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1》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今年的春天雖然姍姍來遲,但最為寒冷的嚴冬過去,春天還會晚嗎?

一首《春雪》,道盡人間對春的期盼。

同樣是雪,春天的雪和冬天的雪,卻是完全不同的。

初雪降臨時,人們詫異於冬天的悄然降臨。

冬天無需迎接,只需度過,買新衣,盼新年。

而春天,則是飽含著人們對於生機,對於春意的期盼。

春雪降臨,寒冷依舊,卻昭示著溫暖的降臨,春天的到來。

同樣是雪,含義大有不同。

而我們日常喝的壽眉,也是如此。

雖然都叫做壽眉,但在滋味上,卻有著巨大差異。

並不是所有的壽眉,滋味都一樣。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2》

什麼是壽眉,和貢眉有什麼不同嗎?

每每提及壽眉,便有許多茶友冒出疑問。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便是壽眉和貢眉的區別。

在坊間,有說壽眉和貢眉是同一種茶。

也有說壽眉和貢眉,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茶。

那麼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其實,兩種說法都不算錯,只是不夠嚴謹,容易讓人混淆。

在開始的時候,貢眉與壽眉,確實是一家人。

至於貢眉,不過是等級較高一些的壽眉而已。

二者,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而在2018年的5月之後,新的白茶國家標準對貢眉重新定義。

這時候的貢眉,指的不再是等級高一些的壽眉。

而是指用民間所說的“菜茶”所製作的茶葉,和製作壽眉的樹種不同。

至此,貢眉和壽眉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從此各走兩路。

至於民間,還有很多人改不過來,繼續將貢眉壽眉混為一談。

這才使得不少新茶友將壽眉和貢眉弄混,一頭霧水。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3》

壽眉不止在秋天採摘,春天也有

說到壽眉,很多茶友心中會出現“粗茶婆”這個名字。

“粗茶婆”是壽眉的諢名,樸實無華,但是親近好喝。

在秋白茶季裡,幾乎全是壽眉的天下。

秋壽眉的採摘,在產量上,佔據了當年白茶總產量的大部分。

而秋壽眉,更是茶友耳熟能詳,常接觸的一種茶。

不過,壽眉採摘不止在秋天,春天也有。

春壽眉的採摘,緊接在白牡丹之後,是春茶三姐妹的么妹。

既然生長在春天,春壽眉的風味特點,自然而然帶有春白茶的風骨。

細長的芽頭,小巧可愛,三四片的嫩葉,一點兒也不顯得粗獷。

甚至,春壽眉的葉片和秋壽眉的葉片相比,還有些顯得嬌憨。

春壽眉的幹茶顏色,以綠白為主。

而秋壽眉的顏色,根據採摘時間,略有不同。

靠近初秋採摘的茶,茶葉體內的胡蘿蔔素、花青素更多,且受陽光影響,顏色偏向於五彩。

越是臨近秋末,天氣就越冷,白晝越短,壽眉的顏色,就綠的越是純粹。

至於口味上,春壽眉的白毫較多,又是茶樹積累了許久的內質所成。

在滋味上,偏向於鮮爽,花香馥郁明顯。

再說秋壽眉,雖然在白毫的數量上,略遜一籌。

但秋壽眉條形比春壽眉要來的闊大許多,內質的豐厚,也是絲毫不弱人後的。

尤其是秋壽眉中的多糖類和果膠類物質,能夠讓秋茶一喝下去,便有明顯甜潤且稠滑的包裹感。

春秋壽眉,品類相同,滋味上卻帶著自身季節所賦予的基因。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4》

壽眉的散茶和餅茶,滋味又是不同

散茶和餅茶,指的是白茶形態。

散茶,是白茶最為原始的狀態。

從枝頭上才採下一芽三葉,或是一芽四葉的白茶嫩梢。

將壽眉茶青攤晾在水篩上,進行萎凋。

之後,又給萎凋的白茶,實施最後的乾燥環節。

整個過程,沒有人對茶葉的外觀橫加干涉。

而壽眉散茶的成茶,也是放任自由,未經雕飾的模樣。

但餅茶不同,需要在散茶的基礎上,進行加工。

為了更好的塑形,先將白茶稍稍蒸軟,整個過程不會很長。

之後,要進行包揉、壓餅等工序。

而在製作茶餅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的鮮爽物質散失。

這時候,壽眉餅茶的口味相對散茶,會變得更加的醇熟。

而經過了壓餅之後的壽眉餅,也有部分的內質溢出,從內裡到達表面。

身處壽眉餅表面,直接和氧氣發生反應,使得餅茶的轉化速度稍快一些。

在湯水的呈現上,壽眉散茶的滋味,更為靈動鮮活。

像是太陽剛升起的時候,露水還未全部乾透,迎面吹來的風。

帶著水汽和植物的精華,清潤而空靈。

而壽眉餅的茶湯,就更為柔和一些。

從一開始,便少了許多條條框框,平易近人。

那飽滿的湯水,像是溫泉水一般,輕輕包著舌頭,以溫暖撫摸唇齒,漿感更為充足。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5》

經過陳化之後的壽眉,香氣滋味有很大區別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白茶的儲存時效很長,並不需要在短期內飲用完畢。

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白茶內質反而是在增長的。

陳化之後的老壽眉,至少經過了三年的儲存時間。

在這三年及以上的時光裡,新壽眉到老壽眉的蛻變,就在於內質的累積。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壽眉內質的累積,也從量變發生了質變。

老壽眉的內質,比新茶來的更加豐厚。

而這樣的豐厚感,是能夠真實展現在湯水裡的。

喝茶的時候,用舌頭充當秤桿,可以掂一掂茶湯的重量。

老壽眉的湯水,更有往下墜的趨勢,主動的滑下喉嚨,順滑至極。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有必要將白茶,按照季節、形態、年份劃分嗎?不都一個味道?

《6》

有老茶客,喝白茶的年份已經很久了。

但是除了壽眉之外,再也沒有喝過其它的白茶。

問他:為什麼只喝壽眉,而不嚐嚐別的白茶。

答曰:貪多嚼不爛,光是壽眉一種茶,想要喝懂它,就已經很費功夫了,哪有精力喝別的茶?

這話說的,不無道理。

很多人想要將茶喝懂,於是五湖四海的蒐羅好茶。

所有茶類,都有涉獵。喝茶時間也不短,可就是喝不懂。

其實是急功近利了些。

喜歡一件事,就是要花時間去了解它,琢磨透。

三心二意,自然得不到真情回報。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