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万物的本源是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楚王


老子“以道立天下”,解答宇宙最顶层问题,是人类永恒哲学之灵魂。



万里长城FM75681905


理解道的关键,在于理清《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针对谁写的?它不是一本自说自话的论著,而是有着强烈的批判性,更像一篇辩论词。

这个论敌是谁呢?儒家!

这就涉及到《道德经》的成书时期,是在孔子之前还是之后,作者又是谁,等等,总之一系列公案。

明确了它以儒家为论敌,理解道就有了坐标。

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声势最大,可以说是正统之学,源头可以上溯到周公,是一种以伦理道德为宗旨的世俗之学,以德治国的政治之学,以教化改造民众思想意识的文化之学。归结到一点,就是重社会,用哲学语言表达可叫社会本体论。

《道德经》所论述的"道"要否定的就是社会本体论。所以:

第一,道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高于人道,自然高于天道。就是说人间规则要跟着自然规则走,自然才是第一位的。道的自然性表达的是自然本体论。

第二,道是虚无。什么意思呢?不是说道什么都没有,而是从根儿上没有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那些社会规定,这些规定属于人道,是第二性。

第三,道是无为。所谓无为,仍然是从排除人或社会活动的方面讲。没有人的参与,自然照样存在、运行。庄子拿牛马说明问题,牛马天生四脚,这是无为;用绳子穿过牛鼻,给马套上笼头,就是人为(有为)。

第四,道是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社会的强制,属于下德。真正的德或者说上德是得道(得通德),即对道的领悟和效法。庄子谈孝,说有两种孝,一种是做出来的,一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前者属于人为,是下德,后者属于无为,是上德。

道还有其他特点,暂略。

总之,把《道德经》放在儒家的对立面上去理解,它的概念和逻辑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便豁然开朗。

下图 老子(清 任伯年绘)



老圃


谢谢您。您为什么问我这个题。您干什么公作的我未增认识您。您能自我介绍一下吗。给我一个回答。你的问题我也可以回答你。修心就是养道。您看那些和尚呢。何不与钱竞争的,现在。最高的道,就是做河长了。只有做了和尚,就有道了法了。所谓道人人有道。就像干工作一样你干你的,我干我了这就叫各有各的道儿。具体什么世道,我现在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语叫各有各的道儿。只不过是道道不同而已。有些事情我真不想回答你,可是你总是邀请我,我也就这样说了。对与不对您自己会自己去感悟谢谢您。

。你


hhh6993小陶


道什么都不是,大道无名,大象无形,活道。德又是什么?都讲道理,所以道体现在德。条道的经过成德,德是可见可认识的条条小道。就是道德经。道道不同,就在足下。

但说道是什么?强为之名,大无边际,小而至微包逻万象。只能认为它是包容能量之能量无中生有,而又由有化无的过程。

道大天大地大人矣大,老子讲道德经是为人服务的,可行可用的德道。或者说道就是所有发展运动。

老子只文真理,无所谓批谁不批谁。修行就是背道而行。不然为什么称修道呢?


马振廷1


看了那么多回答,没一个说明白的,说实话,几千年来没几个人能深刻理解道德经,老子的思想深,世人达不到。

我暂时看了几个版本的名家注释,略有差异。我理解了道是万物之母原理:世间的万物万类,你一步一步去去掉他们属性之间的差异,就回到它们上一层的属性,然后这样一步步的去除相对应的属性,最终到了最高层的属性,就是它们的母亲物质,再进一步的去除相对应的属性差异,就回到最高层的属性模糊不清,混沌的状态。老子给它命名为道。道这个字和道这个事物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个名字。

第二章老子对万物做了总结,万物没有独立存在的,有美必然存在丑,没了丑我们人无法形容美,两种属性要么同时存在,要么同时消失返回到他们上层的属性“人”,然后去掉人和其他物种的相对应差异,就回到更上一层的属性“生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目前人类从其他学科解释就是宇宙大爆炸,爆炸之前世界是混沌的,没有上下,没有美丑,没有物质(因为物质之间没有区分差异性所以没法辨别)。爆炸后道生一,这个一可以理解为最先出生的一对,可能是上和下,也可以是朦胧和清晰、物质和非物质(空气空间)……然后最终生出万物万类。


道者求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为万物生命的木源 老子认为万物都是由道所产生的(如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谓“道生之,德畜之”),天地间各类品物万种风情,使宇宙宛如一个无尽宝藏的艺术宝库。

道为一切存在之大全 老子曰:“万物得一以生”(第三十九章)其后庄子以“一”指宇宙整体、一切存在之大全。老庄视宇宙为有机的统一体,即视宇宙为个体生命关系之反映,而生命的每个方面在整体宇宙中都是彼此互相依存、相互汇通的。

道为大化流行之历程 老孑认为道体是桓动的;道的存在是广大无边的,道的运行是周流不息的。老子用“逝”,“远”,“反”(“返”),来形容“道”在宇宙大化发育流行中,依循着终两后始法则,运转的无穷历程。

道当精神生命之最高境界 老子曰“为学是益,为道是损。”(四十八章)这是说对外在世界探讨所得的知识越累积越增多,对道的体会越深,主观成见和和心扰会越来越少。这里所说的为“道”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修养;在人生境界修养上老孑提到要“挫锐”“解纷”。消处个我的固蔽,化除人群的隔阂,从亲疏贵贱之别异层次中,提升到“和光”“同尘

”“玄洞”境界(第五十六章)。老子的“玄洞”之境为庄子所宏扬,将形而上之道作为,提高人类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的最高指标。


视界行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从字上来说,首先两点为一阴一阳。下面的横代表载体。斜下来连目字(目字代表我们的眼镜)的小斜杠,就告诉我们要抬头仰看万物。左边的走之旁,告诉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印证自己想要的“道”


老耿侃庄


说起《道德经》,今人理解确实有难度。因为她并不是按我们习惯的理解方式展开的,其中有好多言词,由于时代变迁,人们理解原因,已经有了些偏差。因此,《道德经》的话,不能放到我们今天的语言环境里理解,而要放在《道德经》自成的思想体系中遇事遇想遇情领会。另外,还要凭直觉。“万物本源是道”是什么意思?直接跟你说吧,整个一部《道德经》讲的就是道是什么,及对道的运用德。问人问不出,因为问人缺乏自己体会这个因素。比如,当你感到周围人都很红火,自己好像被人遗忘了,而且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这时候你已经体会到了道,你理当用抽象思维方式,依“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的方向,体会这个道,总有收获。如果沿“找点事干”方向走,便是依“为学日益”走了,体会不到道。为什么?老子说:反也者,道之动;弱也者,道之用。太极图为什么是圆的?因为圆能形成自闭的循环体系,在圆周上,任何一点,是终,同时也是始,也就是同时是老,也是子,就是老子的老与子。在这个圆里,阴阳共存,一静一动,此消彼长。夜到子时,是夜最黑暗时,却也是一阳初动时;日到中天,是阳极盛时,却也是一阴初起时。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丽画面。当人失落时,想找事干,自然会找到,因为“反也者,道之动”由沒事到有事,能动起来;“弱也者,道之用”你现在最弱的事是“有事干”而不是“没事干”道就用你这个“有事干”,于是你找见事干了。如果在这找事干里加进了体会道,便又变幻出新的阴阳关系;也就是道家说的盗取天机成了。由“沒事干”而体会道,也是一个反动,道动起来了,体会道是你最弱项,自然道用你个体道来运行自己,于是道与你认识道同在了。你此时此刻便遇到了道,能说出吗?所以老子又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但你发现自己明白了先前不明白的事和理,这就是道的作用。











从北方从日出之地飞来


老子的万物本源是道,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对生命本质真理的最直接的揭示。

遗憾的是,道的名字很晦涩难董,容易产生歧义。

如何能正确的彻底的认识道的本意呢?只有亲证了道的存在的人,才能正确的解释。

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己经亲证了道的存在,也就是认识发现和证明了生命本质真理即解开了生命奧秘之谜。

道,就是生命本质真理即生命奧秘的核心内容。

为了通俗易懂的理解,我己经重新命名了道的名字,叫生命体(不是灵魂)。因为生命体是生命产生和存在的的本源和依据,容易理解。

我亲证的生命体是,

生命体是一个气物存在人(及一切动物)的大脑中,无形象无障碍,它的觉知性(这是道即认识万物及生命产生和存在的奥秘之谜,现代科学永远无法证明)是生命,意识,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本源和依据。

生命体(道)具有储存意识永不丢失的功能,具有让纯物质的身体产生活力的功用。它是生命的真正的永动机,身体死亡后生命体和意识立即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而轮回不止。

生命体(道)是永恒存在的无生灭无始无终本来就有的,不是可创造可消灭的。

认识和证明生命体的存在和功用,只有依据绝对绝对智慧及其理论和方法才能认识的。只有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生命体的。任何高科技都是不能看见的。

认识和亲证了生命体(道)的存在及其功用并把握了。就可以明白了万物产生和存在的依据和本源是生命体的道理了。

通俗的深入浅出的讲,没有生命体(道),就没有生命和意识的产生和存在,没有意识的产生和存在就沒有任何万物的产生和存在。

这就是道(本来就有的生命体)是一,一生二是生命体的觉知性生出了身体,二生三是生命体的觉知性与身体的眼耳鼻舌身合和后产生了意识。生命有了意识后才有万物的产生和存在。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生命奧秘之谜的最难理解的问题。只有开发出绝对智慧的人才能正确的彻底的理解。

如何认识发现和亲证生命本质真理即解开生命奧秘之谜?我的书《生命本质的论证》作了详细论述。此书在网上搜索书名就可以看到。


智慧575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高深玄妙,洞深机理,对一般人所能体差,但是人过50方能窥其一二。

我所理解的老子所说的“道”,用现代的话语来讲,实际上就是事物内在的自然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相通的,但是老子的道德经在人文理论方面又比马克思主义更高一层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老子所说的道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万事万物都在以自己的规律去运行,所以人们要想在某一个事情要想达到成功,就必须依顺着道,也就是依存着事物的内在规律去办事才能成功,才能顺其自然,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因此说老子所说的道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