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保定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因位于首都北京的西南方,素有“首都南大门”之说,在清代时为直隶总督府的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也两次为河北省省会。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资料。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新镇镇位置示意图及与保定的距离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被称为“保定”的地方有两个。除了今天的这个保定之外,另一个保定位于北京的正南方,比今天的保定距离北京更近,两个保定之间的直线距离还不到100公里。如果以距离北京的远近做对比,无法证明另一个保定比今天的保定底蕴更深的话,那么还有另外的证据也能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另一个保定比今天的保定使用“保定”这个名字要早200多年。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的新镇镇卫星图,依稀可见其城墙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今天的新镇镇卫星图片

这个今天已经名声不显的“保定”现在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新镇镇,位于文安县北部,霸州市的正南方。这里在北宋时真宗赵恒的景德元年(公元1034年),因地处宋、辽边界线的要冲,取“保卫边塞,永求安定”之意,将原来的平戎军改为了保定军,这是我国历史上以保定作为地名之始,到了宋徽宗的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废保定军改置保定县。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北宋时的保定军和保州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金代的保定县与保州

那么今天的保定市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它和另一个保定今天的文安新镇镇被重视也是在北宋时期。在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这里还是一直被称为清苑县,或被河间郡、或被莫州管辖。到了北宋时期,这一线成为了宋、辽边界线之后,才委以重任。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在今天的保定市区置保塞军,到了宋太宗赵匡义的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升为保塞州。金代的时候为保州。在宋、金时期,虽有“保”字,但还未获得“保定”名字。元朝建立之后,初为顺天路,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名为保定路。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元代的保定路与保定县

到了这个时候,两个“保定”就共同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今天的保定在1275年得名比起文安县新镇镇在1034年得名“保定”要晚了241年。

不只这样,由于今天保定市一开始的级别就比较高,在元代为保定路,在明、清时均为保定府的所在,而名字为“保定县”的今天文安县新镇镇自从宋徽宗时期改置为了保定县之后,其级别一直为县级,比保定市整整低了一级,所以在民间就被称为“小保定”,哪怕它早得名“保定”200多年,但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因此在民间还流传着“先有小保定,后有大保定”的说法。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明朝的保定县与保定府

元、明、清曾两个保定并存,并且另一保定比今保定早得名200多年

清朝的保定县与保定府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时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矜上书大总统袁世凯,主要内容就是《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申请对各省重复县名进行改变,在这份名单里因“保定县”与“保定府”重名,因此改名为新镇县。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对敌斗争的严酷态势,新镇县的建置也变化频繁。到了1945年5月17日,新镇在日本侵略者手里获得解放,单独建县。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1月,新镇和文安两县合为文新县。1948年4月,新镇又与雄县、文安、霸县的部分村庄组建新雄县。1949年3月,新雄县撤销,所辖的大清河以南村庄划给文新县,后改为文安县,新镇县自此就作为文安县的一个普通乡镇直到今天。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