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年前家里有台电视,村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届编剧都太坑


20年前我家买第一台电视机的情形还记忆犹新,是17寸的黄山牌黑白电视机。

早晨爸爸就说今天会去县城买电视机,那时候电视机在农村是个奢饰品,一个村庄都很难有一台。心里十分得意,又有跟同学小伙伴炫耀的资本了,一天都不能静下心来上课,在想像着爸爸把电视机买到家的情景,邻居的赞不绝口,小伙伴对我的羡慕嫉妒恨,仿佛自己变成挥斥方遒的大将军终于可以对小伙伴发号施令了,底气是:不听从指挥就不让你在我家看电视,想想那种感觉都能笑出声来。

漫长的煎熬终于等到迟来的放学铃声,迫不及待的飞奔回家,好远就能看到我家那不大的农村小院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爸妈在邻居们的一片赞扬声中头抬都比平时高,好似扬眉吐气一把。而我更是趾高气扬的向小伙伴介绍自家珍宝。人群最后在爸爸一句承诺中散去(赶紧回家做饭吃饭,吃完饭都来我家看电视),而我也是抓紧在小伙伴面前刷自己的存在,提高自己的地位,都听到了吧,赶紧回家,回来我跟你们就好的位置。

今天我家晚饭吃的特别早,吃过饭,爸爸就开始把桌子搬到院子里,电视放上,开始调整天线,收信号慢慢的摸索中,这时邻居也陆续吃完饭搬着小板凳到我家校园里,慢慢的小院人越来越多,电视也在爸爸的摸索中稳定下来,小院站满了,后面的站在小凳子上,在后面的站在高板凳上,平时在我心里那高不可攀墙头上竟然也蹲着人,好像是放的《西游记》,小院里充满了讨论声和呵斥不让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就连广告都看的津津有味,而此时的我根本无心看电视,就站在放电视的桌子旁,好像在对小院里所有人宣告,电视是我家的。

记得那时候是11点电台停台,当屏幕出现满屏的雪花状。小院躁动了,怎么回事儿?电视坏了吗?爸爸开始不懂装懂的修理。最后只能在一片唉声叹气,埋怨声中慢慢散去。所有的人都意犹未尽。很长时间还能听到回家途中的人谈论节目中的情节。

接下来的很长时间,我家小院都好不热闹,也是我在小伙伴面前地位最好的时候,谁得罪我不服从我很可能晚上没有电视看,尽管只是一种担心,这种威慑力满足我的虚荣心足够了。村民忙完农活有了更多的话题,少了许多东家长西家短,小孩子放学有了更多期待!

慢慢的村里买电视的人多了,而我家小院晚上也慢慢的安静下来了,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电视、电脑、手机等更高级的设备的普及,儿时的电视情节再也找不到了!




亳药花茶


这个事我是深有体会!

20年前很多农村家庭都有电视机了,大多都是黑白电视机彩电非常少,我家里那时候也只有黑白电视机,还是我爸妈结婚的时候买的,但是小时候农村停电非常频繁,特别是到夏天的时候停电基本上大家都放着竹床在外面睡的,没电视看对于我们那个时候来说很无聊,基本上啥娱乐都没有了,还黑灯瞎火的。

我记得我爸当时买了一个电瓶,可以带电视机,停电了就用电瓶给电视机送电,那时候我记得是夏天,全村都停电了,我们家还能通过电瓶继续看电视,当时我们村里最近的一些人都跑我们家来看电视,至少都有二三十号人,我家那黑白电视机才10多英寸的,但是对于农村人来说已经是日常最重要的娱乐工具,虽然那时候基本上就只有那么两三个频道,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了。

那时候我们家一台电瓶就能够给电视机发电,吸引二三十个邻居一起看电视,想想那场景是多么的热闹。

20年前也就是90年代末的时候,基本上家家都有电视机,只是彩电当时在农村比较少,除非是刚结婚的或者家庭条件好的,基本上不会买彩色电视机,记得我家第一台彩电就是90年代末买的康佳彩电。


楼盘网


20年前,那就是1999年啊,那时候都看长虹红太阳彩电了。我1980年的,我小时候,应该是 84年之前,在宜昌外公家都有黑白电视看,有个节目叫“为您服务”,几个小人把字拉来拉去。86年在我爷爷家读小学一年级,也有黑白电视看西游记。武汉军区撤掉的时候,从日本进口了一批物质,我们家买了一台日本爱浪彩电,那时候乘凉都一起看射雕英雄传。1999年电视的问题,我感觉问题有点Low了,那时候快用上BP机了,我是2000年参加工作买了台,用的深圳润迅的Call台,后面用了半年就换成手机,诺基亚3310,真心话费太贵了,本地打出6毛,接也是6毛,打长途就在加上7毛,漫游更贵。基本上把手机当Call机用,接到电话首先挂断,再找IC卡或200电话打回去。刚开始出现短信,是不收费的,那些屌毛天天发黄色小段子,手机都不够存,里面的50条都是保留的经典中的经典。发展真快。一不小心80的人都成了中年油腻大叔了。


夏天过了是冬天


二十年前?1999年?这个年代不算什么了!我老家家里就有台长虹彩色电视了。

我村第一台电视机是一九八七年在桂林某单位工作的人,单位更换彩电,他给家里弄了一台12寸的旧的回来,当时是1987年。

多么新鲜的事,经常是满屋子挤的满满的,很多人站在屋外头看不见电视里面的人和物。主人也好,为了大家看,就把电视搬到堂屋,结果在堂屋没了人影,屏幕全是星星,不得不又搬进屋。

当年是村里自己发电,对本村自供自用。有些人因看不到电视,就搞破坏,把电线打断,把水关了,或把保险丝拿开!村组长没办法,只好协调主家,把电视放堂屋,村里出钱买线,把天线拉到了400米外远的山顶,才解决了屏幕星星问题!

1989年,乡镇全面村村通电,1992年,乡里在后山建了一个转播台,其后陆陆续续电视进家。

1999年,村里家家户户的黑白电视早换了个遍了,开始拉有线电视了!

其实我们乡也很偏僻,只是是个出粮大乡,所以县里重视,后来,进口粮多了,我乡变成退耕还林大乡,如今的生活又被退耕到了60年代前……


2753630


二十年前电视机已经不是稀罕物了,99 年已是改革开放20 年了,大多数人已经开始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了,就如笔者本人:95 年家中建二层半楼房,随之逐步装修等,99 年已更换29 英寸的TCL彩电了,若说在三十年前、四十年前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哪怕只是8英寸的)那才是稀罕物呢?记得在82 年左右我家有一台14 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每天门前都聚集着一二十个乡邻看《霍元甲》、《再向虎山行》等电视剧,为了大家都能看到,我不得不搬出大方桌、上面加张四方橙(杌子)然后把电视机放在四方橙上,那时的那种热情、那个执着、乃至满满的自豪感真的是莫大的幸福,每每想起仍是回味无穷......


赵哥156130073


村里什么情况,我是没法回答,毕竟没在村里住过。

说说我家吧,其实小时候邻居家、同学家情况都差不多。

81年,我家有了第一台电视机,14吋黑白,舅舅帮我家从日本带回来的,品牌是JVC。记得当时很多邻居家都是9吋和12吋黑白。

90年,家里第一次有了彩电,18吋彩电,虹梅牌。之前有过一台17吋黑白,也是虹梅牌。当时虹梅电视机是我们无锡的自产品牌。

97年,家里终于换上了一台29吋飞利浦彩电,00年添置了一台29吋长虹纯平彩电,05年结婚时买了一台34吋飞利浦纯平彩电。

后来的等离子、液晶时代就不再叙述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岂能知


20年前应该是1999年,坐标山东省泰安市,我们那里已经普及彩色电视机了!同时黑白和彩电的普及率达到了100%!所以20年前电视机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1984年,我出生,但是家里已经有了电视机。是黑白的青松牌!据我爸爸说当时村级好多人都去我家看电视,我出生的那晚也不例外!可以说一下20年前的电视剧。当时家里不光有了彩电,97年的时候,我们那里已经普及了有线电视,只是村里自己做的转播站,都是些卫视频道,总共12个,这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以前只有3个频道,分别是山东台,泰安台,肥城台,甚至连央一都没有,村里有限差转台安装以后可以收看央一,央二,央四还有几个地方卫视,几乎家家都有,20年前的电视机没啥稀罕的,不过是彩电与黑白的区别,且彩电数量已经超越了黑白!


居士看世界


我记得1992年,我家买了第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花费700元,我记得那时父亲工资是六百元,在我们那边算是高工资了。

老家也没什么电视信号,需要用天线支一个架子,然后放在房顶上,只能收到一个台,就是中央一台。

我记得那时放的电视剧是小龙人,相信大部分人都没看过。八点放,只放一集,每当电视剧一放时,总会有一大帮孩子和大人聚集在我家,看电视时几乎是没人说话,那时的农村很少有电视,蓑衣我家就成了娱乐场所,这也是我很自豪的事 。

有些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看着电视就不想回家了,都是大人用棍子吓了才不情愿的回家 但到第二晚上又来了。

回想以往的日子真是快乐,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再也找不到以前的乐趣了。




云南小洋芋


20年前,正好是1998年,我们家买了一台长虹29寸真彩电视机,当时售价4500元。到现在2019年还没坏!最一开始是1989年买的17寸双喜彩电,当时售价3000多元,那时候这些钱不得了!我们村从1997年开始,全村通闭路电视,当时一个电视机能收台26个频道+!一年费用大概在290元! 1996年买的万利达三碟影碟机功放机两个大型音响,花了4100元!最重要的是1983年全村基本实现独户二层楼,我们家是第二批盖的二层楼,1996年盖的,上下楼160平米,不加院子!加上院子200多平


小玄子69730721


本人在农村长大,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形记忆犹新,记得我家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九几年,那时候全村有电视的屈指可数,我记得电视品牌名字叫百花,那天下着雪,我爸通过村子里的一个卖电视机的买到的,在那个年代买一台电视机好比现在买房子。

电视搬到家的时候正好是下雪天,外面下着大雪,我爸冒着雪在屋顶上安装上天线(接受电视信号的装置),就收到一个信号,还是放新闻的。看的津津有味!

那时候每天晚上家里小伙伴成群结队来我家看电视,那也是我非常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

随着年代的发展,后来陆陆续续流行彩色电视机和影碟机,记得全村有影碟机的时候,全村又是一次看电视的热潮,我们村谁家有影碟机和彩色电视机的话,那晚上不看到十一二点不散场!很多香港电影,比如林正英的僵尸片,张国荣的倩女幽魂之类的都是在那时候看的,每天吃了晚饭都早早去别人家等着观看!可谓是人山人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