴光同意了。


嚴光也是一位不拘小節的人,躺下便呼呼大睡了,自古除了妃子和皇后,還沒有哪位異性敢同皇上一起睡在龍榻上。更何況這嚴光的睡相也實在是不雅,鼾聲如雷,還把自己的腿壓在了皇上的身上。劉秀半夜醒來,看到這一幕,並無責怪他,要是認真起來恐怕嚴光早已被“大不敬”的罪名處死了。


光武帝怎麼處理此事的?


第二天,大臣們知道了這件事以後,紛紛上表要殺嚴光,但是劉秀說,他不過是陪我睡了一晚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呢?


其實頭天晚上劉秀並沒有睡著,當嚴光把腿壓在他身上的那一刻,他也有惱怒,畢竟現在他是皇帝。


但是最後他還是忍住了,他希望自己的隱忍和真誠能夠換來嚴光的輔佐,因為漢室剛剛復興,急需要像嚴光這樣有文化、有知識、有謀略的人。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天嚴光知曉這件事後,非但沒有感謝劉秀不殺之恩,反而不改初衷,堅持要離開。


劉秀沒有辦法,只好送嚴光回家,劉秀的仁慈寬厚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也正因為有這樣一位皇帝,中國歷史上的光武中興才會出現。如果是換成其他皇帝,恐怕十個嚴光也早就身首異處了。



多年後,嚴光在家中壽終正寢,終年80歲。光武帝聞訊後,心中甚是悲痛,下令當地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給嚴家,命其厚葬嚴光(“建武十七年,復特徵,不至。年八十,終於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嚴光死後,葬於今浙江省慈溪市境內的客星山(又名陳山)。

不久,光武帝也駕崩,在泉下去跟老友“會合”。


總結:所謂隱士,就是那些品格高尚、學識淵博、不攀附權貴、不阿諛奉承的古代知識分子。他們往往隱於深山之中,雖有曠世之才,卻不願意發揮出來。偶而遇到明主,例如諸葛亮,才會出山,但是大部分都會最後老於山林之中。對於這些隱士,歷代君王態度不同,有的禮賢下士,有的置之不理,而有的則是動輒殺之。漢光武帝劉秀就屬於其中的第一種。


路之意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

別人的床是不能隨便就上的,這是常識。

但有人居然上了,上的還是龍床,甚至把腿壓在了人家的肚子上。

這個事很離譜,但卻真真的發生了。

這個人就是嚴光。

嚴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餘姚(今浙江省餘姚市)人 。東漢著名隱士。

嚴光與劉秀是老同學,好基友,在讀書的時候就經常一起滾床單。

劉秀做了皇帝,想起了老同學嚴光,就想請他吃個飯,敘敘舊,一起做點事。

嚴光清楚同學聚會,裝逼得多,有錢沒錢,混得好孬都搶著買單。

儘管劉秀不是裝逼,但恐怕也是想嘚瑟一下。

嚴光就躲了起來,說啥也不給劉秀這個機會。

劉秀卻不信這個邪,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你跑到天邊我也要把你逮回來。

於是,全國下達通緝令,終於把隱姓埋名,在桐廬富春江畔釣魚的嚴光發現了。

劉秀懷疑那個披著羊皮襖垂釣的就是他,隨即派人把他弄到京都洛陽。

可嚴光不識趣,除了吃就是睡,一言不多發。

劉秀不死心,白天不說話,晚上也不放過他。

晚上就把嚴光弄到龍床上,想勾起嚴光美好的回憶,順便發發牢騷,聽幾句心裡話。

可嚴光一會就打起呼嚕來了,比以前的聲音還大了許多。

或許是回到了難忘的童年時代,劉秀伴隨著優美的節奏也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劉秀看到太史官記載,“客星衝犯了帝座”。

這還了得,許多大臣就建議殺了嚴光。

劉秀呵呵一笑,說:“就是老同學在一起睡了個覺。”

要給個官做,嚴光不肯,就回去繼續釣魚了。

嚴光活到八十歲,在家中去世。

劉秀倍感哀傷,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

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蘭考),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嚴光比劉秀大了33歲,一個出生在浙江,一個出生在河南,湊到一起讀書可真不容易哦。

為了等劉秀這個小兄弟一起讀書,嚴光留級、留級、再留級,一直等了三十多年。

要不劉秀咋會如此情深哪?

有說法是,嚴光在劉秀起事後積極幫助他出謀劃策,事成後隱退。

這個比較靠譜些。

令人欣慰的是,劉秀的寬容大度,能成為一代明主,的確是其有不同常人之處。

但可怕的是,那些有一說一,貌似毫不隱瞞的史官,一句“客星衝犯帝座”,幾乎沒人能躲過這一劫。

嚴光是幸運的,幸運的是睡在了劉秀的床上。

不要說上龍床,就是隔壁老王也不敢隨便上對門家的床。

臥榻之下都不可容人酣睡,何況是爬到床上去睡了。

能容得下別人上你的床,還有啥容不下的哪?

這或許是劉秀容得下天下的原因吧。


豹眼看歷史


中國古代,非常流行隱士文化,不管隱士們的目的如何,他們總是會遠離俗世煩擾,遁入山林,自娛自樂。生活在兩漢交匯之際的嚴光,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大隱士。而光武帝劉秀,為了讓嚴光才盡其用,數次邀請嚴光出仕,甚至不惜打出感情牌,與嚴光同塌而眠。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嚴光,字子陵,會稽餘姚人。他自幼飽讀詩書,年少時就已經以才學聞名於世。而原本在家種地販糧的劉秀,總是被兄長劉縯取笑他只會種地,於是就立志要改變現狀,跑去了長安求學。劉秀自此結識了素有才學的嚴光。

表面上劉秀、嚴光兩人是遊學好友,而實際上,劉秀則是以嚴光為師,從嚴光那裡學到了不少才學、見識。只是,嚴光無意仕途,並沒有跟隨劉秀起兵。等到天下已定,劉秀登基為帝,就想到了曾經一同遊學,學識出眾的故友嚴光。他覺得此時應該邀嚴光入仕,輔佐自己治理天下才是。

劉秀就派人到處尋訪嚴光。可是,嚴光聽聞,卻故意隱而不見,甚至還改了姓名。原本,嚴光並不姓嚴,而是姓莊,他為了躲避劉秀的尋訪才改姓嚴。還有一說,是為了避漢明帝劉莊的諱,後人給改的,這個的可信度相對較小,如果這樣子的話,莊子也應該改姓了。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齊地突然報告說,“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劉秀一聽,此人必是故友嚴光,於是立刻派人駕著豪華的車子,上演了一場“三顧嚴光”好戲,終於把嚴光給請到了京城洛陽。

嚴光到了京城,故友大司徒侯霸送信給嚴光,說好久未見,晚上見面敘敘舊吧。結果,嚴光丟回書信,說:“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意思就是說,侯霸你坐到了三公的位置,很好。懷著仁義之心輔佐君主,則天下人都會安居樂業;如果只是阿諛奉承順君主之意行事,恐怕就會身首異處了。

侯霸將嚴光所言原封不動的轉呈給了劉秀。光武帝一看,大笑:“狂奴故態也。<strong>”可見,劉秀對於嚴光的脾氣秉性異常的瞭解。

當晚,光武帝還去驛館探望嚴光,而嚴光卻裝睡不起。劉秀就坐在床邊,摸著嚴光的肚子,自言自語,你為何就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呢?嚴光裝睡了半天,見劉秀一直不走,才張開眼睛看著劉秀:“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劉秀一聽,嘆息一聲而去。

我們為什麼要說“光武摸嚴光肚皮”這件事呢?其實,從這件事也就可以推測出,嚴光和光武帝同塌而眠之時,將腳放到光武帝肚子上的結局了,劉秀必然是不會殺嚴光的。

劉秀為了挽留嚴光,還想爭取一下,就將嚴光接到宮中,開始了拉家常,聊往事模式,全力打感情牌,一聊就是好幾天。一天,兩人又聊了很久,到了晚間,就同塌而眠。嚴光睡覺的時候,竟然“以足加帝腹上”,睡了一夜。

東漢的太史太厲害了,天天夜裡沒事幹,就在觀天象。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太史就跑去跟光武帝彙報,說昨天夜觀星象,“客星犯御坐甚急”。這太史也太盡職了。劉秀一聽大笑,好好好,你很敬業,不過事情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而是“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大臣一聽,庶民同天子同塌,豈不是大不敬,就說應處死嚴光。劉秀一聽,擺擺手,沒那麼嚴重,是朕允許的。“嚴光將腳放到光武帝肚皮上”這件事,就這麼輕描淡寫的過去了。

之後,劉秀強行任命嚴光為諫議大夫,讓其負責提建議,以及治國之策。可是嚴光卻依然辭而不受,迴歸山林,隱居耕種於富春山。後來,光武帝再次徵召他,還是不肯入仕,最終年八十而卒。光武帝聽聞,哀傷嘆息不已,賜錢糧厚葬。

為什麼嚴光可以屢次拒絕光武帝,而光武帝親臨驛館他都敢裝睡?甚至還可以在宮中與光武帝同塌而眠,睡覺時還將腳毫無顧忌的放到光武帝肚皮上?難道是嚴光真的很牛,甚至會妖術,所以,光武帝才如此百般忍耐?

實際上,這件事中嚴光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真正值得誇讚的是光武帝劉秀。

在古代的歷朝開國君主中,沒有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的原本就很少,而光武帝劉秀就是其中之一。劉秀在統一之戰中,就曾不計前嫌的招降並厚待了殺死他哥哥劉縯的那些人;而劉秀對於耿弇、竇融等手握重兵的將領,也從來沒有絲毫的疑慮。

東漢開國之後,劉秀分封了三百餘位功臣,全部封侯,對於他們僅僅是解除了兵權而已。劉秀在分封武將的同時,還大批的招攬文官入朝,而嚴光就是他招攬的對象之一。劉秀相對仁慈,肯定沒錯,但是劉秀出身勞苦大眾,心懷天下,希望百姓們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這才是他更大的願望。所以,他才能放下身段,寬仁以待嚴光等天下士人,即使失去一個嚴光,卻可以招攬來更多人文人為東漢效力。不能不說,光武帝治國的思路還是很清晰的,絕對是一代仁主明君。

當然,劉秀以寬治國有以寬治國的弊端,最終導致了東漢權臣當道。明朝的開國明君朱元璋的做法就與劉秀恰恰相反。如果嚴光在明初遇到了朱太祖,估計早就身首異處了。朱元璋就曾痛批嚴光,上不知報君恩,下不知恤民情。天下混亂之時,嚴光還在優哉遊哉;天下初定,君主憂心天下百姓,禮賢下士時,嚴光還在故作清高,這就是天下之罪人。

不過,人各有志,我們無法給嚴光定論,但是嚴光還能活到善終,卻絕對是受了光武帝劉秀之恩,只能說嚴光運氣真的太好了。


奕天讀歷史


“故人風誼可態忘,辭祿無嫌故態狂。仁義一言非小補,此身何必佐巖廊。”

世人皆言隱士狂,又有幾人見嚴光?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神奇的階層——隱士,他們嚮往的是自由的思想、自由的生活,而不是“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現實,神秘的鬼谷子從未露面,卻留下無數學生,陶淵明曾經有心向仕,最終嚮往的卻依然是桃花源。而東漢初年就有這麼一位隱士,甚至可以說是怪人——嚴光。

1

嚴光的本名其實是叫莊光,字子陵,只因為要避違漢明帝劉莊的諱,而在《後漢書》中成為了嚴光,不過嚴光嚴子陵叫起來似乎顯得更有韻味一些。

嚴子陵跟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本就有些淵源,很早就大名鼎鼎的嚴子陵曾經跟劉秀這個小兄弟一同遊學過,自此相識,卻給劉秀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劉秀做了皇帝以後,就叫人畫了嚴子陵的畫像,四處尋找嚴子陵。終於在齊地發現一神秘男子,正披著羊裘在鉤魚,神似嚴子陵,聽聞消息的劉秀連忙命人去請,嚴子陵也如後世的諸葛孔明一樣,請了三次才給劉秀的面子,去了洛陽。

2

位列三公的司徒侯霸倒是跟嚴子陵是老相識了,他風聞嚴子陵到了,便派人去送信,說道:“聽聞先生前來,恨不能立刻相見,無奈朝廷法制所約束,只得日落西山,再行拜訪,望先生見諒。”不料,嚴子陵是真不給面子,回道:“既然已經位列三公了,還是好好做你的官,別總想著這些拍馬屁看人臉色的事,這樣可是很危險的。”

侯霸一見回信,便知道了,嚴子陵亦如當初一模一樣,於是命把信給劉秀送去了,劉秀看完,也是哈哈大笑,道:“狂奴故態也”。當天,劉秀就坐著車去見嚴子陵,可惜不巧,劉秀到的時候嚴子陵正呼呼大睡,劉秀就摸著嚴子陵的肚子,嘟囔道:“子陵呀,你就不能過來幫幫我嗎?”嚴子陵跟沒聽見一樣,繼續睡,劉秀就繼續玩他的“摸肚殺”,嚴子陵終於不耐煩了,對劉秀說:“讀書之人,人各有志,哪有像你這樣的,非得逼著人家做官的?”劉秀好歹也是皇帝了,也有點不舒服,看著嚴子陵,說:“子陵,你就不能為了我讓步麼?”嚴子陵默不作聲,劉秀只好回宮去了。

3

過了幾天,劉秀又把嚴子陵請進宮,這回倒是沒跟嚴子陵聊做官的事,而是跟他嘮嘮家常,嘮得久了,兩個人就睡在了一起。然後,就出現了題主所說的那個畫面,睡熟的嚴光把腳壓到了劉秀的肚子上。皇帝肚子被人壓了,大臣們可就不幹了,太史直接上奏,“客星犯御座”,應該殺了啊。劉秀聽罷,笑道:“不過是我和我的老朋友睡在一起罷了”,小事情而已。

後來,劉秀又強授予嚴子陵諫議大夫之職,嚴光根本不稀罕,又迴歸他老家,到富春江邊耕讀垂釣去了,而他垂釣之處則被命名為嚴陵瀨。


水一白聊歷史


《後漢書·逸民列傳》記載了一則趣事:

東漢光武帝曾經召見隱士嚴光,光武帝問嚴光:“我從前怎麼樣了?”嚴光答曰:“陛下比以前胖點了。”晚上兩人共臥一塌,半夜嚴光把腳放在了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官報告天上有客星侵犯帝座非常急迫,這在當時是大不吉利的。光武帝笑著說:“我是與老朋友嚴子陵(嚴光字子陵)一起睡覺來著。”輕鬆化解了這場對於嚴光個人來說略帶危險的尷尬。

我是長史如歌,我用心聆聽歲月裡流淌的旋律,以文章再現歷史中跳動的音符。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將繼續奉上自己對歷史的見解。

古今中外,皇帝向來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中國古代對於君臣禮制尤其看重,除非權勢滔天的權臣如曹操之輩,一般的大臣對於皇帝可是不敢稍有失禮的,一旦有不合時宜的舉動,就會有御史來彈劾“君前失儀”或“咆哮朝堂”等“大不敬”之罪,吃不了兜著走。

大臣尚且不敢失儀,更何況平民百姓了。但這位嚴光老兄不但作出了把腳放在皇帝肚子上這種連皇后嬪妃都幹不出來的令人羞羞的駭人聽聞之事,更令人驚掉下巴的是他這樣做居然沒掉腦袋。

這就要從嚴光到底何許人說起了。

這嚴光可不是一般人。《後漢書·逸民列傳》對其介紹的時候前幾句就是:“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這是說,嚴光是光武帝劉秀小時候班上那個學霸同學。按照朋友關係“四大鐵”來看,劉秀和嚴光是那對一起同過窗的發小。當然,皇帝這類生物的人際關係和一般人不一樣,伴君如伴虎,稱孤道寡是其真實寫照,未必有什麼真心朋友願意和其相處。所以在劉秀稱帝后,嚴光就隱居去了。

後來光武帝多次召嚴光出來做官,嚴隱士就是死活不幹。光武帝不得已,只好親自去嚴光住的地方去。當時嚴光還在睡覺不起,光武帝摸著嚴光的肚子說:“子陵,你就不能來相助我嗎?”嚴光說:“人各有志,你又何必逼迫我呢?”光武帝道:“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屈服嗎?”於是嘆息著走了。

由此可見:

1.光武帝真是好脾氣的一代明君;

2.嚴隱士真是犟性子的一枚學霸;

3.光武帝和嚴隱士真是感情好到能睡一張床的老鐵。


長史如歌


這麼個標題,乍一看,好像是慢慢激情的感覺,難道漢光武帝劉秀素有斷袖之癖?也沒如何聽說過,或許,這是一件劉秀與男寵之間的私密故事?其實並非如此,這個故事,不是來講述劉秀如何有斷袖之癖的,而是講述劉秀善待人才的。

先說一下嚴光與劉秀。

嚴光,東漢人士,名遵,字子陵,會稽餘姚人士,是個隱士。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書,南陽郡蔡陽縣人,劉邦的九世孫,也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嚴光身為隱士,卻是劉秀的好友兼同學,兩人求學的時候同吃同住,交情之好令人羨慕,在劉秀起兵做了皇帝之後,嚴光其實很隨意的就能夠封侯拜相,只要嚴光點頭,劉秀願意給他高官厚祿,可是嚴光不願意。

甚至是,請嚴光入朝為官的正是劉秀本人,劉秀比誰都清楚,嚴光是個人才,但嚴光卻是多次拒絕,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嚴光不願入朝為官,只願意做一個隱士。

題目中的那件事,也是發生在劉秀邀請嚴光入朝為官之時。

嚴光不慕名利,唯獨愛的,便是潔身自好,劉秀派了許多人出去尋找嚴光的下落,好不容易找到了,並且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嚴光請到了宮中,嚴光還是不樂意做官,最終劉秀只能親自出馬。

劉秀親自出馬,與嚴光同吃同住,一時間,兩人好似回到了曾經求學之時的親密,因為劉秀身邊有言官時刻跟隨,所以劉秀請嚴光入朝為官這件事也被記錄在案。

兩人同吃同住,言官看在眼裡,記在書上,大臣知道了這件事後,曾經上書劉秀,要求懲處嚴光,甚至是為了陷害嚴光,大肆編織罪名,所圖不過嚴光項上人頭罷。

但劉秀在收到大臣的上書以後,並未動怒,請嚴光入朝為官是劉秀的意願,如今人請不著,大臣們還打算從中作梗暗害嚴光,劉秀又如何請嚴光入朝為官?

最終嚴光自然是遊蕩山野去了,做了一個有才華,卻不曾封侯拜相的隱世高人,而劉秀與嚴光之間的這段故事也被記錄了下來。

其實記錄這種故事,也不過是為了反映劉秀如何愛才耳,劉秀愛才,所以即使嚴光有某些地方做的不合禮儀的,劉秀也不會在意,即使大臣們聯名上書,要求懲處如此不合禮儀的嚴光,劉秀也會袒護嚴光,留下的都不過是劉秀的美名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