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止抗日神剧这种歪风邪气?

古梁镛


个人观点,仅为分享!

大家还记得当年《还珠格格》热播之后,各类清宫剧满天飞的“盛况”吧!

还有《亮剑》热播之后,各种抗日神剧简直就泛滥成灾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改善目前目前的现状呢?

乐哥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

记得前几年,“穿越剧”比较盛行。于是乎,各大卫视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都是各种穿越剧!

“穿越穿越,解决一切!”

毫无逻辑、背景混乱、台词尴尬、剧情无聊……

哪怕再烂的剧情,依然架不住“流行”这股子东风,着实让“穿越剧”在各大卫视火了一把。

紧接着,各种小说改编剧又开始流行……

再后来,经典影视剧改编又蔚然成风……

抗日神剧其实也一样。只要抗日神剧的流行趋势还未过去,那么,就会有无数部抗日剧前仆后继的准备拍摄或上映。

这种所谓的“流行”,绝对是那些被趋势所胁迫的导演和观众们的悲哀!



不能完全把影视剧当做商品,要顾及观众的感受!

影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商品属性。

很多影视剧的制作方,有意无意的忽略的影视剧的艺术性,把抗日神剧当做自己的商品。

怎么恶俗怎么拍;什么吸引眼球就拍什么;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不敢拍的……

影视剧在这些人眼中,只是赚钱的工具。至于艺术性什么的,不在考虑的范畴。

能三个月出一部最好;粗制滥造什么的,那叫节约成本;没有热度不要紧,只要足够雷人;观众骂niang了无所谓,我只要赚钱就行……

如此环境之下,观众们很难指望“黑心商家”们能给你提供质优价廉的“放心电视剧”。

在这些制作方看来,抗日剧就是“横店流水线”上的一件商品。能卖钱就行,要什么自行车?



提高影视剧准入门槛。

上世纪80年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拍电视剧的。

一部经典名剧,基本上是整合全行业之力,历经数年,才能杀青。比如说《西游记》、《红楼梦》。

现如今,影视剧制作方越来越多,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导致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什么牛鬼蛇神都敢称自己是“制作人”!

乐哥认为,影视行业应该实行“严进宽出”政策,提高准入门槛,整顿行业内部乱象,制定规范的行业秩序。



放宽审批制度,包容边缘题材。

为什么抗日神剧这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抗日剧好过审啊!

你拍奇幻剧、神话剧,不好意思,建国之后不许成精!

你拍悬疑剧、犯罪剧,不好意思,要建立和谐社会!

你拍政zhi剧、zong教剧,不好意思,没人敢让你过审!

……

想来想去,还是拍抗日神剧吧,至少能过审……

乐哥认为,随着制度的完善、社会的进步,观众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国家对于影视剧审核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应该随之提高!



提高观众的整体审美水平。

合理即存在,存在即合理。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需求。

这是客观规律!

抗日神剧泛滥的背后,隐藏着一大批热衷于神剧的观众,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想,大多数人身边总会遇到喜欢看抗战剧的老一辈人,这就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一样,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群体。

这个不能多说,得罪的人太多了!



结语

总之呢,抗日神剧泛滥,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乐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部都不看。

我是乐哥,每天分享,每天进步,期待您的关注!


乐之者电影


我记得八十年代,小时候看国产战争片,虽然喜欢看打仗的,但是私下里小朋友聚在一起都会嘲笑解放军每次要死之前,都会说一大段话,最后还从包包里头拿张纸出来,再加一句,“这是我的党费”或者“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看现在的战争电视剧,我才知道死前交个党费算什么。打仗的时候谈情说爱,死之前聊天,交换礼物什么的,敌人还配合,马上停止进攻。这些桥段比起几十年前更多了。这几十年来,拍电视剧的,出了科技进步了,拍摄工具变高级了。其他的,导演,编剧,演员不但没有进步,从敬业的态度来讲还退步了。


玛咖跑跑车


先不说剧情,就看穿衣打扮就违背了抗战剧初衷,女人卷发旗袍高跟鞋,嘴唇涂的绯红,男的风衣马靴时髦的发型,这哪里是抗战剧,完全脱离时代生活,不要说追剧,就连多看一眼都感到恶心,像这种烧钱的神剧应该叫停了。


南岸区小溪


自从小时候看过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和亮剑等我是喜欢看的,为什么呢困为土,土的实在实惠反映了当时的战场环境。不像现在拍的都是现代化场景,雪白的墙面,平整的水泥路,白白胖胖的奶油小生,一看到就想吐。


手机用户4602179374


昨天有幸有一次在电视上看了一遍1962年出产的黑白电视剧《地雷战》,那真是叫一个兴奋哪!老红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一批老电影和抗美援朝影片《英雄儿女》、《上甘岭》、《南江村的妇女》以及解放战争片《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等等老片为什么有那么强的生命力!为什么人们百看不厌!共同的特点就是真实感特强,尽管都是早期的片子。主要原因是当年的编导、演员等一班人不是看重钱,而是满怀文艺为大众服务的大公无私精神。现代人太现实了都是为了钱,特别是演艺圈从编导到演员的素质极差,那些所谓的神剧是在挑战人们的智商底线,更可笑的是有的是为了一个地方的景点开发胡编乱造,脱离实际,出一些烂片。我抵制!


用户2715256330032


如何制止可由不得我们说了算,只是不知道那些导演抗日神剧人是怎么想的,剧中那么傻蛋好对付的笨鬼子,仅让我们艰苦抗战耗了八年之久(其实远不止八年)才胜利,这不就是说我们比鬼子更二哈了吗?

如果抗日真有那么神,应该是八天抗战就胜利了才对呀!结果却抗了那么久,你说谁神呢?

这种神剧好象有点指桑骂槐之意啊!


桂林全州文桥0536


新华社记者曾经在1995年采访军事科学院,采访,我们一共杀死了多少日本鬼子?经过过专家,各方的认定和统计,最后得出的数是3500万。

从此这就成了一个官方的答案,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秉承于这个数字进行的统计。

而中国各种抗战题材的作品累积起来各种模式的反抗,爆破,谍战,各种抗战剧,每个剧起码杀死了几千个鬼子。几千部剧杀死的不仅仅是这3500万,光“死”的群众演员都不知道有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抗战剧最后立不起来的原因?

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去看纪录片,而不再喜欢抗战神剧。

一窝蜂地去拍抗战剧的时候,就会未免有审美疲劳。

为了吸引眼球,制作方也是弹尽粮绝了。不用等到广电局去封杀,类似这样题材的作品也逐渐的枯竭。

我们希望客观公正地去对待历史。毕竟我们的孩子还要从历史中去伪存真,得到成长。

不过我看杀鬼子还是挺痛快的,挺喜欢,期待有好的抗日作品。

类似于像《悬崖》。《永不消失的电波》。《革命人永远年轻》,《潜伏》,这种经典的作品也是百看不厌。


暖暖的文艺


封杀抗曰神剧及演员,不能让这一种愚民文化充斥舞台。

比方说靠演抗日神剧《举起手来》的潘长江,在此剧众演日本小队长骑猪,靠搁GG当笑点哗众取宠,极为让人恶心,但此人就因此以艺术家自居,年年上春节联欢晚会。

如果这种演员不封杀,各种神剧将没觉没了。


红9九


彻底整顿娱乐界。面对娱乐圈庞大的队伍,天价的片酬,创作者创红了眼,千方百计,大打出手想索取国家、暴富和人民大众的钱财。要彻底整顿,首先要精兵减政,娛乐圈可减少60%或一半以上的人员,把这些人分配到能出产品的企业单位改造。二、降低娱乐圈的工价,他们的待遇超过了科研人员,凭什么?如果不是这么改革的话,垃圾片只会增加。


虎威1130


只要看到就换台,最没有意思的就这些了,现在缺的是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民主,人权,自由,使每个人应当知道有什么权利及社会义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