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元宵節:欣賞李清照一首婉約詞作,品女詩人後半苦澀人生


明日元宵節:欣賞李清照一首婉約詞作,品女詩人後半苦澀人生

千古才女李清照

元宵節是新年伊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與春節藕斷絲連的最後一個節日,古稱上元節。所謂“上元”者,是針對七月十五的“中元”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而言的——本源自道家的三元(天、地、水)說,同時又與佛家的“燃燈供佛”有關。因此演繹出觀花燈、吃元宵、猜燈謎、放煙火等民俗,也是歷來文人騷客所鍾愛的節日之一。比如宋詞中就有許多描寫元宵佳節的名篇流傳於世。下面讓我們欣賞一首李清照的婉約詞——《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太陽落山之際晚霞猶如熔化的金子一般絢麗多彩。暮雲四合,天空彷彿碧玉般透明。可天地之大,我卻不知置身何處。抬眼望去,堤柳如煙,恰逢耳邊傳來《梅花落》的幽怨笛音,空氣中瀰漫著幾許淡淡的春意。元宵佳節,我明顯地感受到天氣的融和,可誰知道下一刻是否會意外地出現風雨?有朋友駕著香車寶馬召我同遊,我婉言謝絕了他們又要詩酒唱和的美意(把自己留在孤獨裡)。

憶當年,曾記得在汴京城度過的無數個元宵佳節,當時的我深閨中有大把的閒暇,在這個節日裡呼朋引伴,盡情地玩耍。那時的我們衣飾時尚,帽子上鑲滿了名貴的翡翠珍珠,手拿用金線捻成的雪柳,打扮得花枝招展、俊俏靚麗。可如今呢,我容顏憔悴,髮髻松馳,兩鬢斑白,因怕見人總是選擇夜間出去。所以,今晚不如向簾兒底下,聆聽別人家的歡聲笑語。

閱後得知:此首詞明顯地屬於李清照晚年避居江南時的感時之作。朋友們知道,李清照一生活到71歲,卻可以“靖康”國難為界,分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即:前半生生活優裕,婚姻美滿,惟一的缺憾是沒能生育;後半生困頓、潦倒,丈夫早逝——屬於典型的“國破家亡”。所以,此首詞作使用的是倒敘手法,詞的上闋寫的是元宵節客居江南的悲涼感受,下闋描寫了對青年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兩相對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讀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最後一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句,讀來讓人心酸,不覺潸然淚下……

佳節在即,讓我們向經典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