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同《三体》“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的观点以及背后逻辑?

焱翎玦


鱼上了岸就不是鱼了,其实,就像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里两次一样,鱼不上岸,在每一个瞬间过后,都不是同一条鱼。你可以称呼鱼甲,鱼乙,鱼56。。。。从母体爬出来的你,就不是你了吗?



兆海18


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放在历史洪流中,无论你顺应当权为马为狗,还是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还是逆势而动为君为臣都是身不由己,如同放置在修罗战场,只为乱世求生!如同那条上岸的鱼。

(时间紧可以只扫粗体部分,比如下面这段... ...)

是什么让一条鱼在岸上残喘?面对生死绝境这条鱼如何苟且求生?置身于历史洪流,想追风逐浪吞江吐海都是无力的,大势之下每个人都是涸辙之鱼,翻腾挪跃都不免淹没于凶浪里。这里,我说的是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

1619年,后金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击破明军的围困,大败明军;战事惨烈横尸遍野堆积如山,如同修罗战场。在这场战役中幸存者了了,其中有三人:沈炼、陆文昭还有郭真。陆文昭经此一役醒醐灌顶,不想如蝼蚁草芥般舍命,想要换个活法,只有集团胜了个人才能生存,他要拥抱大势。当时魏宗贤已集结成明代势力最大阉党集团,信王朱由检撸袖子想要有一番作为又不想为阉党掣肘,两全其美之计制造了直接导制天启帝朱由校落水最终病亡的落水案。

为何说两全其美?按影片的说法是即登了基权柄在握可以大展拳脚又惩了阉党正了朝纲。那么有了幕后指使,亲力亲为的是谁呢?陆文昭!换个活法的陆文昭又拐了个弯,合谋当时为造船监官的郭真做了这事,郭真为什么会做这事,修罗战场陆文昭也算救了他半条命能不做吗?事后陆文昭杀郭真灭口!谁杀的?陆文昭的师弟师妹,还有北斋。北斋何许人也?信王的小妾,东林党罪臣小女,被信王买下的“瘦马”,总之她这身份挺乱的。

人证没了,就只有一本物证:《宝船监造纪要》。沈炼因郭真案扯了进来把窟窿越揭越大,有什么兴趣爱好不好偏偏好字画这口,还北斋先生的。信王怕东窗事发遭阉党干掉绝意斩草除根。当然所有人都不想死,就打起来了。这群人怎么拉锯的,就有了这部电影。最终差点搅浑了水的这条鱼——沈炼,活了。在这里所有人都是利益集团的牺牲品,包括天子,何况庶民。

从1619年萨尔浒战役至1627年朱由检即位这是8年,内忧外患乱象丛生,明朝早已显现颓势;不足十年已历经四位皇帝更离奇的是明光宗仅做了一个多月天子。《绣春刀.修罗战场》的大背景就放在这段历史中,影片以此掀起恶斗的落水案就在此年间,1625年。且不说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了吧,槽点都腻了。说点其它。

在第一部中,三兄弟三条主线虽然最后归一但还是让人物薄了些浅了些,也许这也是为刻画人物复杂性必然的牺牲,毕竟电影时长也就二个小时,更加立体化不易。《绣春刀.修罗战场》人物部线条就更清晰更有棱角,当然除了北斋和沈炼。

这部电影中根本没有主角,它是群英谱,是群豪传;也没有爱情没有侠义没有高逼格理想和抱负,从偷生的低层到作威的锦衣卫到万万人之上的天子,在这乱世里,不过蝼蚁耳,求生罢了。

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放在历史洪流中,无论你顺应当权为马为狗,还是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还是逆势而动为君为臣都是身不由己,如同放置在修罗战场,只为乱世求生!如同那条上岸的鱼。

影视作品中,魏忠贤的人设基本一致:大奸大恶大变态。《绣1》里金士杰夸张的话剧风格表演也基本没脱魏的形象套路。《绣2》则大不同,这厮忽然成了把内忧外患记挂于心的栋梁重臣;内敛傲慢心事重重。

有个场景:魏背后就是岳飞像啊,“还我河山”的牌匾的特写镜头分外显眼。“收复辽东,驱逐建奴,你行吗?”“山东民变,平定流寇,你行吗?”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的陆文昭一身冷汗。换个活法,怎么换怎么活?当朝天子、魏忠贤、信王哪个能保他?他就像那条岸上的鱼,他要活下去就要投向海投向水投向一切可能活下去的可能,他为信王卖命也努力为魏效忠,毕竟魏是掌了当朝天子的意。最后陆文昭所说的那点念想,就是赌!把被动受死转向主动求活的那点挣扎,说的矫情点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魏毕竟是个阉党,新党更迭,他也要活,天启的生死,时局的动荡,直接威胁到他的地位甚至性命;他也是那条鱼,涸辙之鱼,信王即位后,结束了他最后的残喘。三条腿的蛤蟆,药引啊;天启落水,病患不愈缠绵于今,这关系到魏的生死。《绣2》里魏俨然成了一个悲剧人物,为政务劳身心怀天下的魏把信王捧上帝位却被摆了一道,信王已然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这直接导致魏后面的自杀。他错的不是犯上干政,而是胯下无弹丸,在错的位置去做正确的事也是错。不过,魏的这个名还是没正过来。

虽然导演极力跟《绣1》搭扯企图打造一个大IP,两部影片还是脱节了些。我更愿意把它们看作两部独立的电影而不是一个系列。如果不重剪的话即使《绣3》拍出来也很难自圆其说,一味叫好尚需冷静。

如果说《绣》的角色很成功那也是群体角色的成功,单独提出一个角色都不完整,特别是主角。比如沈炼。

说起沈炼,真是一个沉闷的角色,丧丧的;什么事都犹犹豫豫也看不出做事的方向目地,政途不上路,跟上级关系僵持跟下级没大没小;上班族、宅男、撸猫小哥,如果不是喜欢几幅字画搞搞风雅,基本就废了,生活太无趣了;字画也不像样啊。

裴纶造访沈炼,背景画面有两幅字:“春风夏雨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宁静致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惠风知畅。”四个大字裹着两列小字,没见过这种布局。春风夏雨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这是幅名联,搞得跟警句一样,这两句跟宁静致远扯一起牵强了些,是否有此一横批,不晓得。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跟惠风知畅扯上就更没道理了。字很媚俗,街头版吧。

前无题后无跋无款无章,想必是沈炼的手迹,这样说也比较符合人物设定。我这样说是在夸道具组吗?

沈炼的形象还是很模糊的。他舍命而做的是为了什么?爱情吗?正义吗?如果是爱情,那就太随性了,因为《绣1》里还有个妙彤,这个暖男角色心中的女人是不明晰的;他的每一件事都是被人推着走,他只是见招拆招,终把自己推入绝境。有时并不是多出场几次就能是主角的,要有态度要有棱角要有制造问题的人格特点。

利益集团相搏相杀,每个人都是牺牲品,都是工具,包括沈炼。他也是条岸上的鱼,他活下来是因为导演让他活下来。

沈炼该不该救北斋?北斋这个角色是个败笔,跟演员无关,她压根就不该有,鸡肋。《绣》系列成也是角色问题也在角色。有了丁白缨,还要什么北斋?她本没有参与此事的必要和能力。丁白缨足以文武兼备演绝两个角色。不知是不是为了杨幂的文戏把这个角色给分拆了。

北斋为何要参与天启落水案?是为了报恩信王救命之恩还是为了与信王的爱情?是为了报仇吗?还是仅是信王安插在陆文昭身边的线人?北斋其父东林党人受牵连致死,北斋被卖作“瘦马”为信王所救。瘦马,卑贱角色也。要么为奴要么妾要么做妓。她与信王的结果是没有未来的,说爱情不可能,做为政治阴谋家的信王不是不知,北斋更知。报恩更不可能了,在这出戏中,除了给郭真递了个纸条外她基本就没做成什么事,说报恩就欺人了。

生于乱世的女人命运可想而知,不必说瘦马,寻常女子的命运也不如。她也是条鱼,任人宰割,半点不由人,即便在水中,也冷暖自知。

每个人都为活着挣出一把力,而每个人又将自己推向死亡。




早上烟火


观点是不错,一种生物离开了适应的生存环境就会发生异变,这是演化论的核心基础,当年第一只猴子从树上下来踩到坚实的大地,它就不再是猴子,成了人类,会慢慢形成新的生殖隔离,不过我认为书里这句话所指的更多的是道德精神层面,其用意是说人类一旦开始进入宇宙漂流,就必须抛掉以往文明形成的许多道德观,给书里描述的吃人害人之类的终极利己主义找个借口而已……不然你看看故事最后的关一帆,他代表的最终进入宇宙生活的那一类人,遇到程心的时候,无论从外形到思想,根本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等于是给这句话自我打脸了。


作家张一笔


低维生物可以进入高维空间,但是高维生物一旦进入低维就不再是高维生物了,即使再回高维去也就和原生三维生物进入高维的感知一样


不作不舒服


《三体》我之前有知道,但是一直没有看过,不好意思,不在我的领域范围,谢谢。



zhangxuyang


鱼上了岸大多变成”食材”了。


辽西居士1


那甲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